484 第二章 可刘春兰着急也没用,全建国远……

作品:《开着挂畅游三千世界

    “妈, 我同学家种了一棵葡萄……她同意折一截给我……我们家也种一棵吧……”小女儿依在刘春兰怀里撒娇……


    “行,种吧……”种吧,刘春兰自己要增重, 因此在吃方面向来大方,肉是天天吃的(她是大胸脯大屁股女人,其他部位没多少两肉),苹果一样是成箱成箱买……


    “妈,我同学家有枇杷……他说吃了果肉,剩下的核可以种……”小儿子立马也挨过来。


    “行, 去菜场买给你, 剩下的核给你种……”刘春兰点头同意——这两个小的,都不孝顺——


    小女儿嫁了三次(次次要她自己挣钱), 只生了两个女儿, 到头来只能靠国家社保……


    不过, 自己生的孩子,哪会真的与他们生气嘛?!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


    吃住在四楼, 是没有一楼那般方便——


    好在全老太没有跟着两个儿子吃住, 她自己吃自己住(吃在全建国的一楼, 住在全建家一楼——每家隔出二十个平就够够……)……


    柴禾是两个儿子一层层的用绳子给提上去, 好在村里有了自来水, 要不然更麻烦。


    家里的事, 没有烦到刘春兰(大女儿在学习之余, 将一百二十平的家搞得干干净净——便是成绩也没有落下)——而刘春兰自己呢?


    早在市里(城中城)租了个只有十来米的小房间, 吃住都在这边(有个电饭煲就能煮饭就能下面条)……


    这一年, 是1992年——大女儿要中考,小女儿要小升初。


    “若若,你可以考快班的吧, 只要一百六十分……”考试前,刘春兰是这般跟小女儿讲的……


    小女儿只要发挥正常,一切OK。


    “OKOK!”下巴一挥,像只骄傲的小公鸡。


    “……你努力考,分数差得不多,妈出钱给你买进去……”刘春兰是这般跟大女儿讲的——这三、四年,大女儿对这个家贡献最大。


    家务活几乎被全包了。


    大女儿宠着健康活泼的小女儿,又觉得两个弟弟是男孩子,咋能干家务活呢。


    只要将家里的重活给干了就行。


    “妈,我初中毕业就够了……”全淳优摇头,自己又考不上大学,再念三年高中还不一样,自己在家里还能帮着家里做做家务——不读书了,还可以在一层楼梯间多养几只鸡。


    等奶奶老去,还可以接手养头猪……


    全淳优想多了……没考上高中,那就去念职高——


    “念吧,努力念书就行……”每周摆摊卖衣服,接触了不少人,知道了只要有钱就有书念——残疾咋啦,国外还有残疾科学家呢。


    当会计又不是选港姐。


    摆摊嘛,除了做生意和其他摊主聊天外,刘春兰还喜欢念报纸杂志,最喜欢看《电视报》《上海壹周报》《读者》《知音》等。


    不买最新的,就买别人看过的……


    (原主就念过几个月的扫盲班——到了后来也就只能写写自己的名字……刘春兰一开始也只能边搜记忆边问旁人……如今认字早没问题,可写字还是挺为难她的……)……


    刘春兰自己记得流水账,那是谁也看不懂的本子。


    1955年出生的刘春兰,今年还不过三十五岁,跟着卖化妆品的摊主学着描眉画唇,加之天天换新衣……便是不美,可也没丑哪里去?


    说美,那与刘春兰也不相干——小眼厚唇的,好在皮肤还行……


    “那男人一定是看上你了……”隔壁女摊主小声道。


    “我又没有离婚,我还有四个孩子……”刘春兰是个实在人——当然知道那男人在看自己,只不过没有往心底去。


    “又不是娶你当老婆,不过是想睡你……”语出惊人死不休。


    “那,那是找你的吧……你离婚了,又没要小孩子……你不是有钱,咋不去租个店铺……”


    “我一个人吃不下,我得找个人一起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我没本钱……”转了话题就好。


    刘春兰可不想跟那些风流韵事拉上关系,便是那男人瞧上自己,那也绝不会承认。


    对,那男人是过来瞧刘春兰的。


    那男人正是想睡刘春兰才过来瞧的。


    那男人是租房子给刘春兰的房东——张阿姨的外甥——李淮——


    李淮,是一名乡村小学老师,他今年不过三十岁,已婚已育却如同未婚未育。


    因为老婆带着儿子去了M国(怀着孩子出去)。


    “春兰,我帮你……”李淮没敢去摊子上打扰刘春兰,可却一直在不远处瞧着刘春兰,见刘春兰收拾好摊子推着拖车向城中城时,突然也冒出来。


    “……”唉,这个瘦小男人像是听不懂人话般,每周都会过来几次,刘春兰也跟张阿姨提过这事。


    张阿姨说自己这个外甥向来固执,她也是劝不动的,不过人不坏……


    “春兰,明天陪你去工厂进货……”李淮长得挺好,就是过于瘦小,一个男人不足一七,一点不意外她老婆一有机会就跑了。


    张阿姨说坏女人跑便跑了吧,可却也不先离婚……在外甥起诉离婚时,还寄来了一张她抱着小男孩的照片(那孩子可像李淮了)……这般就只好先撤诉了。


    “不用不用……”刘春兰立马摇头。


    刘春兰可是半点旖旎的心思也没有,她每天都在想如何多多存钱……四个孩子在念书呢?


    明年大儿子也要参加中考了,可可的成绩总在班级中游徘徊,刘春兰每周都会去老师家里问问情况。


    这个成绩,那一定考不上高中(只有前十名的学生有望高中)。


    大儿子十足十像他爸爸,是个老实孩子,那就不能放在城里头,会被人骗的喽。


    刚说家里男人老实呢?


    老实男人便要出幺蛾子——


    “什么?要出去接着弹棉花?”家里是没多少弹棉花生意,可不是还种着地吗?


    “哦,趁着年轻多多挣钱……”老实男人固执起来很难搞……


    “行。那你走吧……”刘春兰在城里呆久了,眼界高了……对家里的老实男人也没有多少心思,每周总是应付着做做夫妻间的事。


    刘春兰不是没有欲|望的女人,可却与共同生育四个孩子的丈夫没了兴趣,当然也不是有了外心……许是觉得男人没本钱吧。


    女人的心理,有时候便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那要本钱?”老实男人对弹棉花还是很在行的,早就联系了熟人——自己带出来的徒弟要去开超市,想将店铺转让给他。


    “家里哪里还有钱?钱都在二楼三楼的衣物上……”二楼三楼挂着一排排衣服,也有老顾客带着朋友会趁着小女儿放学过来挑衣服(五十元,三件)。


    小女儿人小鬼大,没有一个生意会从她的手里跑掉,后来她正是做童装生意……要不是网络冲击过大,也不会关闭了实体店。


    “好吧,那我问问能不能借一些……”自己向朋友借一些钱。


    老实男人哪能接到多少钱啊?趁着刘春兰在城里摆地摊时,将给家里准备买彩电的三千块给带走了——惹得小女儿哭了好几回。


    别人家都买大彩电了,只有自己家还在看黑白小电视,半点面子都没有(小女儿最好面子了)……


    老实男人走了,家里的活没事,可地里的活却要找人干——总不能啥得买来吃吧。


    刘春兰更忙了,更吃不胖了。


    “可可考高中,还是差一点,我想着是让他复读还是直接念高中……”刘春兰每周都会给男人打电话,在家里可以不联系,每周还能回家亲近一二,可人去了外省,却是要多多联系,要不然就不是自己的男人了。


    只是为自己,刘春兰无所谓,可不是还有四个孩子吗?不光自己要给男人打电话,还要四个儿女也要打。


    “你看着办吧?”


    “你当人家爸爸的,也要出一份钱……”暗示不行,那就明说了。


    “到时再说吧……”全建国不是很耐烦的道。


    刘春兰觉得不对了。


    这个男人不大对,可离得太远,刘春兰只能暗暗记下了。


    可次年中考后,全淳可也就差几十分就能上普高,刘春兰觉得没必要在初中复读一年,还不如去高中复读呢。


    于是刘春兰便花钱给全淳可买进了高中——老实男人半点钱都没寄回来——有大问题了——全淳可是家里长子。


    “是不是要离婚?”刘春兰怒气冲冲的质问道。


    “不要。”


    “那你身边那个女的同意啊?”


    “你知道了?”


    “哦,过年回家悄悄将婚离了吧?别让孩子们知道……”


    “行。”独自在外省,一个人做活一个人吃饭,那多没意思啊?不过与人搭伙做临时夫妻而已。


    离,便先离吧;四个孩子的妈,又结扎过了,再嫁也难——老实男人是这般想的……


    ……


    可刘春兰很快就等不到年底,听说中学要搬迁(正好搬到自己村,将村民自留地给占了去)……那老中学的地皮就没必要留下。


    别人不知道如何处理地皮?可是刘春兰是知道的——拍卖了……那边可是挨着大公路,偏是偏了些(菜场是正中间——黄金地带)……可后来不是发展起来了吗?


    那边有一棵网红古树,每到节假日总有城里人开车过来瞧个稀罕……


    可刘春兰着急也没用,全建国远在千里之外啊。


    “优优,妈妈有事跟你讲啊……”刘春兰小声跟大女儿说她爸爸在外有女人,而自己想要筹钱拍卖老中学地皮且还要跟其他人一起建房……最后才说想将拍卖来的地皮先放在她名下。


    “妈,你是想要离婚吧?”全淳优身残心不残,很快明白过来——如果不是想离婚,那就没必要瞒着爸爸。


    “对。这边是你爸爸的房,便是离婚了,也只能写给你两个弟弟……这边就是我们娘仨家了……”刘春兰哄着大女儿听自己的。


    “妈,你放心吧。我知道……”妈妈对自己的好,自己咋又会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