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第 122 章 你也要让孩子多读点书……

作品:《大晋皇后娇宠日常

    王元元也是到了第二日的时候才知道恒王想怎么安排她外祖母身边的那几个大丫鬟。


    他身在军营, 军营里有一些年纪过了,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婚的士兵。


    这些士兵按品级算起来也有□□品了。若是配她外祖母身边的那些丫鬟倒也能配的上。


    甚至于说如果云国还在的话,她外祖母身边的这些丫鬟可能嫁的会更好。


    王元元叫来了金嬷嬷, 先是跟她说了齐师傅的事情, 随后又跟她说了恒王身边士兵的事情。


    金嬷嬷虽然在内院有很多事情要忙,可她年纪大了以后就热衷做媒了。


    况且她跟云老夫人身边的那些丫鬟们一起共事了好多年, 彼此之间也有些感情。


    她自是希望那些丫鬟们能够得到一个好归宿。


    金嬷嬷毫不犹豫的应下了从中说和的事情。


    离开积英院后, 她就去了齐师傅那里。


    齐师傅正在房间里练习内功心法,听到外面传来了一个老妇人的声音, 连忙起身开门。


    金嬷嬷进来后先是打量了齐师傅一眼,见他虽然不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可生的浓眉大眼,十分的有精神。


    她心里就对他满意了几分。


    金嬷嬷坐下后先是跟他表明身份。


    齐师傅听金嬷嬷说她是王妃身边的人, 不知怎地, 他想起了公子跟他说过的帮他找娘子的话。


    果然,金嬷嬷是来问他有没有成亲的打算的。


    齐师傅脸色胀的通红。


    他单身了这些年, 要说没有成亲的想法, 那是假的。


    可他之前成过婚,再有就是他除了在乡下有一套房子,在国都内并无房产。


    哪家的姑娘愿意嫁给她呢?


    想到这里,齐师傅神色黯然了起来。


    金嬷嬷是多老练的人, 她一看到齐师傅的神色, 就明白他肯定是想成亲的。


    但她也没错过他眼中的虑色。


    金嬷嬷稍一思考, 就明白了齐师傅在担心些什么。


    她没有说别的, 只是把云老夫人身边那几个丫鬟的情况说了一下。


    “.....她们虽然是丫鬟,可都是好人家的女儿。跟着我们老夫人的这些年,又学的一身好本领。我们老夫人原想给她们寻一门妥帖的人家, 只是我们也是刚来国都没几年。你看你是怎么想的呢?”金嬷嬷问道。


    齐师傅其实在听到金嬷嬷说这是云老夫人身边的丫鬟后,心里就愿意了几分。


    但他之所以愿意倒不是因为旁的,而是他觉得云老夫人教导出来的王妃娘娘很是宽宏知理。


    金嬷嬷见齐师傅答应了之后,就又让人备马车去了顺德侯府。


    云老夫人原就为了丫鬟的婚事头疼,听金嬷嬷说完齐师傅的情况后,立马就笑了起来。


    她问金嬷嬷:“这个齐师傅的性子怎么样?”


    金嬷嬷就把齐师傅罚阿亨蹲马步的事情告诉了云老夫人,她还道:“看着倒是个老实人,也没什么花花肠子。”


    云老夫人想了想自己身边这几个丫鬟的性子后,就问金嬷嬷:“你看穗儿怎么样?这个孩子性格温顺,又喜欢老实人。如果把她许给齐师傅的话,她们两个肯定能把日子过下去的。”


    金嬷嬷明白云老夫人的意思。


    她身边倒也不是没有比穗儿更出彩的姑娘,可她们心气太高,齐师傅又暂时没有官职在身。


    把她们许给齐师傅的话,她们未必愿意安安生生的同齐师傅过日子。


    金嬷嬷点头笑道:“我看齐师傅定会中意我们穗儿的。”


    既然和云老夫人把事情说定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其实就简单了许多。


    云老夫人这边派了文嬷嬷和金嬷嬷一道忙活。


    恒王又让八福把军中那几个男子叫到国都来让文嬷嬷和金嬷嬷看了一眼。


    到最后,云老夫人身边几个年龄较大的丫鬟都许给了军营里的那几个士兵。


    云老夫人给她们每人准备了一份嫁妆。


    三老夫人、云清如和王元元也都给她们备了一份嫁妆送到顺德侯府来。


    又因为穗儿是从顺德侯府嫁到恒王府的。


    齐师傅还是阿亨的武师傅。


    她和齐师傅的婚事,王元元就交给了金嬷嬷操持。


    金嬷嬷从府里给齐师傅要了一套房子,就在恒王府的后巷。


    这房子虽然不是很大,可住起来也很舒服。


    穗儿以前跟在云老夫人身边的时候,就是那种沉默做事的性子。


    她嫁到恒王府来了之后,寻常也不轻易出门,只在家里做些针线之类的。


    她还在院子里开了一小块菜地,养了几只鸡。


    因为她们住的地方离恒王府很近,阿亨又是每日下午才练武。


    齐师傅自成婚后就不在府里住了。


    他见自己每日回家后不仅有热乎乎的饭菜吃,并且自家娘子也很体贴,自是对恒王府感激涕零。


    他觉得自己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全是恒王府的恩赐。


    对阿亨的教导,齐师傅自然更加的精心了。


    他不仅教导阿亨武艺,还把阿亨每日学了什么,以及他那些动作做的不好,为什么不好全都记了下来。


    记下来之后,他晚上就在家分析,自己要怎么帮大公子提高。


    他还会每隔几日,就将自己写下的这些东西,包括自己接下来要重点训练阿亨的哪个部位都拿给恒王,让恒王明白阿亨的进度。


    恒王看到这些东西后,自然十分的惊喜。


    因为齐师傅这么做之后,他不用盯着阿亨也能知道阿亨每日都做了什么,以及他的弱点和长处在哪里。


    恒王自己也是武艺高强的人,且他还学习了一些草原的武术技巧。


    看完这些东西后,恒王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就把齐师傅叫过来,和他讨论下一步他们要怎么训练阿亨。


    在他们两个的倾心培养下,阿亨的基础打的十分的牢固。


    他在一次面见晋国君时,还打到了纯王的长子。


    纯王的长子可比他还要大几岁呢。


    纯王觉得有些丢脸。


    可晋国君却很是高兴,他现在真是越看阿亨越喜欢。


    他也算是把这些孙子们都看过一遍了。


    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孙子里就数阿亨资质最好。


    并且这个孩子还很能吃苦。


    他在练武上面从来没有叫过苦。


    就是.....


    “你也不能只盯着孩子练武,还是要让他多读点书的。”晋国君对恒王道。


    阿亨在宫里也读了一段时间的书了,他自是知道他的进度的。


    这个孩子现在读书的进度比纯王的次子都要落后一大截。


    这倒也不是说阿亨不聪明,只是说他在读书上花的时间太少了。


    他除了完成自己每日的功课外,就不读别的书了。


    就这样老三上回还去跟先生说,他觉得阿亨的课业太重了,问先生能不能把阿亨的课业减一减。


    先生应付走老三之后,就来跟他说了这件事。


    他当时都快要被气笑了。


    阿亨的课业都已经减成这样了,还想再怎么减。


    他都怀疑按照这个进度,阿亨到十三岁前都不一定能学完四书五经。


    恒王听完晋国君的话后,有些不知道说什么。


    太子和纯王等人也是听过恒王去和先生说要求给阿亨减课业的事情的。


    他们觉得恒王有些太娇惯孩子了。


    可他这样娇惯孩子,倒也挺符合他们的心思的。


    所以他们也没说什么。


    眼下见晋国君为了这件事情训斥恒王。


    太子和纯王等人都纷纷上前打圆场。


    晋国君无奈的摇了摇头后,对恒王道:“阿亨至少要跟上阿茂的进度,你不管的话,那我就让你哥哥他们管了。”


    “你们在帮自己儿子看功课的时候,顺便也帮你们侄子看一下吧。”晋国君对太子和纯王道。


    太子和纯王知道自家父皇最重视孩子的功课。


    他们闻言连忙应了。


    恒王:”......”


    好在太子和纯王虽然要看阿亨的功课,可他们知道恒王对阿亨的要求不高。


    所以大部分时候,他们对阿亨也不是很严格,只要他能做到八成,他们就不说些什么了。


    所以阿亨现在虽然不得不多拿出半个时辰写功课,可整体上来说,倒也不算太累。


    王元元和恒王观察了他一段时间,见他好像能适应的来现在的任务,便也没有多说什么了。


    转眼间就到了八月份。


    三胞胎都已经两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