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 60 章

作品:《我不做妾

    范意之微怔,连声点头称是。当兵的也不是傻子,若带头的将官是个废物,没人肯去送命。可裴慎声名正炽,大街小巷都是他的话本子,此时他说要出城痛击倭寇,必有欲博前程的兵丁站出来。


    “两柱香的功夫可够?”裴慎问道。


    范意之连声道:“够了够了。”语罢,先是招徕小吏将此事吩咐下去,又真情实感道:“贤侄,出城危险,苦了你了。”


    裴慎心中冷笑,面不改色道:"世伯说笑了,应该的。"


    两人寒暄数句,又等了一会儿,方见有小吏来报,只说裴大人要的人已到了。


    裴慎出得门去,见衙署青砖街前立着百余个汉子,他冷眼一扫,有七八尺高的铁塔壮汉,也有身量中等、面容清秀的少年郎,竟还有几个身板消瘦、人也干巴的中年男子。


    裴慎打眼一望就知道,这帮人良莠不齐,参差难分。且这里头,悍勇的没几个,投机的倒不少。


    这原也在他预料之中。


    裴慎只将那帮子下盘不稳、身材消瘦的挑出来,眨眼之间又去了十几个,竟只剩下八九十个了。


    裴慎又问道:“欲博前程的站右边,与倭寇有血仇的站左侧。”


    众人面面相觑,到底分成了两列。裴慎冷眼一扫,博富贵的与有血仇的,竟生生对半分了。


    也是,倭患绵延五年,祸害了多少江南百姓,南京卫所虽从未被倭寇攻打过,可各地卫所多年联姻,沾亲带故,前些日子吴淞所、南汇所、临山卫、福宁州拳屿所俱被屠戮。里头死掉的,保不齐就有南京卫所的亲朋故旧。


    裴慎大喝道:“右边的人跟我走!”说罢,翻身上马。


    闻言,众人皆愕然。右边选择了博富贵的,惊疑之下,匆匆跟上。


    “大人且慢!”


    裴慎勒马,竟见一健硕的少年郎目眦尽裂,站出来大声呵斥道:"大人为何弃了我等有血仇之辈,偏选了这帮投机之人?!"


    投机之辈?右侧欲博前程的,自忖有几分武力,闻言即刻怒目而视,有几个冲动的,提拳便要来揍他。


    裴慎理也不理那帮人,只拿马鞭指着那少年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少年郎只以为裴慎要罚他,梗着脖子冷冷道:"于成安。"


    “为何要杀倭寇?”裴慎也冷声相询。


    “我跑姐嫁于吴淞所一小旗,前些日子倭寇屠了吴淞所,她生生被……”于成安说到这里也是咬牙切齿,目眦尽裂。


    众人纷纷沉默,一个女子落在倭寇手里,其下场可想而知。


    “我娘身子本就不好,得了这消息,只熬了两天的功夫就去了。”于成安说到后来已是眼眶泛红,哽咽不休,只恨得心口呕血,“我此生若不杀尽倭寇,枉为人子!”


    “好小子!有血气!”裴慎称赞道。于成安心头一喜,正欲问大人可能带上我了,谁知裴慎转了脸叱骂道:“上了战场,本官最不需要的就是你这般血气!”


    说罢,竟理也不理他,打马便走。


    谁知这一番彻底惹来众怒,左侧站着的四十二人,个个都有血仇,何止一个于成安呢?


    心里尚有些敬畏的只冷声喊着“大人把话说清楚!”、“说清楚再走!”,暴怒异常的大喊“直娘贼”、“凭什么带他们不带我们!”。


    群情激愤,民意汹汹,左右双方俱已被激出了火气,已开始你推我操,脾气大的已提拳头欲打。


    裴慎还剩下的四个亲卫即刻围拢在他身侧,拔刀示警,奈何群体性暴动一起,众人热血上头,谁还会在乎四个亲卫拔刀呢?


    左右两方人马即刻便要混战在一起。见状,将这些兵丁传唤过来的小吏,几欲昏死过去。


    要是这会儿闹腾出个兵变来,他这轻飘飘的身子骨怎么顶得了这么大的罪?


    “大人”


    那小吏颤巍巍的,两条细腿支楞不住,差点软在地上,只一个劲儿的唤着“大人”


    裴慎看也不看他,望着眼前人人怒目,几欲混战的场景,朗声大笑道:“不错,如今这般才算有几分血性。”


    军中不怕能打胜仗的骄兵悍将,最怕的就是打不了仗的残兵弱将。


    众人一时愕然。手里捏着拳头的也不打了,口中斥骂不休的也不骂了,纷纷惊愕的望着裴慎。


    裴慎继续笑道:“停下来做甚?继续啊!”


    被他这么一说,众人哪里还有心思打下去。


    见他们停手,裴慎这才冷笑道:“既有拔拳相向的血气,为何不将这份血气用在倭寇身上,偏要用在同袍身上?”


    冷冷一句,问得众人面皮臊红。


    于成安此刻再也忍不住了,只对裴慎怒目而视:“哪里来的同袍!我上不了战场,也算是同袍吗?"


    于成安气愤至极:“今日必要问清楚,我到底比那帮投机小人差在哪里?为何我也愿意出城卖命打倭寇,大人却不肯要。”语罢,心中大恨:“莫不是大人收了他们的贿赂?!”


    话音刚落,身后即刻就有七手八脚的一群人去扯于成安衣裳,示意他别说话了。


    “爷爷当年在北边打蛮子的时候,你小子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喝奶呢!”见他对自家大人不敬,裴慎的一个亲卫面目狰狞,提起马鞭,扬手欲劈。


    “严七。”裴慎制止道。


    严七心不甘情不愿的退下。裴慎这才道:“你既不死心,再三相询,我倒也不妨告诉你。”


    裴慎坐在马上,居高临下,冷声道:“你们既为报亲朋血仇而来,可见都是颇有血性之辈。”


    “且欲博富贵之人为了前程钱财而来,只能打顺风仗,而你们这样的人是能打逆风仗的。”


    闻言,于成安等人脸色稍缓,毕竟人总是爱听好话的,只是神色依旧凝重。


    裴慎见左侧邦帮博前程之徒被他一句“顺风仗”刺激的脸都红了,想来是心中怒气翻涌。


    裴慎颇为满意,便继续道:“正因如此,我反倒不能带你们上战场。”


    不等众人发问,裴慎便解释道:“上了战场,听从主将号令乃头一等大事。尔等上了战场,若见了倭寇可能忍住不攻?”


    “你们既为报血仇而来,想来必是珍视亲谊之人。偏偏尔等都是南京驻军,相互熟识。”


    裴慎残忍道:“主将若要以伤换伤,以子兑子,或是以偏师诱敌。届时若见同袍遇险,可能忍住不救?”


    萧萧秋风里,裴慎的声音冷如冰霜: “临阵需有静气。尔等这般满是杀心之辈,不宜上战场。”


    满地寂静。


    于成安等人已是双目赤红,闻言,只大声呼喊道:“我上了战场,必听从大人号令!”


    “我也听的!”“听的听的!”


    众人纷纷表态,到了后来,欲博富贵的人也齐齐表态。


    “听从大人号令!”


    “听从大人号令!”


    百余人的声浪汇合在一起,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裴慎这才叹息一声,顺势道:“也罢,尔等既肯听我号令,便随我一同出城斩杀倭寇。”


    “是!”共计八十二人,掷地有声,齐齐称是。


    再不是方才那稀稀拉拉的样子。


    裴慎便知道,这股杂牌的八十二人队算是有了一点战力。


    接下来还需稍加训练。


    裴慎带着这八十二人,并四个亲卫,一同去往兵部校场训练。


    他只将共计八十六人分作七个伍,一伍十一人,多出来的九人充作辎兵、号手等。


    紧接着,又从南京武备库中取了兵刃。


    裴慎吩咐道:“不要刀和火铳。”刀太短,火铳填丸速度太慢,质量差到极易爆炸。


    “只要四样东西,盾、长枪、钯、狼宪。”裴慎生怕底下人没听过最后这一样东西,便叮嘱道:“狼笑是浙江处州兵常用的东西,南京是留都,其武备库中必有此物。”


    语罢,又叮嘱道:“这几样东西需速速送来。”


    那小吏被派在裴慎身边做事,方才被吓得腿软,这会儿勉力支撑,不一会儿便带着几个兵丁将兵器寻来。


    裴慎拿到东西,只冷声道:“今日事发突然,晚间倭寇估计就要来了。故而我不多说废话。按照方才我教你们的队形排好。"


    早在三年前任两淮巡盐御史,石经纶来报欲关闭市舶司一事时,裴慎便已意识到倭患恐怕会越演越烈。


    根据锦衣卫搜集来的各色战报,裴慎曾推演过,要想杀伤倭寇,必要用比倭刀还长的兵刃,且需攻防结合,故而陆陆续续构思了三年,设计出了这套阵型。


    众人便照着裴慎的吩咐,排成七个小阵,一排两名盾牌手,二排一名长枪手居中,三排两名狼第手,四、五排四名长枪手,六排两名钯手。


    “凡有倭寇来袭,若敌唯有一人,其长枪、长刀从高处刺入、劈入,盾牌手即刻将盾牌高举挡住敌方兵刃。长枪手立时刺出以杀敌。”


    "左侧狼宪手防备左侧,跟着左侧长枪手动作。右侧狼笄手……"


    裴慎正训练捏合这帮兵丁,此刻,报信的平山终于到了龙江驿。


    已是申时末,残霞夕照,秋空长净。


    见龙江驿屋舍俨然,人声鼎沸,平山只吭哧吭哧喘着粗气,万幸赶上了。


    赶上了便好。


    他翻身下马,顾不得跑到鼻翼翁动的马匹,只随意将缰绳扔给驿卒,旋风般的刮进门。


    “平山?”谭英刚在前厅坐着,随意一望,就见平山从门外冲了进来,步履匆匆,神色焦急,还东张西望,便赶紧招呼他:"怎么回来了?可是大人那里……"


    话还未完,便已被平山打断,他冲至谭英面前,压低声音道:“大人有令,只说倭寇将至,请谭大人速速带夫人入南京城避难。”


    谭英愕然。倭寇?为何会有倭寇打至南京城下?他这里竟没收到消息?


    ”大人是从哪里知道的消息?”谭英追问道。


    "谭大人!"平山急得嘴角直起燎泡,"你管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当务之急是速速入南京城避难!"


    谭英猛地反应过来,急忙道:“你速去通知李驿丞,且叫他去通知百姓和驿卒,我去寻夫人。”说罢,匆匆上楼。


    正值晚膳时分,沈澜用了碗清汤面。现做的面条雪白细腻,极其劲道,卧一个黄白相间的荷包蛋,上头一把子青碧野菜,配上热乎乎的鸡汤,暖腹盈胃,格外舒适。


    沈澜用过晚膳,正欲起身消食,却听见门板忽被叩的砰砰作响。


    “夫人,卑职谭英,不知夫人此时是否方便?”


    何事要来见她?声音如此急切?沈澜心中生疑:"你进来罢。"


    谭英即刻推开门,低头拱手作揖道:“夫人,大人派人传讯来,倭寇打到南京城下。还请夫人速速随卑职前往南京城避难。”


    倭寇?!沈澜一惊:“倭寇怎会打到南京?”


    谭英也一头雾水,只好低声道:“事态未明,许是虚惊一场。”


    沈澜摇摇头,她再鄙夷裴慎,也不得不承认,此人绝不是一惊一乍之辈。他既让人传讯,这消息便绝不会是假的。


    “即刻就走!”沈澜不欲多言语,起身便要出门。


    见她这般听话,谭英不免高兴,又怕她像昨日裴大人在时那般,把人折腾个不停,便未雨绸缪道:“夫人可有细软要收拾?”


    沈澜一脸莫名其妙:“危机当头,收拾什么细软啊?速速入了南京城方是正事。”


    说罢,便往外走,正要路过谭英时,忽然转身道:“谭大人,你不必为了省事将我打晕了去,我绝不会跑的。”


    谭英心思被她戳中,难免讪笑两声:“夫人说笑了,卑职岂敢。”


    他有什么不敢的?就算要向裴慎交代,谭英只需轻飘飘一句,怕夫人路上生事,便能交代过去。


    说到底,沈澜又不是正经主子,不过一个妾罢了。


    沈澜瞥他一眼,怕谭英不信自己,强要将她打晕,万一撞上倭寇,昏迷中的她等于只能将性命尽数托于谭英等人。


    这可不是沈澜的作风。


    思及此处,沈澜边疾行,边解释道:“谭大人,我若信誓旦旦保证我不想跑,谭大人是绝不会信的。"


    谭英正色道:“夫人,卑职不敢。”


    沈澜嗤笑,心知这是官场上糊弄人的老套路了,便不理他,只继续道:"不是我想不想跑的问题,而是我不能跑。只因我知道倭寇何其残忍暴虐,屠戮百姓泄愤,□□妇女,将两三岁的幼儿剖心挖腹……我若跑了,撞上倭寇大军,必被充作营妓,轮.奸至死。”这样的时候,当然是去城高墙深,等闲攻不破的南京城最好。


    见她遇此等情况,非但不似寻常女子般吓得花容失色,竟还能理智分析,面不改色说出此话,谭英难免钦佩,只觉她颇有胆色,终于消了将她打晕的念头。


    两人快步疾行,入了前厅。却见前厅、厢房,数百间房屋俱是人喊马嘶,沸腾不休。


    “囡囡,倭寇来了!快走快走!”“先把药斑布扔了!”


    “别带次春茶了!带芥片茶!芥片茶!”


    南来北往的客商慌忙挑拣重要货物带上,有的连货都不要了,宁可弃货保人。人人疯了一般的往驿站马棚里挤,往河面上停靠的船上冲去。


    潭英大怒:“这李仲恒怎么办事的!”叫他通知百姓前往南京避难,怎得弄成这副鬼样子?


    李仲恒匆匆自房中冲出,正好听见谭英骂他,他那酸怪性子,哪里能忍,只骂道:“哪个晓得老子跟平山说话,外头有个傻子客商恰好来寻我,一听说倭寇来了,惊慌之下全嚷嚷出去了!”


    谭英气得欲骂人,却被个匆匆逃跑的客商撞了一记,顿时更为恼怒:"现在还说这些做甚?速速与我们去南京。”


    沈澜怕自己这张脸惹祸,便撕了一片衣角蒙在脸上,说道:"李大人,你若会骑马,便带上你要带的人,若不会,便请谭大人带你。我等速速出发。"


    “我会骑马。”李仲恒道。


    一行几人奔波出门。谭英几个下属,早在门外牵马等候。沈澜不会骑马,难免又要骂一句裴慎。


    “夫人,得罪了!”谭英正欲将沈澜抱上马,自己带她同骑。忽又听闻外头喧哗声中夹杂着声声“倭寇来了!”、“倭寇来了!”


    马上的沈澜死死抓着缰绳, 暗道这也太惊慌了些, 怎么还在喊 “倭寇来了。”


    “杀人了!”“河边都是倭寇!”“倭寇下船了!”


    沈澜一个激灵,猛地意识到—————倭寇真的来了。


    “快!进驿站!进驿站!”谭英眼疾手快拽起沈澜,将她推进驿站内。一众下属紧跟其后,涌进驿站内。


    驿站内原本尚未逃出去的客商被吓得惊声叫嚷起来,外头还有听了示警声往驿站里跑的,想去把门关上的,纷纷攘攘,混杂一片。


    “砰!”瓷片迸溅裂地。


    众人被唬得纷纷一静。


    沈澜砸了个瓷杯,方叫厅中众人静下来。她环顾四周,见已是货物狼狈撒了一地,椅塌桌倾,众人皆惊惶无措。


    “你个小娘皮干什么呢!”一静过后,即刻就有人斥骂道。


    谭英即刻拔刀,雪亮的刀锋一现,又被森冷的眸子盯住,所有人都很安静了。


    沈澜即刻对李仲恒道:“谭英,厨房当有干柴、半湿柴,乘着倭寇还没有将整座驿站围起来,你速速派两个人去外头将柴火点起,令狼烟冲天以提醒南京城,龙江驿有失。”


    她在裴慎心中分文不值,加之裴慎无兵,必不会来救她。


    可龙江驿距离南京太近了,见到这样的景象,南京城必会派人来查看。


    如今唯一可以指望的,就只有南京守军了。


    “李驿丞,你最是熟悉这座驿站,此地可有便于守卫的地方?”沈澜紧盯着李仲恒。


    见李仲恒摇头,原本听见沈澜说提醒南京,心中已有了希望的客商们再度绝望。


    “慌什么!”沈澜斥责道:“谭英,平山,我不通兵事,你们觉得守哪里好?”


    谭英望了眼门外,门已关了,因为已没人再逃进来了,外头已隐隐传来倭寇叽里咕噜的鸟语声。他面色凝重: "既然是四通八达之地,守哪里都一样,那就干脆守这里!"


    平山也点头称是。


    沈澜面对着残存的一百多个客商士子驿卒,冷着脸厉声道:“愣着干什么!速速去寻桌子、箱子、统统把门窗都堵上!"


    众人见她虽蒙着面,周围却有十个精干扈从,且说得也有道理,心中有了主心骨,便纷纷行动起来。


    外头的倭寇还要抢夺被杀客商身上的财货,故而留给了他们搬运时间。


    待到将门窗尽数堵上,众人方大汗淋漓地松了口气。


    沈澜刚搬完一个沉重的楠木箱,勉强喘匀气,只厉声道: "我只说三件事。"


    “第一,南京必定会来救我们。”


    这话一出,一个瘫在地上软成一滩烂泥的小老头呜呜咽咽:"官府都是王八蛋!怎会来救我们!"


    “是啊!只会成日里问我们拿钱。”有个客商累得满头大汗,闻言,瘫坐在地上怆然道。


    一时间,众人呜呜咽咽地哭。


    倒也有两个生员学子蒙受朝廷恩德,张口欲辩,可说了一通之乎者也,反遭人唾弃。


    见众人意志消沉,沈澜欲张口,李仲恒却大笑三声,指着沈澜道:"你们可知道她是谁?"


    众人齐齐望向沈澜,李仲恒便笑道: "南京兵部尚书范意之幺女便是她。"范意之确有一年岁相当的幺女,李仲恒也没骗人。


    众人一时大喜过望,连瘫在地上的小老头都爬起来了。这下所有人都知道,南京城必定会派人来救他们了。


    沈澜本也想用这一招,只是她对朝廷了解太少,正想让谭英来说,谁知李仲恒开了口,正好免得她给谭英使眼色。


    "所有人,都躲去桌子后面!倭寇必会先用重箭!"谭英接过了指挥权。


    沈澜镇定自若得跟着谭英挑了张桌子躲进去.


    果不其然,稍顷,四面八方射进来的箭矢钉死在地上、梁上、桌上……


    沈澜只在心中计数,大概熬了一两分钟,箭矢便停了。


    谭英心喜,大声道:“箭矢数量不多,外头的脚步声也不多,是小股倭寇!”


    只小股倭寇四个字,就足够令众人欢呼起来。


    外头叽里咕噜一通乌语,沈澜哪里听得懂五六百年前另一个时空的日语,索性这帮客商走南闯北,甚至还有海商,好些个语言天赋惊人,其中就有会福建话、广东话、倭语的人。


    “大人,那些倭寇说让我们速速投降,要不然就放火。”那客商翻译道。


    谭英嗤笑:“驿站内有如此之多的财物,倭寇尚未取得,哪里肯现在就放火?”便是真要放火,那也得到真打不下来再说。


    沈澜压低了声音道:“谭大人,让那个通译告诉倭寇,只说我们要投降,但是要求倭寇保住我们的生命。然后再叫另一波人与通译争吵,表示不投降。"


    谭英会意,拖延时间嘛!


    外头松松散散围了一圈倭寇,粗略一数,约有四十来个,都是半月头、浴氏单衣、无腰带的倭寇,有的手持大太刀,有的双手持镰型枪,还有持打刀、野太刀、三刃矛的。


    另外七八个倭寇或抗或抬,正在将外头散落的货物抬到小渔船上去。


    还有两个正在外头远眺放哨。


    “烟!烟怎么还没灭!”倭寇头子骂骂咧咧。


    几个倭寇上蹿下跳,正提着水桶,不断来回河边,一桶桶往柴火堆上浇水。


    谁知狼烟本就是干湿柴火混合,方能有黑烟。浇了水,火倒是灭了,黑烟却越来越大,几成冲天之势。


    十五里外的南京城,早已有兵丁上报。裴慎正于校场训练兵丁时,忽接到消息,说龙江驿传来狼烟起。


    裴慎面色大变,脸色阴沉难当。他知道此刻绝不是出击的好时候。一则训练尚且粗疏,二来待他们赶到龙江驿,倭寇保不准早已烧杀抢掠完毕。


    实则最合适的时机应当是待倭寇打不下南京,弃城而逃时,他们再与别的官军汇合,咬上去。


    而不是现在。


    裴慎一面想着这些,一面吩咐道:“会骑马的持械上马,再带一个不会骑马的!其余人等,跑步前行!”他知道若叫这帮步卒跑到龙江驿,一则慢,二则已没体力作战。


    可事出突然!实在没办法!


    裴慎一骑当先,身后十余匹马奔腾作响,尚缀着五十余个步卒大步跑动,直奔龙江驿而去。


    龙江驿。


    好不容易熄灭了狼烟,又冲着里头射了一波箭矢,喊了一通投降的废话,倭寇头子正欲举刀进攻,里头居然说要投降?


    当即就有几个倭寇叫器着:“投降!叫他们开门!”、“进去抢钱抢女人!”、“杀光他们!”


    谁知道里头刚说完投降的话, 几里呱啦的声音全响起来了, 都是听不懂的汉话。


    倭寇头子心细,仔细听了一会儿,也没听懂:“吵起来了!他们吵起来了!”这点倒是看出来了。


    “吵起来干嘛?”有个倭寇傻兮兮问。


    “野田次郎,肯定是有人想投降,有人不许他们投降。”


    “内讧了。”有个倭寇文绉绉地学汉人说”内讧”两个字,差点把舌头给拧巴了。


    “等他们打起来!我们不费力!”


    “现在就打!冲进去!里头有吃有喝有钱!还有花姑娘!”


    外头的倭寇意见不同,先内讧了。倭寇头子也不是傻子,生怕里头人拖延时间,骂骂咧咧了几句,吹动手中海螺,发起进攻号角。


    一听见吹海螺的声音,潭英便神色凝重起来:"这是要打了。"


    沈澜一直在心中数数以估算时间。从狼烟烧起来到现在,才拖过去约十分钟。


    南京金川门距离此地十五里,按照快马时速三十公里计算,到达此地约需十五分钟。


    再拖十分钟,保不齐就能有救。


    “潭英!告诉他们我们现在就投降!马上来开门!”


    那通译颤巍巍地用倭语说了此消息。潭英又命人将桌子在地上拖来拖去,只作出移开门后桌子的声音,果然惹得倭寇将信将疑,又生生等沈澜数了五十个数。


    一分钟都没到,倭寇便又催促了。


    “已经在开了,在开了。”通译满头大汗。


    这一次,沈澜只撑了三十个数都不到,倭寇就吱哩哇啦地叫嚷起来。


    “竹内三郎,他们耍我们!”


    “杀光他们!”


    海螺号再度响起,方才瘫在地上的小老头,突然痛哭流涕地大吼大叫起来,一通叽里咕噜的倭语。


    李仲恒脸色大变,他博览群书,曾自学过一点倭语。只不过不如那通译纯熟,方才没毛遂自荐当翻译。


    沈澜问道:“那人说了什么?”


    李仲恒对着沈澜清凌凌的目光,面有不忍,撤过头去:"他说里面有姑娘,他把姑娘们献出来,求倭寇不要杀他。”


    出门的虽泰半是男子,可其中也有些带了妻女的。此言一出,百余人斥骂不休。


    “尽给祖宗丢脸!”“依个孬种!”“没卵子的狗东西!”


    各地土话喷涌而出,俱在骂那老头。


    沈澜方才生怒,如今见众人这般愤慨,反倒怒气稍去,便高声道:"诸位,外头的倭寇要撞门打进来了。等他们打进来,我们的妻女都得被人□□!我们所有人都得死!"


    她重复喊道:“都得死!”


    死这个字极大的刺激了所有人。


    眼看着激发起了众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沈澜又坚定道:“我们撑下去!再撑一柱香我爹一定会来救我的!”


    对对!还有南京兵部尚书呢!


    众人这下子终于回想起来,他们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潭英即刻道:“诸位背靠墙壁,只要几人合力,拿桌椅板凳堵住门窗,不让倭寇进来便是!”


    百余人纷纷动弹起来,没人再去搭理被人殴了几拳,瘫在地上,不知是死是活的老头。


    “拿桌椅堵住了!”


    “窗户也堵住了!”


    知道里头有花姑娘,有钱,却进不去,倭寇急得吱哩哇啦乱叫。


    倭寇头子左看右看,最后海螺一吹,叫人砍了一艘小船上的桅杆来。


    拿着桅杆当撞木,左右各列十人,怀抱撞木,冲撞某扇窗户。


    那窗户后头也不过七八人堵着,哪里架得住二十个倭寇使力齐攻。


    “砰!砰!砰!”


    三声过后,窗户上竖起来的桌子轰然崩塌,旁边七八人被吓得四散奔逃。


    当即就有几个倭寇把握时机,从窗中一荡而入。


    “夫人,快走!”谭英心急如焚。他们只有十个人,得保护一个女子,一个文弱书生,何其不易。


    “随我一同走。”沈澜低声道,“倭寇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人,骑马四散奔逃,能走掉多少个看天意。”说罢,拽上谭英便要往后门去。


    然而一见倭寇进来,人群再也止不住了,如同沸腾的水珠,四散而出,夺路奔逃。


    “啊!!”“杀人了!”“别杀我!别杀我!”


    几个倭寇早就去开了大门,放更多的倭寇进来。还有几个狞笑着,提着染血的长刀,一步步逼近人群中的女眷。


    “花姑娘!”“钱!好多钱!”


    他们狞笑着,残忍的一刀劈开七八岁的幼儿,砍去男子的头颅,撕开女子的衣衫。


    到处都是血、脑浆、兽性的嘶吼、惊恐凄厉的尖叫……沈澜回身望去,怎么也忘不了这一幕。


    都是人,都是同胞……沈澜的眼中一下子涌出泪水。


    “夫人!别愣着!”谭英心急如焚,只死拽着她要往外走。


    奈何沈澜生得漂亮,就算蒙着面也能看见一双清灵灵的眼睛,故而早就有倭寇盯上了她。


    七八个倭寇手持大太刀,直直劈砍上来,接近四五尺的刀,谭英根本近不了倭寇的身,只能带着几个护卫且战且退。


    好不容易出了门,到了外头的野地里,许是见沈澜身侧竟然有护卫,越来越多的倭寇涌上来。


    方才人们争相逃命,护卫早已被冲散,她和李仲恒都失散了,此刻保护沈澜的,只有潭英、平山和另一个叫阿六的。


    平山为了庇护沈澜,生生挨了一刀,溅出来的血染了沈澜半身,人已跟跄起来。


    潭英右臂中箭,强忍着剧痛提刀格挡。阿六功夫最差,这会儿挨了两刀已被平山背着。


    四个人,全靠潭英和平山两人勉力支撑。


    沈澜没说什么不用保护的话,她自知说了,这帮人绝不会听的。她心脏狂跳,勉力镇静,观察四周。


    “潭英!那里有两匹马!”


    潭英和平山余光一瞥,心中提起一口气,顺着马匹方向,且战目退,奈何倭寇也不知吃素的,七八个倭寇涌上来,大太刀上头劈,下头砍,任潭英有三头六臂,也徒呼奈何。


    潭英扛不到马前,挨了三刀,霎时血流如注,昏死过去。


    所幸有几个之前离散的护卫汇拢过来,继续阻挡倭寇。


    倭寇见又有护卫来救她。也不知到底有几个护卫,便想着擒贼先擒王,又不愿意拿刀砍她,生怕把花姑娘砍死,就想拿箭射她两个胳膊。


    那箭矢本是重箭,利能破甲。此刻破空而来,犹如毒蛇追魂索命。


    "夫人!当心!"平山大呼一声,正要扑身来救。


    沈澜不习武,根本来不及反应,竟只能跟睁睁看着那箭矢飞速向自己手臂而来。


    干钧一发之际,不知哪里射出另一根箭,竟将那箭矢撞得一歪,从箭杆处生生断成两截。


    “大人——”平山嘶吼道。


    沈澜茫然回身望去,竟见远处烟尘滚滚,马上之人张弓再射,一箭射中倭寇额心。


    ……是裴慎。沈澜愣愣的想。


    可他为什么会在这里?他哪里来的兵?


    裴慎眼见沈澜人还好好的,心中惊惶稍去,即刻骑马赶至她身侧,又速速令人擂鼓杀敌。


    索性有完整的一伍骑马而来,尚有体力,立时结阵。


    大太刀长四尺五,长枪却可达一丈八尺,一寸长一寸强,好似潭英因为刀不如倭寇长,只能被动挨打一般,此刻的倭寇遇到了长枪手,也只能被动挨打。


    长枪结阵杀敌之下,又有盾牌手、狼宪手、钯手保卫防御,攻防结合,宛如一个小型刺团,开始绞杀倭寇。


    加之气喘吁吁的步卒也跟了上来,七个伍开始杀敌,共计五十余人的倭寇极快就被绞杀殆尽。


    裴慎细细清扫了三遍,确定再无遗漏的倭寇,这才赶去见沈澜。


    沈澜抬头,望见裴慎的锁子甲上俱是血,上头还有刀劈□□的痕迹,竟怔忆地看了半晌,问他:“你不在南京城安坐,怎么来了?”


    裴慎暗骂她没良心,干辛万苦赶来救她,竟还要诬陷他冷血。


    “我若不来救你,你今日便要死了。”裴慎板着脸道。


    沈澜心中复杂难当,人也有几分混沌,只缓慢的眨眼,问道:"你为何要赶来救我?"


    裴慎只觉她莫名其妙:“你是我的妾室,我若不救你,也配算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