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神宗直播输给西夏太后

作品:《给朱元璋直播魏忠贤专权乱政

    【这时,也算是给大宋的天赐良机,西夏国主李秉常提出向宋割地求和之议,被西夏国梁太后囚禁,神宗皇帝便发兵大举进攻西夏。】


    “好机会!”赵顼只觉耳朵都快竖起来,要知这次对外战争若是胜利,绝对是能笑傲宋朝历代君王的大功一件。


    【谁知这梁太后也是一代奇女子,有胆有识,满腹权谋,宋神宗遇上她算是栽了。】


    这个“栽”,意思是输了吗?


    赵顼心里想着,面色逐渐不太好看。


    【这位一开始是西夏权臣没藏讹庞的儿媳,后与夏毅宗李谅祚私通,生了儿子李秉常。后来,梁氏将夫家谋逆事密告皇帝,皇帝杀了没藏讹庞,并册立梁氏为后。其实有人推测,或许这所谓密告不过是梁氏为了借皇帝之手诛灭丈夫一家,登上后位。当然这需要冒极大的风险,一般的男人绝对是不敢干这事的,但为了权势,在她眼里看来值得一搏,如若真是如此,这个不到十几岁的小女子野心之大、心计之深,绝对是现在电视剧里缺少的真正的大女主了。】


    赵顼突然庆幸,大宋宫廷没有这般敢于为权力奋身一搏的女子。


    若是真有,他还真不好说自己能不能斗得赢。


    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女子所见识过的艰险风浪,远远不是自幼养尊处优的小皇子能比的。


    特别是那位西夏的梁太后,他也有所耳闻,在她执政初始,受到朝中上下来自各党项部族的压力。


    不仅因为她是个汉人,还因为她是个女人。


    这几个buff叠加在一起,西夏贵族怎么能容忍一个汉人女子对他们发号施令呢?


    于是他们变着法子来反对梁太后的政策,而梁太后为了巩固地位,便废除了之前的汉化措施,但有一部分在汉化过程中得到利益的人,和她展开了利益争夺战。


    如此一来,政策反复,经济也受到损失,党项豪族借此机会大肆掠财,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所以梁太后为了转移这些矛盾,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借口宋朝不许换回绥州和不许宋夏私市为名,撕毁之前所订立的宋夏和约,发动了数次对宋朝的战争。


    这些事对站在宋朝立场的人看来,当然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但对于为了权力和西夏利益的梁太后而言,用对外的战争引开国内矛盾,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对他们本国是利大于弊的。


    但这也搞得赵顼很是头疼,被一个女子执政者整得团团转,他不仅觉得失了面子,更是挑战了自己的权威。


    毕竟所有人都觉得,就算有女子执掌权柄,也该由一群男性上位者加以控制并监视,社会的走向不该由女人来扭转。


    否则他们很容易恐慌,发出一些天象警告,或者是女子误国的呼号。


    【梁太后当真是个传奇的人物,她的丈夫李谅祚虽然也年少英武、心狠手辣,但在他妻子面前就失去了光辉。对梁太后来说,什么情爱都不过是权力的附属品,她也并不在乎丈夫是否忠诚。史载李谅祚凶忍好淫,对别人家老婆女儿都很感兴趣,梁太后对此也不管,反正她要嫁的只有炙手可热的权势,只要她的皇后之位不倒,并不想理会丈夫的行踪。在她刚登上皇后宝座不久,李谅祚去世,由梁太后替儿子掌控政权。此后,由于儿子长大后亲宋,她为了大权独揽,把儿子幽禁了起来。】


    这么看来,这个梁氏确实非同一般。


    一时间,大殿里的臣子们都在专注地盯着天幕,聆听一个敌国女性掌权者的故事。


    这在之前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只是故事太过于离奇,历史上只有武皇一人抢过儿子的皇位,而且年代已过于久远,现在能亲耳听到这样的传奇故事,须臾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大宋奉行礼仪之道,历来的文化传统就是亲亲尊尊,这梁太后竟然无视伦理篡夺儿子之位,着实是挑战了这群士大夫的道德底线。


    要是在大宋本土,这样的“惊世骇俗”之举绝对不容允许,他们也愿意誓死捍卫皇帝的龙座。


    还得是西夏野蛮之地,毕竟风土未经开化,才会发生此等违背礼法之事。


    群臣这样想着,内心莫名的优越感又涨了不少。


    但这位梁太后的经历,倒和吕太后本纪那位吕雉有些相似。


    一样的野心勃勃,也一样很有能力,丈夫的风流事再多,也没能撼动她们的地位。


    如果不是戚夫人的儿子威胁到刘盈皇位的话,吕后很大可能也懒得收拾她,这梁太后看起来更果断,直接绝了儿子的政治之路,当了她自己至高无上权力的垫脚石。


    【梁太后能在西夏施展拳脚,和国家的历史传统是分不开的。历朝历代中都有女性将领,但西夏第一个建立了女性兵种,称为“麻魁”。


    西夏女兵敢于战斗,勇往直前,在当地强悍之风盛行的环境中,涌现了一批乐于参政、喜好征战的女性典型,梁太后就是其中一位,虽然身居太后,但依然如女兵一般勇而忘死,身先士卒,御驾亲征,展现了女性完全不输男儿的指挥能力。】


    天幕正中央的女子身着袍铠,英勇飒爽,纵马飞驰,上面流动的白色小字密密麻麻:


    【野心事业批,爱了爱了】


    【权力高于情爱亲情,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国家越强盛,女性身影反而越多】


    【西辽还有公主临朝称制呢】


    【宋朝就是从程朱理学之后女性地位下降,多学学辽和西夏吧】


    赵顼看完,忍不住将目光投向高太后所居的寝殿。


    其实大宋还是存在女性参政的,比方说当年的刘娥也曾临朝,在朝堂间说一不二,将政局治理得也很好。


    如若情势需要,他并不反对由女性听政,只是必须要在士大夫群体的监督下运行,才算不违礼法。


    但是他现在更关心的,还是在梁太后的御驾亲征下,如此勇猛的西夏军队究竟有没有让他吃瘪呢?


    群臣沉默之间,王安石现在的紧张程度与赵顼的不遑多让。


    只是他关心的在于变法的得失成果,而赵顼提心吊胆的是自己的雄心壮志是否被摧毁。


    【神宗皇帝对这次出兵志在必得,但他没料到的是,啃了块前所未有的硬骨头。公元1081年,他号召全国之兵力发动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赵顼接受沈括与种谔的建议,派徐禧等人到横山一带主持筑城防守事务,徐禧主张在永乐筑城,遭到沈括与种谔的反对,但徐禧固执己见,筑了永乐城,此举为西夏边境之大患,西夏立即发全国精兵与宋军展开殊死搏斗,梁太后更是亲自率兵打入前线,在永乐城一战率军杀死宋军十余万人,徐禧不纳守将任何建议,频失战机,西夏大获全胜,这是大宋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失败,史称“永乐城之战”。从此,大宋再也没有能力对西夏发动规模浩大的全面战争,赵顼强兵开边的梦想由此破灭。】


    “……”


    刹那间,一片缄默。


    群臣无不垂首,骇得面如土色,连头也不敢抬。


    徐禧直接跪地请罪,浑身发颤,内心飘过无数个求君王饶恕,全然没了天幕中独断专行的神态。


    赵顼虽然年轻,但雷霆之怒常人也承受不起,当即就挥手:“来人,将这败军之将拖下去。”


    若是往日早有人求情,可是今时之局势,无人敢当这个出头鸟。


    看皇帝这模样,简直气得脸都发青了。


    众目睽睽之下,唯独王安石出人意料地行礼俯首,出言道:“官家手下留情,永乐城之战乃未来之事,未必不可阻止其发生,官家可令此人戴罪立功,吸取教训后重新历练为好。”


    王安石一句话立时引了诸人思忖。


    按理说,他本应该是最生气的那一个。


    照天音描述,徐禧不听人言,一意孤行,断送了大宋多少万人马,让大宋从此失去了拓边雄心,等于是把王安石苦心经营的变法成果给毁了个干净。


    但他看起来非但没有怎么动怒,甚至出言为之求情,这样的气度,属实是令旁人都为之敬佩了。


    无怪乎即便王安石因为力主变法得罪了不少人,但从未因为私德而与人结怨,他一生光明磊落,担得起国家栋梁几个字。


    苏轼赞许地注视着这位朝堂上的政敌,私底下惺惺相惜的王相公,叹道:“可惜半山如此高士,却是不得人啊。”


    他此人一向如此,即便旁人在侧,也不会有所顾忌,非得把真心话给宣之于口。


    舒亶敏锐地捕捉到他的话语,立即接上:“苏学士此言何意?”


    苏轼道:“王相公本意为国为民,然而用人不当,恐怕正因为如此,变法施行才对百姓不利啊。”


    他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不说簇拥在王安石身边的,很多都是因私废公的小人,迎合变法只为获取官位。


    就连当时的举子即便没有真才实学,靠着吹捧变法也能得到主考官的青眼,因此在考卷中无不大书特书变法的伟大,以媚时君。


    苏轼作为考官,也是秉公无私,为国家拔擢人才之心一片赤诚。


    可看到这样的考生和思想,他怎能不去反思一路高奏凯歌的变法带来的坏处呢?


    可能变法本身出发点是好的,但抵不住人心的问题。


    要知道,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掌控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