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王安石直播北狩

作品:《给朱元璋直播魏忠贤专权乱政

    这时白色小字又飘出:


    【总结:每个成功奸臣的背后都有一个摆烂皇帝。】


    嬴政顿时觉得有被内涵。


    眼看着父皇神色有变,扶苏行个礼,徐徐进言:“陛下之前被逆贼赵高蒙蔽,皆出于您爱才之心,何错之有?”


    嬴政自嘲弯唇:“识人不明,也是为君之过。”


    不过不得不说,扶苏这小子这些年来,是越来越懂得察言观色滴水不漏了。


    嫡长子往往是父亲最得意的作品,嬴政略带赞许地瞥了爱子一眼,继续听下去:


    【北宋后期能被偷家,当然是宋太宗就以来积累的问题,这四个奸臣也绝非是主要原因。但若是徽宗能换点贤人主事,结局或许也会有所不同。】


    白缕缕本人对赵匡胤很有好感,但这位的弟弟太宗若是对标那位天之骄子唐太宗,属实是不够看。


    她一直觉得若非宋太宗雄心有余而能力不足,“高梁河之战”和“雍熙北伐”送了人头,让大宋朝从此失去了夺回燕云十六州的能力,致使后面一直没能翻身被迫防守,宋朝也不至于会是后面这个丢人局面。


    她边写着文案,就忍不住叹气。


    出于对历史的热爱,才一直支持着她把自媒体做下去,但有的时候,读着薄薄的纸张上那看似冰冷的文字,背后掩藏着多少百姓的无力与绝望,作为读史人的白缕缕总会有一种悲伤之感。


    她有时候甚至想着,要是能让李世民穿越到宋高宗这类人身上就好了,对内文治能保百姓平安,对外又恨不得单人独骑闯入金兵敌营,把金人皇帝给抓来杭州留学。


    不过历史是真不缺昏皇帝,一个天可汗还真不够用。要这么说的话,李世民还得先给后期李隆基救救火,直接把天宝变贞观。


    思绪短暂飞了几秒,回归现实,上期视频点赞和播放量都很不错,观众甚至在评论区和弹幕里颇有兴致地嗑起了cp,也是因为白缕缕找的师弟演技和cp感实在太高,硬是把刀光剑影的历史演绎出了温情脉脉的意味,眼神相撞间都是戏。


    到了这一期,那四个师弟演起奸臣来更是活灵活现,特别是那两个演宦官的,简直如同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演起来得心应手,一时间,弹幕都是:


    【建议严查身份证,不像是演的。】


    【建议收着点,本体藏不住了。】


    【冲这颜值先投个币,鉴定宋徽宗颜控属性点满了】


    白缕缕刚笑完,却发现微信里又出现新的小红点。


    【中华五千年帝王群聊成员+2】


    【祖龙就是我】:朕现身说法劝退想尝试长生不老药的糊涂蛋,这东西是真的没用,那些骗朕说吃了千秋万代永远不老的方士是真的坑


    【山有扶苏】:爹你才知道啊……那东西要真的有用三皇五帝早吃了哪还轮得到我们,说不定现在国君还是什么神农呢


    【祖龙就是我】:你小子怎么说话的呢这是?要真有用了还能轮到你当皇帝吗?


    【山有扶苏】:……(觉得确实有道理但又不敢说有道理)


    【祖龙就是我】:(好像想起什么事儿)话说你小弟弟呢?你不会真把他杀了吧?


    【山有扶苏】:(无辜小鹿眼)送去修长城了


    【祖龙就是我】:送去学土木也挺好的,挫挫他的锐气


    【山有扶苏】:(附和.jpg)其实就是打灰去了


    这两个莫名其妙加群的人一进来,就发了一些旁人都不知所云的对话,白缕缕刚想问怎么回事儿,却见那个叫“永乐大帝”的群用户憋不住发问了:


    【永乐大帝】:(好奇)你们真是嬴政父子吗?


    【祖龙就是我】:(不满)后世的人怎么说话的?怎么敢直呼朕名?


    【山有扶苏】:我们乃真货,如假包换的大秦两代君主


    这时白缕缕懂了,原来是始皇帝和他的长子加进皇帝群聊了。


    这么说来,扶苏终于制止了胡亥捡漏,自己当了皇帝。看来在平行时空里,真的发生了一些无法以科学来解释的改变。


    比如,赵高挂了,胡亥也被封杀了,扶苏在众望所归之下即位了。


    可谓是皆大欢喜。


    如此看来,视频通古代也算是填补了小时看史书以来就一直存在的遗憾,毕竟看着曾经那么辉煌的大秦帝国,竟然在短时间内如摧枯拉朽般灭亡,着实是令人唏嘘不已。


    “恭喜主人,达成诛杀赵高、拯救秦二世任务!下面开启新篇章:挽救大宋,重振中华民族雄风——”


    白缕缕:任务难度有点大


    .


    馆阁中,微风轻拂,窗边绿树摇曳,晃来全殿春满。


    殿中三两坐了几人,瞧上去本来算得上闲散安逸,唯独两位身着绯色罗袍,束着方心曲领的文官看似随意而坐,两人之间的气氛却相当剑拔弩张。


    从腰上佩戴的锦绶花纹来看,年长者的官位比另一个的大了几品,两人俱是眉目俊逸,举止儒雅,活脱脱一副文人风骨。


    论说这两人站一块儿本该赏心悦目,可惜旁人都嗅出空气中一触即发的火药味,心知他两之间必是谁也不肯让步。


    其中一人正是当朝神宗皇帝身边近来极其青睐的红人王安石,另一人乃官居判官告院的小苏学士苏轼,皆是以才华闻名天下,本该意气相投惺惺相惜,但王安石一力主张变法,而苏轼却表示反对,两人自然因此有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王相公闲来无事,还发明了一种新的文义阐释法,认为汉字的意思在于右边部首的含义,得到了苏轼的一阵嘲笑。


    “敢问苏学士,有何见教乎?”王安石性子直,自然见不得苏轼淡含嘲谑的面容,挑眉问之。


    苏轼坦然自若:“某敢问王相公,波字该作何解?”


    “波者,拆分开来,即为水之皮也。”王安石觉得很对,颇为赞同地颔首。


    “那滑者,岂为水之骨?水有骨否?”


    苏轼瞥着王安石的面色逐渐难看,还想继续补上几句,刚开口欲言,却见头顶突然降了一道巨大的天幕。


    随之,温和女声娓娓道来,天幕上的工笔画人物图如同真人再现,举手投足之间栩栩如生,比宫廷画师的艺术更为高超。


    “奇事!”


    “岂非天降神迹乎!”


    旁人无不惊叹着,王安石和苏轼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既有诧异,亦有忧色。


    事出反常必有妖,所谓天降异兆,有时并非好事。


    【在展开四大奸臣的生平之前,还是得先重点介绍一下他们背后的皇帝:宋徽宗。】


    宋徽宗?


    王安石有些怀疑人生地在心里往上数了几代,确认自□□往下,都没有称徽宗的皇帝。


    那应是后世了。


    【中国历史上被少数民族爆基地的朝代其实不算稀有,但这位赵官家算得上是外派留学第一人。西晋五胡乱华后皇室都是向南逃的,就这位能被北方金人抢了也是不容易,也正是因为如此,关于宋朝究竟是“积贫积弱”还是“造极之世”一直颇有争议。】


    这意思是那位徽宗皇帝被金人劫走了?


    出于政治家的直觉,王安石当即意识到,短短一句话中蕴含的信息绝非仅限于此。


    金人若是南下直取首都,俘走当朝国君,那岂不是意味着整个大宋都处于亡国之危难了吗?


    他再次和苏轼对望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瞳孔中读出了相同的恐惧。


    【要说这位宋徽宗能上位,可能真的是天命不归大宋。当时宋哲宗英年驾崩,没留下子嗣,皇帝的人选就显然只能在哲宗的兄弟,也就是神宗的儿子中选择。


    本来赵佶非嫡非长,并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宰相章惇也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申王赵佖。但向太后主张立端王赵佶,章惇认为他“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可由于向太后的大力支持,使其在19岁时,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可惜章惇只料到他一个人轻佻,没有想到这一家父子三人都是重量级。钦宗和爹一块北狩去了,还有个赵九妹大家懂的都懂,逃跑倒是很有一手,当年金兵翻山倒海找他,九妹硬是从这天罗地网里逃出生天,属实也挺不容易的。】


    天音语气幽默,却把王安石一腔忧国忧民之心立时勾了出来。


    “误国!糊涂!”他的须髯不住地抖动着,苏轼见了,也眉头紧锁。


    “自□□承天命以代后周以来,我大宋煌煌历代基业,难道就要丧于这昏君之手吗?”王安石义愤填膺,也顾不得忠君爱国的古老思想,直接指天大骂,“士大夫之流也尸位素餐不思进取,若是能人贤臣各居其位尽职尽责,大宋焉能如此?”


    往日苏轼与他意见相左,经常会和他辩论,今日却难得阵营一致,也蹙眉道:“若真为当朝圣上之子,如此论来,大祸不远也。”


    “若不将此异兆上报官家,大难临头之际这帮老臣亦不知晓!”王安石打定主意,撩袍便欲往殿外疾步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