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幽州大火,生擒突厥公主!

作品:《大理寺小郎君

    当日,在徐阳县与赵白眉见面时,对方一眼便认出了元博。


    并向元博介绍了他的六位师姐,加上皇帝身边的那位惠贵妃,便是七大师姐。


    而由始至终,赵白眉都未曾透露出自己的姓名。


    元博一直以为他的本名叫谢坤坤,此时皇帝却说他叫赵白眉?


    哪一个名字才是真?


    但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说赵白眉或者“谢坤坤”牵涉军械案的幕后黑手,这事是不是真的?


    十岁之前,元博都跟这位师尊一起生活。


    之后,莫名其妙就来到了万宗德身边,当中自然便是赵白眉的安排。


    但他将元博放到万宗德身边有何目的?


    此事,万宗德是否知道内情?


    如果赵白眉真的牵涉大案,元博潜伏在大理寺是不是也在筹谋什么大事?


    此前赵白眉所说的大业,又指的是什么?


    他与意图谋反的幕后之人是一伙的?


    元博也是同谋、帮凶?


    若元博没有换了一个灵魂,他们的筹谋是不是已经即将接近成功?


    元博愣在当场,手心冷汗不已。


    万宗德见他愣神的反应,眉目一闪道:“怎么?你在犹豫?不会是认得此人吧?”


    元博赶紧道:“并非如此!学生只是”


    一听到“学生”二字,万宗德却立马打断了元博,道:“学生?堂堂陛下钦点的金面人霍金,居然自认是本官的学生,这是要折煞本官吗?”


    元博讶然,心中更显疑惑起来。


    很明显,眼前这两人都深知元博就是金面人,明知而不“点破”,或许是另有原因。


    但也没必要装得那么缜密吧?


    行宫大殿中也就三人,还害怕有人听见?


    而万宗德口说“霍金”,是给元博安排的新身份?


    霍金?


    元博满头大汗,这个名字他消受不起啊!


    叫霍银,霍铁,霍铜都可以,霍金那可是他前世某位天文“大拿”的名讳,岂敢高攀?


    这时,萧天河也插嘴道:“是啊,霍爱卿,外人面前你可不能随意认先生,可知?”


    元博汗颜,也只能顺势点头道:“微臣遵命。定当全力捉拿逆贼赵白眉,献予陛下。”


    萧天河道:“好,但别让朕等太久!至于第二人新任务,朕接到暗卫来报,突厥阿史那可汗的小公主此时就在幽州。突厥人深入我大燕,其心叵测,不可不防。反正迟早要与突厥翻脸,不如就从现在开始。你去,将之擒来,要活的!”


    元博顿了顿,微惊道:“现在去抓?”


    “对!她就在西城使节馆,需要多少人马,你以太常令调配便是。”


    “可是陛下正值朱王丧期,若突厥得知他们的小公主被擒,怕是会即刻起兵,岂非是误了朱王的后事?”


    “无妨!幽州三百里禁,连只蚊子都飞不出去,更何况是突厥人?不会有人能及时通知阿史那,安心去办,朕自有分寸!”


    “是!”


    “行了,你们退吧!黄昏前拿下突厥公主,然后今夜陪朕一起去吊唁朱王。去吧!”


    萧天河说完,随即转身走回了龙椅。


    元博师徒二人,则撤出了大殿。


    往外走的路上。


    虽说皇帝和万宗德都有过暗示,让元博不要贸然表露身份,但私下两人,元博此时仍是暗自说道:“先生,崔三和张余”


    他并未把话说全,但元博知道,如果崔三张余是在幽州城附近遇到了某种变故,万宗德必会知晓。


    万宗德幽幽一笑,从袖口中将一枚令牌交给元博,道:“你问崔三,是想要拿回这个吧?至于张余,她现在跟张风晓在一起,你无需担心。荀济嘛他已在幽州军中畏罪自杀,你无需再查!况且,军械案的主谋已经认定是突厥人,你也可以结案了。”


    元博接过太常令,压住内心的惊讶,道:“可是”


    “没什么可是,这几日没什么事,别来烦我!金面人霍金不宜与崔三张余这样的小缉捕接触,懂吗?”


    万宗德说完,便加快脚步离去。


    元博望着他的背影,却自顾停下了脚步。


    他想找到崔三,确实是为了拿回太常令。


    金面人身上没有太常令,便会处处受阻。


    张风晓来幽州也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荀济为何会自杀!


    荀济此人,元博虽未见过,但他若想自杀,岂会自愿跟随张余前往幽州大营?


    恐怕是元博在伏龙山密室逗留的那几天,幽州城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行宫门口,元博长舒了一口气,即便再多疑问也只能暂时放下。


    皇帝要他在黄昏前拿下突厥公主,但他却连对方长什么样都还不清楚


    突厥公主身份显贵,胆敢深入大燕,身边必然有死士暗中保护,想说轻易拿下谈何容易?


    出动官军,倒是十拿九稳。


    但官军一旦出动,声势浩大,对方若事先得知,隐匿起来,茫茫人海也是难以捕获。


    再者,突厥公主只身深入,恐怕也已经想好了撤退的路线。


    皇帝所说的三百里禁,或许也并不牢靠。


    因此,拿下此人,只能智取,隐秘行事,不宜劳师动众。


    而崔三和张余此时都不在身边,元博却是陷入了某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中。


    太常令虽能调动九寺一监的人,但其中并非人人都可靠。


    元博心中踌躇,翻身上马,正欲离开幽州行宫大街。


    这时候,却恰好碰见了一队禁军正提着水桶从身旁经过,猛然想起了幽州大狱此时正发生大火。


    许骁仍在修罗号监区中,也不知是否被狱卒救出。


    当下,便也调转马头跟随而去。


    大狱失火,临近的几条街道已经被封锁,只有参与救火的官兵和衙役可以进入,附近的居民已经疏散。


    警戒线外,站满了围观的人群。


    来到人群外围,元博举目望去,可见幽州大狱的所在火光冲天。


    即便是隔着老远,依旧能感受到阵阵热浪传来。


    而冲高十余米的火光之上,飘着剧烈的浓烟,伴随着阵阵刺鼻的味道。


    元博轻轻一笑,单单以这飘起的浓烟和刺鼻味道,便可认定幽州大狱的火是被人故意放的。


    古人防火防汛的意识,并不比现代人差。


    尤其是在一些人群秘籍的地方,都会设有防火沙和水井。


    也就是说,幽州大狱如果是意外失火,苗头之后应该能很快得到控制才对。


    为何会如此失控?


    而这飘起的浓烟和燃烧产生的刺鼻气味,想必的黑火油造成的。


    黑火油,也就是最原始的石油。


    未经提炼的原油燃烧,便会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的刺鼻气体。


    古代没有精炼技术,原油的作用就是单一的助燃、照明。


    虽然它的燃点很高,但配合更加易燃的火油,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而且,石油一经点燃,用水是无法有效扑灭的。


    幽州大狱肯定是被人投放了大量的原油,导致火势无法控制。


    元博沉思着,人群中忽然传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如此大火,我们怎么过去?听说,大狱中一个人也逃不出来。元博那奸贼恐怕已经被烧死哼,便宜他了”


    寻声望去,却见是上官玉清和慕容覃东这两个老熟人。


    这二人来此作甚?


    听上官玉清此话的意思,倒像是为了寻找元博而来。


    慕容覃东则是受到了万宗德的某种指派,但这与幽州大狱有何关联?


    两人的到来,若真是万宗德的意思。


    那么在此前之前,恐怕连万宗德也没有想到,皇帝会突然暗中下令火烧大狱。


    因为万宗德要是早就料到幽州大狱会被火烧,便不会派来慕容覃东。


    恐怕他预先得知此事,也不比元博早多久。


    但元博此时想到的,却并非两人背后的事由。


    见到二人,他倒是蓦然萌生了生擒突厥公主的具体计策。


    于是,便沉声朝二人喊道:“慕容覃东!”


    慕容覃东回头望去,见到是正骑着战马的元博,眉头一皱道:“首座大人!”


    “跟我来,带上你那个朋友。”


    元博冷冷一句,而后调转马头而去。


    上官大小姐见此,赶忙追上去几步,怒指元博背影,斥道:“戴面具的,把本姑娘的佩剑还回来!”


    元博略微回头,“想拿回去,就跟着来!否则,此剑日后便是本座的。”


    “你”


    大小姐气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