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安南猴子,也敢找事?

作品:《大宋:一统华夏从救岳飞开始

    噢?


    赵旉心里一颤,能让赵鼎这么急躁的,绝对不会是小事!


    打发内侍离开没多久,赵鼎便急匆匆赶到寝宫。


    “陛下,您当初说要在临安守孝一月,臣便没有派人前往临安催促。”


    “五个月前,安南李朝起兵侵入广南西路,现已攻破钦州等地多处城池!”


    什么?


    赵旉慌忙停止手上动作,仿佛听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死死盯着赵鼎。


    “陛下,安南李朝不知为何,突然起兵攻入我广南西路。劫掠了许多百姓、金银、粮食,还杀了钦州知州!”


    啪!


    在赵鼎惊恐目光下,赵旉一巴掌拍在书案上。


    “小小安南,也敢造次?”


    赵旉真是杀心皱起。


    一股无边怒火不由得从胸中窜出来,脸色憋的通红,脖子上青筋突兀的明显。


    “陛下切勿动怒,臣已经派人往广南西路传令,调集周边驻军集结了!”


    想了想,赵旉对大宋历史不是特别了解,示意赵鼎先坐下。


    “赵卿,我记得在神宗朝,我大宋也曾与安南有过冲突吧?”


    赵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回陛下,却有此事。熙宁八年,安南李朝也如此次一般,突然侵我大宋。”


    “想当初家父还曾劝阻神宗陛下起兵,后李朝兵败称臣!”


    哼!


    赵旉撇着嘴角:“小小安南,真是可恶至极。若不是朝廷正与蒙古、金国开战,必要起兵灭之!”


    忽然,赵旉想到在应天府遇到的那个传令兵,他就说要去广南西路。


    “赵卿,我返回开封时,曾在应天府遇到传令兵说往广南西路去,那是你派的吧?”


    “回陛下,那不是臣所派,而是参知政事李光所派。”


    说的口干舌燥,赵鼎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陛下,臣已经与诸位同僚商议过了,做主于广南西路静江府,设立安南马步军行营经略招讨司。”


    正说着,外面连廊脚步声再起。


    不多时,张浚在内侍引领下,也步入大殿。


    “张卿,你来的正好。安南侵入我大宋的事,想必你也知晓了。”


    “如今朝廷主力全部集结在幽云十六州,各地驻军少之又少。此番驱逐安南人,人马可够?”


    张浚与赵鼎相互点头,明显是有过商议。


    “陛下,广南两路因距开封太远,并未有多少兵马调动。”


    “如今广南东路有驻军两万余,再从夔州路、荆湖南路调兵。”


    “加上广南西路原有万余人,就地招募一些,兵马应该够用!”


    可恶!


    赵旉气的牙根痒痒,愤恨的直拍桌子。


    “赵卿、张卿,这蒙古、金国兵马众多。军兵战力强悍无比,让我大宋几十年无法抬头。”


    “可这小小的安南,不过弹丸之地。他们竟然也敢与我大宋为敌,真是让人想不通!”


    “先前我大宋便与安南有过几次大战,若不是后来国内形势严峻,怎能容此猪狗造次?”


    “我有心调李显忠统兵三万,前往广南西路,你们看此法可行否?”


    这……


    两人相互对视一眼,赵鼎神色凝重:“陛下,安南弹丸之地,即便入侵也只是如山匪般玩笑尔。”


    “目前朝廷还是要把精力放在蒙古、金人身上。万万不可乱了方寸,小不忍则乱大谋!”


    张浚觉得有理,也在一旁附和道:“陛下,说句百姓话。安南不过是小打小闹,我们当以蒙古、金国为重!”


    哼!


    赵旉始终无法平息怒火,恨不得亲自领兵冲到安南。


    “只要前线战事稍稍平缓,必要发兵安南,彻底铲除这帮猴子!”


    沉默片刻,赵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奏疏:“陛下,岳飞已经率军攻破北安州,目前由林虎领禁军驻守!”


    总算是听到些好消息,稍稍平息了些怒火。


    记得上次自己与岳飞探讨修建长城时,曾经说过北安州,后世的承德就在那。


    那边也是金国上营所在地,属于二十七团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紧盯幽云十六州的前哨站。


    “陛下,您可能是误会了。”


    赵鼎指着奏疏:“陛下,岳飞只是攻破北安州一部分,还有一半土地依旧掌控在蒙古人手里。”


    “那也可以了,只要我大宋兵力能深入北安州,就有机会彻底攻陷它们!”


    赵旉刚刚收起奏疏,张浚再次看了眼赵鼎,不断“暗送秋波”


    赵鼎也算识趣:“陛下,三日后乃胡侍郎家母寿辰之日,您是否前往府中一叙?”


    “去,当然要去。离开这么长时间,久未关心军饷粮草,刚好去打探一二。”


    胡铨一直有个好名声——大孝子。


    身为户部侍郎,朝廷里许多人都上赶着巴结。


    老娘寿辰这天,车马几乎把府门堵的水泄不通。


    从内宅到府门,张灯结彩,爆仗声震耳欲聋。


    而这天,胡铨也得到特批,可以不用上朝工作。


    赵鼎、李光等人早早便在府内小聚。


    直至正午,寿辰正式开始之前,门外管家忽然跑进大厅:“报官人,陛下到了!”


    陛……


    听到陛下二字,所有人瞬间起身。


    连胡铨老娘都在丫鬟搀扶下,跟着儿子一起快速往大门口去。


    此刻,赵旉已经走进院子。


    “臣胡铨不知陛下光临寒舍,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海涵!”


    胡铨是主人家,自然是站在主位。


    随着他带头,其他人也都纷纷准备下跪。


    赵旉眉头一皱,自己是来给人家过生日的,又不是来摆谱的。


    “都起来,别跪着。”


    绕过其他人,赵旉急忙上前想要搀扶胡铨老娘。


    几乎是一瞬间,刚好看到在老妇人身旁一个伺候的丫鬟。


    “呀!”


    几乎是惊呼出声。


    这丫鬟还真跟自己在应天府遇到的那个女人如出一辙。


    这小脸、大眼睛。


    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不过赵旉也不在意,把老妇人搀扶起来后,被众人簇拥着一起进入大厅。


    酒席早已齐备。


    赵旉直接让孟南星拿出带来的寿礼。


    “此是荆湖南路八百里加急送进宫的桃子,甘甜可口,平时开封是吃不到的。”


    桃子,其实在大宋已经并不稀奇。


    以胡铨的家世,想吃个桃子简直轻而易举。


    不过这可是官家送来的,老妇人双手恭敬的接过来,如获珍宝般,感激的直掉眼泪。


    “陛下啊,老身何德何能,我胡家何德何能,竟然能让陛下亲临!此真乃老身三生有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