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会见西夏皇帝要拿出诚意来~

作品:《大宋:一统华夏从救岳飞开始

    翌日早朝。


    当着所有大臣的面,赵旉按照昨天与岳飞商议好的,再次对户部做出批示。


    严禁向边境各处榷场输送茶盐。


    至于对西夏,也必须是按时由宰相审批,才能运输茶盐。


    一经查获有人违反禁令,私自运输后,经大理寺审批,可判斩立决,无需呈报官家。


    随后,赵旉又在后面加上一条,全家连坐!


    “陛下,如今已经入秋有一段时间。您若还按先前与西夏使者商议那般,应该起程了。”


    赵鼎心里一直记着这事。


    赵旉点点头,并没有提出异议。毕竟约定的是冬季在环洲相见,现在赶路时间还来得及。


    要是在临安的话,现在往环洲去早就晚了。


    准备了两天,赵旉才收拾好行装,由孟南星带领五百皇城司护卫,出发长安。


    越往西走,气候越恶劣,渐渐黄沙漫天。


    十一月,长安清冷的街道上终于生出点点雪花。


    行人匆匆,不敢在外停留。


    官署内。


    刘锜摆下宴席,召集长安众多文武团聚。


    这还是赵旉第二次见到刘锜。


    面对南宋历史上的抗金名将,赵旉再次感受到了那种巍峨如山般的正义凛然。


    身材挺拔的刘锜面前,自己似乎小了一号。


    “陛下,刘锜自幼喜好舞枪弄棒,亏得陛下看重得以实现抱负!”


    “如今领军攻伐数载,总算取得些许战绩,也算不负圣命!”


    呵呵~


    赵旉仰起头,杯中酒一饮而尽。


    “我皇位得来不正,虽于竹帛之上留有骂名,但从未退缩。”


    “为保我汉人江山,为保我大宋基业,大胆放权于卿。如今有幸于诸位相助,真可喜可贺!”


    吃了一会,刘锜终于好奇道:“不知陛下于冬日到达长安,所为何事?”


    这时孟南星在一旁放下酒杯,抢答道:“刘统制,陛下先前说要在环洲见李仁孝,西夏使者没与您说吗?”


    啊?


    刘锜好像听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事一样,张着嘴巴:


    “陛下,此事是否过于草率?那西夏人狼子野心,曾数次与我大宋开战,伤我军民无数。”


    “如今他们国内动荡,百姓多有食不果腹者,他们迫于无奈依赖我大宋。”


    “您此番前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以此要挟我大宋岂不悔之晚矣?”


    哼~


    赵旉重重把酒杯墩在桌上,冷色道:“借他们几个胆子!”


    “环洲乃我大宋疆界,该担心的是他李仁孝,而不是我赵旉。”


    “刘统制于长安陈兵数万,焉有担心之理?”


    话音刚落,孟南星也在一旁附和道:“刘统制,您明日先派遣几千军兵往环洲驻防,若有危险陛下也可安全离开!”


    说的也是。


    刘锜也觉得自己太小心了,完全没必要。


    转过天上午,数千骑兵先行出发环洲。


    下午,赵旉也带着人一路向环洲出发。


    队伍还在半路上,就已经有环洲原本驻军前来通报,西夏使者两天前到了环洲,说李仁孝正在半路。


    北进四年,1147年的第二场雪如期而至。


    环洲城外提前修筑好的房子内,几个炭火盆将四周烘烤的春意盎然。


    赵旉第一次见到李仁孝。


    以往只是在课本上,看到过关于这个西夏皇帝星星点点的描述。


    现在看到真人就坐在自己面前,感觉与课本上描述的有很大差别。


    首先李仁孝虽然年纪轻,但感觉很老练、沉稳。


    并不稚嫩,相反有些饱经沧桑的脸上刀刻斧凿般棱角分明。


    双方客套了几句后,听着李仁孝流利的汉语,赵旉终于放下心。


    “大宋官家陛下,此番相见,我李仁孝已期盼许久。先前要不是大宋鼎力相助,恐怕国内困局实难过去!”


    “如今蒙古孛儿只斤合不勒率领部众进犯金国,完颜宗弼被迫北归抵御。”


    “不知此等境界下,大宋未来有何部署?是否会趁势进兵?”


    赵旉静静听着,心里吃惊的很。


    相隔这么远,李仁孝竟然知道这么多?


    再看李仁孝那种沉稳,很明显有些话他都没有说。


    赵旉心里瞬间明了,看来西夏也有很多眼线在别国内活动。就算是大宋,估计也有不少西夏的探子。


    “李兄,我大宋抗金之心不灭。如今虽战果辉煌,但连年征战,军心疲惫。”


    “且国库紧张,存粮渐少,短时间内无法向北发展。只求休养生息几年,先稳定国内局势!”


    “再者,先前岳飞父子有谋反之心,已被斩首。大宋暂无合适人选接替帅位,几年内不能再打!”


    噢?


    李仁孝听到岳飞被杀,眼眉猛的挑了一下,眼神变得异常复杂。


    这一幕,极为准确的被赵旉捕捉到,但脸上并没表现出来。


    “赵兄,你此番约见,可是为战马而来?若是为此,我也有事与大宋商议!”


    李仁孝明显没了耐心,准备开门见山。


    赵旉正求之不得呢:“李兄,我大宋买马抗金,也是间接为西夏守护国土,这一点你我心知肚明!”


    “况且蒙古人野心勃勃,不管他们与大金战况如何,都是你我两国的心腹大患。”


    “不管大金还是蒙古,皆与你国相连,随时可以攻入西夏。”


    “只有我们联合,相互依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若你我两国离心离德,恐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句话,直击要害,说的李仁孝心里咯噔一下。


    金国就自不必说了。


    先前的大辽,再到蒙古。哪一个都不是善类,李仁孝深有了解。


    以现在西夏的国力,别说对付金国,就是对付蒙古那也是有心无力。


    先前蒙古就曾经派人到西夏商议进攻金国,那种蛮横劲简直无法形容。


    他早就跟朝中大臣商议过,最后得出结论,不管金国在不在,蒙古迟早都要对西夏动手。


    而西夏目前最能依靠的,就是大宋。


    “赵兄,你我两国当以兄弟相称。可虽如此,战马也不可轻动,这是我西夏最重要的宝贝。”


    “且你很清楚,我西夏目前所处困境。您要想购买战马,需要拿出十足的诚意来!”


    哎呀?


    赵旉也没想到,自己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以蒙古和金国恐吓他都没成功?


    “李兄,你说的诚意是指何事?”


    嘿嘿~


    “当然是粮食与盐了!”


    说着,李仁孝接过煮好的牛奶,自顾自的喝着,故意做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