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臣请奏弹劾临安知府!

作品:《大宋:一统华夏从救岳飞开始

    “陛下,没想到那斡勒浑还真是够信义,可他为何会背叛完颜宗弼?”


    返回大营的路上,张宪回想起当初与官家在陈桥时,自己还曾想要斩杀斡勒浑。


    现在想想,幸亏当时没有动手,否则岳云死定了。


    “当初也是无心之举,只是想让他能够照顾照顾太上皇而已。”


    赵旉手抚下巴,感叹道:“他并不是背叛完颜宗弼,想来应该是报恩吧,也算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了!”


    回到大营。


    赵旉看着岳云进去后,默默的带着皇城司的人回到了禁军大营。


    “陛下,臣听闻您去救岳云了。如此危险,为何不让旁人去?”


    林虎看到官家完好无损的回来了,总算是松了口气。


    赵旉也并没有回答他,现在只想着好好休息。


    太累了,太冷了。


    在雪地里熬了一夜,这可不是人受的。


    与自己在皇宫里的锦衣玉食相比,赵旉更敬佩这些前线将士。


    翌日清晨。


    赵旉重新出现在岳飞军营。


    岳云仿佛重新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抖擞。


    但却少了一份先前的高傲,那种不把敌人放在眼里,目空一切的眼神不见了。


    “陛下,臣已经问过岳云了,他说并没有在大名府看到太上皇!”


    岳飞还是了解赵旉,知道官家要问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赵旉略感惊讶,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


    太上皇是金国威胁大宋最重要的一个砝码,怎么能跟其他人在一起呢?


    只要太上皇还活着,一切就都好办。


    就算他死了,赵旉也没什么伤心的,毕竟他对大宋没做出过什么功绩。


    自己想要接他回朝,不过是为了安抚岳飞这样忠君爱国的大臣而已。


    “岳将军,我要回开封了。新兵会陆续送到前线,你要勤加操练,万万不可懈怠!”


    唉!


    忽然,岳云在一旁叹息了一声,扑通跪拜在赵旉面前。


    “陛下,都是臣一时疏忽,断了我大宋基业。万千将士辛苦打下的土地,又都被金国夺了去~”


    赵旉摆了摆手。


    岳云这么想,其实岳飞也这么想,赵旉把这父子俩的愧疚全都看在眼里。


    “你们不懂,就算他们又把土地抢回去,对他们来说也并非是好事!”


    噢?


    岳飞先是疑惑,然后扶着赵旉慢慢坐下:“陛下,您何出此言?”


    “这并不奇怪。”赵旉也示意岳云都坐下。


    “你们想,我们夺取了这么多故土,总归是要在要紧的地方驻军吧?那现在金国不一样如此?”


    “金国的兵力其实并不如我们,他们除了要镇压、看守蒙古草原的各个部落。”


    “还要在国内安排兵马防御,又要在各地驻军,这么大的空缺,他们有多少人能填补得完?”


    “战线拉长,对他们没有好处。只会让他们兵马越来越分散,粮草运输越发困难,这些我们都可以利用起来!”


    说着,赵旉无比郑重的注视起岳飞。


    “我不止一次说过自己不懂军事,具体该如何应对,我相信岳将军不会让我失望。”


    “我们不过是让出了一些土地,而金国则需要更多的兵马,更远的粮道来维持。”


    “只要我大宋军民齐心,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丢失的地方还会收复,幽云十六州迟早也会重回大宋!”


    开封的清晨似乎更冷一些。


    赵旉罕见的站在城头,脑海里不断回想着自己临走前在军营里对岳飞说的话。


    也不断回想起临别时,岳飞看向自己的眼神。


    眸光深邃,满是希冀。


    那一刻开始,赵旉就知道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


    手扒着城砖,感受着古老城墙传来的“温度”,周围喧嚣仿佛在这一秒全部远去……


    翌日,赵旉回归的第一个早朝。


    今天的人来得比较齐,连往日称病的也都来了。


    “陛下,臣请奏弹劾临安知府钱端礼。身为朝中重臣,却以假面示人,迷惑朝廷,有中饱私囊之嫌。”


    “临安府近两年的税银逐渐减少,转运司运来的税银,今年尤其以临安最少不过!”


    说话的,无外乎晁谦之。


    好久,都没人言语,赵旉更是坐在龙椅上目瞪口呆。


    钱端礼,大宋绝对的忠臣,清官。


    他怎么会贪腐?


    赵旉一百个不愿意,谁都能贪,钱端礼不能贪。


    可晁谦之那也是忠臣,他们之间也都熟悉,怎么会无凭无据就来弹劾?


    “晁尚书,你、你说这话可有凭据?你可知钱端礼乃我大宋重臣,贸然弹劾可是不妥啊!”


    “陛下请看!”


    晁谦之明显是有备而来,就知道别人不会相信,立刻把关于临安府这两三年上交的税银收据拿在手里。


    内侍把收据转呈到赵旉手里。


    仔细看了几遍,还真就发现了些问题。


    最开始,这税银数目还算可以。可自从两年前一直到今年年底,这临安府税银便呈现断崖式下滑。


    这……


    收据是户部的,不可能有假。


    “不会吧?”


    赵旉怎么也不愿相信。


    钱端礼是行在临安知府,官阶在其他知府之上,与开封府尹相同。


    就算先前自己消减了官员俸禄,他每月俸禄起码也有两百贯。


    更别说那些俸米,单单就是这钱也根本花不完。


    “陛下,我大宋人口逐年递增,耕地使用较十年前有了极大改善。”


    “税银按理说该越来越多,可临安府上交却越来越少,还请陛下派人去详查!”


    赵旉不动声色的把收据放下,笑道:“可有其他路府的税银情况,下早朝后你们整理下,交给朕看!”


    下了早朝,胡铨在晁谦之授意下,很快找来了其他几路的收据。


    与临安府相比,虽然情况有些许好转,但总体来说,还是比以往有很大下滑。


    “这是怎么回事?”


    看着上面记录的数字,极大的刺激着赵旉神经。


    眼下正是用钱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影响前线战事。


    再有,就是会不会影响到百姓?


    别再因为这事,再出一个方腊和杨幺啊~


    忽然,赵旉心情骤紧,脑海里很突兀的想到开封。


    最近一直都没关注税银问题,那开封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


    遣散两人,赵旉直接找到李光。


    得到的答复,几乎一样。


    这下,赵旉彻底茫然。


    一个地方、两个地方如此还有情可原。各地都是这样,那就有原因了。


    赵旉赶忙让户部派出人马,深入各路进行走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