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迁都……循序渐进

作品:《大宋:一统华夏从救岳飞开始

    回到书房。


    张梦凡果然规规矩矩的站在门外。


    “陛下,臣不辱使命,已经查明了粮草丢失一案所有牵扯嫌犯。”


    说着,还递上来一份供词。


    “陛下,此案牵扯人数众多,乃是地方官吏勾结山贼所为。他们偷盗粮草后,偷偷以高价卖出。”


    “所获利润,皆六四分账。官吏取六,山贼取四,此行径以持续数年之久!”


    什么?


    赵旉放下供词,诧异道:“持续数年?那为何以前没有接到奏报?”


    “回陛下,据官吏说,以往偷盗的少,加上山高路险,路上都会有些损耗,所以少被发现。”


    “就算有时候被发现了,那些负责运输的官吏怕担责被处置,也就隐瞒下来了!”


    真特么行啊~


    看着供词背面罗列出的一众嫌犯。


    赵旉大吃一惊。


    上到知县,下到小吏,一共查获了超过二十人。


    “等等,不是说还有山贼参与吗?为何这上面没有山贼的口供?”


    额……


    赵梦凡犹豫了一下:“陛下,山贼占据险地,若想抓获,需要朝廷官军出马才行!”


    “臣这提刑司并无调兵之权,只能回来请陛下定夺!”


    那还定夺什么~


    赵旉立马让人把赵鼎以及吏部尚书叫到书房。


    “咦?”


    “赵卿,为何只有你一人来?吏部尚书何在?”


    闻言,赵鼎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一封奏疏:“陛下,礼部尚书年纪过大,身体无法承受,已经请辞了。”


    “当初您还在中原,所以臣便一直兼管吏部。”


    好吧……


    赵旉也知道,自己离开了太长时间,确实耽误了不少事。


    忽然,赵旉注意到赵鼎头顶的白发多了许多。


    面容苍老的不成样子。


    整个人看起来好似七十多岁。


    憔悴的让人心疼。


    “赵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是崇宁五年的进士吧?”


    赵鼎迟疑了一下,不知道官家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


    “陛下,臣确是崇宁五年得中进士,如今已过去三十九年了!”


    “嗯。”


    赵旉仰起头,一抹黯然神伤。


    “赵卿,不如我封你个王如何?从宰相位置上退下来吧,你太劳累了!”


    这句话,仿佛晴天霹雳一样,赵鼎整个人呆立当场。


    “陛下,可是臣为官有何不妥?”


    不不不~


    赵旉急忙摆手,拉着赵鼎坐下:


    “赵卿,你做的都很好,只是你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朕不忍心看你这样辛劳。”


    “若你退下来,我封你为王。你的家眷后代,皆由朝廷供养。你的子嗣,可入朝为官!”


    王!


    赵鼎完全是一副受宠若惊的神态。


    “陛下,非大宋皇室不可封王,臣何德何能让陛下破了祖宗规矩!”


    哈哈~


    “赵卿,祖宗规矩也是人定的嘛!”


    赵旉亲自给赵鼎满了杯茶水:“赵卿,别人不可,你可以。只要你想歇了,我在开封给你修建王府。”


    “额……”


    “陛下,臣还是想继续为国效忠!若臣真的坚持不住,再议此事不晚!”


    赵鼎表面上拒绝。


    可心里却十分欣慰。


    要不是有赵旉在,估计要感动的哭了。


    封王,对外人来讲,简直是天方夜谭。


    “赵卿,那你回去以后,与大臣们商议商议,看看重新安排一下随州官员。”


    “想必你也知道,粮草丢失一案,查出了不少贪官,他们是一定要斩首的!”


    原本赵旉还想着让赵鼎办理一下剿匪的事。


    看赵鼎这个状态,还是先算了吧。


    这个事,让随州知州去办吧。


    送走赵鼎。


    赵旉立即让张梦凡拿着自己的口谕去找皇城司。


    让孙有道马上派人去抓捕。


    翌日早朝。


    所有人都惊奇的发现,宰相赵鼎竟然坐着早朝。


    甚至都不需要再行参拜礼。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如今开封已经收复,整个中原也尽在掌控。”


    “各位,今日早朝只议一件事,那就是迁都。”


    迁都!


    大殿里几十号人,大眼瞪小眼,一个个都被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沉默了好半天,晁谦之终于迈出一步:


    “如今中原初步大定,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且迁都一事牵扯太多,绝非一朝一夕。”


    赵旉又把视线落在胡铨身上。


    “胡侍郎,你说说看,你对迁都一事有何看法?”


    胡铨很少在早朝上发言。


    被官家点名,也只好硬着头皮道:“陛下,臣认为迁都一事可行,但需循序渐进。”


    “噢?”


    这个观点倒是与别人不同,也新奇。


    赵旉好奇追问道:“何为可行?何为循序渐进?”


    其他人也好奇的看向胡铨。


    见状,胡铨也不隐瞒:


    “如今以岳飞为首,诸路官军依旧向前争夺黄河防线,日后还要与金国争夺河北两路以及河东路。”


    “可临安距离那里又路途遥远,许多政令无法有效传达。若遇紧急军情,根本无法及时获知。”


    “所以,迁都开封最为正确。但以六部为首,掌控全国大小事务,牵扯太多。”


    “所以臣才说循序渐进,可先让殿前司、皇城司这种精炼衙门先行去开封。”


    这话倒是给赵旉提了醒。


    现在开封还处于权利真空状态。


    岳飞他们还要与金人作战,根本没办法管理城内治安。


    那边泼皮无赖众多,没人管理治安可不行。


    下了早朝。


    赵旉单独留下赵鼎。


    “赵卿,刚才胡铨的话给我提了醒。”


    “开封刚刚被收复,还没有派遣官吏进行管理,城内治安无人维序。”


    “你看看,什么人合适开封府尹一职?”


    这个~


    赵鼎被问的一脸迷茫。


    搜遍记忆,好半天也没想出个人选来。


    “陛下,臣实在是无所准备,一时间并无合适人选!”


    不知是不是自己太过敏感。


    赵旉总感觉赵鼎情绪不对。


    好像是有什么事瞒着自己,仔细想来,上次自己召见他,好像就有这个反应。


    “赵卿,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话已挑明,赵鼎也不好再隐瞒。


    长叹了口气,犹豫道:“陛下,确实有件事需要您亲自处理。”


    “孟南星回乡探亲时,将一个里正打成重伤。目前被嘉兴知府扣押,已经有十天了。”


    ???


    赵旉好像听到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


    完全当成了乐子对待。


    “赵卿,你怕不是再与我说笑吧?孟南星是东宫的人,官籍在殿前司。”


    “这些事,难道嘉兴知府不清楚?他怎敢私自扣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