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生孩子补贴,从大宋开始

作品:《大宋:一统华夏从救岳飞开始

    这些都加在一起,我滴天~


    这还没算每年租借西夏河湟谷地的一千万贯!


    想起来赵旉都觉得头大。


    关键每家补贴多少?


    补贴少了不管用,补贴多了,朝廷每年税赋也是有限的。


    最起码,每年维持前线作战部队的粮食,以及驻防各地的部队粮食,这是绝对不能有任何缩减的。


    可能也看出了官家的难处。


    陆游深吸了一口气,像是做出了什么抉择一样。


    “陛下,臣倒是有一个建议。”


    “每年各州府粮仓都会积压许多陈年旧米,这些旧米积压多了无法保存,州府就会低价卖出。”


    “倒不如将它们补贴给百姓,并且承诺只要新婚男女养育了子嗣,还可给与银钱补贴。”


    看来也只能这样做了。


    毕竟钱财与国家未来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十天后,赵旉回到临安第一件事,就是在早朝上讨论适龄女子婚配的事。


    听说赵旉要撤销女子不婚者就要被罚款、抓去坐牢的政令,许多大臣都提出反对意见。


    更让赵旉意外的是,连赵鼎都提出了反对。


    用这些人的话说,朝廷要是不严加立法,就更让那些不婚女子肆无忌惮了。


    虽然这些人有不同意见。


    但他们同意给与粮食、银钱补贴。


    说着说着。


    一直没发言的李光一步跨出队列,施礼道:“陛下,臣有一言,还望陛下与诸位静听!”


    “如今朝廷财力还算雄厚,商家富户不计其数。”


    “这些人里往往妻妾成群,他们的子嗣在府中衣食无忧。”


    “这些人既不用从军,也不用为生计发愁,导致许多纨绔子弟更是游手好闲。”


    “而那些个穷苦百姓家里的子嗣,为了吃口饱饭,只能被迫从军作战。”


    “穷苦人家的男丁入伍从军,家里的耕地便缺少了主要劳力。”


    “时间久了,富的越富,穷的越穷,兵源严重失衡,百姓怨声载道!”


    不只是赵旉,朝堂上其他人听到李光的建议,也变得鸦雀无声。


    赵旉带头鼓掌。


    听了这么多意见,李光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这才是真话。


    一语见地!


    “陛下,您想啊,穷苦百姓家里,都指望那点田地出些粮食、蔬菜维持生计。”


    “可家中男丁为了吃饭,就只能去从军作战,剩下老迈爹娘耕种于田间地头。”


    “他们精力有限,根本打不出多少粮食,导致朝廷的存粮也要损失许多。”


    “而那些稍稍有些权势、有些钱财的地主、富户,甚至是保正、里长家里都不需要出人从军。”


    “不解决这些事,不止是兵源失衡,粮食收成。恐怕也会影响到后世子孙,有亡国征兆!”


    亡国二字,这话可太重了。


    许多朝臣不禁嘴角轻颤,想要反驳。


    可再看到赵旉的反应后,也都把嘴巴闭得严实。


    毕竟官家都没说什么,自己讨那个没趣做什么。


    再说,李光是参知政事,仅次于宰相赵鼎。


    真要是把他给惹到了,日后随便穿个小鞋,谁受得了?


    早朝散去。


    赵旉单独把李光留下。


    这还是赵旉登基以来,第一次单独召见李光。


    整个朝堂,除了赵鼎他是第二个。


    “李卿,虽目前朝廷看似蒸蒸日上,可如你所言,隐患极深!”


    “你早朝时所言深得朕心,不知你有何办法,能改变如今朝廷困局?”


    “这有何难!”


    李光面色冷淡,严肃的开口道:


    “陛下,您可下圣旨昭告全国。从即日起,所有富户妾室不许超过两人。”


    “除妻妾无法孕育,方可增娶妾室外。否则若有违背,需长子从军。”


    “所有富户以及各级官吏,一旦触犯大宋律法,家中男丁必须有一人入伍从军。”


    这倒是个办法。


    起码可以解决一下那些穷苦百姓心里的怨气。


    沉浸了两天。


    赵旉也想了到了一些其他办法。


    那就是现在的许多男人,往往会给新婚妻子立规矩。


    上去先打一顿,直到打服为止。


    这个陋习确实太不好了。


    应该尽早立法制止。


    并且那个亲亲相隐的条例也要废除。


    李清照就是受害者。


    这天,赵旉又让赵鼎以及户部尚书晁谦之来到书房。


    “这次找你们来,是商议一下对贫苦百姓娶妻生子的补贴问题。”


    说话间,赵旉把视线落在晁谦之身上。


    “晁尚书,你是户部尚书。你说说看,这个补贴是否可行?”


    “如果可行,在不影响前线作战的情况下,补贴多少合适?”


    额……


    晁谦之没想到官家会问自己这个。


    思索了好一会,才支支吾吾道:“陛下,臣实在没想过这个问题,您突然问起,实在无从回答啊!”


    “那你呢,赵卿?依你看,补贴多少合适?”


    问赵鼎,赵鼎也是支吾了半天,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既然如此,那我说一说吧。”


    “穷苦人家娶妻,朝廷每户可分一亩田地。若生育子嗣,每户每月补贴五百文。”


    “给你们三天时间回去做调查,召集好户部官员仔细商讨一下,三天后给我答复!”


    根本没用上三天。


    晁谦之回到户部,马上便召开了会议。


    统计了一下各项花销后,又对全国各路的具体户籍做了一下统计。


    最后得出结论,官家说的这些个补偿,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有了户部结论。


    赵旉也就放心了。


    几乎一天之内,连发两道命令昭告全国。


    将朝廷关于适龄女子成婚的补偿,以及对无缘无故殴打妻女立规矩做了明确规定。


    刑部也发下批文。


    夫家行为不端,有触犯律法者告官无罪,无需坐牢。


    转过天。


    赵旉再发圣旨,昭告全国。


    凡是各地有补贴不足,或是没有得到补贴者,都可上告。


    上司衙门不管,可直接进临安到信访司举报。


    早朝上。


    赵旉只有一件事,就是减轻朝廷财政压力。


    自从升任户部左侍郎后,从未发过言的胡铨,罕见的提出可以将肥皂作坊开设到全国各地。


    具体可以在每一路的州府治所开设。


    这样做,既可以减轻临安肥皂作坊的产量不足。


    还可以带动地方经济。


    听到这个建议,赵旉想了想,还是同意了。


    最初开设这个作坊,只是想增加收入,再多一些税银。


    现在看来,这个想法还是太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