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大宋第一家医院

作品:《大宋:一统华夏从救岳飞开始

    看到又是这几个泼皮。


    掌柜的眼眉挑了几挑。


    “几位又来何事?”


    “这店铺的东家可不好惹,千万别引火烧身啊!”


    领头的泼皮这次来根本不废话。


    快速从后背抽出一把短斧,怒喝道:“听你这口气,是不想交钱喽?”


    “几位好汉,我倒是想交,就怕他们不同意啊!”


    掌柜的眼神飘向门口。


    咧着嘴大笑。


    “我看看谁敢不同……”


    领头的慢慢转向门口。


    下一秒,当看到门口官差时,几人笑容彻底僵硬。


    常年在临安活动。


    怎么能不认识皇城司的制服?


    啪嗒!


    领头的泼皮顿时感觉一阵毛骨悚然。


    短斧应声落地。


    整个大宋,谁敢在皇城司面前闹事?


    特别是他们这种人,看到皇城司的人腿都要打颤。


    几人相互靠近,不自觉的涌出一抹寒意。


    心想这店的东家到底是谁,怎么还能跟皇城司扯上关系?


    “各位上差,我们几个有眼无珠,还望上差手下留情,我们这就走!”


    说罢。


    几人相互使眼色,贴着墙角一步步往外挪动。


    “站住!”


    “让你们走了吗?”


    有官家在,谁不想在官家面前表现一番?


    好不容易抓住这个机会,哪能轻易放过?


    吓得几人妈呀一声,全部瘫软在地。


    根本没费吹灰之力,将几人直接困住双手。


    这时负责带队的官差一脚踹翻领头泼皮。


    “说,庆丰米铺是不是你们烧的?”


    “今天把话说明白了,少受皮肉之苦。要是耍花招,皇城司的刑具,就让你们挨个尝一尝。”


    听到刑具。


    几人早吓破了胆,哪敢隐瞒。


    当场就交代了。


    是那个林家米铺东家,林成祖授意他们这么做的。


    林成祖?


    赵旉在一侧微微眯起双眼,浑身杀意渐渐蔓延。


    当初自己找他询问米价。


    原本想着他是临安最大的米铺东家。


    想让他以身作则,帮忙把米价往下压一压。


    结果他可倒好。


    给自己说出了:民以食为天,商以利为天的豪言壮语。


    原来庆丰米铺是他找人烧的。


    看来这老狗也活到头了。


    一道口谕由内侍送到临安府衙。


    特事特办。


    霎时间,十几名官差迅速奔向林府。


    此刻。


    林成祖还在家里喝着小酒。


    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况。


    虽说粮价降低,但进货价格也降低了。


    怎么说他都是赚的。


    靠着先前那一年多的积累。


    简直赚得盆满钵满。


    加上与几大粮商熟悉,自然能拿到低价粮。


    儿子现在又正式接管了林家几个米铺。


    他现在也是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


    只不过老家伙这个美好愿望,在官差闯进林府那一刻就破灭了。


    甚至官差连一句解释都没有。


    几个嘴巴抽倒在地,直接带出林府。


    整个过程不超过十分钟。


    到了大堂。


    林成祖感觉到一阵眼晕。


    前任知府薛广儒在任时,还与他有些交情。


    可现在换人了。


    换成了钱端礼。


    哪里还能对他照顾?


    再说钱端礼。


    这可是个人精。


    知道赵旉外表和善,实则内心狠厉。


    以前自己还能仗着祖母是宋仁宗长公主的这层关系,多多少少获得些利益。


    现在不同。


    自己做官可要小心着点。


    为了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米铺东家,让官家不悦,那不成了傻子?


    想到这。


    钱端礼立马没了笑脸。


    大声质问林成祖庆丰米铺的事。


    林成祖一听,顿时吓得身体打战。


    他太清楚了。


    临安城内这么多米铺。


    为何不问别人,单单把自己抓到这?


    就在这时,他还抱有幻想。


    可当那几个泼皮被带上大堂后,彻底放弃抵抗。


    为了少受皮肉之苦。


    林成祖回答得干脆。


    马上承认了是自己利用钱财,唆使别人放火。


    本以为自己知无不言,可以得到宽大处理。


    没想到钱端礼什么都没说。


    直接让官差将其押入死牢。


    有官家钦点,省去了报请提刑司这道手续。


    毕竟提刑司最后也需要报请官家审批。


    现在一切从简了。


    因为赵旉也没那么多时间。


    医馆提前竣工了。


    孙有道陪同赵旉,亲自参观了医馆内部装潢。


    这里完全是根据赵旉的想法进行建设。


    除了普通医馆正常设施外。


    还增设了许多病房。


    以及各种这个时代能找到的取暖设施。


    看到崭新的医馆。


    赵旉颇有一种成就感。


    这也算是自己的杰作了。


    下一步,就是让惠民局进行转运各种中药进入医馆储存。


    先前通过考核的几十名主治郎中,也全部上岗。


    为此。


    赵旉特意在早朝上,公布了医馆这件事。


    下令将医馆归属到翰林医官局治下。


    一句话。


    这群郎中们摇身一变。


    全成了有编制的工作人员。


    不管有没有病人,按月拿钱。


    为了防止这些人吃拿卡要,赵旉特意在开业前夕,将这些郎中带到了大理寺。


    想要在病人身上动心思,以后这里随时包吃包住。


    普通人谁见过这个?


    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


    “陛下,这医馆如此庞大,会不会影响其他医馆的生意?”


    “这怎么说也算是抢人家的饭碗,别在弄出事来!”


    孙有道突兀提醒,让赵旉感到诧异。


    这个特务头子,竟然还能有这种细腻心思,实在难得。


    “医馆规模有限,无法照顾到临安城所有人。”


    “有了这平价医馆存在,会让那些只认钱的郎中认清现实。”


    “大家良性竞争,方便的永远都是百姓。”


    这倒是真的。


    孙有道的担心,赵旉早就考虑过。


    这些都是小事情。


    目前要关注的,是如何避免那些招聘来的郎中有了职务后,对工作产生懈怠。


    看来还是要实施奖赏制度。


    由病人进行反馈。


    口碑好的奖赏。


    口碑不好的要重点记录。


    再让翰林医官局派人进行不定时抽查暗访。


    转过天。


    一道由翰林医官局亲自下发的奖罚告示,贴在医馆正门。


    随时让百姓监督。


    看到这条告示。


    原本还有些心思活泛的人,也都收敛起来。


    毕竟因为这点小事,再把饭碗丢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一晃过了好些天。


    医馆这种利于百姓的大事,消耗了赵旉太多时间。


    至于效果怎样,赵旉还是觉得应该深入民间去好好调查一下。


    看看百姓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结果赵旉在街上转悠了一大圈。


    真的就听到了关于医馆的消息。


    百姓们不止是谈论肥皂。


    更多的人都在谈论新开设的——临安医馆。


    那些活了半辈子的人无不惊讶,从没见过有诊费如此低廉的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