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世界27

作品:《这个全息游戏好逼真[快穿]

    一场堪称天崩地裂的动荡在朝堂上持续了一整年, 对民间却好似没什么影响。


    于百姓的而言,无非是几个官衙门换了称呼,皇帝老爷不叫皇帝老爷, 改叫“总统”了, 这实在没什么紧要的, 只要日子能过好了,谁管上头叫什么?


    正值战乱刚过的时候,有时夜半从梦中醒来,摸摸旁边还在的幼子家人, 禁不住落下两行泪来,又在心底默念“以后就好过了、好过了”, 又或者戳戳酣睡的娃娃的脸感慨“倒是个会享福的,投胎到这个好年景”……要是再睡不着, 就下去烧两炷香,朝北面拜一拜:真龙天子、真龙天子, 说不准这“总统”就是陛下在天上的神号呢。


    这些零碎的在百姓间的流言还没有传到朝上, 倒是朝堂上的拉扯落下帷幕, 在皇宫里趴了一整年的郭旭终于能放心大胆的出来溜了。


    他站在宫门口回望,看着已经正式改称“总统府”的建筑群, 忍不住发自内心地感慨一句:他哥真是牛逼!


    旁边的侍从请示道:“小公子可要回府?”


    郭旭一摆手。


    回什么回?!一年、这可是一年!!不是一天!也不是一个月!


    要不是皇宫够大,他都要憋出病了!那帮人能(敢)和他哥极限拉扯一整年,也是牛逼坏了。


    反正郭旭是不敢参与到这种层次的神仙打架里去的。


    其实他上半年就可以出来的, 但是苟一点没坏处, 他硬生生憋到现在,等风头彻底过去、才放心大胆地走出来。


    这会儿好不容易从禁闭里走出来,当然得先逛逛。


    郭旭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顺着人流走不多, 一会儿就到了人群密集处,问:“那边怎么回事儿?这么热闹?”


    侍从回:“是东城书肆,小公子有所不知,姜将军的自传又出新作了,大家都排队等着呢。说是这次写的是年前随着陛下南征穆室内容。”


    郭旭听得嘴角抽了抽。


    当年他随口一句建议,却没有想到姜罗春会搞出这种超级IP。


    早些年的时候,姜罗春听从了郭旭的意见写了自传,先是借着自己黑红的流量,让新书上市就是一波大卖,又改编成评书借着说书先生的口传遍街头巷尾,紧接着又雇人排了戏、到处表演。三管齐下,他“刺杀史煜失败”的事成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街头拎个小孩子都能讲出个两三句来。


    按理说到此为止,姜罗春想要澄清事实的目的已经达到,但是兴许是尝到了甜头,他并没有就此停住脚步,而是紧锣密鼓地推出了自传的第二部、第三部。


    后两部著作郭旭当然拜读过,他从读第二部的时候就开始觉得有点不对。


    第二部主要是写了姜罗春在幽州时的经历,着重刻画了严岱这个看似贤明的小人是如何歪曲事实、虚假营销,利用主人公的名声的。读者看着自传的主人公误把这个奸邪小人当成明主,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只拍着大.腿恨道“糊涂啊!!”。直到最后,严岱真面目暴露,被主人公一刀捅死,看的人才终于长出一口气,爽了。


    按理说这是个很套路的爽文结构,结局也看得叫人大快人心。但是这里面有点小小的问题,书里每每说道严岱如何如何的时候,总要把相邻的晋州之主拿出来对比,狠狠地拉踩一波……倒不是不可以,就是没必要。


    郭旭:我的错觉吗?总觉得他在不停地cue我哥。


    等到第三部推出之后,郭旭就发现这并不是他的错觉,姜罗春在这在这一部里面彻底没了遮掩,开始狂吹他哥的彩虹屁。


    在这个半自传的里,主人公离开幽州之后,便觉心灰意冷、彻底失去了人生的意义,想随便找个地方了此残生,却不料在这个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遇到了自己真正的明主。这时候的他身上带着叛主、降敌的种种污名,万人唾骂、人人喊打,可是主公却毫无异色地坦然接纳了他,之后更是信任有加,只带他一人进入郑军大帐,在十万大军的包围下,杀了郑军主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主人公终于认出,眼前这人不就是当年刺杀史煜的义士吗?!!


    这分明才是他真正的明主!


    他当年有眼不识,竟生生地将人错过,幸而苍天有眼、又给了他一次机会!!!


    ……


    郭旭看着上面的种种形容,忍不住脚趾抠地:这味儿怎么这么怪呢?


    还没有经历过各种后世文学毒打的淳朴土著并不觉得尴尬,他们只感动于书中情深意重的君臣情谊,并为主人公终于寻得明主潸然泪下。


    一时之间各种二次创作层出不穷,姜罗春的声望也由此被推到了顶峰。他超过了从最早跟随谈自非、一刀一枪拿下晋州根据地的蹇成;超过了随着谈自非连下齐、余二州,又定幽州的李荡;超过了一直在兢兢业业打理后方的茹文君;也超过了确定整个晋州发展战略方向的廖阵……成了(市井传言中)最受主公倚重信任的肱骨之臣、心腹大将!!


    众文臣武将:???


    !!!!


    ——岂、有、此、理!!


    和登到顶峰的声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姜罗春一下子跌到谷底的人缘。不过本人似乎并不怎么在意,急眼了的反而是其他诸多文臣武将。


    没过多久,书肆就热闹起来。


    先是上架了一批文集,郭旭看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震惊了。倒不是震惊于他哥手底下人才的文学素养(他知道大佬们随手一篇就是未来课本必背),他是震惊大佬的时间管理,要知道当时正值他哥的地盘扩张期,每个人都忙得恨不得夜宿政事堂,这些大佬们到底哪来的时间写文章?还写了整整一本文集?


    郭旭怀着莫名崇敬的心情一一买了,然而买回来之后,多半只翻了两页就弃置了。


    骈四俪六、文采斐然,用典工整、意蕴悠长。


    郭旭左看看右看看,终于从书页的夹缝里看出两个字来——“牛逼”。


    然而,有一个问题。


    ……看不懂。


    天然的门槛筛选了一大批读者,这部分文集在一部分阶层中很受欢迎,但是就传播的广泛性来说,远远不及姜罗春的自传。


    郭旭只能感慨:诸位先生们这波、可真是输在了懂文化上。


    然而紧接着也没有过多久,书肆你又多了一批新书。


    “某某自传”的书名在书架上一字列开,乍一眼看过去都有点眼花,因为这会儿的书籍包装都是统一颜色、统一格式,直叫人快分不出谁是谁。


    郭旭一个转眼,好像从里面看见了“庞田”两个字。


    他再三确认自己没看错之后,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当年的识字困难户都能写自传了!这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精神?!


    诸人:不能放任那姓姜一个人瞎说,谁还没有个“我和主公的二三事”……咳、不是,谁还没有个“自传”呢?!


    那贼子不过一降将尔,如何能与我等相较?!!我为主公披荆斩棘、和主公一同出生入死,怎么都比一个半途投降来的降将来得受倚重吧?主公心里有我,我心里有主公,我才是主公眼里最不一样的烟火!


    郭旭:“……”


    他这次倒是忍着尴尬,硬着头皮从头翻到尾。


    其实刨除某些东西,这些自传还挺精彩的,郭旭看完之后也忍不住感慨,他哥手底下的牛人真多,就比如说那位以文臣之身卧底卧倒郑朝首都护卫队长的,郭旭看完之后心底只有一个大写的“卧槽”。平心而论,这帮能在乱世摸爬滚打到如今高位的人,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部传奇了,但是就曲折性而言,还是姜罗春的故事最跌宕起伏、抓人眼球。再加上它最先抢占了市场,迄今为止,仍旧在百姓人气榜上高居榜首。


    其他人会服气这状况吗?那必然不能够啊!


    出书、说书、排戏……你能干得,为什么我就干不得?!怎能让一个奸邪小人成为主公倚重重臣?只是传言也不行!!


    大晋朝的文娱事业就这样,从完全让人猝不及防的角度,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郭旭对文学艺术发展倒是没什么意见,但是还是有一个问题:你们写自传就写自传吧,能不能别老cue我哥?!你们看看、你们写出来的那还是“人”吗?!!那分明是身披霞光、脚踩风火轮、吹一口气儿敌军就四散奔逃的……(渐渐不知怎么概括)


    郭旭想到这里也终于站不住了,连忙招呼着侍从道:“走,咱们去看看。”


    他得赶紧去书肆看看,自己没去的这一年,里面的“自传”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要实在不行,他真的得亲自下场给他哥辟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