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清衍山

作品:《京都第一咸鱼

    此时,寿松院。


    彭远泰等去上朝的还没回来,才从大狱里出来的彭柏仁去打听消息,刚回到寿松院。


    他打听到的,要全面些。


    “祖母,起初是蔡大人劾贤王为女色轻饶了我。然后不知怎的,就牵扯到了梁溢和二哥的事。梁溢和二哥,直接把陛下气吐血,我看这回二哥是出不来了。”彭柏仁心有余悸,他能出来,跟贤王可没关系,这一点他很清楚。


    “我就说贤王的婚拒不得。”被着急请来议事的楼氏低声嘀咕,“若爹不当众在朝堂上拒婚贤王,怎么会出这档子事。”


    “滚出去!没脑子的东西!”太夫人一个茶杯砸过来,直接砸在楼氏脑门上。


    光洁的脑门,瞬间飙出血来。


    楼氏伸手一抹,吓得软倒在地,起都起不来了。


    “拖出去!”太夫人嫌恶吩咐。


    惠妈妈叫了几个婆子过来,将人拖走,寿松院里,陷入了死寂般的安静。


    跪在地上的吴然娟,看看太夫人,又看看老姜氏,这两人都没有说话。而躺着的彭远宏,就更不用指望了。


    “祖母,三叔母,还请你们救救官人!”


    吴然娟哭好一会了,声音有些沙哑。


    “侄媳,不是我们不帮。”老姜氏一副怜悯神情,端的是为难又心疼,“实在是,彭家接二连三出事,救人得要银子啊。淑儿把大部分产业都带走了,如今彭家实在入不敷出。”


    “三叔母什么意思?”吴然娟感觉自己听懂了,又感觉没听懂。


    坐在老姜氏身边的小姜氏,出言指点了句:“二嫂,之前四弟五弟出事,我们光是疏通关系,就花了不少。如今,账上实在是拿不出银子来了。要不,你去问问淑儿,看她能拿出多少。她自己的父亲,她总不好不救。”


    吴然娟一下子就思路清晰了,她爬起来,擦了眼泪,“我……我这就去找她。”


    沉香院里,彭淑洗漱完毕,更了衣,也梳了头,刚准备出门。


    然而还未踏出沉香院的院门,便被吴然娟堵住了,“彭淑!快把你之前从三房拿来的那些产业,都还回去。不然她们是不肯救你父亲的。”


    彭淑看傻子般看她,“我问你,他们保证能救吗?若产业给了,没救出来,你和彭飞拿什么吃饭?”


    “谋杀朝廷命官,侵占官眷,这是死罪。”彭淑越过吴然娟,继续往外走。


    “没想到大姐姐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不愿救。”


    彭瑶去寿松院请安,事情也知晓,是特意过来落井下石的。


    “姐妹一场,我劝你啊,你还是乖乖把东西交出来,免得那些东西,跟二伯父一起,被罚没了。到时候,你们就真的要喝西北风了。


    让我想想……可能不止喝西北风那么简单,若二伯父判下来,大姐可能就要去跟那些娼妓互道姐妹了。”


    “娼妓,大多是身不由己,不像瑶妹妹你,生下来心就是黑的。”


    彭淑伸手,戳了戳彭瑶心口的位置,压低了声音在她耳边道:“妹妹今日来落井下石,你最好祈祷你永远不会有落魄的那天。”


    “我是彭家三房的嫡女,我祖父即将位列三公。我们三房,将来也会承袭国公爵位,我怎么跟你一样?”彭瑶得意炫耀,“你们二房,不过是一群靠着我们才有口饭吃的蛀虫,大姐怎么好意思说这种话?”


    “即将位列三公,这不还没位列三公吗?将来承袭?这不还没承袭?妹妹,你最好祈祷,你说的这两样都能实现,不然,等着踩死你的人,能从紫虚山排队排到大门口。还有,我们二房的产业,每年产出多少,你清楚,你祖母也清楚。你们三房这些年霸占别人的产业,连嫁妆都不放过,谁是蛀虫,一目了然。”彭淑从彭瑶侧身越过,不打算与她在这里废话。


    “大姐着急去贤王府求情吧,可惜,亲自送你爹进大牢的,是贤王。他又怎么会愿意救呢?大姐还是赶紧来我们三房,交还田地铺面。过时不候哦。”


    彭瑶心情大好,冲彭淑的背影高声大喊。


    吴然娟不知彭淑要去哪里,听彭瑶说这话,便也以为她要去求贤王。


    毕竟,贤王真的很可能只是生气彭远泰在朝堂上当众说拒婚的话。只要彭淑这个他的心上人去求一求,就好了。


    不得不说,她就只这点眼界了。


    “岳妈妈,岳妈妈,驾车,去找哥哥。”


    吴然娟把彭淑的话听进去了,若三房救不出来,或者不愿意救,把产业交出去,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产业留在彭淑手里,只要不抄家,那就是彭飞的,就算告到衙门,她也要从彭淑手里夺回来!


    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打算再去寿松院了。


    彭淑从彭家出来,直接出了城。


    大雪还在飘,积雪已经没过脚背,到脚踝的位置了。马车从官道走,远远瞧见清衍山时,便要拐过小道,进入山谷,才到清衍山脚下。


    马车颠簸颠簸的,走了小半个时辰,才来到清衍山脚下。


    清衍山陡峭,马车无法走,所有马车都停在山脚下。


    近日天冷,又清衍山道观比紫虚山道观要冷清,此时山脚下便只有彭淑一辆马车。


    “姑娘,只有一条路能走。”阿影望向陡峭的山路,路上有两个小道士正在扫雪。


    彭淑视线穿过车窗,望了眼高入云霄的大山。山体陡峭,山路布满了冰雪,若想要爬上去,至少得半个时辰!


    这还没开始爬呢,她便觉得很累了。


    “在这里等。”


    她身上盖着坛子,手里抱着汤婆子,饶是如此,风灌进来时,还是冷得打颤。


    “姑娘,要等到几时?若是时间久,小的去找些柴火来。”小七提议。主要是他在外面驾车,一停下来就很冷。


    彭淑掐算了下时间,以前李肃每次心情不好,或者遇到挫折时,便会来这里看云海静心。


    近日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的人,频繁出入他的府邸,没有罪证,也要找一堆出来,他肯定知道承乾帝要做什么了,心情八成好不了。


    这清衍山,他肯定会来。故而,今日来此地,比去问仙观更容易见到他。


    只是承乾帝晕倒,醒来要一定时间,想必来不了那么快。


    “生火吧。找个背风的地方。”她的汤婆子,也没那么暖和了。


    “阿影,马车封好,漏风。若看到贤王过来,叫住他。然后叫醒我。”


    彭淑往引枕上一靠,抱着另一个引枕,便准备补会觉。今日起太早,她现在昏昏欲睡的。


    阿影将马车门窗关好,又用纸塞住漏风的地方,便从马车的食盒里,拿了几个糍粑出去,与小七在外头生火等着。


    此时,皇宫。


    文武百官守在长寿宫外,宗室所有人也都到了。盯着太子之位的皇子们,各怀鬼胎地站在群臣前方。


    无数消息,从京城发出,各地军队,蠢蠢欲动。


    承乾帝一驾崩,太子尚未确定,可见未来,必定兵祸四起。


    李肃站在最前方,安静地等着。


    “皇叔。”


    李星让靠近,在他旁边低低道:“父皇不知何时才能醒来,您是朝廷的定海神针,您先去歇歇吧。这里有我们看着,父皇一醒过来,星让马上派人去跟您说。”


    “是啊,皇叔。朝廷不能没有您。”李星文也上前行礼道。


    两位皇子的话外音,离得近的众臣都明白。若承乾帝这个时候驾崩,基本上就是贤王说谁登基,就是谁登基了。


    这也是个无奈的事实,承乾帝已经在将贤王落下神坛了,可是他还是晚了,现在的贤王,羽翼丰满,并没有那么好拉。


    若不然,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人,不可能这么久寻不到半点有力的罪证。


    之前说来说去的天狱纵火案,也在贤王亲自举证彭柏涛和梁溢时,不攻自破了。


    这回,谁还敢说他色令智昏?


    李星让和李星文也深知此理,故而纷纷表态,承诺他们若能继承大统,贤王的地位必定更上一层楼。


    就在李星文话音落下的瞬间,阿四激动的声音传来,“陛下醒了,陛下醒了!”


    顿时,朝臣们松口气。大启朝承平多年,他们也不希望掀起兵祸。


    长寿宫里,承乾帝醒来,还算清醒,只是不愿面对年迈的自己,更不愿面对目睹自己晕倒的众臣。


    “让他们都散了吧。张淮,吕送共同监国。”承乾帝闭着眼睛,声音轻轻地吩咐。


    阿四凑近才听得清,待他听清,脸色大变。


    以前陛下有什么事,或者出巡,都是贤王监国。贤王十五岁时,就开始监国了。


    这次,陛下竟然不用贤王,而是选择是张淮、吕送两大相公。


    阿四将消息通传出来时,满朝文武神色各异。不过想起今日早朝,谁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李肃从宫里出来,以前追着在他后头的那些大臣,就在刚才,还跟他热情打招呼呢,如今也都远远避开,仿佛在避瘟神。


    “王爷。”


    许笑站在宫门口,手里提着食盒,装了暖身子的汤。


    “王爷,太妃给您煲了汤。暖身子的。”许笑上前两步,要给李肃牵马。


    手还未触到缰绳,李肃便已利落翻身上马,绝尘而去了。


    许笑也不追,他知道李肃心情不好会消失一段时间,但不知他会去哪里,想要跟上,李肃却根本不给他机会,眨眼间,打马绝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