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贤王被查

作品:《京都第一咸鱼

    窗外寒风呼啸,长长的冰棱子,如同冰刀一般垂落。


    天冷得刺骨。


    而却远不及朝堂上的明争暗斗。


    承乾帝满脸为难,他歉意的望向李肃,“贤王,天狱是在你接手后走水的,你又与彭家有可能成为姻亲,群臣弹劾,也当理解。你放心,朕会让人查清楚,还你清白。”


    说着,他目光在群臣中搜寻,最后锁定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各一人。


    “高爱卿,岳爱卿,王爱卿。你们三人一定要还贤王一个清白。”


    三人一被点名,顿时,满朝文武的脸色都变了。


    这三人的家人,曾被贤王送进大狱过。与贤王,或多或少,有些私人恩怨。


    承乾帝的意思很明显了,嘴里说让人给清白,实际是让这三人狠狠查!


    能查到些什么最好,若查不到,这三人可不是什么高风亮节之辈,贤王没罪,也会罗织出些罪名来。


    总之,就是不会让李肃好过。


    “退朝。”承乾帝一副疲累的样子,他无力的摆摆手,由阿四扶着回了后宫。


    满朝文武散去,贤王和温不平走最后。


    温不平压低了声音,有几分得意道:“怎么样?我演技不错吧?”


    “本色出演,颇有可信度。”李肃嘴角微扬,心情也很不错。


    “嘿。”温不平不乐意了,“若你不是王爷,是信不信我现在就把你打趴下?”


    “在你把我打趴下之前,先应付好你爹吧。”


    李肃声音低低的,神情却没有丝毫变化。他目光中,一名老者远远走来,先是给他行了礼,然后对温不平吹胡子瞪眼,“还不回家?整日在外游荡!”


    “温大人,本王还有事,告辞。”


    李肃在温不平求助的延眼神下,四平八稳的走了。


    温不平:“……”


    “小气!我不就比计划中的多说了两句吗?是彭远泰说的拒婚,又不是我说的,生我气干什么……”


    “闭嘴!”


    温不平的父亲温良,气得一巴掌拍儿子头上,“王爷肯定没让你说听到彭远泰说话那段,谁让你说的?他那是在保护温家,你在干什么?你想害死全家不成?还不滚回去面壁思过?!”


    “我说什么,不说什么,关你什么事?被总在我面前摆父亲的架子,也别老打我的头!”温不平冷着脸,丢下老父亲,快速出了宫。


    他走后,站在远处等候的温家其他人走过来,“大哥,不平还是不肯回家?”


    “哎,造孽啊。”温良摇摇头,满脸的苦大仇深,抬步也离开了皇宫。


    朝中之事,便是天下事,这天下事,自是要让天下人知。


    下朝后,不到三个时辰,贤王被三司共查的事,传遍了整个京城。


    几乎是所有人都听了些消息。


    “听说了吗?贤王被查,是彭家有关。贤王看上了彭家的嫡女,为了博得美人笑,火烧天狱,烧毁了彭家四爷的罪证,这回彭家四爷都清清白白回家了。”


    “这件事我可以作证,我看见了!好大的火。”


    “彭家姑娘,长得跟天宫里的仙子一样美,王爷一见倾心。彭姑娘四叔被抓后,她只是去贤王府哭了哭,贤王便火烧天狱,救了她四叔。”


    “你这是道听途说的吧,不是救彭姑娘四叔,是她爹。只不过,彭家为了颜面,才说是四叔的。”


    话是越传越离谱,但不管多么的离谱,都离不开一条宗旨——


    那就是极尽的破坏贤王的名声,降低他的威望。


    “没想到贤王是这样的人,果然,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没有好官。”


    “亏得我以前那么相信他,以为他跟被的皇族子弟不同,没想到,也是一丘之貉。”


    这些失望言论说着说着,变成了——


    “幸好贤王是先帝的遗腹子,若他在先帝驾崩之前出世,现在就是个昏君。跟这样的昏君,能有什么好日子过?还是当今是英明,皇后薨世后,深情不移,至今未立后。”


    “贤王长得好,人们往往会因为一个人长得好看,而忽略他其他致命的缺点。”


    有些人充当贤者,开始给贤王贴标签。


    不过短短一两日,贤王的名声,便大不如前了。


    而在这期间,太后大殓,有身份地位的官眷要入宫奉礼——就是哭一哭太后。


    女子只需要哭一哭便可回家斋戒哀悼,而男性官员,则要去衙门住宿斋戒。民间一般也有这种习俗,只不过民间叫守灵。


    彭淑是顺国公府的嫡女,就算病了,残了,也是要入宫奉礼的。


    奉礼当日,子时初,天淅淅沥沥下着冬雨。彭淑迷迷糊糊间,被薅起来,哈欠连连的去前院花厅集合。


    “入了宫,要少看,少说。要恭敬。看长辈们怎么做,你们便怎么做。”太夫人临走前,训了话,才浩浩荡荡出了门。


    今日,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命妇,全部聚集皇宫奉礼哭灵。彭家人距离宫门口还隔了三条街时,路便走不通了。


    “请各位大人,就地下马车步行。”五城兵马司的人客客气气地过来,请彭家一行人下马车。


    彭淑从马车里下来,抬眼便瞧见贤王一身孝衣,端坐马上,神情冷厉,身姿却又宛若谪仙。


    许是巧合,她抬眸看去时,恰好贤王的目光也投了过来。只是仿佛没在她身上停留,很快便掠过了。


    也不知是谁在议论,“那就是彭淑,贤王为了她火烧天狱!”


    “没想到贤王是这么昏聩之人。”


    大家议论的声音不大,但距离近了,还是能听到。彭淑听了回头看去,发现议论的官眷看贤王的眼神,多了些异样的东西。


    以前的贤王,在百姓心中威望很高,朝中官员虽害怕他,甚至讨厌他,也只是惧怕他查自己。而今,代表着品行高洁的贤王,竟然也是落入凡尘了。


    人们仰望神明,却又渴望屠神。这也许就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某种快感吧。


    随着队伍慢慢移动,不知不觉,已入了宫门口,而李肃,不知何时走了。


    走在深深的宫道,距离慈安宫还极远时,便听到震天的哭声。


    太夫人和老姜氏这些人,在入宫那一刻就已经哭了。


    彭淑心里无限感慨,都是太后,圣德太后薨世时,皇帝孝感天地,臣民恸哭。而她……


    可惜那个小兔崽子还没出生,不然她现在就要去将他提起来,抽几耳光,再扔到漠北去喂风沙。喂够了风沙,再让他看着别人称帝,而他,只是一个被宗室苛待,无亲无故的小可怜。


    彭淑记得,也是这样一个下雨天。细雨蒙蒙里,她听说贤王病了,起驾去瞧他。一个小乞丐,浑身是伤躺在巷子里。她将人捡起来时,七八岁的小孩子,只剩一口气了。


    她记性好,一眼认出他是淮王长子李威泉。李威泉异常的聪明伶俐,早早便被她立为世子了。只可惜,他母亲早亡,继母生了个儿子后,便嫌弃他碍了自己儿子的前程,要除掉他。


    彭淑怜惜他命运多舛,带在身边细心教养。可没想到,养了条吃人的白眼狼。


    许是入宫看到熟悉的砖瓦,熟悉的气息,许多往事在彭淑脑海里翻涌。


    不知何时,慈安宫已到。彭淑跟吴氏跪在太后灵前,听着周围的抽泣声,悲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