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殖民与融资

作品:《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你想将慈炯,慈炤,册封到何处?”


    见朱慈烺貌似真不把这件事给放在心上,朱由检也来了兴致,他赶紧询问道。


    实际上,朱由检已经想好了一个地方。


    在他看来,这疙瘩是最好的地方了。


    那就是朝鲜半岛!


    只听朱由检提议道。


    “不如,把慈炯还有慈炤,册封到朝鲜吧?”


    “不不不……”


    一听朱由检的提议,朱慈烺顿时白了他一眼——朝鲜国可是给朱慈烺心爱的老二儿子预备的。


    怎么能轮得到这俩便宜弟弟?


    只听朱慈烺板着脸,朝崇祯道。


    “父皇,您忘记儿臣说的了,这藩王是要自己去打出来一片天地的……”


    “怎么能把好好的朝鲜国,分给他们呢?”


    “自己打?这哪是那么容易的事?你想让他们俩打哪吧?”


    崇祯眉梢一扬,有些无语地问。


    朱慈烺也不含糊,他呵呵一笑,解释道。


    “父皇,打还是比较容易的,我大明朝的王爷,招募个几千部众,招募招揽一些御前亲军内退役的军将,然后再弄些好铳好船,弄几条大船,有了这船坚炮利之后,去欺负一下天下的小国弱国,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


    “到时候,夺下一片土地,便可以自立为藩国……”


    “听起来倒是不错……”


    朱由检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强国肯定是不好欺负的,不是这些藩王能招惹得起的,但是那些个弱国小国,很明显不可能打得过这些船坚炮利的大明朝的殖民匪帮。


    想到这,朱由检暼了眼朱慈烺。


    “那你是想让慈炯,慈炤他们,去打哪?”


    “安南!”


    朱慈烺毫不犹豫地道。


    “安南?”


    崇祯眉梢一扬,有些惊讶——安南可不好打啊!


    但见到他皱眉道。


    “这个安南四主,不是颇为强横,慈炯慈炤,得有多少兵才能把安南拿下?”


    “至少得三万人马,而且,还得配上新式的自生火铳……”


    朱慈烺说道,笑呵呵地给朱由检解释了起来。


    “这两年安南自己内部打了好几回,广南阮氏,还有升龙郑家,开战数次,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如今是师老兵疲,骨血都快被打干了,朝廷现在对他们动手,正好是趁虚而入,可以以较低之代价,篡夺了安南人的江山社稷……”


    原来,在大明朝平靖北方,收复失地,中兴社稷的同时。


    中南半岛上的安南内部,却也打得相当热闹,而且,他们并没有像明清之战那样,有一个获胜者。


    相反,在剧烈的战争过后。


    安南上下,没有胜利者。


    无论是成功抵抗北方郑氏军队入侵的广南阮氏。


    还是在入侵时,大败于阮氏的火绳枪大军下的郑氏。


    都在战争当中损失颇重。


    而这,也让原本,还属于中南半岛,地区性军事强国的安南,变得虚弱了起来。


    在十七世纪,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如果衰落下来的话,那后果无疑是相当严重的。


    就譬如说安南国。


    虚弱的安南国,就引来了朱慈烺这个大殖民贪婪的目光。攵學3肆


    朱慈烺一早就打算收拾安南了。


    因为,朱慈烺这个大殖民者,他大致将大明朝未来的殖民地,归类为了三大三部分。


    一部分是南洋。


    一部分是东洋。


    一部分是西洋。


    东洋就是太平洋,西洋就是印度洋!


    而南洋嘛,就是南洋群岛!


    而这殖民地三部分当中,受限于技术,距离,环境,等诸多因素,朱慈烺现在能伸手,进行大举殖民的区域,也只有南洋了!


    东洋太远,西洋有西方殖民者!


    只有南洋,在大明朝的传统宗藩体系范围内。


    大明朝也顺利地取得了这片海域的绝对控制权。


    而在朱慈烺这个大殖民者规划路线里面。


    南洋地区的殖民,将是未来一百年内,大明朝工作的重点!


    不只要完成殖民,最好还要腾笼换鸟,完成换种工作!


    将历朝历代,都未曾纳入到统治范围内的南洋地区,彻底的纳入到大中华文明内!


    至于向西,过马六甲往印度洋,亦或者是向东,去开拓遥远的美洲大陆嘛。


    这当然也要一块做,但是,受限于距离的因素,这俩地方的殖民工作,开展起来肯定不如在南洋开展的顺利。


    而作为南洋地区的核心,并且,还曾经是被纳入到汉家郡县管制过的安南地区。


    朱慈烺肯定不可能放弃。


    他当初不对这疙瘩伸出魔掌,纯粹是因为国内战事紧张,兵力不足,同时,又忌惮安南国在几十年乱世里面磨炼出来的那批强兵劲旅!


    可如今,大明朝已经大体恢复了太平。


    而安南国自个,又因为内战,军事力量锐减。


    朱慈烺自然是要对其动手了。


    而根据朱慈烺手底下,派往安南的细作汇报的情况,平靖整个安南,需要的兵力,大概也就是三万人马了!


    三万兵马,取一个安南,这生意可是相当值得的——安南可是块不错的土地啊。


    土地肥沃,气候适宜。


    而且还有大量未经开垦的田地,一旦得到开发利用,足可以吸纳数千万的移民!


    在后世越南的历史书里面,来自于北方中华的“北虏”或“索虏”每回图谋安南国锦绣江山时,出兵规模,可都是几十万之巨的。


    朱慈烺能用三万人马平靖安南,那简直就是太实惠了。


    不过,虽然朱慈烺只报了三万兵马数字。


    但朱由检听罢,还是露出了担忧之色。


    “这是他们俩人能养的起的?”


    三万大军,还全都是装备了燧发枪的大军。


    战斗力是强横的很,堂堂之阵上,六七万满洲兵都不定是他们的对手。


    拉到那欧罗巴,也是响当当的劲旅。


    放在安南,扫平安南国,朱由检看来不成问题。


    但是,问题是,养这三万大军的花销,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一年光是军饷,一兵按照月饷二两,一年十四饷(年节双饷)的标准来算,养一个兵一年就得花二十八两银子,也既是说,三万大军每年光是普通军士的军饷,就得八十四万两白银了。


    而且里面的军将,也得多拿点军饷不是。


    所以,这光是军饷开支,百万两就止不住。


    而士兵们,四季常服,再不济也得发个几套吧?


    而且还有鞋袜,腰带,绑腿,水袋之类的,也少不了啊,再算上平时的菜金,伙食。


    一年也得二三十万两银子。


    而采办三万条燧发枪,配上刺刀,还有备用的刺刀,以及易损配件,再备上火炮,这又是几十万两砸进去了。


    而这,还只是个开头,训练用的火药,炮弹,这又是花钱如流水。


    军队里面也不能光有人,还得有大牲口,尤其是大炮,三磅炮就至少要四到六匹挽马来拖拽。


    而有了牲口,还得雇马夫。


    军队里面,还得招募匠人,随军修补武器,修马车,给马儿钉铁掌。


    这些杂七杂八的花销,朱由检估算了一下,这养活三万大军,平均一年就得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而如果要将这支军队办成,要一口气,先砸下去一百万两才能做到!


    这哪是朱慈炯,朱慈炤能养的起的?


    把他们俩王爷给卖了,也养不起这么多兵啊。


    这俩王爷一年的俸禄才多少了?


    加一块,凑个几十年,一半也凑不齐啊!


    而朱由检的话,听到了朱慈烺的耳中,朱慈烺也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他们俩确实没钱养……”


    三万人马,确实不是朱慈烺这俩穷逼弟弟能养的起的。


    “那你是打算,给他们添点银子?”


    闻言,崇祯看着朱慈烺问。


    “你是打算添两百万两呢,还是三百万两?”


    “瞧您说的,父皇,儿臣怎么可能添这么多?您以为儿子的钱,是大风刮过来的啊?”


    “儿子顶多给他们提供五十万两……”


    “可五十万两哪够?这养兵多花银子,你又不是不知道!”


    闻言,朱由检拍着桌子质问。


    养兵确实挺花银子的。


    大明朝现在维持的三十万御前亲军,每年光是不打仗,就能报销朱慈烺一千五六百万两银子,如果算是御海军的话,一年花销能高达两千。


    占了大明朝财政支出的近四分之一。(相当惊人了啊)


    如果打起仗,那这台战争机器一旦运转过来,那花销就更海了去了。


    不过,这笔支出当然也不是大明朝自己花的。


    首先,御前亲军三十万人马,其中有三个军的账,是走朝鲜王廷——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从李定国当朝鲜的太上王时,这笔开支就开始走朝鲜王廷的账目了。


    这一项,能让朱慈烺省三百万两。


    其次,大明朝在南洋诸国的驻军,也是收费的,收费也远高于他们的支出,这上面也能够有些盈余,所以,实际上大明朝的军费总支出,大概也就是一千三百万两。


    再加上统军都督府自身也是有一定盈利能力的——大明朝的统军都督府是可以自己赚钱的。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


    统军都督府每年光是缉私一项,就能有几十万两的收入。


    而且,统军都督府的军马司,也具备盈利能力,马场里面的草料,还有被淘汰下来的母马,以及挑剩下的劣马,都是可以外往卖的,这也是一项收。


    再加上,统军都督府还有一些地皮可以出租收租——朱慈烺入主南京的时候,统军都督府可是在南京城,圈了好些地盘,这些地盘是统军都督府这个衙门的,有孝陵卫马场,还有好几条街的地面,铺面。


    大片的营房,训练场。


    而统军都督府实际上也用不了这么多地盘,也就可以租给民间商人了。


    这每年的租金,亦是一笔进项。


    再加上御海军的船只,平时也不只负责训练,缉私,运输,他们还有民营工作,就是搞搞船运。


    这些杂七杂八的收入,使得统军都督府一年自身就能盈利百余万两。


    军队经商这种事,在朱慈烺这管的是不太严格的——十七世纪嘛,凑和过就成了,朱慈烺还能把他们管成人民军队?


    缩合种种,朱慈烺统治下的大明王朝的军费支出,实际上也就是一千两百多万两银子。


    而这笔银子,大明朝廷支出,自然是不成问题,毕竟大明朝有一京一十三省的地盘(北京不算京了,改名叫北平喽)。


    可如果让两个,没有封地,也没有经商能力的藩王,拿出这么一大笔银子,哪怕只是拿出这笔数字的十分之一。


    也是够为难他们的了!


    而朱慈烺明显也知道这个道理,见朱由检拍起了桌子,他顿时笑呵呵的解释道。


    “父皇,您先听儿臣把话说完啊!”


    “这五十万两,当然是不够的了,但是,这件事,咱们给他们点本钱就行了,剩下的银子嘛,让他们自个想办法去弄!”


    “让他们自个想办法去弄?你这是什么意思?”


    朱由检眉梢一扬,有些不解——朱慈炯朱慈炤这兄弟俩,可不像是能赚钱的主啊。


    他们又不是郑芝龙,哪会赚钱?


    何况,这赚的也不是小数目。


    这可是几十上百万两的军费啊!


    “父皇,咱们可以集资啊!”


    朱慈烺笑吟吟的解释道。


    “集资?”


    崇祯有些不解——朱由检这个封建帝王,连封建治国的能耐都不够,怎么可能会懂金融?


    实际上,这种事朱慈烺也不太懂——他穿越过来的时候,也没来得及学习这玩意啊。


    而到了明末,他玩的那一套,无非也就是有点现代特色的封建主义罢了。


    金融这玩意,朱慈烺既不懂,也没在大明玩过。


    朱慈烺打仗的军费,完全就是重新构建大明的赋税体系,从每亩农田里面,收那些个折银赋税,外加抄家,接受忠臣们捐款得来的。


    没有一文钱是靠金融手段融资来的——当时的南京朝廷风雨飘摇,也不像是能融资到银子的样子啊。


    更何况朱慈烺整合完赋税后,又丢掉了一些包袱,银子实际上也够,也自然不需要玩什么金融手段融资了。


    不过现在,朱慈烺却打算玩一玩金融了!


    一则是大明朝现在有玩金融的能力了,二则是,给大明朝打天下,跟开拓殖民地可不是一回事。


    开拓殖民地可是件相当花钱的事情啊。


    光是拿一个小小的安南,朱慈烺算了算,就得砸下去好几百万两银子。


    而眼瞅着大明朝的摊子,越铺越大,朱慈烺发现,自己那一套已经有些玩不下去了。


    因为,他所掌握的大明朝,收赋税的潜力是有限的,在没有点出来工业革命的金手指前,工商税收也是有限的。


    在此等情况下,玩殖民还真得懂点金融手段。


    要不然,光靠朱慈烺自个,拿着农业税收玩殖民,把地皮刮出血来,也休想把殖民的摊子铺多大——光收拾一个小小的安南,就得砸那么多银子了。


    如果这样的地方再多点,大明朝的财政还不得破产喽?


    而这,也让朱慈烺意识到了,搞殖民不能光自己掏钱——确实不能光让朝廷掏钱,朝廷的财力有限,光靠朝廷,根本搞不起来。


    应该把民间的资本给拉进来。


    让他们把殖民当成一门生意,主动的去投资。


    而这,就需要点金融手段了——就是融资嘛。


    这殖民安南,就是一个前景颇好的项目,大明朝的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就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这两位负责人,要去大明的金融市场上,拉投资。


    拉到投资后,将来就能够去安南国打仗了,打完仗,投资者要么发财,要么破产。


    而这,就是朱慈烺的设想,如果这一套能搞成的话,并且,能够让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赚到油水的话。


    那么,未来大明朝殖民就不缺银子用喽!


    只有这样,大明朝殖民世界的宏伟事业,才可以顺利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