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藏仙楼

作品:《大遂武夫

    延英殿,御书房。


    皇帝正翻着一本册子,看着看着不禁哑然失笑,随手将册子递给了宋彦青。


    “我这个小舅子,打掩护的本事一流。可惜他不知晓李爱卿的身体状况,怕是献错了殷勤。”


    洛州刺史武思贞,骊妃的胞弟,正儿八经的国舅爷。


    如今后宫里皇后无子,虞太后式微。


    骊妃武氏育有两子,且背靠娘家势力,风头正劲。


    武思贞压着“夜闹东都”的消息不报,而是“便宜行事”,将大小损失以及民事诉求编辑成册后,再奏请皇帝治李余年二人的“以武乱禁”之罪。


    因此,当消息传回长安时,已经是第三日了。


    民众的诉求五花八门,鲜有指责的不说,求情的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人求着给那叫倩儿的姑娘立像的,简直荒唐至极!


    宋彦青看着册子,笑道:“陛下可别忘了,武家最拿手的就是下注。当年高祖微末时,武家也是要钱给钱要粮给粮,绝不含糊。”


    “宋相以为武家知道内幕?”


    宋彦青笑而不语。


    皇帝恍如大悟,说道:“下小注,赢大钱。”


    “陛下英明,余年若是能活,武家就以极小的价钱搭上了这条线。”


    “宋相以为,李爱卿能活否?”


    “不好说,但国师将两个人绑在一起颇有深意。”


    “莫不是真如外界所传,李爱卿被那妖女勾走了魂?”


    “哈哈哈,那就要恭喜陛下又得一员大将喽。”


    “哦?哈哈,还是宋相周到。”


    君臣闲聊正欢,苏北在门口叩首道:“陛下,黄将军求见。”


    “快请!”


    黄山河将覃嗣“护送”至关外,先回来复命了。


    覃嗣离开长安时,请求皇帝重开边境的互市,此事在朝堂上意见不一。


    主战派认为应积极备战,趁早决战,不该姑息万妖国继续发展壮大。主和派认为幽州之战国力消耗甚大,开通互市后大遂占优,可以赚取更多的物资与休养生息的时间。


    黄山河作为朝堂重臣,三品山巅武夫,却迟迟没有表态。


    君臣见礼。


    黄山河直言不讳,说道:“启禀陛下,覃嗣许我西凉王,永世结好。”


    皇帝心中一紧,虽不难预料,却没想过就这么的拿到台面上讲。


    “黄将军如何回复?”


    “老夫让他洗干净脖子等着,不日来取项上首级!”


    “哈哈哈,说得好!来人,拟诏书,秣兵厉马,全国备战!”


    皇帝周琦“死”过一次后,愈发的无所畏惧。


    大运河,帝国命脉。


    在历朝历代不断地修缮下,到大遂朝终于贯通南北。西起洛阳,向东北走永济渠可通幽州,向东南走通济渠可达杭州。


    一片金色方舟在大运河中飞驰,如一柄激射而出的飞剑,在水面上切开一条白色的口子。一袭紫衣伫立在船头,望着两岸飞速后退的风光发呆。


    “千里江陵一日还”对于逐日方舟来说,根本不是个事儿。若不是怕冲撞了来往的商船,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到扬州了。


    李余年一心二用,一边啃着牛皮本子,一边分心操控着方舟。他终于明白龙婆那句,天下最自由的女子是什么意思了。


    娘很喜欢“旅游”,名山大川,犄角旮旯,去过的地方多如牛毛,行程何止万里!


    奇怪的是她对境界只字不提,八品医师显然不足以支撑她走遍天下。


    还有,她到底在寻找什么?


    天色渐暗,夕阳洒在河面上,波光闪耀,如同给河水披上了一件金色的麟甲。


    放慢速度,任由方舟以惯性向前行驶。


    两岸开始看见稻田,村庄,以及人畜的身影。


    一群光着脚的孩童沿着河岸奔跑,冲着方舟这边边喊边笑,眨眼间便被甩在了身后,欢快的笑声隔着十余丈的距离清晰可闻。


    李余年向他们挥手示意,脸上的笑容灿烂。


    “怎么慢下来了?”


    “到楚州了。”


    倩儿不解道:“只有几百里了,为何不直接去扬州?”


    “楚州有蟹粉狮子头。”


    “好吧。”


    这女子从仙界而来,牛鼻子老道管天下,不吃斋就不错了,能管出什么好吃食来?


    昨日停靠宿州,又是大酒吃醉。


    倩儿的胃正处于被拿捏的状态,酒也没戒掉,反而有变本加厉的倾向。


    穿过烟雨朦胧的洪泽湖,一座古老的城池出现在薄雾中。


    南方不用直接面对敌人的铁骑,城墙普遍修得较矮,大约只有丈余高。


    大块的石头湿漉漉的,水珠顺着凿痕滑落,缝隙里长满了青苔。


    江南一场雨,一次下月余。


    还没入夜,街上已是冷冷清清,偶有行人,也是行色匆匆。


    二人撑伞前行,向远处的灯火密集处靠拢。


    “有人跟上来了。”


    “呵,不是你的人吗?”


    “看这形迹,气息,不像是人,不会是你的人吧?”


    倩儿一脸难以置信,回道:“怎么可能?”


    “错杀了可别怪我。”


    “哼!”


    临近城南,出现一条斜贯东西的大河。


    大河名叫盐河,宽处足有几十丈,窄处只有三四丈宽。


    一座石拱桥横跨南北两岸,甚是高大雄伟。桥下的水面上灯火点点,停着不少画舫,装饰华美。


    不远的水宽处,有一个长条形的沙洲,上面的灯火更旺,几栋阁楼伫立在烟雨中,隐约有悠扬的琴声传来。


    小河两旁,青楼酒肆林立,处处莺莺燕燕,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好不热闹。怪不得城北街道上冷冷清清的,敢情人都跑到这来了。


    藏仙楼,独门独院,远远的,能望见院中央的一座高楼。


    正赶上饭点,门外停满了马车,迎来送往的,门庭若市。


    “就这儿吧?”


    名字够特别,车马也多,代表人气旺。


    迈过大门,外院的影壁吸引了二人的目光。


    影壁上的内容司空见惯,天空中雾气皑皑,山林水泽间有几条草龙出没。


    神奇的是那些龙会动,或于水泽中潜行嬉戏,或于云海中翻腾飞舞,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障眼法?”


    倩儿摇了摇头,回道:“法器。”


    这东家够高调的,京城都没有摆法器揽客的。


    来到内院,甬道幽长,两旁栽种着珍稀花卉。


    暗香悠然,清香怡人。


    在雨中漫步,各种景致在水雾中若隐若现,犹如欣赏一位轻纱半遮面的美人。


    羞涩,婉约,欲语还休。


    主楼居中,有七层,周围有一圈廊屋,总体呈回字形。


    廊屋只有东西两面墙,南北以推门相隔,屋内的重重人影投射在纸门上,或酒令行拳,或载歌载舞。


    主楼相对冷清,且越往上越小,像一座七层宝塔。每层有八个檐角,每个檐角都挂着灯笼。


    由于雨幕阻隔,微弱的荧光只够将整座楼的轮廓勾勒出来。


    迎面,一名侍女撑着伞快步走来。


    “贵客可有预定席位?”


    “初到贵宝地,没有预订,可还有雅间?”


    “贵客赎罪,藏雅轩素来只接受预订,眼下没有雅间了。”


    李余年递出一锭银子,塞到侍女手中,笑道:“我们只有两人,可否通融?”


    侍女急忙退回银子,说道:“贵客误会了,不是银子的事儿。贵客们的酒席早一个月前便定下了,可以说每日都是座无虚席。”


    倩儿的脸瞬间黑了下来,指着主楼问道:“这塔里冷冷清清,何来的座无虚席?”


    “这塔……”


    “这塔是留给世外仙师的,每一层都有考验,层数越高考验越难,身份自然也越尊贵。”


    一名中年男子接过话,做了一番介绍。


    长额方脸,嘴上有须,面相沉稳干练。


    “小的是此间掌柜,于泽。”


    李余年抱拳作揖,笑道:“敢问怎么个尊贵法?”


    “登堂入室者酒菜全免,登上二楼者可获金银,登上三楼者可获赠法器宝物一件。”


    “三楼以上呢?”


    “四,五,六三层,各有一件秘宝,不过想得到需要靠机缘。至于七层,在下就不知道了。多年来,能上到三层者寥寥无几。”


    “吃个饭菜神神秘秘的,好不爽利!”


    倩儿抬脚向主楼走去,留下李余年尴尬一笑,朝着于掌柜拱了拱手。


    推开一楼大门,里面灯火通明。


    五丈见方的大厅中央有一个圆形地台,上面坐着一名彪形大汉。


    正拄着下巴,昏昏欲睡。


    四周是一圈桌椅,零散地坐着三桌客人,一桌三人,一桌两人,一桌只有一人。


    那大汉正打着哈欠,望着进来的女子,一下子竟张着嘴看呆了。


    “世间竟有如此绝色!”


    三桌客人同时望了过来,脸上神色各异。


    “小妞,不用跟他比试了,直接来洒家这儿坐吧,哈哈哈!”


    那名独身客人头顶头陀戒疤,一脸络腮胡,不曾想还是个花和尚。


    倩儿冷着脸,步伐坚定,径直走向地台前。


    经过那名睡眼大汉时,随手甩出一巴掌。


    “啪!”


    声音异常的清脆!


    那大汉刚睁开睡眼,马上又闭上了。硕大的身躯在地面上拖行,撞倒桌椅一片。


    一头撞在立柱上,躺在地上没了动静。


    脸上一个清晰的掌印,红得发紫!


    那头陀震惊得无以复加!


    五品大宗师,一个巴掌扇废了?


    眼看着美人儿越走越近,恐惧却爬上心头,连嘴唇都开始颤抖起来。


    “啪!”


    又是一声清脆的响声!


    祸从口出,头陀躺在地上口吐白沫,浑身抽搐。


    倩儿望向其余两桌,无处安放的眼神四处躲闪,没有一个敢与她对视的。


    李余年乖巧地等在楼梯口,默默竖起了大拇指。


    拾级而上,悉悉索索地脚步声传来。


    二楼中央。


    两男两女,一个由四人组成的剑阵摆开,气势十分惊人!


    剑是好剑,剑锋如雪。


    人也是好模样,风姿卓绝。


    瞧气势,竟是四个剑法宗师,能凑在一起不容易。


    “别杀人!”李余年提醒道。


    “哼!”


    倩儿随手一招,一柄三尺长剑直接射入剑阵。


    在四人震惊的目光中,眼前寒芒四起!


    一阵叮当声过后,四柄长剑皆只剩下半截,一柄三尺青锋悬在他们的头顶上嗡嗡作响!


    “剑…剑仙!”


    四名剑法宗师呆愣当场,纷纷让出通向三楼的道路。


    李余年环顾四周,二楼只有一名蓑衣剑客。桌上两个菜,一壶酒,正独自酌饮,对刚才发生的事情视若无睹。


    好在倩儿没杀人,还算是给了几分薄面。


    三楼灯光昏暗,踏上之后才亮了起来,看来确实鲜有人能上来。


    一名白发老道于楼层中央站起身子,隔着一阵方桌,向二人行礼拜见。


    “二位驾轻就熟,一二楼竟如同摆设,可惜贫道这一关与武力无关。”


    老道随手一挥,桌上出现了一个签筒。


    签筒里插着竹签,密密麻麻的。


    “三十六支竹签,其中只有一支是红签。三次机会,抽出红签者胜。”


    倩儿后退一步,说道:“这个你来。”


    李余年沉思半晌,上前把竹签分成两半。


    两边各十八支,随手抽出一支,白签。


    而后,又把胜下的十七支竹签分成两半。


    八支,九支各一边。


    从八支的那一边里面随手抽出一支,又是白签。


    再次把这七支竹签分成三支与四支,抬手从三支里抽出了一支。


    赫然就是红签!


    一番操作毫不拖泥带水,似乎全凭运气。


    老道收起签筒,笑道:“恭喜公子,不知这法子可有说法?”


    “哈哈,没什么说法,只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与其每一次都从三十多支竹签里抽取一支,还不如在假设里先淘汰一半,抽取最有胜算的那一支。”


    “倘若红签就在淘汰的那一半里面呢?”


    李余年笑道:“您也说了,倘若。数是死的,人是活的,人不能叫数给憋死,您说是吧。”


    老道淡然一笑,说道:“务实存真,求一个处事态度。善哉!”


    老道递过一把折扇,扇骨竹面油亮发紫。


    开扇后,扇面上画有一汪池塘,青莲睡荷飘在水上,一条锦鲤在池水中游来游去,时急时缓,模样甚是可爱。


    “虽不是什么贵重物件,但是蕴含文气,带在身边能提神醒脑,延年益寿。若是遇到明主,这锦鲤可是能长大的。”


    “谢过仙师。”


    给二丫刚好,省得她老是说读书时犯困。


    “二位,再上去恐怕会有危险。宝物随缘,但犯不着冒险。”


    “谢仙师提醒,不过来都来了,不试试总是心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