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移珉安南

作品:《明末黑太子

    随着安南北方的实际控制者郑棡与傀儡皇帝黎维禟被大明王师俘获,该地区分散在各地的土著反抗力量在逐步获悉此事之后。


    在联军的猛烈打击之下,也就只能选择要么被打死变成粪肥,要么投降被前往北方定居。


    朱慈烺也特批,只要主动投降的土著,都可以享受在鲜卑利亚定居一百六十六年,然后可以前往关内定居的待遇。


    某皇帝就是要利用这些安南土著来开发鲜卑利亚,等荒地变成田地,再将其丢到关内去,爱干嘛就干嘛去。


    不愿意投降的土著在被俘之后,那就可以快快乐乐地当矿工了。


    就算不愿意挖矿,对其几鞭子抽下去,也叫地可欢实了……


    假设从安南送到矿区的土著折合生产力只有一百万奴隶矿工,每人每年能够创造五十银币的纯利润,总计也是五千万银币。


    算上前期作战,与后期安置百姓的投入,昊菁皇帝打算这次“啪啪”安南北方总投入约五亿银币。


    按照挖矿的收益来折算,应该用十年时间就可以收回成本了。


    想让某皇帝打仗赔钱,除非对方偷袭完大明王师之后集体自尽了……


    真抓不到适龄劳动力,你就是七老八十,也得给某皇帝去挖矿谢罪!


    朱慈烺从来就不怕没粮食养活奴隶矿工,当下大明帝国的粮食多到吃不过来的地步。


    由于北地、东地、南地以及郑芝龙的西地,甚至包括三个弟弟的地盘都不缺粮,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有大量余粮。


    直接导致了朝廷岁入的粮食数额每年都在增长,前年的存粮还没吃完,今年秋季就又进来上亿石,这还没算夏粮岁入……


    虽说官吏与军队都是酒囊饭袋,但也没达到吃完睡、睡完再吃的程度。


    在存粮彻底变质之前,只能用来大规模酿酒。


    朝廷也鼓励广大百姓种植容易生长,且可以长时间保存的玉米。


    除此之外,朱慈烺还下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酒贩子。


    这些人胆敢铤而走险,那便是公然与朝廷作对了。


    市场被他们一搅和,白酒销量受影响,老子的粮食不得大幅度滞销?


    之前环球逛了一圈,某皇帝发现南地、东地、吕宋群岛等地,非但不缺粮食,反而有意向本土出口!


    放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这简直就是个恐怖的鬼故事,与谋反无异了!


    在某皇帝的指点下,本土已经开始大规模出口白酒了。


    每周都有装满白酒的列车运往北地,返程再运回来各种木材与金属半成品。


    由于是度数高的烈酒,质量上乘,奥斯曼帝国也特别喜欢用成品油来换购大明的白酒。


    中东和北非地区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冬季,但奥斯曼境内的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的冬天也是会下雪的。


    在习惯了这种浓烈的口味之后,大明白酒已经变成了一种可以维持奥军冬季战斗力的必需品。


    除此之外,财大气粗的油霸还会大量进口压缩饼干、方便面等军用口粮,因为价格比自己生产的便宜得多,还不需要花现金。


    奥斯曼帝国掌握着目前为止世界上的大部分石油储量,只要能用石油或成品油换购的商品,苏丹陛下都认为是极其划算的。


    而在奥斯曼境内,只有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小亚细亚半岛、巴尔干半岛、匈牙利、瓦拉几亚等几个地方产粮。


    其他地方,除了沙子就是山区,要么只有石油,要么连石油都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从明帝国进口粮食就成了明智之举。


    而且是易货贸易,己方不需要支付对方现金,实在是太优惠了。


    昊菁皇帝对于可靠的老朋友,一向是非常慷慨的。


    大明帝国出口的粮食价格,虽然跟着国际市场走,但一般会给大宗进口商,譬如奥斯曼这样的,给予极大的优惠。


    不但可以全部易货,还能比市场价至少低两成,且包括饼干、方便面这样的衍生品!


    正因为有了这个可靠的粮食来源渠道,易卜拉欣才得以用低廉的粮食售价来维持帝国对一些偏远地区的控制。


    当地百姓吃着廉价的大饼,就不能再说苏丹陛下的坏话了,那些暗中使坏的家伙也没能力搞来廉价的粮食。


    在昊菁皇帝的全球战略里,奥斯曼帝国是限制欧洲诸国向中东地区扩张的重要屏障。


    该帝国存在一天,奥斯曼帝国以西的那些国家就一天都无法东进。


    奥斯曼的存在,也有利于大明持续获得廉价的石油。


    该帝国四分五裂之后,大明还得跟一群渣渣重新谈合同。


    若是自己亲自上阵,战争成本可是比推平安南北部要高太多了。


    战场放在中东还是广西旁边,这是直接跟成本挂钩的。


    朱慈烺估计推平那些中东土著,没有四五十亿银币下不来。


    前期倒是能占些便宜,后期就得被各地纷繁的叛乱给折磨地精神出户……


    这等于直接将这些年攒下的家底给一次梭哈了,是十分不划算的事情。


    让奥斯曼继续顶住可谓一举两得,大明也好趁势扩大领先优势,直至甩飞身后的对手们。


    如今光是大明本土与北地加吕宋群岛所出产的粮食,在酿酒之余,就足以养活自身加上半个奥斯曼帝国了。


    故而哪怕在本土挖矿的奴隶矿工高达一亿人,朱慈烺也是一点都不担心的,因为粮食足够多。


    大多数奴隶矿工也不是一辈子都会挖矿,只要勤劳肯干,通常在十年之内,就能被释放,成为普通百姓。


    关内腾出来的土地,便交由这些人来继续种植,甚至连房子都是现成的,这就让奴隶们有了奔头,不再蓄意反抗了。


    那些个有女人生孩子的奴隶,更是会乖乖听话,甚至愿意在达标之后,一辈子都呆在矿上混饭吃。


    草原矿区全部都是露天矿,根本不存在出现矿井塌方的情况,想安全开采,注意来往车辆就行了。


    根据矿场方面的报告,抵达那里工作的安南土著,其效率甚至不如黑人……


    朱慈烺也只能让矿场凑合用这些玩意,总不能将其都送进马戏团吧?


    土著们不着急,朱慈烺肯定就更不着急了。


    尔等慢慢挖,啥时候产量达标了,啥时候才能获释。


    偷懒耍滑的话,挨鞭子不说,就得一辈子都在矿场当免费劳动力了。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猴子的智商比黑人还低!


    凡是长脑子家伙都会乖乖干活,争取早日摆脱奴隶矿工的身份。


    倘若真是这样的话,猴群在矿场覆灭,也是个不错的结果嘛~!


    只要尔等舍得死,戈壁荒漠有的是地方埋尔等!


    对于安南战争,新印加帝国与奥斯曼帝国这两个与大明关系莫逆的国家,表态是惊人的一致。


    那就是首先严厉谴责了安南侵略明帝国的卑劣行径,其次坚决支持联军大举反击安南,最后认为象征正义与光明的明帝国必胜无疑!


    这两个国家也出奇的默契,在摸清了安南与明帝国的关系不好的情况之后,根本就没与安南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甚至在获悉明帝国与安南爆发了战争之后,两国大使都表示愿意直接出兵,以助明帝国一臂之力……


    朱慈烺在表示感谢的同时,婉言谢绝了对方的好意,自己的狗腿子加上大量倭军就足以涤荡白眼狼的狼窝了。


    除了印加与奥斯曼,世界上与明帝国的友好的国家的驻明帝国大使都纷纷表示了愤慨,在接受采访时,强烈抨击安南的狼子野心。


    卡尔十一世在接到相关电报之后,立刻表示愿意出动三个旅,搭乘北线火车前往助战,以感谢之前朱慈烺的善举。


    随后威廉三世与路易十四也持相同观点,前者愿意也出动三个旅,后者虽然受困于本土的戡乱,但也表示可以派遣法国海军封锁安南沿海。


    至于东亚地区的两个小伙伴——泡菜与倭国,前者派遣了海军参战,后者直接出动了二十万雇佣军。


    泡菜海军拿得出手的只有一艘四级巡洋舰和一艘三级巡洋舰,都是从大明手里购买的廉价二手货。


    面对泡菜使者死乞白赖的请求,朱慈烺只能答应下来,这明显是要白蹭经验值外加免费补给啊!


    泡菜的陆军也不是没有战斗力,只不过比起倭军,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没有明军帮衬,这群玩意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丰臣秀吉的倭军给推平了……


    在昊菁皇帝的战略版图里,东方世界就四个国家。


    除了大明与印度之外,只有泡菜、倭国、暹罗。


    故而原有的宗藩体系就重建不起来了,因为此前的一堆边角废料都被大明帝国给碾成渣了!


    朱慈烺也不指望一群三哥向自己进贡飞饼、咖喱、恒河水,这些五星级的美食还是留着他们自己享用吧!


    若是地狱十八层装满了各种各样,譬如抠脚、吐痰、挖鼻屎,长期不洗澡且饥渴难耐的三哥,那画面恐怕到连厉鬼都不敢多看吧?


    有鉴于此,如无必要,朱慈烺从来不让周遭提及这个无比奇葩的地方,不然自己会本能地反胃的……


    朕不想看见尔等,尔等也别来上贡!


    用一句梗概就是——你不要过来啊~!


    某皇帝宁要安南,也不要印度!


    在控制了七八成以上的安南北方之后,移珉计划就开始实施了。


    以广西与云南的百姓优先,还是那句话——搬过去当地主&作威又作福!


    安南北方好歹还有一片平原,不发生大规模洪灾的话,两年五熟是没问题的。


    跟北地一样,在联军反复扫荡之后,当地也变成了无人区,百姓搬过去可以放心定居。


    为了安全起见,定居点附近都有军队驻扎,头几批移珉也以有退伍老兵的军属优先。


    只要这些人愿意过去,当年就能在定居点组建起珉兵武装,以保护自身安全。


    广西本来耕地就很少,好不容易有机会搬到临近的安南北部。


    两边气候差不多,土地又比老家这边肥沃,还是免费得到的。


    很多人当然乐意过去一试身手,看报纸上说,大明还没有移珉失败的例子。


    由于距离非常之近,户部计划每年向安南北方移珉一百万以上。


    那些广西与云南境内经济落后的县,基本上都会被裁撤,然后百姓连同官吏都一起搬到对面去。


    涉及到的人也无须留恋老家,只要过去能比在这边活得更好,让全家人衣食无忧,那就算是没白费事。


    那些曾经被郑棡所部祸害不轻的大明百姓,则是积极踊跃地报名,非常愿意搬过去,若能找到尚存的安南土著,那就直接弄死对方。


    广西境内的叛军与郑棡残部已经被反攻的明军给涤荡干净了,此前对每县每村每户都进行了拉网式搜索。


    发现窝藏敌人,不论身份几何,全家都会被捕,直接被押送到北都受审。


    一些支持反贼的家伙也没料到己方败得如此之快,就跟山崩地裂一般。


    如狼似虎的官军犹如砍瓜切菜一般,便将十数万举事兵马给收拾掉了。


    实际上,在强大的空军与装甲部队面前,没有反坦克和防空武器的敌人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因为完全不具备野战能力,只能跟安南军一样,打打伏击与游击而已。


    可有了直升机之后,这种战术就行不通了。


    广西境内的叛军跟郑棡的主力下场如出一辙,怎么挣扎也逃不出万礼布下的天罗地网。


    其下场就是让北方矿场多了几十万奴隶矿工,至于受重伤的反贼,那就完全没必要救治了……


    受伤感染的也不用浪费宝贵的药品,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有造反的本事和勇气,干嘛不去海外无人区承包一万亩荒地呢?


    到巴西种一万亩地,妥妥的超级大地主!


    现在好了,超级大地主变成死不足惜的花肥了!


    那些肆意屠杀百姓的反贼,再受伤被俘之后,还腆着脸要求得到救治。


    对于这种理不直也气壮的奇葩要求,朱慈烺这辈子都没怎么答应过!


    若是对方知道某处宝藏的藏匿地点,或许还有些利用价值。


    啥也不知道的货色,那就可以直接疼死了。


    朱慈烺心情好的话,还能送他们一点盐……


    大明粮多,盐也多!


    盐除了吃之外,还能往伤口上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