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辞禄避位1

作品:《大唐潜龙

    徽音在此换乘肩舆,李德謇则骑马前导,映眼但见前院已是宾客满座。


    来到仪门之前,爆竹震天价响,喜乐高奏和鸣。


    新婿下马,新妇下轿,此时赞礼者酌酒,三度酹于阶间。


    随后新婿再度揖迎,请新妇进入正堂前庭。


    如同五年前的新居安宅之宴以及三年前的代国公六旬寿宴,帝后、太子、王公、将相……尽皆亲临。


    李德謇、徽音先后向皇帝、皇后行礼,随即进入婚仪。


    礼拜天地之后,新妇向家翁行荐馔礼,李药师答礼;又向家姑行荐馔礼,出尘答礼。


    此时新人同饮合卺酒,礼成。


    随后李德謇引领徽音,来到自己的院落门前,三度将她揖迎入门。


    待得宾客散去,李药师、出尘回到自己的院落。


    出尘告知夫婿,筵宴之际得知,无垢、蕣华双双皆已怀有身孕。


    然而如此大喜之事,竟未能让他伉俪欢颜,数语之后便归于沉默。


    还是李药师率先开口,笑道:“怎么?可是累了?”


    出尘心知夫婿乃是安慰自己,便也笑道:“你才怎么就累了。”


    李药师轻叹一声:“可是因为东宫之事?”


    “可不是!”出尘也叹一声:“而且不仅是东宫。”


    李承干在因风疾而腿足偏枯之前,最喜欢随李药师习武。


    当时也有一班世家子弟,包括李德謇、李德奖,陪侍太子练武。


    然而患病之后,李承干与这班子弟,便难得在文学馆课之外相聚。


    今日这些年轻人也都参与婚仪,李承干却并不谨守太子分际,竟与他们嬉戏笑闹。


    而且非常明显,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孔颖达愈是劝谏,他愈是反其道而行。


    魏王李泰身边则另有一班重臣。


    刘洎此时已拜给事中,任治书侍御史,来到长安。


    他与岑文本都是李药师戡平萧铣之后,向李世民举荐的萧梁人才,这日一同随在李泰之侧。


    还有杜如晦之弟杜楚客,也随魏王亦步亦趋。


    李泰对众臣颇有气势法度,对太子却甚倨傲,显然于礼有失。


    而李世民,似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又似视而不见。


    这年腊月,皇帝先是临幸芙蓉园,自然难免回想当年与房玄龄、李药师同游之乐。


    隔一日,再往长安西南的少陵原校猎。


    回宫之后,又奉太上皇李渊前往位于帝都西北的汉长安城,在旧时的未央宫中置酒欢宴。


    当时随行侍臣,不但有颉利可汗,还有冯盎的长子冯智戴,他是留在京师的质子。


    李渊命颉利起舞,又命冯智载诵诗。


    欣赏突厥可汗舞蹈、岭南酋长咏诵之后,李渊甚为欢喜,笑道:“如今胡、越一家,实乃自古未有之盛!”


    而这里,令北胡稽首、南越款附,俱是李药师的功绩啊!


    只见李世民奉上御酒,说道:“如今能得四夷入朝称臣,皆因陛下多年教诲,远非臣之智力所能企及。昔日汉高帝亦曾奉太上皇来此宫置酒,而其妄自矜大之行,实乃臣所不愿取者。”


    李渊大悦,把酒而饮。


    殿下群臣嵩呼万岁,皇帝父子相与欢笑。


    然而此事,对于颉利可汗实是莫大屈辱。


    二十余日之后,他便抑郁而终。


    李世民追赠他为归义王,谥曰荒,以突厥习俗火葬。


    时序进入贞观八年正月。


    《仪礼.士昏礼》有言:“妇入三月,然后祭行。”


    此时徽音嫁入李府已有三月,李药师便与李客师相约,率阖府前往三原祭告先人。


    陆泽生北上,参与代国公府婚仪之后,便率陆氏子弟来到三原,协助完成李氏祖宅的兴修。


    李药师来时,但见祖宅在当初李德謇规画的基础之上,又绰有诸般建树。


    祖宅正堂位置,两年多前已由李药师亲自选定。


    只因堂前左右各有一株紫杉,天然相对而生,其间开阔之处,规画为正堂前庭,俨然便似天地灵气汇聚于斯。


    此时这对紫杉之前,又各有一株扁柏,树龄尚幼,一见即知乃是陆泽生所栽,李药师不免向他望去。


    陆泽生笑道:“当年在夔州,相君曾数度枉驾,莅临寒舍水岸小院,不知可还记得?”


    李药师颔首笑道:“记忆犹新哪!”


    陆泽生又问道:“寒舍有一堆积木材之室,相君可还记得?”


    此言一出,李药师登时想起,当年那间室中,金丝楠木巨材,堆积不知凡几!另有南海柚木、东瀛花柏、蓬莱红桧……珍罕木材密质温润,满室生香。


    至今回忆,其质似乎仍在掌指抚触之间,其香似乎犹在嗅闻萦回之际。


    他不禁倒抽一口气,拊掌叹道:“那等境界,如何能够忘怀!”


    陆泽生含笑点头:“这两株扁柏,便是东瀛花柏之异种。如同那对紫杉,其树不但长寿,而且其香清心畅怀。”


    李药师大喜,频频致谢。


    陆泽生则再再谦称“不敢”。


    正堂前庭之南,有一水池,作海棠形状,其中满植芙蓉。


    当此孟春季节,枯叶残蓬掩映寒水,自有一番萧瑟逸趣。


    池中锦鲤没有荷叶遮掩,更显活泼灵动。


    陆泽生领李药师一行来到水池之南,此时由他们所在的位置瞻顾,正是访客进入正堂之前,极目所见的景象。


    眼前池中之水引自泾水泉源,众人随陆泽生顺泉源来处遥望西北,但见一带银装素裹的嵯峨大山,美得不可方物!


    这样“前水后山”的格局,至今仍为科学、玄学双双视为居住环境的绝佳配置。


    尤其这里的池水,乃是徐缓流动的活水,风水学上称为“堂前聚水”,认为既能聚气又能聚福,还能聚财。


    百数十年之后,张籍曾游此园,赋有〈三原李氏园宴集〉诗,形容所见情景:


    暮春天早热.邑居苦嚣烦


    言从君子乐.乐彼李氏园


    园中有草堂.池引泾水泉


    开户西北望.远见嵯峨山


    且说当时。


    陆泽生隔着池水指向约莫百步之遥的正堂,对李药师说道:“相君请看,此堂前庭,左右各有花柏紫杉,前后高低错落有致。惟有堂前阶侧,尚须植栽倚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