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心思各异 只觉得自己说是宠妃,却完全……

作品:《清宫重生要逆命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这个夜晚注定很多人都睡不好觉。


    一如蕙兰之前想的那样,皇上“病重”好几年了,连右手没知觉拿拿不动笔, 所以换成左手批奏折的事也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之前又那般光明正大的说自己生病了, 自然谁都不觉得皇上是病危了,还以为和前面一样,皇上吃些药休息几天就好了。


    谁承想……


    当这个消息从畅春园传到皇宫里的时候,几乎没人相信。


    皇上驾崩了?


    临终前传位给了雍亲王胤禛?


    开什么玩笑!


    一是不信皇上驾崩的消息,二是不信皇上最后竟然会选择传位给雍亲王!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皇上的确看重胤禛, 可都看重十几年了, 大家也都习以为常, 没什么感觉了。


    反而这两年异军突起的十四阿哥胤祯异军突起,在朝堂内为猛刷存在感,再加之后八爷党的那些人在背后摇旗呐喊。


    以及如今还是清初, 很多人脑子都是以前的那一套——对于满人来说军功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不少人都觉得十四阿哥胤祯的胜率更高。


    加之三阿哥胤祉的事,年初才爆出来, 绝大多数人这脑子还没有转好,没有立马的意识到——雍亲王胤禛如今已经成为了皇上实际意义上的长子。


    大人, 时代已经变了。


    自古立嫡立长,传位给胤禛也不出奇。


    可惜没几个人脑子转过这弯, 也怪胤禛平时行事严肃中又带着一点低调,多次差事干到一半别人接盘的事情, 也不见胤禛抱怨, 没有搞出事吗京城头版头条来。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


    胤禛平时行事低调,尤其是这几年更是没事喜欢在圆明园领着几个孩子亲自下田种菜,一副闲云野鹤的姿态, 更是让人觉得他“胸无大志”,不少人从一开始就将他排除在外了。


    这会儿,别说别人了,哪怕就是胤禛的亲娘,德妃娘娘在接到底下奴才来报的时候,也是一副大吃一惊不敢相信的表情“怎么……怎么会是胤禛!?”


    怎么会是大儿子胤禛,应该是小儿子胤祯才对呀!


    德妃娘娘面色难免露了几分疑惑出来,一旁的宫女见德妃娘娘听到这个消息后,不是大喜(高兴儿子成为新帝)或者是大悲(悲伤康熙死了),而是满脸疑惑一副十分惊讶的模样,忍不住开口道:“主子,您这是怎么了?”


    声音带着关切,就怕德妃娘娘大喜大悲后——傻了!


    这种事情虽然很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德妃娘娘还处于震惊中,脑子还没有回过神来,怎么“胸无大志”的胤禛成为了新帝?


    因此下意识的说道:“本宫,本宫只是没有想到,皇上会选择传位给胤禛。”


    “主子,雍亲王如今算是大行皇帝的长子,大行皇帝将皇位传位给雍亲王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宫女笑着说道。


    或许是不公平,可这世道就是嫡子、长子在继承家业的先天性上比其他兄弟高。


    立嫡立长,说起来的确是理所当然。


    可问题是,要是人人都觉得理所当然,那么二阿哥胤礽当年就不会被废了!


    也不是是人人都会因此认命。


    德妃娘娘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的确是想要自己的儿子成为新帝,想要当皇太后,可……为什么是胤禛呀,不是胤祯!


    对于胤禛,德妃娘娘总觉得自己和他隔着一层,中间有个孝懿皇后,没办法像胤祯那样投入所有感情。


    只是如今事已至此,德妃娘娘也只能按下心里所有复杂的情绪,接受这事。


    可也不知道怎么的,心里总是有些不自在。


    不高兴,不至于。


    胤禛成为了新帝,她作为胤禛的额捏,自然成为了皇太后,成为了全天下最尊贵的人。


    她能有什么不高兴的。


    至于皇上,感情是有一些,可眼瞧着皇上这些年来是怎么宠爱和妃的,又是怎么对待密嫔王氏等人的,德妃娘娘对皇上的感情那是立马消失。


    不要再小心翼翼的去伺候一个能一言不合要了你全家命的人,能有什么伤心的。


    可想到这些年来,自己和胤禛那种尴尬始终都隔着一层的情况,德妃娘娘心情真的非常复杂。


    当真是不知道如何面对这局面。


    比起德妃娘娘的心情复杂,那么宜妃娘娘就是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大哭了一场悲伤至极。


    她哭的不是胤禛成为了新帝,而是哭皇上驾崩了。


    和德妃娘娘当年还有过一段附小做低的宫女日子不同,宜妃娘娘那是自从入宫后就一直以来圣宠不断,前两年连佟贵妃的脸皇上都为她打了,可谓是备受皇上宠爱。


    像皇上这种流连花丛的人,想要做到圣宠不断,自然不是靠一时半会儿的虚情假意能蒙骗一世的,宜妃娘娘对皇上可是动了真心。只有用真心才有可能换取真心。


    这会儿听见皇上驾崩了,她自然会因此伤心难过,哭了一晚上,第二天起来就觉得头有些疼。


    不过此时此刻的宜妃那里顾得了这些,想到皇上驾崩了,又哭了起来。


    她是真伤心。


    当然今天这哭声里,就夹杂着一些别的东西。


    因为今天她脑子已经转了回来,意识到是胤禛登基了。


    宜妃娘娘哭自己,也哭自己两个儿子的前程,哭自己对皇上的一片真心实意,皇上却有些辜负——明知道胤禟和胤禛不对劲,皇上还传位给胤禛,这难道是要让胤禟,乃至于他们母子三人都要去那种犄角旮旯苟延残喘吗?


    她只觉得自己对皇上的一片心意,完全被皇上无视的。


    想到大儿子当年在战场上毁容后,皇上却是一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处罚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小卒了事。


    在想想现在,宜妃怎么不哭?


    只觉得自己说是宠妃,却完全是一个笑话!


    毕竟只要开始玩真实,皇上可从来都不偏爱她,反而是每次受伤的人里面都有她。


    这宠妃……哈哈哈哈……真是一个笑话,一个天大的笑话。


    可笑,她之前还沉迷其中。


    结果现在变成了一个大笑话!


    宜妃娘娘不单单哭皇上驾崩,也哭自己。


    ***


    胤禛可不知道皇上驾崩临终前传位给他的消息,传了出去后,众人的想法。


    此时此刻他正在和自己的心腹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隆科多、高瑞等人商议朝政。


    之前也不知道处于什么原因,皇上并无把八爷党一锅端了,以至于现在不少人还是以八阿哥胤禩马首是瞻——支持十四阿哥胤祯。


    如今还是清初,封爵也要看功劳,尤其是军功。


    所以不少人押宝在十四阿哥胤祯的身上。


    如今押注失败,谁知道会不会有那些输不起的赌徒,想要铤而走险。毕竟十四阿哥胤祯可是领军几十万在外面,指不定就有人来一出——黄袍加身。


    对于八爷党胤禛不放心,对于十四阿哥胤祯,他同样不放心。


    所以必须要收了十四阿哥胤祯的兵权。


    这事其实很好办——现成的理由:皇上驾崩了,你身为儿子必须得回京奔丧呀!


    可问题是,十四阿哥胤祯离开了,那谁接管驻扎在甘州的大军?


    不可能让大军就窝在那里群龙无首,万一有人来一个陈桥兵变,那比十四阿哥胤祯当皇帝更让胤禛后悔。


    毕竟哪怕是十四阿哥胤祯造反当了皇帝,两人还是同胞亲兄弟,肉烂在一锅里,自己妻儿的性命还有大几率保住,要是其他人,那可就说不好了。


    胤禛召集小集体,头一件事就是商量这事,谁去接手西北大军?


    十三阿哥胤祥有心,但身体素质已经跟不上了,被皇上冷落的十几年,虽说他并未被软禁,可心气神却被打散了不少,身体已经没有以前那样健壮了。


    十六阿哥胤禄是有力,但没在军中历练过,胆怯不敢接手这种大事。


    毕竟十四阿哥胤祯之前已经打赢了一场战,已经在军中确立了自己的威信。


    军中这地方有些时候是不会认你是什么身份的,而是认你有什么本事。


    像十六阿哥胤禄这种连战场上都没有上过的小年轻,身份再高,也只能得到军中人表面上的尊敬,而不是像十四阿哥胤祯这种挣下军功的人那样,能得到军中人发自内心的尊敬——谁都喜欢跟着能打赢战争的主将。


    高瑞同理,他还不如十六阿哥胤禄身份高贵了,空降过去,根本压不住人。


    隆科多倒是可以,他也有从军经验,可如今贵为九门提督的他,是皇上离不开的心腹大臣,皇上还得靠他在朝廷上为自己保驾护航,坐稳龙椅了。


    毕竟,只要隆科多站胤禛,那么不说全部,可不少和佟家有关的人都会站胤禛。


    “佟半朝”可不是说着完的,而是事实。


    有了一定数额能将大清稳定运营起来的官员,胤禛就不怕被底下的臣子掀桌子——来个什么全体辞职,让大清中央地方政府没办法运营。


    四人都不是好人选,那选谁?


    必须得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