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通盘考虑

作品:《绿电

    “没有劣势,那同样没什么优势,你的理由不充分,就凭这些还不足以将金太阳工程地址定为张北。”


    白胡子老教授点头赞同冀明的理由,但还是提出反驳意见。


    在场都是专家教授,拥有渊博知识、良好涵养,他们最初看冀明嘴上无毛,年轻气盛,再加上争论无果正在气头上,先入为主认为冀明不学无术,所以才对冀明意见很大。


    现在冀明一一罗列张北地区优势,头脑清醒,逻辑清楚,一些数据做得十分扎实,很见调查功底,新能源专业的名词说的头头是道,在新能源领域确实有很深的造诣。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冀明的专业水平已经得到他们认可,但是想说服他们,还远远不够。


    “你说的这几点并不能形成压倒性优势,像甘肃是大型光伏基地,很多光伏场商在那里立足,将地址选在甘肃地区,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意义。


    而且光伏产业在全国各地只要有太阳的地方都能发展,以此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光伏发展热潮,以此考虑,选址甘肃地区反倒更好。”


    “不错,甘肃地区也是著名风口,那里风电基地同样有几十年历史,开展风电研究基础雄厚。”


    几位专家也向冀明提出反驳意见,他们看冀明还有什么话可说。


    对他们的说辞,冀明早已成竹在胸,认真听完后点头赞同,最后一脸诚恳道,


    “单论风能太阳能优势,其实这几个地区都不相上下,但是各位专家教授有没有考虑过电网系统动态平衡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是一个瞬时动态平衡过程,咱们考虑风能太阳能是将焦点集中在发电上,是全力攻破新能源大规模变网问题,但是并网以后呢


    并网后还需要通过一整套配电系统输送到负荷中心,也就是说还需要考虑输电和配电的问题。


    长距离输送和用户负荷之间的平衡,同样是一个复杂命题,如果输电距离过远或者负荷中心过远,就算咱们能解决新能源并网的问题也会被输电和配电所困,金太阳工程重点是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问题。


    而张北地区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二百公里,在输电距离上比较近,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又是负荷中心,对电力需求旺盛,这就是我认为选址张北的必然性。”


    冀明一针见血,另辟蹊径说出选址张北的杀手锏。


    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一众专家教授呆滞当场,只觉冀明的话振聋发聩,脸上的傲慢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沉凝和思索。


    很快,这些教授脸上相继露出豁然开朗之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之前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各个地区风能和太阳能优势上,集中在发电端,忘了考虑输电和配电的事。


    正是因为这几个地区优势相当,不分伯仲,所以才一直没有争论出结果。


    直到现在冀明指出输电和配电的问题,这才让众人醍醐灌顶,抓住事情关键。


    选址不只是风电和太阳能大规模并网的问题,更要考虑这些电能应用的问题,这是一套复杂的系统,需要全盘考虑。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吹胡子瞪眼的白发老头露出歉然神色,忍不住叹息。


    “冀明学的是新能源专业吧新能源专业方兴未艾,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年轻人中有你这种精通专业的人才,中国新能源有希望了。”


    “不错不错,新能源领域就要培养这种人才,小伙子叫冀明是吧?真不错。”


    一众专家纷纷称赞,神情赞许。


    “小冀来坐这里,你有资格参加我们的会议。”


    之前让冀明腾位的专家这时笑着起身拖来一个凳子,让冀明坐在他旁边。


    冀明用实力征服了在场所有专家,获得了高度认可和赞扬。


    “好了,听了小冀的发言,我觉得咱们应该朝着用电和配电方向考虑,通盘谋划,大家可以再说说自己的看法。”


    选址又有了其他条件,之前不分伯仲的选择又有了新的区分。


    冀明参与其中,认真讨论,冀明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比在场专家教授差了很多很多,但是无人再轻视他,反倒对冀明一些不理解的问题都耐心解释。


    冀明注意到有晶亮的眸子在注视着他,他寻着感觉望去,看到秦舒瑶眸中一闪而逝的阳光,转瞬秦舒瑶又恢复了沉凝和冷肃。


    足足讨论了一天,直到晚上八点,一众教授才散会。


    冀明的说法只是指明了一个大概方向,配电建设和输电的问题还需要综合考虑,这需要具体论证和分析,并不是大致说说就可以的。


    大家现在集中精力根据新的方向搜集材料,这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形成新的论断。


    不过正如冀明说的那样,张北地区在所有选择中脱颖而出,希望越来越大。


    这几天冀明在秦舒瑶的带领下,大力收集张北地区优势特点以及输电配电数据情况,不断为张北地区能够入选增加砝码。


    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多专家在搜集完资料后,虽然一些地区并不具备输电和负荷集中的优势,但是他们依然坚持选择,给出的理由是既然没有输电,那可以搞建设,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对各个电力设备厂家都有好处。


    如此发展,在争论上同样有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秦工,张北的优势咱们基本已经搜集完了,可是好几个专家教授还是坚持他们的选择,说配套建设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


    可是时间不等人,金太阳工程是世纪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有现成的为什么不用非要从头开始建设配套设备,主次不分只会耽误进程,想说服他们太难了。”


    冀明瘫坐在座位上,耸了耸肩,表示很无奈。


    他想直接叫名字,可是被秦舒瑶几次冷漠眼神对待后,悻悻改变了称呼,他们现在是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