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奸臣作乱祸国政 第八十四章 请求援助

作品:《墨染江山

    在彰州府中,几路各省军队皆在日夜不休的作战了,战火打得那个一个激烈。


    不仅在彰州府宕云县的广南省军队打得艰难,连同附近几个县的兵力打得极其艰难。


    如,墨漳省军队在攻打彰州府宁河县之时,明明攻进了城中,不出几个时辰祁国军队一支援,这城又落入了敌军之手。


    同样,在彰州府外的几十万大军与着祁国几十万大军攻打之时,伤亡惨重,几日的攻击未能将敌军击退。


    很快,其他县城外的墨朝军队已经抵挡不住祁国军队的攻打,几十万人变成几人,纷纷落荒而逃。


    而其他县城外的墨朝军队仍在浴血奋战之中。


    此事,很快传到了朝廷大都督府中。


    “大都督!大都督!”


    一声声的呼唤声喊遍了大都督府,闻见声后,大都督杜安通连忙起身,几日都睡不安稳的他急忙走出门,看向了匆匆快步走来的长史。


    “大都督。”


    见到了面,长史停下了脚步,一脸惊慌的面孔看向了大都督杜安通。


    “发生了何事?”大都督杜安通的心中很是着急,


    “回大都督,在攻打居县、宁河县的两支队伍......已经......败......败仗了。”


    听着面前长史的一语,大都督杜安通的心中跳动得极快。


    “那其他如何了?”大都督杜安通忐忑不安问道。


    长史一脸忧心忡忡:“此刻彰州府、宕云县还在持续作战之中。前线报,此仗甚是艰难啊。”


    听后,大都督杜安通来不及过多等待,道:“去告知几位官员,前来商讨抵抗祁军一事,动作戏要快。”


    “是。”


    说完,大都督杜安通匆匆走进了大都督府中,往着平时商讨作战地方而去。


    到后,大都督杜安通便在这一大张逼真的舆图周围走来走去,时不时停下脚步来看向了舆图。


    “大都督。”


    “大都督。”


    “大都督。”


    一个接一个的官员纷纷打着招呼走了过来。


    “如今时间紧迫,一切礼仪皆免了。”说后,看着周围的几位官员,道:“人可否来齐全了?”


    “回大都督,齐全了。”为首的长史回道。


    听完,大都督杜安通不说绕话,直接说了起来:


    “此次,敌军火力过猛,我军恐难以抵住着祁军,依各位看,此事应当何办?”


    这话一说,几位官员脸上表情瞬间大变,似乎已经没有了什么法子。


    “大都督,这三省主力军如今重振中,这人数还未凑够,加之又未经过训练,怕是难以上战场。”一官员说就口来。


    “是啊,这三省主力军还未做好,眼下我大墨兵力就要全部损耗在这彰州府上,杜某不知该如何处置较妥了。”


    大都督杜安通心中已经犹如死灰一般,恨不得早点卸甲归田,告老还乡,过清平日子。


    瞧着几位官员一话未语,大都督杜安通再说起来:


    “你们这是一点法子都没有了吗?难道,你们忍心看着我朝成为祁国口中餐?!”


    大都督杜安通的话语有些怒气。


    “大都督,下官说句,法子确实没有了。这全部兵力已经耗上,在这大墨之中,所想找出一支作战队伍,恐怕至少也得需要几月有余。”一官员无奈说到。


    这官员一说完,站立在舆图周围的大都督府官员,一时间沉默了。


    宛如一个小水塘,无一点破浪。


    正当这寂静的大都督府议事处个个沉默之时,一官员说出了心中想法来:


    “大都督,下官倒还有一法子。”


    听着这官员一说,其余几位官员连同大都督杜安通将目光看向了这官员身上。


    “何法子?”大都督杜安通激动着问道。


    “回大都督,下官有一法子。此法子便是请求宛国相助。”


    “你就如此认为,这宛国援助了我们,祁军就撤军了?”一官员不信着道。


    “据下官知晓,此次战役之中,祁军加来几十万大军,因此少则也有八九十万,多则一百余万大军。此次,我军派出全部兵力,也有八九十万。若是敌军人数多余我军,这仗打下来,敌军不说损失五六十万也有二三十万。”


    “这就按二十三万算,这敌军还有七八十万。据下官所知,这些兵力之中,老幼皆有。除去这老幼之人,少则也有四五十万,与宛国全部兵力一同。”


    “虽宛国兵力以前确实弱,近年来听闻他们日夜不休训练多日。若是宛国支持此次战役,愿派出全军力相助,赶跑祁军。日后大墨重振三省主力军,国内百姓安居乐业,国库银子充足,又何需再怕祁军?”


    听着这官员说了这么多,周围几位官员似乎已经进入了美好的幻想之中。


    可想象归想象,作为大都督府官位最高的大都督杜安通只相信如实的结果,并未相信那些猜测。


    “你有信心击退这祁军?”大都督杜安通一脸不相信看向了这官员。


    “回大都督,若是宛国真如下官所说,下官愿意以项上人头做担保!”


    这位,敢为真言的便是大都督府的谋略官桂承运,十六岁时中举,二十岁时会试会元,二十一岁时状元。祖祖辈辈皆是朝廷官员,父亲为当今兵部官员。


    “好。有你此话在,杜某便放心了。若是战后真如你所说击退祁军,杜某定会为你向陛下请功。”大都督杜安通微微一笑。


    刚说完,大都督杜安通便先走一步,往着丞相府而去。


    “桂谋略,你当真真能以此方法击退敌军?”一官员还是不相信的问向了他。


    “信不信,到时不就知道了。”桂承运很是自信。


    ……


    “左相,下官有要事与左相相商。”大都督杜安通礼貌的说起了话语来。


    “何事,说吧。”


    左丞相苏云起目光看向了大都督杜安通。


    “回左相,左相应当亦知晓,如今我朝全部兵力已在彰州府一战,有二省兵力打不过这祁军,便已经撤军了。仅有剩余二省仍然在与着敌军一战,如此,下官十分担忧。恐怕这二省兵力支撑不了多久。”


    “下官与几位官员相商,决定向宛国请兵相助。特来向左相相助。”


    “请兵?你真能确保这加上宛国的兵力能够击退这祁国?”左丞相苏云起有些不信。


    府中的右丞相杨有成听后,抬起头来,看了他们一眼后,一边听一边埋头继续办起事来。


    看着左相不相信的面孔,大都督杜安通微微一笑,说起来:“左相,方才得知消息后,已经与几位官员商量,且桂承运提出……”


    一番说后,左丞相苏云起慢慢明白了大都督杜安通的意思。


    “既如此,如今只有这一试。”


    说后,左丞相苏云起看向了正埋头苦干的右丞相杨有成,问起他的意见来。


    “右相,此法,你认为如何?”左丞相苏云起面无表情看向了右丞相杨有成。


    “回左相,学生认为,如今也仅有此法能够保住墨朝,可一试。”


    听着右丞相杨有成的话语,左丞相苏云起应了下来:


    “好。此事,本相与皇上知会一声。”


    “好。如此,辛苦左相了。下官先告退。”说后,大都督杜安通走回了大都督府。


    而左丞相苏云起已经往着皇上的风雨阁而去。


    “陛下,左相求见。”李公公匆匆走了过来。


    “见。”


    不一会儿,左丞相苏云起走了进来。


    “臣拜见陛下。”


    “爱卿平身。”


    左丞相苏云起起身后,不说绕话,直接步入正题:


    “陛下,如今我朝全部兵力皆以派往彰州府抵抗,奈何敌军太过强大,我军几次皆未能进城。如今已有二省兵力伤亡惨痛,皆已撤兵,仅有剩下二省兵力抵抗着。”


    “方才,大都督杜安通与臣相商。此次一战,若是未有宛国支援,我军恐怕败下此仗。”说完,左丞相苏云起跪在了地上。


    “臣恳求陛下请求宛国援助,支援我军,一同抵抗祁军,方能恢复我朝基业,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看着跪在地上的苏云起如此一语,皇帝叹了口气,连忙站了起来,走上前,扶起了左丞相苏云起:“爱卿请起。”


    扶着左丞相苏云起起身后,皇上在这风雨阁中徘徊了起来。


    “三省主力军溃败,如今全部省兵力亦要败,这祁军何时如此强大?”


    “回禀陛下,臣听闻此次祁国皇帝颁布一条战令,全国健全男子者皆要入兵,抗旨不遵者斩。因此,这次兵力方才大增。”左丞相苏云起回了起来。


    “祁国皇帝还真是狠,看来非要吞下朕的江山不可,朕倒要看看,他能不能吞下!”自语完,皇帝一脸有些怒气,看向了左丞相苏云起:“传朕旨意,此次请求宛国相助,一同抵抗这嚣张跋扈、充满野心的祁军!”


    “是。臣遵旨。”


    “好。希望宛国皇帝念在旧情,能够助大墨一臂之力。再加上一条,此次一同抵抗祁军者,日后定重重有赏。”


    “是。”看着皇上似乎没有何事再说,左丞相苏云起这才说起话来:“那臣便先告退了。”


    “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