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朱标的小报告

作品:《大明:我教朱元璋当皇帝

    “砰!”朱元璋怒拍了一下桌子,李善长立刻吓得差点跪了下去,硬着头皮说道:“圣上息怒,此言确实有些欠考虑,我回去便好好教训那臭小子……”


    话虽如此,李善长话里话外,其实还是在替李泰求情。


    朱元璋却是眼睛一瞪,大声问道:“李泰他真是那么说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天子自然也该和庶民一样缴税?”


    李善长这回却是真的跪下了,磕着头颤抖着声音说道:“圣上息怒!”


    却不料朱元璋突然扶住了李善长不让他磕头,哈哈大笑道:“他能这么说,我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生气,他这话半点也没说错,天子又如何,本就应该缴税!”


    李善长闻言一愣,许久之后方才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而后才继续说道:“依照犬子的设想,或许可通过这次改革盐务,将大明的商税也一同改正。”


    朱元璋闻言点头,那一日朱标从李泰口中听到关于大明商税改革时便已经写了密信奉上,只不过这几日都在忙着组建内阁之事,尚还未着手研究。


    “他说陛下不该如此不重视盐税和商税,对于朝廷财政来说,这两项税收才应该是充实国库的大头,至少应该占据六成以上!”


    “六成?”朱元璋面露震惊。


    纵观大明历史,最为诡异的地方便是,明明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可从头到尾,大明的财政状况就没有好过,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便在于朱元璋对于商业的轻视。


    一开始对商业行为的打压,或许可以稳定局势,毕竟四处流窜的商人肯定没有终日在地里辛劳的农户让统治者安心。


    可是这种打压并不能让商业活动彻底灭绝,终究会有壮大的一天,可等这些商人壮大了,却因之前的打压和轻视,主动的敌视乃至于忽视朝廷。


    而到那个时候,豪商富贾不但手握大笔钱财,名下还有大批通过兼并获得的土地,到时候自然有的是办法来逃避赋税。


    可以说导致明朝末亡的原因有很多,又是赶上了京师闹瘟疫,又是小冰河时期,可归根结底,还是穷死的。


    而这种穷,还是皇帝穷,朝廷穷,可那些名为清流的东林党和江南豪绅们,一个个却富得流油。


    崇祯皇帝和自己老丈人借钱发军饷,老丈人愁眉苦脸的给了几千两银子。


    闯王进京,崇祯的老丈人跪迎李自成,主动奉上几千万两,更有金玉珠宝无数。


    只能说崇祯吊死煤山,真就是一点都不冤枉。


    “没错,他说至少也有六成。”


    朱元璋沉思一番之后,依然没有定下主意,因此挥了挥手说道:“此事搁后再议。”


    其实到这里,朱元璋已经有些心动了,这也能看出此时朱元璋对于李泰有多么重视,只不过还是有一些想法,朱元璋想要亲耳听李泰说出来才会安心。


    朱元璋顿了顿后,突然又说道:“听说李泰被都转运盐使司押走时,还曾写了一首诗?”


    当时衙门之中不只有吕本李泰等人,还有一大堆差役,因此李善长将李泰所写诗句念出来时,许多人都听见并记在了心里。


    李善长急忙从怀里掏出李泰所写石灰吟的纸张奉上。


    朱元璋原本没太在意,只是随便看了一眼,而后便瞪大了眼睛。


    石灰吟能成为千古绝句,自然是有道理的,短短四句诗,瞬间便让朱元璋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这一首石灰吟,辞藻十分直白,甚至可以说毫无文采,可却就像是一把锋锐的尖刀一样,用最直观强烈的情绪直接插入读者的心脏。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好一个要留清白在人间,朕原本以为李泰小小年纪有这种才干便已然难得,却想不到竟也有如此情操!”朱元璋有些惊喜的说道。


    古人好名,有时候一个好名头甚至于比真才实学还要重要,而如今李泰写了这么一首情操高雅的诗,不管李泰自己是不是这种人,只凭借这一首诗,大概就相当于李泰用名气给自己修了一座金身。


    就算是以后朱元璋真的翻脸想要杀了李泰,大概率也需要考虑一下,自己要不要背上这千古骂名!


    李善长只是赔笑,而朱元璋的心情明显不错,捧着写了那首诗的纸又看了好久,而后才意识到什么看着脸都已经笑的僵硬了,却不敢出声打扰的李善长,问道:“百室,可还有什么事情要禀告?”


    李善长则又掏出一封信,送到朱元璋面前言道:“此乃太子殿下拖老臣交予陛下。”


    这是朱标写给朱元璋的信,李善长自然不敢打开查看,但是即便未看,他也猜到这信上所写的内容,无非就是打秦王朱樉的小报告。


    刚刚李善长给朱元璋报告了都转运盐使司发生的事情,却并未说此事乃是朱樉指使,毕竟有些事情,朱标说得,他李善长却是说不得。


    果不其然,朱元璋看完信后,原本还算高兴的脸上已经换成了怒容,把信扔到桌上,又看到了一旁的石灰吟,顿时更是觉得恨铁不成钢。


    “百室,你先下去吧,明日朝会后我随你一同去见李泰!”


    “老臣告辞!”


    李善长面无表情,实则心里已经乐开了花,李泰毕竟是他儿子,总不能儿子受了欺负,他当爹的还无动于衷。


    果不其然,待得李善长走出暖阁后,便听见朱元璋愤怒的声音。


    “来人,给我将朱樉那个孽子给我押回来!”


    ……


    坤宁宫,此乃皇宫最里层的位置,也是大明皇后孝慈高皇后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马皇后的居所。


    虽说朱元璋当了皇帝,肯定难免有后宫佳丽,却无一人能撼动马皇后的地位。


    这其中一是朱元璋念及旧情,马皇后乃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早在还未发迹时便已然嫁给了尚还一文不名的朱元璋。


    其二便是马皇后的娘家算是朱元璋起家的第一个助力。


    首更精彩小说3w,00shu。c-c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