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毫不犹豫喝了绝子汤

作品:《闲妻不闲

    归闲静看着香娥,她明白,香娥说了那么多,只不过是她心中有了关世子。


    她说的那些担心害怕都是她自己给自己找的理由。


    包括她自己都在心里否定她怎么会爱上一个人人看不起、人人嘲笑的赵太后和前夫生的孙子呢?


    所以她才要找理由,说害怕别人因为她嫁过关世子而嘲弄她,是因为关世子是个心善的人她不忍这时候离开侯府。


    她自己已经做了决定,襄王妃几次去找她,她不回王府,江夫人问过她,她也说不回去。


    这就是她的决定,她为爱而做的决定。


    但是她知道她要给家人一个理由,给外面人一个理由,她也需要有个人认同她的决定。


    归闲静不是十几岁,能和她商讨爱与不爱的问题,香娥也不是她亲闺女,她帮着分析利弊。


    告诉她男女感情再好,只要在一起过个几年,几乎也都是一地鸡毛。


    这不是她亲闺女,她要说个什么,回头香娥给王妃说我二婶说得怎么怎么,那她里外不是人。


    上辈子又不是没干过这种事情。自己的亲外甥女儿也是因为谈男朋友的事情跑来给她说,她也没出主意,只是说了两句客观的话,但是后面亲姐姐把她骂得跟死狗一样,说她瞎出主意。


    因为外甥女口口声声都说我小姨说的。


    归闲静沉默不说话,反正她一向如此。


    或许香娥只是找个人倾诉一下,并没问她是该留下,还是该和离回王府。


    香娥沉默了一会,轻轻说了一句:“我婆婆也不回娘家。”


    归闲静不知道她说这个是具体表达什么,江夫人不回江家京里的人都知道。


    她说这个难道是说她要和她婆婆一样,不会在安乐侯府危难的时候,只顾自己走人?


    归闲静只能想到的是这个。


    廖太太和江夫人坐在院子里的亭子里聊天。


    江夫人没出过京,廖太太是第一次进京,她们两个人有交往,别人要知道了会大吃一惊。


    廖太太进京之后去兰若寺上香,听说兰若寺的尼姑全部换了人,寺里也在重新修建,她就捐了一笔银子。


    主持问她是哪个府上,要写在功德薄上,她说不用。


    第二次去兰若寺有义诊,女大夫旁边一个中年妇人一旁帮忙。


    义诊的对象全部都是普通平民,通常来上香的大户人家的女眷不会往那边看,廖太太知道后又找了主持说以后的义诊的药材直接去普一堂抓药,全部免费。


    普一堂是廖家的生意。


    后面义诊的时候她又去了兰若寺,那位妇人过来道谢,两人交谈起来。


    廖太太觉得这位妇人不像是普通人家的,询问起才知道原来是安乐侯府的江夫人。


    之后有了深交,也只是在外面。


    今天是江夫人第一次来廖府,她见对面的廖太太温婉和气,如果在三十年前,她是不会和这样身份坐在一起。


    哪怕是她儿子考上探花。


    她们江家的亲家,除了世家也就是诗礼之家,但是偏偏一道圣旨让她嫁给了安乐侯。


    她的祖父还是太傅,当时就气晕过去。


    嫁过来之后才知道,是关侯爷在庙里见过陪祖母上香的她,赵太后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求的太上皇。


    并不是外面说的赵太后为了羞辱江家,后面她也知道,皇上也只不过借此机会削弱江家的势力。


    前朝后堂的事情总会牺牲女人,江夫人不是被宠大的啥也不知的娇柔女子,她们从小到大接受的观念就是,家族给了你衣食无忧从小读书的生活,给了你在世人面前高人一等的生活,那么你就要为家族牺牲。


    她毫不犹豫喝了母亲递给她的绝子汤,毫无怨言。


    关侯爷一点不像赵太后,就像一个朴实的庄稼汉穿着富贵,却不知所措。


    他并没有因为被封了爵位,当了侯爷沾沾自喜,反而是不适应。


    又因为外人看他异样的眼光而自卑。


    娶了她之后又觉得对不住她,不是他给赵太后说,赵太后也不知道他喜欢的是江家女。


    所以他不曾进她的屋,从来不强迫她,就是给他两个妾室,他也从来不进。


    就这样过了三年,赵太后召关侯爷进宫,当天晚上他去了妾室屋里,江夫人知道肯定是赵太后用自己来威胁他。


    他让三个妾室都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又是独自住书房,一直到现在。


    偏偏他的儿子关世子和他爹一样,喜欢嘉荣郡主的女儿,只可惜芳华早早过世,赵太后又把芳华的表妹赐婚给他,表姐妹只是相貌上有一点点像,性子完全不像。


    江夫人也赞同永宁郡主和离回王府,郡主和她不同,江家不能出和离和被休的女儿,不管是什么原因。


    如果是二十多年前,她会出家为尼,但是现在,她不想守着油灯念着经过一辈子,她有很多事情要做。


    不为江家不为侯府,只是为她自己。


    她第一次注意廖太太的时候,是廖太太捐了银子后给主持说不必记名,她注意看了一下。


    通常女眷们捐了大笔银子的时候,都会记载在功德簿上。


    也有个别人不记,有一种是只是做善事,有一种,不知道之前做了什么事情,到了岁数想求福报,只是为了自己心安理得。


    她不知道这位太太是哪一类。


    等到又见到廖太太是她提供药材的时候,她知道是廖探花的母亲,有些吃惊,但也不意外。


    能养出一个探花儿子,可见不凡。


    交往几次之后,江夫人把廖太太当做知己。


    人一辈子宁可孤独,也不愿和无话可谈的人成为朋友。


    江夫人不知道永宁郡主为何要见襄王府和离的二太太,从郡主口中也知她二人以前在王府并不亲热。


    对归氏江夫人只是了解与外面的传闻,出身武夫之家,却贤惠,因为王府二老爷的不正常被和离。


    说起来也是一个不幸的妇人。


    但是,归氏和离后一转眼做起了生意,因为她的生意让赵太后惦记才把永宁郡主嫁到侯府。


    之后永安侯府归侯爷一个月后诈尸活过来,江夫人知道是做戏,为了让归家次子回京。


    看来荣亲王还是给了袁大将军一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