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寻人

作品:《张甘的神隐日常

    张甘照来照去,也没见有什么反应,看来这不是咆哮帝的世界。


    手机信号又没了,张甘关了屏幕,漫无目的走。不知走了多久,隐约能听到唱戏的声音。


    这是要到出口了?


    戏班子都走了,怎么还有人唱戏?


    他循声走去,远远看到了方形的亮光,似乎是个小门。


    门里充满白光,从黑暗处看过去,几乎没法直视。


    张甘刚走近那扇门,忽然听到了威严的声音:“站住,来者何人?”


    “我叫张甘,来此寻人。”他琢磨着语气回答。


    “寻人一柱香,二碗米粉,三两米酒,四张饼,五颗桃,六枚鸡蛋。”威严的声音说。


    张甘:“……”


    这个家伙,听起来是想要吃的?


    它又补充:“香不能断,酒要醇,瓜要脆,米粉微辣不要香菜,饼不要葱花,鸡蛋要头茬。”


    张甘再次嘿然。


    这家伙不但点餐,还有忌口。


    而他什么也没带。


    “我不知寻人要用到这些。”他小心地说。


    如果他知道,是一定会带的。


    门里沉默一会,道:“原来如此,你没带钱。”


    张甘:“我有钱,我只是不知道寻人要用这些东西。”


    “胡说,你没有!”对方恼怒道。


    张甘感觉对方并不好惹,也不像先前的那些存在好说话。


    他琢磨着先出去弄到这些东西再来试试,便道:“那么,我出去买一些,请问这里怎么出去?”


    “虽不知你如何进来的,但你没钱,就出不去。”它不客气道。


    张甘只能做了个揖道:“我误入这里,只因有位婆婆走丢了,寻人心切,希望大神你宽宏大量,既往不咎。”


    他琢磨这个家伙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平日里大概是被人当神一样供奉的,得恭敬点才行。


    对方哼了一声,果然有些受用,道:“既如此,你走吧。”


    门里扔出了一样东西,当当作响,似乎是……


    铜钱。张甘脑海里冒出了个念头。


    那铜钱叮当不止,一直往前滚的样子。


    张甘一下就明白了,这就是它说的钱!


    有钱才能出去,这是引路钱。


    他循着铜钱声而去,走出不远,身后的声音又威严道:“近日本镇并没有走失之人。”


    张甘回头望时,那扇光门已经不见,只有一面墙。


    他走出来了。


    铜钱的声音也戛然而止。


    他手机一下就来了电话。


    民警说,老婆婆自己回来了。倒是他忽然联系不上,又把他们急的。


    张甘松了口气,只说手机信号不好,劳烦他们了。


    两方相互客气一番,今天的事情终于落定。


    张甘刚要回去,想想又回头,打开电筒在地上找了起来,果然找到了一枚铜钱。


    亮铜色的圆形钱币,中间有个方孔,和古时铜钱有些相似。不同的是,这铜钱光亮如新,而且两面都没字。


    他捡了起来,连忙回到先前摆摊的地方,发现小土狗果然不见了。


    老奶奶接走了。


    奶奶先前就被妈妈接走了,张甘骑了车和牛一块回去,到家时,妈妈已经准备好饭菜。


    席间,他拿出铜钱问了问。


    铜钱这东西,他没怎么见过,奶奶应该是熟悉的。以前爷爷那八仙桌上就搁着好几个,不知这么多年扔哪儿去了。


    妈妈好奇道:“哪来的铜钱?这是仿制的吧,这么新。你上哪捡的?”


    张甘道:“庙台边。”


    奶奶接过了铜钱,眼睛睁大了一些,道:“仙帝钱呀。”


    妈妈道:“驱邪的?”


    张甘问:“仙帝?”


    他想着那家伙在庙台下边,难道还真是个神仙什么的?和白狐他们不是一伙的?


    奶奶点头道:“仙人给的。”


    张甘明白了。


    她说的大概是——仙递钱。只是传说传着传着,大家口头谐音,说成了仙帝钱。


    原来奶奶年轻时,最喜赶圩逛庙会,镇上没什么庙,但有个云游的班子来搭台唱戏。


    这戏班子不但不要钱,还撒钱,撒的就是这仙帝钱。


    开台唱戏之前,这个戏班子有个仪式,一人执伞在人群中唱词祝祷,边念边起舞。伞转三下,便往上擎一次,伞顶上就会神奇地冒出铜钱,从伞面滚下,落地就跑,往人群里钻。


    谁捡到了这钱,便是福气。拿回去,五枚一串,挂门头床头,那这一年就顺风顺水,没灾没祸。若只捡得一两枚,也可以请神办事。


    乡人都传这是本地的神灵,保本地平安的,铜钱出了镇子就没用了,所以流传不广。


    集上那庙台,就是镇子里早年集资搭的,为的就是等那执伞的仙人来撒钱。


    后来时局动荡,戏班子再没出现,只不过庙台仍然保留着,且不时修葺。


    一开始大家琢磨着,兴许哪一天那戏班子还回来呢?


    可他们总不来,久而久之,这事便没什么人记得了。


    村里建设新风后,庙台还是没拆,时不时有文化下乡的戏班来唱。


    “请神?”张甘问,“都能办什么事?”


    “寻人问物,求雨问病……”奶奶的印象里,那个威严的家伙还真是个神通广大的存在。


    “原来是这样!那老人家是请神去了吧。”妈妈忽然道,“我听老李家的说,他们家爷爷最近得了重病,医院说不行了,花多少钱也只能拖一阵,家里耗不起,就给接回家了。唉,这医院都没办法,请神也就求个心安吧……”


    张甘不由默然。


    他父亲也是生病去世。


    这世间人,生老病死,谁都要经历。


    所谓神灵,真的存在,又真能干预吗?


    “如果问病,他怎么治?”他奇怪道。


    若是和街头神棍一样装神弄鬼,那乡人不可能那么笃信。


    毕竟问病这东西,和算命不一样,病好了就是准了,不好就是不准。


    就连村里的赤脚医生,也是有些真本事在,才敢行医的。


    果然,奶奶神秘道:“仙人会指点方子,那方子,只求的人有用,别的人,没有用。可怪呐!”


    那铜钱能捡到的人不多,捡了钱的人,家中也未必有人得病,所以多年来,那些奇怪的方子也没流传出去,或者传了,因怕神仙震怒,没人敢说也未可知。


    再说,这么多年过去,仙帝钱用的用,遗失的遗失,早没什么人家有了。


    张甘看着手上崭新的铜钱。


    这么说来,这枚铜钱应该是能请那位大神办事的。


    它大概一时疏忽,才丢了一枚铜钱出来引路……


    引路。


    张甘一下就明白了。


    李家奶奶一定也有铜钱。有铜钱引路,就能进去见到那扇光门。


    寻常人能穿过墙,再见到那样的门,还有个说话的声音,将它误认为神仙,再正常不过了。


    张甘把铜钱收好,又检查了一遍奶奶的东西。


    她年纪大了,也有些老年痴呆,时而糊涂,所以妈妈才不让她乱跑。哪天要是遇到难事,说不准这铜钱用得上。


    至于那庙台下的存在……


    ……


    三日后,又是圩日。


    一大早张甘就起来摘桃,还问妈妈:“什么叫头茬的鸡蛋?”


    妈妈笑道:“初生蛋呀,母鸡下的头一窝蛋。”


    张甘家里没有,找老乡换了一些,揣上了,和奶奶又一块赶集去。


    李家奶奶精神满面,又带了小土狗来卖瓜。这次她俩不逛了,嘀嘀咕咕说悄悄话。


    张甘正好有事忙呢,去集上最好的酒家,称了三两米酒,又打听了谁家烙的饼子好吃,谁家米粉尝不忘。


    他端了热乎乎的两碗米粉,穿街过巷,往庙台去,也没人稀奇。


    这庙台后边有个香案,早年戏班子上台前会上香。


    张甘戴了个草帽,上过香,转过停在边上的一辆面包车后,趁着没什么人,穿过庙台的墙。


    四周黑乎乎的,他走了许久,那扇门才出现,威严的声音又道:“来者何人?”


    张甘咳嗽一声道:“三两米酒,二碗米粉……您看对了吗?”


    他一样一样拿出来,摆在那扇门前。


    “善。”威严的声音道:“所求何事?”


    张甘道:“我拿了你一枚铜钱,这就当作回礼吧。”


    那个声音沉思一会,道:“善。”


    张甘便离开了。


    他没提自己是怎么进去的,这个家伙似乎和别的存在不大一样,他混在人间,充当神仙办事,换取一些吃食,就这样一直待在小镇,似乎也挺不错。


    小村庄的日子回到平静中,张甘又待了几天,还是决定回市里。


    李禩那边有了消息,失踪的郑拾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