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谋

作品:《我家王爷真稳健!

    “凉州之士不朝君,凉州之民不识君,孤当何为?”李怀在葛良背后问道。


    葛良听到背后的声音,没有转过身来,向前垂首,说了两字,“招贤!”


    “何所谓贤?”李怀继续问道。


    “忠君,惜民,仁爱,直勇,有识。”葛亮恭敬的回道。


    “你是要本王开府?”李怀问道。


    葛良依旧面向前方,低头说道:“天下不乏有识之士,苦无门路而已,王爷若开府,贤才必聚!”


    李怀想了想,又问道:“那不开府呢?”


    “贤才来而不得入,徘徊必散!”葛良回道。


    李怀很认真的看了他几秒,确定不是因为两次把他拒之门外,他在这里吐苦水。


    “那如何聚贤?”


    “刑罚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葛良回道。


    李怀总结出一个字,“公!”


    葛良点头,“唯有‘公’,方可聚贤。”


    “除此之外呢?”李怀继续问道。


    葛良摇头,“没了。”


    没了?


    李怀有些诧异,“你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不都讲究一个仁爱,德性,操守什么的,本王不需要具备这些吗?”


    “那是儒家学士之说。”


    “你不是儒家学士?”


    “不是。”


    “那你?”


    葛良不自禁抬起头,眼漏精光,非常自信,说道:“臣自成一派,自诩曰‘谋’!”


    “谋!何意?”李怀不解的问道。


    “谋君之忧,谋君之无患,谋君之昌盛!”葛良说出这些话,浑身仿佛都在散发出光芒。


    狂傲的……谋士!


    李怀踱步来到正面,刚在书桌前坐下,就看到桌子上有一方官印。


    九原县令印。


    “你是来辞官的?”


    这才对他有几分欣赏,他丫的不干了,那说这一大堆,有个屁用啊。


    葛良急忙摇头,“非也,臣是来请罪的。”


    “何罪之有?”


    葛良便把李怀去太原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所做的事都讲了一遍。


    李怀听完,觉得他是来请功的。


    首先,葛良在得知九原缺少种粮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始收集余粮。


    不多。


    而后,在关中向九原散布粮荒的流言后,他便开始马上分批放粮。


    他收集的那一点余粮,所有人分到是不可能的,十分之一都勉强。


    所以,他搞起了懒政!


    隔天才放一次粮,每一次只放半天,而且要办理十分复杂的手续。


    仅仅凭着种粮票不行,要先去当地亭长或者乡长公证,开到条子后,然后到衙门申请,拿到票据后,方才可以兑换种粮。


    如此一来。


    百姓不熟悉流程,兑换种粮要跑好几趟,因此没有多少人能真的兑换到粮食。


    但是,粮食确实一直在外放。


    百姓也就不会怀疑粮仓没粮食,都想着赶紧办手续,自己能快点拿到粮食。


    这就很轻易的拖了十多天。


    余粮消耗殆尽。


    还有超过九成的人没有拿到粮食。


    葛良便又开始搞新花样,故意抬高粮价,粮价上涨,种粮票的价值也随之提高。


    今天涨一文,明天涨三文……


    种粮票忽然就变成升值产品,很多人看到其中的利益。


    百姓舍不得出手。


    商贾又疯狂收购种粮票,当然,其中有一部分商贾,就是葛良派出去的。


    用的是李怀搜刮来的钱财。


    这也相当于把钱重还市场。


    如此一来,种粮票和银子形成一个交易环,粮价不断提高,两者也就不断互相交换。


    并且因为粮价的提高,百姓被利益冲昏头脑,再一次把粮食卖掉,换取高额的利益。


    市场上又有了粮食。


    这又拖了十多天。


    然而,粮价虚高,并且短缺,这个三角交易并不稳定,属于泡沫经济。


    随着粮价涨到顶点,百姓赚了十倍的钱,却买到平价一半的粮食。


    泡沫就破裂了。


    葛良便马上开始打压粮价,关起城门,用最低的价格,把市场上的余粮搜刮干净。


    然后,再凭种粮票发粮食。


    这时候,商贾花大价钱买来的种粮票,只能兑换到平价的粮食,肯定不愿意轻易出手。


    也就没有多少人来兑换粮食。


    粮库始终保持着十分之一的粮食。


    久而久之。


    百姓开始着急,他们手里既没有种粮票,也没有粮食,只剩下银子。


    然而市场没有粮食,只有官府有,这才开始闹腾起来。


    但不是因为粮荒而闹。


    他们只是想让官府开粮仓,让没有粮票的百姓,也能花银子买到粮食。


    并不是很激烈。


    葛良知道良仓里的粮食不够,当然不可能开粮仓,于是,城外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


    最终,就形成李怀回来的时候,看到的那一幕。


    李怀怀疑,他要是晚回来一个月,葛良都还能继续拖下去,这招是真高。


    但也真毒!


    李怀有一点不解,“既然百姓手里的种粮票几乎都卖了,那我拉回来的粮食,是被谁给兑换了?”


    “大部分是臣得了。”葛良回道。


    李怀需要一个解释。


    “臣这一番行为,完全是无奈之举,这让百姓在中间赚取了太多的利益,臣需要用高价粮,把他们的利益夺回来一点。”葛良解释道。


    李怀眉头一挑,“这些钱本就是本王替百姓保管的,给他们不是挺好?”


    “王爷,让百姓太轻易赚到高额的利益,这并不是一件事好事。”葛良若有所指的说道。


    李怀把他这话暗自想了一番,不禁点头,“你说的确实有道理。”


    凉州现在太穷,还没到可以发放福利的时候,如今,还得靠穷苦百姓孜孜不倦的劳动。


    李怀赫然发笑,“本王也成了万恶的资本主义!”


    “王爷,您说什么?”葛良是真没听清楚。


    “没什么。”


    李怀也没对他解释,只是说道:“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本王只有一个要求,百姓都能有足够的种粮。”


    葛良点头,“王爷放心,您多带了一千石粮食回来,臣只需要把麸慷之食收起来,百姓便只能花钱买粮食吃,等利益收回的差不多,直接让百姓平价购买种粮就行了。”


    李怀也点了点头,这注意不错,正好可以让百姓吃好一点,突然发现有点不对。


    “你说多了一千石粮食?这是怎么回事?”


    “王爷,您带回来的不是三千石吗?”葛良也纳闷,还以为王爷是怕粮食不足,特意多采购一千石。


    “本王明明只……我知道了。”李怀一拍大腿,这多的一千石,是杨凌云给的。


    长城军不属于地方,是正规的朝廷军队,他们的后勤补给,直接由兵部负责。


    凉州百姓就算全饿死,长城军也有粮食吃,而且一般都会储藏三个月的粮食。


    现在不是战时,前线不吃紧。


    分出一千石不算什么。


    但是。


    李怀就欠了杨凌云一个人情,她肯定也知道,而且搞不好是故意的。


    那她想让自己还她什么?


    坑!


    李怀的目光重新落到九原县印上,葛良的所作所为,对于李怀来说,是大功一件。


    若不是他施毒计,九原百姓早暴乱了。


    然而,他也成了百姓心中十恶不赦的大昏官,县令是父母官,不能和百姓打成一片,是当不好县令的。


    “你想要什么官?”李怀直接问道。


    “臣不求官,只愿侍候王爷左右,”葛良低头回道。


    这意思就是说,他想做一个和楼小碗一样,待在李怀身边的近臣。


    官职大小无所谓。


    李怀想了想,问了一个话题之外的问题,“你这么有才识,就没想过要当京官?”


    “臣去过,包括过去太子门下,二皇子门下,各亲王,都去过,只是被轰了出来,唯王爷您肯请人引见。”葛良如实说道。


    “……”


    这么惨。


    倒也是。


    “你这个性格,我爹那种憨厚老实人,肯定不喜欢,但你放心,我跟我爹不一样。”


    李怀说完又陷入了长思,想来想去,问题还是回到了原点,他只有开府才行,不开府,葛良就只能当地方官。


    总不能真的把人家当侍从用吧。


    然而要开府。


    就得解决李怀最初提出来的问题。


    凉州之士不朝君,凉州之民不识君。


    他就封有两个多月了,除了九原城的官员,外地的没有一个来朝拜。


    凉州百姓更是几乎不知道凉王,哪怕是他带回来救命的种粮,百姓也并没有多少感激他。


    这让他怎么开府聚贤?


    最终。


    李怀做了决定,抬起头说道:“你说让本王开府聚贤,打破当下的僵局,本王以为不可!”


    “本王和你一样,是一个心气十分高的人,本王不会求着他们认识我。”


    “至少,征服北地郡之前,本王不会开府!”


    简单点说。


    “本王要天下贤士自投,而非本王去罗网!”


    葛良默默的注视着李怀,完全不一样,他的心气高,仅仅只是想施展才发。


    凉王的心气之高,是无穷无尽的。


    葛良看到凉王的征服欲!


    他想当霸王!


    葛良也清楚,自己要去哪里了。


    李怀提起笔,哗哗的写下一封任命书,站起身来,交给葛良,说道:“你去北地郡等着我,我不会让你等太久。”


    果然如此!


    葛良的心不禁澎湃起来,谋贤王之昌盛与谋霸王之昌盛。


    这是截然不同的。


    他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刺激!


    “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