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闹知府衙门

作品:《我靠读书成圣人

    “刘学士正在审阅治下的衙门卷宗,他这些天进宫的次数频繁,公务繁忙,没事别去打搅他!”


    那翰林学士开口道。


    他跟秦由泰的关系还不错,知道刘阳明现在是陛下身边的红人,便好心提醒。


    “审阅卷宗?就他这个糊涂翰林学士,审他娘的阅!”


    秦由泰忍不住爆粗口。


    一甩袖,便直接闯了进去。


    “秦……”


    那翰林学士汗毛都竖了起来,只能无奈叹了口气。


    ……


    刘阳明正在房间审阅卷宗。


    卷宗上记载的是临东县衙的张小艳案件,上面附带了张小艳的全部证词。


    包括夫君跟孩子的受害细节。


    “这钱青文简直就是读书人中的败类、耻辱,死有余辜!”


    呼哧!


    刘阳明看的眼睛通红,拳头紧握,恨不得将那钱青文的脑袋拼起来,再亲自去砍一次!


    同时。


    对于那个敢站出来,为民请命的九品读书人林亦,心中格外欣赏。


    “刘阳明!”


    就在这时,秦由泰一脸阴沉地走了进来。


    砰!


    他拍着刘阳明身前的案桌,瞪着刘阳明,寒声道:“张栋可是你负责任免的官?”


    “是我,秦大人有事?”


    刘阳明疑惑地看向秦由泰。


    一个负责京官任免的翰林学士,居然知道南湘府的一个县令。


    看秦由泰这副模样,是要拿张栋问罪?


    这事有点意思了!


    毕竟张栋可是陛下钦点,要特意关照的县令。


    “何止有事!”


    秦由泰神色阴沉道:“张栋此人,身为朝廷命官,却草菅人命,挑起读书与朝廷的矛盾,滥用官气,罪大恶极,你作为举荐的翰林学士,难辞其咎!”


    “现在你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立即罢免此人,否则秦某必将上奏陛下,治你的罪!”


    秦由泰怒视秦由泰,大有刘阳明不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就去陛下面前告状的架势。


    “呵呵~”


    刘阳明轻捋颔下胡须,笑看着秦由泰道:“怎么说?张栋能力虽不算强,但忠君爱民之心不比谁轻,他何来的滥杀无辜?何来的挑起朝廷与读书人的矛盾?”


    “除非……”


    刘阳明眼含深意地盯着秦由泰,道:“除非有读书人以文乱法,以张栋的性子,那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你……”


    秦由泰红着眼睛,怒不可遏,随后眯了眯眼睛道:“你要包庇张栋?”


    “张栋何罪之有?”刘阳明正视秦由泰。


    “很好!”


    秦由泰深吸了口气,冷冷地盯着刘阳明,道:“你等着明日的朝会,看本官如何在陛下面前弹劾你!”


    他转身就走。


    刘阳明喊道:“秦学士,听某一声劝,别趟这趟浑水,免得自己惹得一身泥!”


    “你怕了?”


    秦由泰冷笑道:“朝廷现在正是需要读书人的时候,你治下的官员,却干出残害读书人的事,伤害的是天下读书人的心!”


    哼!


    一声冷哼,秦由泰直接夺门而出。


    “你这是……何苦呢?”


    刘阳明轻叹了口气,继续审阅卷宗。


    他怕?


    他确实怕。


    怕陛下朝会时震怒,直接革了秦由泰的翰林官职。


    到时候,秦由泰从四品君子境,直接退回当年拜入朝廷时的七品仁者境。


    多惨呐!


    ……


    此时。


    星夜灿烂,林亦与李文博也终于抵达了南湘府都城。


    并且赶在城门关闭的前一刻,顺利入城。


    前往知府衙门的路上。


    李文博牵着马,背着箱笼,看向林亦道:“爷,咋们真的要去告官么?”


    “万一知府大人庇护钱家,将咱们二人关起来,那咋整?”


    “要不咋们先去君集书院,有何院长撑腰的话,知府大人也应该清楚孰轻孰重!”


    李文博担心林亦的安危。


    虽说林亦走的大道,确实要面临这些问题,但想个万全之策,无疑会更好。


    “知府衙门不至于这么烂!”


    林亦内心深处,还是相信知府衙门的。


    不过李文博的担忧也实属正常。


    一个知府想要治理好一府之地,少不了要依赖这些望族与书院。


    有时候关系陷得深了,就会身不由己。


    “可惜爷没有翰林院那边的关系,否则的话,爷的大道就好走的多,现在爷只能自己通过考试,一步步进入翰林院,再去实现大道宏愿!”


    李文博叹了口气。


    “想那么多干什么,只要我们在这条路上走着,一定会有抵达彼岸的那天!”


    林亦没有再继续这话题,道:“去知府衙门吧!”


    ……


    而与此同时。


    知府衙门外。


    三四十个身穿君集书院儒衫的学士,正围在知府衙门外。


    “临东县令,草菅人命!”


    “临东县令,残害读书人,天理难受!”


    “临东县令,罪不可恕!”


    一个个书院学士,正扯开嗓子大喊。


    不少城民百姓都在围观,指指点点。


    知府衙门当中。


    砰!


    知府大人宋知理,端坐在太师椅上,气的身体直哆嗦。


    “这些读书人当真是狂妄上天了,知府衙门也是他们能够闹事的?”


    宋知理早就听到了那些学士的口号,此刻沉声道:“传话出去,谁若不退,以文乱法,按大衍律法处置,灭文心!”


    “是!”


    知府大人的副手同知大人,直接离开府堂,出去应付这些闹事的读书人。


    此时此刻。


    知府衙门外,那些读书人还在闹。


    “君集书院的这些读书人,还真是无法无天!”


    同知大人皱眉道:“看来得揪出幕后的主事者,上报给君集书院院长才行!”


    他使了个眼色。


    看守知府大门的衙役立刻打开门。


    朱志翔见知府衙门大门打开,随后同知大人走了出来。


    便卯足劲喊道:“临东县令,草菅人命,知府衙门岂能坐视不管!”


    其他读书人也跟着喊。


    “住口!”


    同知目光环视在场的读书人,一眼就看到了极为眼熟的朱志翔。


    此子是望族钱府管家的儿子,也是钱德春的义子。


    关于临东县的那件案子,他跟知府大人都很清楚,就是读书人以文乱法,作恶多端。


    而那个承官气的年轻人,将那件案子判的非常完美。


    朝廷翰林院刘阳明学士大人,已经传来消息,陛下有旨,务必保证张栋与那年轻人的安危。


    眼下朱志翔等人的行径,简直就是在跟朝廷对抗。


    自不量力!


    “朱志翔,带着你书院的学士立即离开,以文乱法的后果,你钱府钱青文与钱青书就是例子,别逼知府大人灭尔等文心!”


    同知大人极具威严道。


    当时便与几个读书人腿软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