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响应上级号召

作品:《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

    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正文卷第656章响应上级号召在私营企业里,


    恐怕没有几位领导,愿意做那种:等到自己走人了,结果当初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项目。


    开始初见成效、甚至是开花结果了。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自己一点好处捞不到、全便宜了后来人...


    但在这个时期的公家干部,他们就会做这种事情!


    他们可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也可以放弃自己在任上,所能取得的工作成绩和群众的赞誉。


    赵大领导他在了解清楚了十里铺生产队,这一项水利工程。


    虽然说,


    见效比起官庄生产队的那种方式,要慢很多,但却胜在稳妥。


    而且还能给十里铺生产队,带来新增好几千、甚至是上万亩的高产良田。


    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之后。


    赵大领导挥挥手,示意生产队长窦建德过来,「窦建德同志啊,先前,还是因为我的认知不够深刻。


    或许心中也是对你有所误解,因此对你的态度上,先前我还是有所欠缺的。


    现在,我郑重的向你道个歉...」


    大领导给自己道歉?!


    吓得老实本分的窦建德,一张黑脸瞬间变得通红:


    我了半天,窦建德也没有我出来个名堂。


    赵大领导呵呵一笑,「窦建德的同志,你不要紧张嘛!走走走,咱们再去别的工地上看看。


    等到中午的时候,咱们就到你们生产队吃派饭吧。」


    大领导之所以、还要到别的沟壑里去看看,那些另外的人工堰塞湖的修建情况。


    这是因为,


    他在多年的工作实践当中,已经总结出来了一条宝贵的经验:耳听多半有水分;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为实...


    所以为了验证一下,


    十里铺生产队是不是、确确实实的,在千沟万壑当中,都修建了类似的人工堰塞湖?


    赵大领导还是希望尽量多跑几条沟壑、去实地看看再说。


    等到一群人随机选取了几条山沟,钻到沟壑里面一看:


    大家伙儿这才实打实的相信了,人家十里铺生产队,确确实实修建了几十座这样的土坝。


    并没有掺杂半点虚假。


    赵大领导和袁领导,这才放放心心的、在生产队长窦建德,和汪春花的带领下。


    回到了十里铺生产队,准备吃中午饭。


    在这个时期,


    时常有公社、或者是县里的干部们,下乡去开展工作。


    这些到生产队里面来的干部,他们平时会轮流去各户社员的家里,搭伙吃饭。


    这就叫做。


    而吃这种派饭,干部们是需要给社员,支付粮票和菜金的。


    如果是要借住在社员家里的话,干部们还需要另外给人家,支付一笔。


    走到村口的小广场上。


    窦建德提议:要不大家都去生产队新开的、那座饭店里吃饭。


    因为按照窦建德的考量:十里铺生产队的社员们,都在条条沟壑前,忙着修建土坝和水渠。


    而生产队那些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则在保管室里,忙着挑选粮种。


    到了这个点儿上。


    社员们的家中,全是些小屁孩儿看家,根本就没法做出来这么多人的饭菜。


    赵大领导对于窦建德的提议,却不愿附和,「队长同志啊,你们生产队的饭店好是好。


    可现在饭店的招待任务,那么繁重。他们需要服务于,南来北往的广大司机同志们...


    咱们要是这个点儿上去吃饭,那会扰乱司机同志们吃饭、休憩的。」


    袁领导也笑道,「你们那可千万不要把我们,看成双手不沾阳春水的人...不就是做顿饭嘛!


    社员们顾不上,那没关系。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既然领导们都坚持,要去社员家里派饭。


    窦建德和汪春花无奈,只能带着大大小小的领导们,来老里头的家。


    由于老里头两口子,都到山沟沟里干活去了。


    他的家里也就只有小荣荣和两个妹妹、弟弟在家。


    一进老李家,赵大领导就满是笑意的打趣,


    小荣荣最近一段时间,老是跟着张晓丽、和罗旋他们屁股后面跑。


    现在小荣荣的胆子,已经大了不少,人也变得开朗了很多。


    而且由于小荣荣,晚上经常溜到罗旋那边去,吃罗旋做的土豆炖鸡、太安兔之类的好东西。


    现在她整个人脸上的气色,也变得红润了不少。


    听见大领导这样问。


    小荣荣咯咯笑道,


    赵大领导不以为意的摆摆手,


    老李头家平常也很节约。


    用这边的话来说:就叫非常非常的仔细。


    今天中午小荣荣只能给大家伙儿,蒸两锅杂面馍馍、吃自家腌制的酸菜。


    只不过,


    心思聪慧的她也留了个小心眼儿,小荣荣也知道,来的这一帮子叔叔阿姨们。


    他们可能不是平常人。


    所以小荣荣跑到罗旋他们,所居住的那一孔窑洞里,提溜出来一袋子白面,掺杂在自家的杂面粉里。


    做了两锅用粗粮、和细粮,各自参半的大馍馍,拿出来招待众人。


    罗旋和张晓丽、还有彭勇,并不怎么喜欢吃面食。


    但在罗旋他们那边的粮缸里,总是放着一袋子白面,只是没怎么用而已。


    脑子灵活的小荣荣,知道这些叔叔阿姨一进门儿,就送给自己家一大堆礼物。


    想来,


    别人吃完饭之后,应该也不会白吃自己家的粮食。


    所以她便自作主张的、先把罗旋存的白面,给借出来用用。


    等到饭菜做好。


    小荣荣家的窑洞里,也没法供这么多的人进去坐着吃饭。


    大家伙也不在意,


    各自端着一个海碗,用一根筷子上面串着两个馍馍。大家便跑到院子里或站或蹲。


    就那么这凑合着吃...


    赵大领导一边啃馍馍,一边喝牛骨汤。


    嘴里啧啧赞叹:


    袁领导心满意足的、喝下一大口牛骨汤。


    开口打趣道,


    赵大领导问他愁什么?


    袁领导哈哈笑道,「我是愁待会儿给老


    乡家,是该给人家半斤细粮票呢、还是给粗粮票?」


    粗粮和细粮票之间,有一点价格上的差异。


    而小荣荣今天中午做的馍馍,里面粗细参半。到时候该给人家细粮票、还是粗粮票?


    这确实也是一个问题。


    赵大领导跟着哈哈大笑,「那就全给细粮票吧!咱们总不能,让老乡吃了亏嘛。


    还有啊...这碗牛骨汤,依我看呐,恐怕一碗汤,最少也得给人家付8分钱才行。」


    袁领导哼了一声:「我说你个赵老抠啊,平常哪个单位,来找你申请拨款,你都抠门的很。


    现在付碗汤钱,咋解也这么抠呢?干脆咱们都添上2分,凑个1毛钱整!」


    赵大领导爽朗一笑,


    不多时,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便来到了十里铺生产队集体饭店。


    罗旋和李会计站在饭店门口,将赵大领导等人,请进办公室。


    领导问,


    袁领导补充一句:「赵同志的意思是说,等到堰塞湖被淤泥填平之后。


    接下来,你们要想通过堰塞湖来蓄水,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罗旋回道,「这个请领导们放心。目前我们修建的堰塞湖,是选择在每一条沟壑的中部。


    那一条土坝修建的位置,也就相当于,是在一个葫芦的半腰处。」


    赵大领导略微想了想,


    开口道:「我好像开始有一点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不是说等到上面那个堰塞湖,被淤泥填平之后。


    接下来,十里铺生产队便会在沟壑的出口处,再修建一条土坝、另外再重新弄一座人工堰塞湖?」


    罗旋点点头,


    袁领导嘶了一声,


    李会计替罗旋解释:


    众人恍然大悟:


    堰塞湖变成良田。


    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些新增的良田,是不太容易遭受干旱之苦的。


    到了那时,


    十里铺生产队的社员们,就会全力以赴的、去精心耕种这些肥沃的新增良田。


    而很有可能会放弃,因为缺乏灌溉、以至于产量很低的那些旧的耕地。


    赵大领导越听越来劲,


    罗旋道,「领导,按照我的想法,前面3,4年时间之内。


    我们可以靠无数堰塞湖里面的蓄水,以保证旧有耕地的、农业灌溉用水,以达到稳产增收的效果。」


    「等到第一道堰塞湖,被淤泥塞满、变成了两天之后。


    十里铺生产队,就会转变工作重点,改为去耕种那些、新增的肥沃良田。」


    罗旋向各位领导,详细解释自己的远景规划:


    、做大做强,打造成陕州的


    知名特产。」


    赵大领导听的津津有味,


    罗旋回道:


    赵大领导微微一笑:


    罗旋嘿嘿一笑:「许大良同志有先进的地方,我虚心的向他取经。


    等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之后,我衷心的为他鼓掌叫好。」


    袁领导与赵大领导,二人偷偷对视一眼:这家伙!不说许大良半句坏话。


    这是他狡猾之处?


    还是罗旋的人品,确实比许大良更好一些呢?


    赵大领导又问,


    这位赵大领导嘴里所说的,


    国家目前正在全力以赴、争取要达到的粮食亩产目标。


    那是大大大领导提出来的:358倡议。


    3,就是指在黄河以北,粮食的母产量,平均要达到300斤。


    5,是指的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地区,粮食亩产量争取要达到500斤以上。


    最后那一个8,是号召的在长江以南,生产队的粮食亩产量,要超过800斤。


    这个亩产量,是指的粮食的平均亩产。


    就像十里坡生产队,那些紧挨着河道的川地。


    这些耕地的粮食亩产量,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300斤、但达不到500斤。


    而在更多的坡地,和塬上那些旱地。


    由于这些土地地力贫瘠,再加上又没有水利灌溉设施。


    所以这些坡地和旱地,都是属于靠天吃饭的耕地,它的粮食亩产量非常的低。


    要是遇到天干年份,甚至连播下去的种子都收不回来。


    川地、坡地、旱地,


    这么一综合起来的话,整个脂米县的粮食亩产量,其实真还达不到300斤这个标准。


    就在同一条纬度上,目前能够达到、这个粮食亩产量标准的。


    也就是出了一个的西山省、阳昔县石山村。


    由此可见,


    想要在塞北达到粮食亩产量,超过300斤以上。


    这个难度,还是非常高的。


    尤其是驼城地区,有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那就是黄河在驼城北边儿,拐了一个大弯。


    而明明和阳昔县,处于差不多纬度的脂米县。


    偏偏就属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


    按照最高层的号召来理解:也就是说,驼城地区整个的粮食亩产量,得超过500斤才行!


    谁不想在自己的地界上,涌现出一批典型人物?


    甚至是出现一些,全国知名的劳动模范??


    之所以赵大领导、和袁领导,他们如此重视十里铺生产队,和官庄生产队的水利工程。


    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眼看着领导们双眼放光,罗旋借口自己要上厕所,转眼的功夫便溜出了办公室。


    只留下李会计和窦建德他们,拍着胸脯向几位领导保证:明年,十里铺生产队的粮食平均亩产,将会超过300!


    而到了后年,


    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100斤,达到400斤平均亩产量。


    3年后,十里铺生产队的粮食亩产量,肯定会超过500斤!


    听完窦建德和李会计的保证。


    袁


    领导沉吟片刻之后,开口道:


    见两个人有点迟疑。


    袁领导一挥手:


    李会计其实早就胸有成竹了。


    他在等着领导的这句话:


    众人一愣:现在跟你们谈粮食产量的事情。


    怎么突然扯到了,杀猪宰羊的指标?


    难道不应该是多申请,多多的调拨一些化肥指标,给十里铺生产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