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给老刀打根楔子

作品:《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

    “哞——”


    5头黄牛,已经买回来了。


    其实这些山民们,原本按照老刀的吩咐,他们这次一共赶回来了15头牛...


    因为按照老头刀的考虑:一个是他想到罗旋,也有可能临时起意,有可能会多买上几头。


    还有一个就是,老刀的预备着罗旋挑挑拣拣。


    毕竟这个内地来的知青,可不像寨子里的那些山里们,对于老刀的话言听计从。


    不敢辩驳。


    所以老刀在吩咐那些,平时比较听话的山民们,从深山老林里把黄牛,往罗旋这边赶的时候。


    就多预备了5头牛回来。


    要把15头散养在山上的牛,往罗旋这边驱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寨子里的人,听从老道的吩咐。


    足足从山上,耗费了大半天的功夫,才好不容易赶回来了15头牛。


    最终大买主罗旋,却只从其中挑选出了5头。


    其它的牛,


    包括娜美阿爸,辛辛苦苦赶回来的那3头牛,罗旋看都不看一眼,就拒绝了收购他家的黄牛。


    老刀原本还劝罗旋:先把牛给买下。


    哪怕钱不凑手,就先欠着。


    反正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也跑不了谁。


    但向来做事圆滑的罗旋,此时却和那些散养的黄牛一样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自己有多少米,就做多少饭。


    钱货两清,绝不赊欠!


    这就使得大家伙儿满怀希望而来,最终却是一肚子的怨气、失望而归。


    不过寨子里的山民们,他们怨恨的人不是罗旋:人家手头上没钱,又不想赊账。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这不是很正常嘛...


    还不错,这是一个讲究银!


    只是从此他们心中,


    对于老刀在寨子里的权威,恐怕已经开始出现了那么一丝丝的,质疑和动摇了...


    赶牛下山,确实艰难。


    其中还不少人,被荆棘划伤;还有人扭伤了脚脖子。


    也有的人摔了个鼻青脸肿。


    甚至还有一个倒霉的家伙,在赶牛的时候,被自己家的牛给顶的...来了个自由飞翔。


    费了这么大的劲,结果却...


    唉~老刀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言出法随、一言九鼎的的头领了...不顶事咧!


    就连卖头牛的事情,老刀他说出来的话,都做不了数了。


    唉!


    罗旋站在一棵大树下,旁边的火塘里,烈焰熊熊。


    这一场面,顿时吸引了不少寨子里的男男女女,齐齐跑过来看热闹。


    “罗旋,你这是要干啥呢?”


    老闵其实不懂农村里的事情,见罗旋在那里费力的、要把一头黄牛死死绑在树上。


    不由好奇的问,“你把这头牛,给五花大绑的干什么?难道你准备宰牛来吃吗?”


    苗美莎也劝罗旋,“现在还不到做腊肉、风干肉的时候。


    罗旋你宰这么大一头牛,一时半会是吃不完的。牛肉放两天,可就坏了。”


    罗旋回道,“你们想多了。我这是准备给牛穿鼻孔呢!”


    老闵不解,“牛儿好好的,你干嘛要给它鼻子穿孔...咦,我明白了!”


    “我以前在乡下上,曾经见过生产队社员,拉着牛去下地干活。”


    老闵似乎有点反应过来了,“你是准备把这些牛,都弄成耕牛啊?”


    罗旋点点头,“牛脾气,牛脾气。只有牵着它的鼻子了,这牛才会乖乖的听话。


    就像有人拿捏住了你的心头肉、那个漂亮的函珠嫂子,你才会乖乖听话一样,对吧?”


    老闵嘿嘿一笑,“原来如此!当初我还以为是在内地,你很难吃的到牛肉。


    然后到这里来了,发现在这边可以随便宰牛吃...所以,哈哈哈!”


    这一片儿的人,确实没有使用耕牛的习惯。


    他们宁愿在稻田里一锄头、一锄头的开挖土地,也不使用耕牛去犁田。


    宁愿去山上句偻着腰,艰难的用短把锄头,艰难无比的慢慢挖地。


    也不会想到利用黄牛,来提升耕作效率...


    听起来,


    这些做法,似乎让人觉得很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因为在中原地区,利用耕牛来种地,已经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了。


    可那是因为:在中原地区世世代的生活着的人们,都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农耕名族。


    而在寮挝县境内的,这些山民们,他们其实还是处于半原始社会。


    尤其是像拉枯生产队,这种偏远的核心地带。


    这里的人们,还真没有使用耕牛,来提升耕种效率的那种概念。


    也没有制造、和使用曲辕犁、长条形铁耙的技术。


    据说在距离寮挝县城、比较近的那些淼卒寨子里面,那里的社员们,倒是会使用耕牛来种地。


    但拉枯生产队里的山民,


    却不会主动去接受、学习那些先进的农耕技术。


    这里接受、吸收,消化新鲜事物的能力...真的低的让人发指。


    速度更慢的惊人!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哪怕再过20年,依旧还有保持着目前这种刀耕火种、漫山撒种、广种薄收的地方...


    这才是真正的慢生活啊。


    千百年来,山里的人们,就一直这么慢慢悠悠的过着...


    “哞——”


    烧红的铁条,“呲呲”的冒着青烟,钻进了被绑成了粽子一般的、黄牛的鼻腔当中。


    在黄牛的两个鼻孔之间,有一道很敏感的软骨。


    那里布满了触觉神经,和毛细血管。


    烧红的铁条钻进去,直疼的黄牛鼻涕横流、叫嚷不止...


    其实给黄牛穿鼻孔,要用腰刀的话,速度会更快。


    同时也能让黄牛,不用遭那么大的罪。


    但是用烧红的铁条,给黄牛穿鼻孔。这样它的伤口,很快就能愈合。


    用不了几天之后,


    就可以在黄牛的鼻孔之中,穿上铁环、系上牛绳了。


    在旁边围着罗旋看热闹的,那些半大小子、大姑娘们,他们一见罗旋竟然不是准备宰牛吃肉,不禁大失所望...


    “哎,走吧,下雨过后,山上的竹壳虫多,咱去找竹蛆、竹虫吃...”


    “扎腊,你家里也没粮了吧?要不,咱去帮罗旋种两天地...我听我姐姐说帮罗旋干活,他那里管饭、还有肉吃。”


    “嘁,我才不帮他干活儿换肉吃呢!人肉换猪肉的事情你也干?傻不傻?”


    寨子里面的男孩儿。


    他们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踢一种类似于藤球的游戏。


    要不然就是下河抓鱼,上山打猎。反正什么好玩,这些男孩们就去干什么。


    他们是最不愿意干农活的。


    至于家里面的家务,有阿妈、有阿姐她们干。


    这些普少们一天天的,就是个玩儿。


    只听这群少年们一边议论,一边往远处走,“干活换饭吃?那得多累啊。”


    “扎孜你说的对!辛苦苦干一天活,吃上他两顿肉...好像是不太划算啊。”


    “要不,我们去大龙山那边,采栗子去吧?现在栗子已经熟了,地上肯定已经掉下来了很多。咱们去捡一点回来,也能填饱肚子。”


    “我看还是算了吧!过两天家里没粮食吃了。我阿姐娜丽、还有你姐姐娜娜米。


    她们自然会去大龙山那边,采集野果、还有栗子回来。走,咱们踢球去...”


    罗旋一边给牛穿鼻孔,一边听着那些寨子里的少年们闲聊。


    不由苦笑着摇摇头:这些家伙!哎,真不知道说他们啥好...


    “罗旋,这一阵子,我看你家的粮食,也耗费的很厉害。”


    苗美莎一边帮忙,解开捆在黄牛身上的绳子。


    一边对罗旋道,“要不...我们过两天去大龙山那边,采集些栗子回来吧?”


    罗旋问她,“那边的栗子很多吗?”


    苗美莎点点头,“很多!那边的野生栗子,谁捡先到,就是谁的。要是勤快一点的话,半天能捡到30来斤吧。”


    30来斤,是连皮带壳的重量。


    其实除掉板栗外面,那一层扎人的表皮、和里面的硬壳之后。


    这30来斤栗子。


    最终能够收获的粮食,顶大也就是20斤左右。


    听起来倒是不错:辛苦上2天,就能够收获到20斤粮食。


    可大龙山那边,距离拉枯生产队,足足有20多里地。


    这一来一回的,就是将近50来里。


    山里面的路,不好走。


    要是搁在后世的话,这50来里地,骑上个摩托车,也就是一会会儿的事情。


    但据说去大龙山,来回一趟,再加上采摘栗子、剥壳去皮。


    足足得耽搁3天的时间...


    自己其实并不缺粮食。


    但缺一个能够把它正大光明的、拿出来使用的理由而已。


    县里面,现在已经决定先行调拨3000斤粮食,给自己使用。


    这一批粮食,听起来很多。


    但真正等到橡胶园开工了之后,如果每天5,60号人,在那里人吃马嚼的。


    再加上家里,现在还有39头猪、5头牛,还有40来只鸡鸭...


    这区区3000斤粮食,真还扛不住他们可劲儿的造!


    罗旋问苗美莎,“如果...我是说如果,假如有人干活比你的动作还要利索、还要快的话,一天能收集到多少板栗?”


    苗美莎想了想,


    开口道,“其实去收集板栗,主要还是因为在路上,耽搁的时间太多。


    真正到了大龙山里面,抓紧时间好好干活的话...一天,怎么也能弄到6,70斤板栗吧。”


    苗美莎解释道,“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弄得太多了的话,我们女人的力气...终究还是小。


    光靠头上顶那么一点、挎包里装上一点。弄的板栗太多了的话,咱也搬不回来。”


    罗旋一听,


    不禁有点心动:原来并不是板栗太少了,而是是因为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


    别人运不回来,


    可自己,现在已经有了2辆小推车啊!


    一辆手推车不说多了,一次性运输300-400斤,问题不大。


    要是去趟大龙山,就能弄回来7,800斤板栗的话,倒也能够顶住一阵子的消耗了。


    看来,


    这个大龙山,确实值得去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