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一脉,兄长是在与我

作品:《画道入圣:我号令诸天神魔

    这一方天地的儒家,共出过五位,一品至圣,也就有着五条儒圣大道,可供天下儒生,学习,遵循。


    至圣先师的仁义理念。


    仁圣的性本善理念。


    礼圣的礼法观。


    董圣的天人交感。


    还有最近的,朱圣的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等等。


    一般来说。


    越接近现在的圣人,他的学徒,也是最多的。


    就比如现在的大周,超过一半的儒生,遵循的主要理念,都是朱圣的克己复礼。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遵循其他圣人的规矩了。


    只是他们著书立说,都是在朱圣,存天理、灭人欲,这个大框架下进行。


    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顾长生看来,也是儒道修行的规则,造成的影响。


    这个世界的儒家修行,在顾长生看来,其实就是造房子。


    圣人打地基。


    圣人之下的亚圣、半圣们,添墙砌瓦。


    半圣之下的君子、大儒们,则是为房子里面增添各种陈设布局,让房子看起来更为华美。


    至圣先师提出仁义理念和有教无类。


    划定了一个框架,建立起了一个地基,在此基础上得以成圣。


    而至圣先师的七十二弟子,则是在这个地基上,又追加了许多,诸如,要不耻下问,要敏而好学等等之类的新东西。


    但新归新,到底没有跳出这个框架,仍然是在这一个,名为【仁义】的房子里做调整。


    但即便如此。


    这些东西的提出,依旧足以让至圣先师的七十二弟子,成就大儒、君子,乃至半圣位亚圣位了。


    而在这之后。


    仁圣提出的性善论,和性相近习相远等等。


    则是在至圣的地基外,又打下了一个新的框架。


    如此一来。


    仁圣的弟子,和那些靠近仁圣所处那个年代的儒生们。


    面对两个地基,一个,是已经被至圣先师,和靠近至圣先师那个年代的儒生们,填充的差不多,很难再提出新东西的【有教无类、仁义学说】。


    一个,则是被仁圣新鲜提出来,还没有多少新东西的【性善论】。


    选择哪一个地基,更容易成就半圣位,成就亚圣位。


    不就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了吗?


    是以。


    每当一位圣人诞生。


    他的学说,必定会引领后世千年的文人潮流,直到下一个圣人出现。


    而眼下,这一位圣人,便是定下了存天理,灭人欲这个大框架,大地基的第五位圣人·朱圣。


    在这样的情况下。


    选定其他圣人道路的儒生,自然也就变得少了许多。


    即便有。


    更多,也都是选择,比朱圣只是早了千年的董圣的学说。


    像建立起了清水书院的那位大儒,选定至圣先师学说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但,正因为稀少,一旦成就。


    才更显得难得!


    而就顾长生,对清水书院许多规矩的了解。


    虽然并未见到过那位大儒当年的风采,但也能够感受到,这一位大儒,是真正将有教无类这个概念吃透的人物。


    所谓有教无类。


    并不仅仅是让清水书院,无偿招收学生。


    同时,清水书院日常运营所需的钱财。


    一方面,来自于那位大儒当年留下的义田,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清水书院历年走出的官员们,他们的捐赠。


    但,这些捐赠的官员们,名字,并不会公布。


    直到他们或是病逝在任上,或是告老还乡。


    才会公布,刻在清水书院的碑上!


    这么做,不为别的。


    就是为了让清水书院的学生们,能够干干净净读书,求学!


    清水书院走出的学生,为官的,并不多,做到大官的更少。


    但走出的大儒数量。


    却是南康府,三大书院中,最多的一个,就连南康书院,都是有些望尘莫及!


    是以。


    对于清水书院出来的学子。


    南康书院的文人们,也都是多了一份尊重。


    顾长生,自然也不例外。


    况且,他对清水书院的院风、院规,也是颇有好感。


    看到顾长生开口承认自己的身份。


    白任顿时激动起来。


    连忙笑着说道。


    “不瞒顾兄,其实小弟我见到顾兄,这般激动,是因为,我有一个疑惑,一直得不到解答,想要求顾兄,为我解惑。”


    听到白任的话语。


    顾长生却是懵了。


    虽说知道,清水书院的书生们性格大多都是憨直型的,这一位的眼神更是颇有前世大学生那种,清澈的愚蠢的风格。


    但没想到。


    对方,竟然这么直接。


    白任这所谓的请教,可没有表面上说起来那么温和。


    对于儒生来说,这种请教有一个别名,那就是,“辩经”。


    五位至圣,其各自的理念,集结成册。


    便成了,《论语》、《孟子》、《礼经》、《春秋》、《四书章句集注》。


    这五部经卷。


    便是儒生的本经。


    每一位儒生,根据他们所选定的,圣人道路不同,选定对应的本经,给予进一步的研读与学习。


    这就是儒生的修行之路,也是他们的学习之路。


    但,正所谓,千人千面。


    连圣人的理念,都会有分歧。


    譬如仁圣和礼圣,一个就是性善论,一个就是性恶论。


    何况是寻常儒生?


    所以。


    辩经也就应运而生。


    嘴上,说的是求教问题。


    但实际上,却是拿着格外复杂困难,并且往往设有诸多文字陷阱的问题。


    来询问其他儒生。


    若是答不上来,对方,便会名声扫地。


    不过。


    就在顾长生以为,眼前这一位白任兄弟,是一个天然黑的时候。


    他却发现。


    白任的表情,却是恳切到了极点。


    心头一动。


    顾长生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兄长可是要与我辩经么?”


    顾长生想了想,还是果断先将问题问明白,再开口。


    听到顾长生的话语,白任却懵了。


    “辩经?”


    “顾兄这是何意?”


    顾长生默默扶额。


    这是开功宴,来的,都是各县的杰出文人,称得上是南康府,儒道未来百年间的扛大梁者。


    进来的人,或许有年纪小的。


    比如不远处就有几个,来自另一个大县书院,看上去才不到十八岁的天才。


    但,不管是年纪大小。


    哪怕是看上去,是一个武夫的江雪。


    心眼,都是实打实的多不说,为人处世,更是颇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