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蛇头铃

作品:《穿成神探的早死未婚妻

    气氛这么紧张,两个女孩对视一眼,都不敢开口打破沉默。


    阿茵变得焦躁不安,冲晏归辞龇牙,反手反脚摁在地上的四肢,开始撅蹄子般踢踏着。


    辛守见她那斗牛一样的气势,吓得不轻,赶紧提高声音喊道:“东西到!木盒子到!”


    她将木盒放在花阿婆和晏归辞中间,一把掀开卡扣,露出里面黑色缎面的襁褓。


    她惊奇道:“怎么是黑色?”


    说是襁褓,更像是寿衣。


    晏归辞没有在意花阿婆的敌视,以及阿茵的蓄势待发,他拿出襁褓,抖了抖,一声叮铃脆响。


    辛守问:“有铃铛?”


    胡贤也凑过来看,她倒是知道阿婆床底下有个木盒子,但是从来没有打开过。


    那木盒子,以前上着锁,只这一次,没有锁。


    晏归辞摸着襁褓,搜了搜,从里层,摸到一个葫芦状的硬物。


    三人狐疑地望着花阿婆。


    花阿婆没好气地哼一声,“原本就缝在里面,我看过后,就又给缝回去了。”


    晏归辞对着灯光看去,确实是两种不一样的针脚。


    他问:“能拆开看吗?”


    花阿婆气呼呼地别过头去,似乎懒得再看这后生一眼。


    辛守好疑惑,这一盏茶的功夫,他怎么就把人得罪得这么惨。


    晏归辞摸出多功能军刀,沿着针脚的缝合处,轻轻划开。


    辛守生怕里面的东西掉落下来摔坏,赶紧摊着手,在下面接。


    晏归辞很谨慎,摸着那个硬物扯出来,如意料中的一样,是个葫芦状的铃铛。


    胡贤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东西,惊讶道:“一个小铃铛。”


    辛守和晏归辞都是第三次看见这样的铃铛,两人悄悄交换一个眼神,更加谨慎。


    晏归辞轻轻一晃,铃铛就脆生生响起来。


    但是阿茵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依旧是一边虎视眈眈戒备着晏归辞,一边用长长的脖子去贴着花阿婆裤腿蹭。


    胡贤夸赞道:“声音好好听,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空灵的声音。”


    辛守则扭头问花阿婆:“木家的阿依婆婆,也是这样的铃铛吗?”


    花阿婆呛她一句:“你没长眼睛分辨吗?”


    辛守被她问得一噎,吞吞吐吐道:“好像是和照片上的,一模一样,那声音也一样吗?”


    花阿婆这次没有呛她,答了句:“差不多。”


    胡贤悄声问:“什么照片?”


    辛守指了指木家老宅的方向,然后又问,“一直都这么响吗?一举一动都叮铃响,会不会很吵?”


    花阿婆冷冷道:“死了就不响了。”


    辛守以为她是在说气话,没有当真。


    晏归辞却敏锐地追问道:“阿依婆婆死后,这铃铛就不再响了,您确定?”


    阿花婆:“木延荣她媳妇死得早,儿女又小。阿依婶子的尸身,是我帮忙搭的手。我记得很清楚,那只镯子上的铃铛,再没有响过。人死灯灭,铃铛哑了,也属正常。”


    胡贤撇嘴道:“可能就是恰好坏了吧。一个铃铛,还能感知主人生死不成?又不是成精了。”


    晏归辞摇着铃铛,凑近细细看着,恨不得现场拆开研究。


    辛守则对黑色襁褓上的暗纹很感兴趣,那像是一种很古老的图腾,但是碎碎的,每一处都不一样。


    晏归辞厚着脸皮开口:“这铃铛,我能不能拿走?”


    他说的是拿走,不是借走,所以铃铛的结局是好是坏,就难讲了。


    胡贤觉得可行,搓了搓大拇指和食指,谄笑道:“晏先生,您意思意思,就行。”


    晏归辞对花阿婆开口,“您认为如何?”


    阿花婆干脆果断地拒绝,“这既然是蛇人瓮里出来的信物,就该像阿依婶子的铃铛一样,给我们阿茵随葬。”


    晏归辞皱皱眉,不再强求。


    辛守举起手,笑眯眯地指着襁褓问,“阿婆,阿婆,我能描一下这上面的花样子吗?这些纹路,我很喜欢呢。”


    她已经拒绝过晏归辞,现在胡贤也正眼巴巴地望着她。


    花阿婆想了想,竖起三根手指,“三千块,让你描一下。”


    胡贤惊住,急忙上前两步,小声道:“阿婆,就画个花样子,咱也不少什么,这不好意思收钱。”


    花阿婆回怼,“不是你钻钱眼里,要收钱吗?”


    胡贤窘迫道:“我那是……”


    辛守不待她们磨叽,已经从包里数出三沓现金。


    一千一沓,放在茶几上,刚刚好。


    自从账户流水出问题后,她现在养成现金交易的习惯。


    “麻烦,绷开一点,我好描摹。”她对晏归辞说道,同时捞出速写本,摆好架势,起笔。


    胡贤凑过来看,花阿婆打眼一瞧见晏归辞,就想起刚才的话题,很是气愤,反正她知道的,也顺着宝贝外孙女的哀求,一字不落地说了。


    至于这个宝贝外孙女口中,能带来奇迹的大侦探,到底能不能带来奇迹,她并不感兴趣。


    旎旎村每一辈人都很努力,从年幼时的懵懂无知,到年少时的斗志满满,再到中年蹉跎颓丧,行至老年,就只剩下安闲等死。


    每个人都看不见光,也不再期待那些虚假的温暖。


    花阿婆带着阿茵上楼了。


    辛守手速很快,全神贯注沉浸在描绘中。


    晏归辞问起棺材的事情,胡贤一一回答——


    “一共四十四口,都提前准备好了。因为我阿婆担心她先去了,后面的人,没口棺材入葬。不安心。”


    胡贤冲着遗像上乐呵呵的老人拜了拜,继续道:“我们村老龄化严重,日常基本不出村。况且这些阿爷阿婆们,性格被磋磨的又孤僻又排外。而且外面吧,也不怎么待见旎旎村。去镇上订购棺材都难。我阿婆在阿爷去世后,就开始接过他的工具箱,学着他的样子,一点一点打造起棺材来。她说这样,以后两腿一蹬,也走得安心些。反正是个槽,埋在坑里,像样就行,谁也别嫌弃。”


    胡贤想起自家阿婆的泼辣性子,摇着头失笑。


    辛守画好襁褓上的图案,三人上楼时,发现花阿婆晚餐都煮好了。


    一素一汤,两个碗,两副筷子。


    并没有她和晏归辞的份。


    两人知趣,礼貌辞别,转身跨出门槛。


    阿茵蜷缩在屋檐下的稻草堆里,正在欢快地打滚,肚子吃得溜圆,嘴角挂着米粒。


    辛守坐进车里,终于抑制不住好奇,问道:“你之前,是怎么惹怒花阿婆的?”


    晏归辞显得很无辜:“我只是问她,认不认识木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