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记: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道江南好...........

作品:《姬唐

    想到这里,姬松就心中暗笑,这可是奉皇命去的,到时候可别怪本侯不念‘旧情’了。


    上次摆自己一道,虽然对自己没什么大碍,但毕竟丢了脸面。


    以前没机会就算了,但这次可别犯本侯手里,不然都对不起黜陟大使的名头............................


    甬江,为江东水系之一,宽约一里有余,长二百四十里,向东入海。


    北方此时已是深秋,青黄铺地,但这里却是温暖如春,绿树如茵,两岸更是有繁花盛开,好似置身桃源一般。


    景色是好景色,但不管是两岸的行人,还是甬江之上繁忙的船只,都说明此处的繁华。


    也对,作为明州港进入内陆的重要河流之一,每天前来贸易的商贾更是络绎不绝。


    经过这几年的蔓延,明州港早已不是当初的小海港了,作为此时大唐最大的两个海港之一,每年上交朝廷的赋税就能顶得上长安一年的税收。


    可不要小看了,长安做为这个时代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每天所产生的交易绝对不可小觑!


    除了税收,明州港也成为了江东战后恢复的领头羊,在明州港的带领下,辐射整个江东,甚至江南。


    给地方上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机会,也让江东世家吃的盆满钵满。


    “使君,您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人怎么还没来啊!”


    明州刺史顾延之好整以暇,没有半点不耐烦的意思,抚须笑道:“不急,不急!也许有什么事耽搁了,我们在等等!”


    说话之人神色一一愣,又很快笑道:“是,那我等再等等.......”


    过了一会儿,此人好似无意般说道:“使君可知来我明州的黜陟大使是那位?我们也好准备准备,要是不小心怠慢了,岂不是要说我明州失礼?”


    顾延之闻言呵呵一笑,不以为意道:“不用,来人是谁都是保密的,本官怎么可能知道?”


    身旁之人听闻后眼中有了些怒气,但很快就掩盖了下去。


    顾延之心中不屑至极,什么东西,就你也配从本官嘴里套话?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是个什么玩意儿?


    此人是明州长史,乃是已投靠山东世家的江南小士族,要不是五姓七望在后面给他撑腰,早就不知道怎么死了,还能等到现在?


    但随即有心中苦涩不已,上次去长安述职,本以为可以受到提拔,甚至入主三省六部。


    最后却没想到,还是回到了江东,还是做原来的明州刺史。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明州在级别上已经和长安、万年县令一个品级了,算是步入朝廷大员级别。


    要不是有此补偿,他都想撂挑子不干了。


    这次朝廷派出十位黜陟大使巡查地方,其他地方的人基本上都明朗了,但明州却成了个例外。


    前段时间萧瑀来到江南,本以为是他,自己等人急哄哄的前去拜见,人家却说明州不在他的巡查范围,而是另有其人。


    这下众人都傻眼了,不是没人问过,但这次萧瑀口风紧的很,愣是没说出是谁。


    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大家都看出来人绝不是泛泛之辈,不然萧瑀也不会如此谨慎。


    能让萧瑀谨慎的人,他们更惹不起!


    顾延之看了下身后众人,心中却一点都不着急。


    因为来人他认识,还是熟人,但也是个狠人,这下明州官场估计要重新洗牌了。


    那位爷可不是个怕事的,就算是将天捅破了,也有人给他擦屁股。


    想起当初自己没有昏了头跟着江东那些蠢货,而是和张家一样投靠了大家不看好的好畤侯。


    想想都自得不已!


    人啊,有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


    要不是身后着这尊大神撑腰,自己能在明州港一坐就是五年?


    这可是个肥差,全大唐有多少人盯着自己的位子,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但迄今为止,不管是明州港,还是北方的登州港,此时都牢牢掌握在人家手里。


    这么长时间不是没人打过注意,但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还有人为此丢了官,还有被发配羁縻边地的。


    别看人家辞去所有职务,只顶着个侯爵的爵位,但没人敢小瞧这位。


    昨日自己收到来信,才知道这次来的人竟然就是侯爷,着可把他高兴坏了。


    最后硬是忍住没有得意忘形,努力装作不知道的模样,就是想给一些人挖坑。


    自己憋屈了这么长时间,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等来了一雪以往憋屈的机会。


    刚才说话那人名叫苟兴,一百多年前在江东地界也算是豪门。不过现在早就落没了。


    但没想到他竟然投靠了五姓七望中的裴氏,运作之下成了明州的二把手,甚至插手了明州港的事宜!


    这就不能忍了,但裴氏毕竟势大,他也去信问了侯爷,但却只得到三个字。


    随便他。


    没错,就是这三个字。


    但事已至此,仅凭借自己本事还真拿人家没办法。


    但现在不一样了,侯爷来了,那个传奇好畤侯来了,他能不高兴吗?


    苟兴侧脸看到顾延之脸上若有若无的笑意,神情就一阵阴郁。


    不知道?


    他敢肯定,这老东西绝对知道了来人是谁,不然也不会如此积极。


    人家都是出城十里迎接,皇帝迎接凯旋大军也不过如此了,但现在都他娘的快五十里了。


    想到自己身后之人给的消息,他身体不由得颤抖起来。


    “立即将所有首尾收拾干净,要是被人那了把柄.........”


    “我想你应该知道怎么做吧?”


    最后那人走了,将所有和自身有关联的首尾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就留下自己一人。


    这是将自己抛弃了啊,他心中愤恨不已!


    但又有什么办法?


    自己敢将身后人供出来吗?


    不敢,就算自杀了,他都不敢将身后人说出来。


    不说,最多死自己一个;但如果说了,那可是全族都要受牵连的。


    他毫不怀疑对方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千年世家,可不是说说而已,那是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


    “长史似乎有些冷?”


    顾延之不屑看了眼苟兴说道。


    就这?


    人家还没到呢,你就成这样了?


    呸!


    无趣!


    “不......冷,就是站的时间长了,有些不稳..........”


    苟兴心里暗骂不已,但脸上却不敢有任何显露。


    身后众人看向苟兴的目光充满了玩味,之前的劲头哪去了?


    明州官员基本上都和谢廉有些关系,毕竟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从明州港晋升来的。


    当初谢廉单枪匹马来到貿县,硬生生将一个小港口,建成了现在就是朝堂都要重视的地步。


    级别上更是可以和长安媲美。


    随着明州港越加繁荣,这些人也慢慢得到晋升,就是当初一小吏,现在都是一方县令。


    现在朝堂上有人将两港官员划分为一派,都以现在的户部左侍郎谢廉为首,不然就凭借谢廉孤身一人,如何在朝堂立足?


    而谢廉身后之人是谁,大家都心里清楚,就是不说而已!


    这才使得姬松名声不显!


    “来了,来了!”


    前方打探消息的小吏快步跑来喊道。


    顾延之浑身一阵,连忙迎上去:“到哪了?”


    小吏喘着气缓了一会儿,这才说道:“启禀刺史,我远远看到有一打着姬字旗号的五艘大船朝这边驶来.........”


    “哈哈哈,没错了,没错了,大家随本官去迎接侯爷.......”


    “诺!”


    众人都很激动,他们虽然知道当今的好畤侯,却都没见过,这次能见到咱大唐的传奇人物,想想都感到兴奋。


    什么单骑入敌营,斩敌首而还。什么马踏王庭,生擒颉力。还有曲辕犁,耧车,增关中田亩百万........


    都是大唐百姓津津乐道的事情,更何况还具有神秘的传奇色彩。


    不到弱冠就封开国县侯,建大唐最大的书院--太白书院。


    更何况,大家心里都清楚,谁才是两港派官员的领袖!


    看着兴高采烈前去迎接的众人,苟兴心中一片凄凉,更是心若死灰!


    难怪!


    难怪他身后之人没等人到就已经退却,原来是这位大神!


    当他听到来人挂着‘姬’字旗号,就知道来人是谁了。


    姓姬,这个姓现在可不常见,能以此为姓的人,其出身绝对不简单。


    而大唐能叫上名号的姬姓权贵,除了现在的好畤县侯姬松,还能有谁?


    他竟然来了明州?


    要是其他人,他或许也不会如此。


    但这位不同啊,人家就是当场将自己斩了,人家连屁事都没有,说不定自己身后之人还要说杀的好。


    人家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要靠山有靠山。


    其本身不管是文采还是武功,都是大唐首屈一指的人物,自己对上他有胜算?


    还是洗干净脖子算逑!


    皇帝为了拉弄,更是破例封其妻子谢氏为公主,还是有封地食邑的公主,和皇帝儿女一个待遇!


    别看这位之前的职务都辞去了,但事情不是这么看的。


    明州港,登州港两大财富重地;大唐最大的书院;大唐最大的海上舰队都是人家的。


    这样的人让他怎么和人家斗?


    他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最后好似下定了决心。


    “你不仁,就不要怪我不义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一定,也迎了上去..............


    此时甬江中央有着五艘巨大的五牙大船,正缓缓地在江面上行驶。


    姬松站在船头,看着两岸景色,心中更是赞叹不已!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人老..........”


    姬松看到如此景色,不由自主吟出前世的诗句。


    但到最后一句‘人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时,却停了下来。


    在老之前不要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因为家乡战乱而悔断肚肠。


    毕竟不应景,说出来引人笑话而已!


    “好一个‘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侯爷多年不出新词,没想到一到江南就有如此佳句出世,不枉此行,不枉此行啊!”


    “不过,后面应该还有,侯爷为何不一起说完?”


    姬松有些尴尬,但输人不输阵,只能强说道:“事不可做尽,残缺未必不是一种美?柏山先生以为呢?”


    没错,说话之人就是在书院教书的柏山先生。


    这次姬松到江南公干,也不知道他怎么就知道了,非要和姬松同行,说多年不曾回江东,想回家看看。


    都这样说了,姬松还能拒绝不成?


    再者说了,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要是他一人,姬松还不放心呢!


    柏山先生听到姬松的话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指着姬松,笑得都直不起腰来。


    等缓了缓,这才无奈道:“老夫还是第一次听人将这事说的如此清新脱俗,没想好就没想好,还说什么残缺美?”


    “呸,也不害臊!”


    姬松却不以为,笑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柏山先生指着姬松,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难道能身居高位的都要脸皮厚?


    暗叹一声,难怪自己这么多年一事无成,最后只能去书院教书。


    比不了,比不了啊!


    姬松当然不知道被编排了,要是知道,今日非得将这老匹夫扔进水里,好好让他清醒清醒不可!


    “先生要是觉得可惜,不如将它补齐,也算一段佳话,如何?”


    姬松提议道。


    柏山先生一愣,没想到姬松会有这样的提议。


    刚才那首词,就算没有最后一句,但那也是上好的佳句,流传后世完全不成问题。


    他竟然愿意让别人补齐?


    他想了想,摇头道:“还是算了,老夫不占这个便宜,等你以后有机会将其补齐就是了,对你来说不算事儿。”


    “要是有心,到时将这首词送给老夫如何?”


    姬松感叹此时人的纯粹,要是放到后世,那些为了出名的人简直就是无所不用其极,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好,那咱们说定了,我回去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才是,哈哈哈!”


    他们说话的功夫,已经看到一艘船朝他们驶来。


    船上的亲兵,和二百卫队,已经警惕起来,手捉刀,弓上弦。


    只要对方有任何不好举动,立即就回受到攻击!


    “前方可是好畤侯当面,明州刺史顾延之前来拜见!”


    姬松上前朗声道:“正是本侯,还请上船一叙。”


    顾延之看到船头之人,不正是侯爷吗?


    也顾不得其他,连忙让人搭起木板,准备过去。chapt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