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153 美国之行 成功者的美国梦,失……

作品:《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徐兴华惊了, 从30%到5%,这是从夏天直接到了冬天好吗?


    “南雁同志,这……”


    “再去谈, 这是我的底线。老徐,生产线在那里放着也是浪费, 但是到了咱们无线电厂,就能创收, 你记住这一点就行。”


    彩色电视机出现的早,但却始终没能量产,原因在于国内的电视信号不支持。


    当初这条生产线也不是奔着生产去的。


    何况又在地震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还需要再维修,这也需要不少的投入。


    天津这边的电视机厂并不想要出这个钱,他们目前还是专注于黑白电视的生产,充其量就是把黑白电视的生产线升级一下, 跟无线电厂这边谈条件要一条数控机床,提高生产效率。


    对方的心思南雁十分清楚。


    但徐兴华这些年来更多的是在科研上动脑子, 似乎还没想明白这事。


    南雁也不着急, 让他慢慢去谈。


    总得给人机会成长,哪怕老徐同志的年龄当她爹都绰绰有余。


    徐兴华看着挂断的电话,寻思着南雁的那一番说辞。


    所以,他该咋弄呢。


    再打电话, 接电话的人就是余明城了。


    余主任乐呵呵地听徐兴华吐苦水, 可他哪有什么主意啊。


    “要不你问问供销部的同志?”


    供销部的没用,他还不如去找外贸部的呢, 起码这些……


    对哦,外贸部的人跟外界打交道,显然更擅长讨价还价。


    那么问题来了, 他好像不认识在外贸部工作的人。


    余明城倒是很热心,“省外贸的老刘和我还算熟悉,要不我把他电话给你,你跟他咨询咨询?”


    “成。”


    余明城找出老刘的电话,又补充道:“你也别怪高厂长,她最近忙着准备出国的事情,也是焦头烂额的。”


    “我知道。”


    徐兴华懂得老余说这话的意思,哪能不动脑子,如果事情都按照领导吩咐来办事,那他们来做这些,和寻找其他随便一个人来做这些有什么区别呢?


    既然他们第三研究中心想要搞这条彩电生产线,那自己这个主任可不是得承担起责任来?


    其实这事也还有商谈的余地,只不过老徐同志不太懂这些话术。


    需要找人请教请教。


    这边余明城挂断电话,跟南雁汇报了这事。


    南雁笑了下,“你帮忙盯着点,要真有什么解决不了的,辛苦你过去一趟。”


    办公室主任向来八面玲珑,处理这些事情比徐兴华这个研究室主任靠谱多了。


    余明城连忙应下。


    又是说了未来几天的工作安排后,余明城这才出去。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到现在为止只点燃了第一把。


    倒是没烧到厂子里。


    也不知道另外两把火什么时候来。


    余明城心里头也有些不安稳。


    虽然只有这么一把火,但雷霆手段也算见识过了。


    年轻不怕事,刚来了这才一个月就敢“找事”,未来的无线电厂怕是热闹咯。


    就是不知道这种热闹,会持续多长时间。


    ……


    飞机从上海直达美国。


    第一次这么跨越太平洋的飞行,让不少同行的人感到新鲜。


    不过也有一些似乎不太适应飞机,有点晕乎乎的。


    机舱里十分热闹。


    南雁则是抱着手里的书在看,一本美国,讲的是西部淘金时期的故事。


    坐在一旁的首都无线电厂的副总工程师迟疑再三,这才问道:“好看吗?”


    “还行吧。”南雁笑着阖上书,“打发时间。”


    他们这次目的地是加州,自然要对这边有所了解。


    因为之前多少有些准备时间,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切打听一二。


    省得回头出国,被人当土包子。


    自从中美建交以来,已经有不少美国的东西涌入国内。


    商品、图书以及电影。


    这些文化领域的东西,因为价格因素总是在第一时间发起“攻击”。


    当然,因为开放国门的力度目前而言还不够,所以这些冲击目前影响更多的还是首都、上海这些大城市。


    小城市受到的影响相当小。


    对美国生活的好奇像一颗种子,埋藏在了人心底。


    而现在,这些来自中国的精英们可以直面美国生活。


    好奇以及隐隐的期待,复杂的情绪充斥在心头,让人情绪都有些混乱。


    南雁跟这位廖副总说起了里的故事。


    “那他最后淘到黄金了吗?”


    “他做了一个梦,梦里自己挖到了一大堆的金子,回到纽约每日里喝着葡萄酒,饮用香槟。等他醒来的时候,脸上有点痒。”


    看着神色紧张的廖副总,南雁继续说道:“浓郁的腥臭味掩盖了血腥,他看到那粉的有些浓厚的舌头,这才意识到是狼在舔舐自己的脸,犹如血色的葡萄酒正在流淌,只不过流淌到了那饿狼的喉咙里。”


    端着水杯的廖副总觉得嗓子一疼。


    仿佛自己被饿狼扑倒咬了一口似的。


    “成功的只是一部分人而已,不过并不影响他们大肆渲染,这样的话会有无数人涌来,失败者无颜回江东面对父老乡亲,就留在这里给他们的农场牧场工作。”


    一个非常漂亮的梦。


    成功者的美国梦,失败者的噩梦罢了。


    廖副总听到这话神色悻悻,“原来是这样。”


    “我自己的解读而已,可能只是我想多了。”南雁笑着阖上书,她拿了好些本书,倒是足够打发时间。


    廖副总这才留意到,南雁看的是英文原版的,而并非译本。


    “我听外交部那边说,南雁同志你懂很多外语?”


    “也没有啦,只是会一些,语言是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全面的认识这个世界。”


    即便是外婆那个小老太太,也有几门擅长的语言,除了小时候学的俄语外,她后来又学了英语和德语,为的就是能够看懂那些外国文章,不会被翻译所误导。


    南雁的语言天赋不算多好,但胜在勤勉。


    再加上工作需要,如今倒是派上了些用场。


    廖副总感慨,“你们年轻人视野开阔,比我们这些老东西强多了。”


    “哪有,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东昌同志你过谦了。”


    廖东昌呵呵笑了下,“对了,听说你们无线电厂要搞什么彩电,真的假的?”


    这个话题引起了其他人的关注。


    虽然几个无线电厂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无线电厂嘛。


    说不定可以参考学习下。


    再者说,这次带队到硅谷参观考察学习的就是高南雁,都知道她是芜湖无线电厂的新厂长,可也别忘了她还有个身份是四机部的副部长。


    位次虽然靠后了点。


    但她这举动,多少也代表了四机部的态度。


    这些无线电厂有的归地方管,有的则是直属计委,由四机部管辖。


    多听听部里的意见,总没错。


    “是有这个想法,半导体产业在美国也是从军用逐渐转为民用,虽说咱们有自己的路要走,但是多少可以参考下。看看别人怎么走的这条路,避免掉到沟里去嘛。”


    廖东昌还有些不太确定,“他们转向了彩电?”


    “那倒不是,美国目前是将计算机推向家庭,不过现在的微型计算机还是太笨重了点,日本也好美国也罢,都在努力给计算机减负。”


    南雁倒并非信口开河,她说的这些都有报道支撑。


    只不过对于其他人而言,不见得关注国外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对这事没那么清楚。


    内行人不见得十分内行。


    但真内行人听到这话,不免开始重新思考,这次美国考察的真正目的。


    长途飞行容易让人疲惫,南雁闲聊了个把小时后,就逐渐把战场交给其他人。


    她歪头睡去,倒是一点不觉得这边吵得慌。


    等着飞机要降落时,人已经洗过脸,精神面貌十分昂扬,倒是让其他没睡着的人有些后悔。


    人最怕对比,被这么个小同志比下去,可真是丢人现眼了些。


    而且又是在国外。


    南雁倒还好,作为领队的人,跟大家再三嘱咐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这才跟四机部的另一个同志一前一后照顾着偌大的考察团。


    机场这边有人来迎接。


    大使馆并不在加州,自然不是自己人。


    过来接机的是贺兰山的朋友。


    “亚瑟说,他的同事来加州,让我好好接待,看到你我很想问一句,你是他的女朋友吗?”


    亚瑟什么样的人,科迪可真是太清楚了。


    这些年来都不曾联系他们,忽然间打电话过来。


    当真不是女朋友吗?


    南雁笑了笑,“谢谢,辛苦你跑这一趟。”


    没承认也没否认,科迪觉得这个女孩子可真是高明,难怪能将亚瑟玩弄在手心里呢。


    不过他不喜欢那些热情洋溢的美国女孩,怎么也跟他父亲似的,偏爱亚洲面孔呢?


    想不明白。


    科迪安排了一辆大巴车,把人送到了酒店这边。


    “放心的住,酒店是我家的,住多久都没关系。”


    “住久了那就是外交事故了。”南雁笑着打趣了句,“你跟小希克斯先生很熟?”


    “那当然,我们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哥们,不过亚瑟跟他父亲似的不太爱说话,跟他说话是不是很没意思?”


    “还好,他的确话不多。”


    想要跟人有共同话题还不简单?一起吐槽就好,何况吐槽的还是他们都认识的人。


    科迪觉得自己跟南雁相见恨晚,“对了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


    “Kelly,你叫我Kelly就好。”


    这个名字用久了,南雁倒也习惯。


    科迪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妙语连珠将这名字夸赞了一番,正要邀请南雁去楼下酒吧坐坐,有新的访客到来。


    “希克斯先生,他怎么还亲自来了?”科迪并不是很想要见这位长辈,“回头再找你玩,明天见。”


    他身手矫健的从窗户那边跳出去,这让南雁忍俊不禁。


    贺兰山的这个朋友,还真是离谱。


    赫尔曼·希克斯的到来倒也不是很意外。


    妻子儿子都离开了他,尽管这位德裔科学家并不缺妻子儿女,但是过去二十多年的陪伴也不是假的。


    哪怕是阿猫阿狗,习惯了陪伴后骤然失去也会觉得空落落,何况是两个大活人呢?


    只不过齐人之福可不是谁都能享受的。


    起码贺红棉并不打算如了这位大科学家的意愿。


    赫尔曼·希克斯并不见什么老态,实际上这人已经快要七十岁。


    可以从眉眼间看到往日的英俊面貌。


    年轻人应该很能打动人心,何况又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学者。


    “很抱歉这个时候来打搅你。”对方开口竟然是中文,这让南雁稍稍错愕。


    但是想到初次见到贺兰山时,他的中文就很好,而且贺红棉的遣词造句也十分流畅,或许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中,这位德裔科学家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中文。


    贺兰山跟自己提了一些他父亲的喜好,倒是从没有说过他会中文这件事。


    难道是一直瞒着妻子儿女?


    “不会,我很荣幸见到您希克斯先生。”


    南雁觉得,这次美国之行收获的东西,大概要远超出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