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牛关条约》

作品:《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排在最前面的披甲长枪足轻,伤亡惨重。


    四千人的长枪兵被火炮打死打伤三百多个,被炮击惊吓,自相践踏死去的有五百多人。


    加上被后面督阵目付射杀劈砍,短短一刻钟功夫,一千多精锐足轻便殒命沙场。


    战国时代的足轻与镰仓时期大不相同。


    武田信玄实行“兵农分割”制度后,各藩大名纷纷跟进,足轻的训练强度,装备补给都得到较大提升,战斗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到战国末期,足轻不再是炮灰的代名词,而渐渐成为一支影响战争全局的重要力量。


    朝仓教景有一句名言:


    “一把名贵的武士刀的价格可以制作一百根竹枪,但是一名全副武装的武士绝对打不过一百名手持竹枪的士兵。”


    这里的士兵指的便是独立兴起的足轻。


    长枪足轻多使用竹枪。


    合格的长枪,对于枪柄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最好的长枪枪柄是复合结构,以橡木一类的硬木为芯,外面包裹竹片,枪柄涂漆防水。


    战国时代的战争基本都采取的搜尽男丁的征发方式,大部分足轻是缺乏训练的农兵。


    实际上,即便是像武田这样富有的大名,也不可能给所有足轻配备上戚家军那样的长枪,所以,很大一部分人不得不使用造价低廉的竹枪或藤枪。


    竹枪从外表看上去虽然是个竹竿,但里面有很坚硬的木芯,并不完全是软竹竿,更不是二战末期一亿玉碎时发给平民百姓的那种自杀武器。


    所有枪几乎都不能正面贯穿铠甲,但它可以避开铠甲刺到铠甲的缝隙之间重创敌人。


    这才是枪“破甲”的真正含义。


    长枪可以破甲,竹枪当然也能做到。


    长枪足轻常见的战术是拍枪。


    所谓拍枪,便是压制和抢中线,来换取有利的攻势。


    将对手的枪压制在下面,对手暴露了要害,枪也因为被压制而几乎无法动弹。


    在绝对实力差距面前,这些长枪足轻连和开原军交手的机会都很渺茫。


    幕府联军派出的忍者和侦查足轻,战前已被开原夜不收消灭殆尽,偶有漏网之鱼也被大阪周边的蓑衣卫一个个干掉。


    武器装备的代差,外加本身实力的差距,不管是什么加贺上忍还是伊贺上忍,只要出现在开原斥候活动范围内,便难逃脱被猎杀的命运。


    直到第七军前锋摸到八尾城城郊,距离敌军不足十里时,各藩大名们,对敌军的兵力、武器部署、兵种构成,完全还是一无所知。


    22式轻型野战炮进一步减轻了炮身重量,给炮筒装上两个轮子,只要两名辅兵就能快速推动。


    第七军辅兵先将火炮用马拉到八尾城外围隐蔽,等空心方阵开始向前推进时,这些火炮也跟着往前跟进,然后突然开火,打了幕府军一个措手不及。


    三轮炮击后,各藩临时组建成的铁炮足轻、长枪足轻、马兵足轻共计两万多人马陷入混乱。


    火铳兵立即开始齐射,骑兵十骑一队,以波浪冲锋的战术,侵略足轻大阵两翼。


    人高马大的开原骑兵给足轻造成巨大恐慌。


    在平原开阔地形上,当失去建制的松散步兵在遭遇身高远高过自己的重装骑兵密集冲锋时,几乎没有任何有效反击的手段。


    随着幕府军正面被火铳兵突破,两翼被开原骑兵抄略,铁炮足轻不在等待命令,开始自由射击。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自己手中的轻型火绳枪射程,竟不及对面的明军。


    这些原本应该为长枪足轻提供火力掩护的铁炮足轻,现在却像靶子一样被对面火枪手一一射杀。


    战场很快呈现出一边倒的屠杀态势。


    三轮齐射后,各藩勉强凑起来的三千铁炮足轻伤亡过半,剩下的人一哄而散,少数悍勇的武士还在用日本弓还击。


    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燧发枪射击。


    最后,战场上只剩那些手持竹枪的披甲足轻还在坚持。


    足轻人数众多,一时难以全部杀死,最后时刻,他们挥舞轻便竹枪,不顾伤亡,迅速接近开原军方阵。


    在付出沉重伤亡后,双方终于进入长枪攻击范围。


    前排燧发枪纷纷停止射击,开始用刺刀和最后残存一千多长枪足轻对刺。


    直到这时,开原军才出现一定规模的伤亡········


    然而幕府全军的崩溃已经无法避免。


    ·········


    ”大阪战事如何了?本官现在是有信仰的人了,不可胡乱杀生。有必要给德川秀忠发一份条约,商讨一下《牛关条约》的签订问题。”


    天启元年腊月二十三日,距离新年只有七天,平辽侯还在关原岐阜城中焦急等待大阪之战战况。


    自从上次拒绝对方献身后,那个刺客兄弟会的美女刺客一直不肯罢休。


    她连续几次三更深夜敲响门窗,要和大主教讨论教义:


    “尼古拉斯教父,新约经文里,主在逃亡路上,饼为什么总是吃不完?”


    “因为上帝总爱画大饼!”


    “外面好冷,我只穿了件……能进去和您深入讨论吗?”


    “不能,修女小姐,我要睡了,明天见!阿门!”


    刘招孙怀疑这女人是传教士的棋子,用来控制自己。


    他心神不宁,最后以大主教的身份命令这位姐妹回九州给倭人传播福音——其实是让金虞姬好好收拾兄弟会女刺客。


    预想中的关原之战被无限期推迟。


    平辽侯失去了重创幕府军的机会。


    不过,无论如何,形势发展已经越来越有利自己。


    只要邓长雄不出现大败,幕府早晚会接受《牛关条约》。


    平辽侯最新敲定的《牛关条约》,属于升级版条约。


    相比第一次送给德川秀忠的那个版本,新条约的条件更加苛刻。


    幕府归还大明的领土不仅仅只是对马岛、1岐岛,还包括整个九州岛。


    换句话说,日本需要割让四分之一领土。


    按照平辽侯的说法,九州是大明故土,因为它离大明最近。


    除了领土要求,赔款也做出了调整。


    大阪之役爆发后,幕府须承担更多的战争赔款。


    从原先的三千万两提升至九千万两,提升三倍。


    这个金额不是刘招孙拍脑瓜的决定,他是在充分听从朝鲜商人和李三光等专业人士分析后,得到的较为合理的数字。


    本州、四国岛有众多金银矿。


    所以幕府应该不缺银子。


    他们缺大米。


    考虑到征收大米颇为艰难,而且很容易引发大饥荒。


    刘招孙毕竟不是铁十字,不会丧心病狂到种族灭绝那个地步。


    他没有索赔大米,选择要银子。


    日本不缺银子,但是大明缺,而且很缺。


    有了这九千万两白银,大明濒临崩溃的财政或许会好转一些。


    张居正改革,减少了实物赋税,增加货币税收,很多赋税徭役重新开始和货币挂钩。


    然而老张却不懂现代金融知识,轻易把国家税收和金属货币挂钩,等到后来南美产银出现问题后,大明财政渐渐走上银荒的绝路。这也是明亡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牛关条约》签订后,平辽侯将携东征之功回国。


    这次回国,不止是要皇帝禅让退位,由自己来操持权柄。


    更要在大明上下掀起一场涉及官制财税吏治文化领域的改革浪潮。


    以刘招孙一根筋的性子,改革最后能否成功暂且不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


    这次改革注定惊天地,而且泣鬼神。


    ~~~~~~


    征夷大将军收到新版《牛关条约》是在腊月二十七日。


    此时大阪戡乱已经尘埃落定,据逃回来的军目付(类似监军)禀告,关东各藩十二万联军伤亡超过三万,大名们纷纷溃逃回各藩。


    他们已被蛮夷吓破了胆,无力再战,据说鸟山藩主真的被吓死了,当然对外宣称是战死的。


    原来踌躇满志,准备撸起袖子和蛮夷一决高下的幕府将军彻底崩溃。


    德川老乌龟征战一生,苦心经营,留给秀忠的基业,被这不肖子短短三个月内败掉一半。


    由于秀忠听从妻子阿江,在“攘夷”过程中进行各种骚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失信不发赏银,乘机吞并大名土地等)。


    最后剩余的大名们,离心离德,开始对幕府失去忠心。


    德川秀忠的家老,两朝老臣土井利胜。


    这位一直侍奉在德川家康身边的老人,年龄比继承了德川家康将军之位的德川秀忠大了整整七岁。


    眼见得妖后祸乱江户,操纵幕府,致使主公渐失人心,蛮夷入侵。


    肱骨忠臣决心联络其他老臣,在本丸御殿发动一场拯救幕府的“天诛”行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