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病床

作品:《赠我山茶与温暖

    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将近10点了,他们停好车后就快步向病房走去。


    一进入大厅,人便多了起来,人潮拥挤却又秩序井然,取号的取号、就诊的就诊,每个人按部就班忙着手头的事儿。


    医院像是一个小型驿站,收容了患上各种病的人和他们的亲友,每个人的生活似无数条相交的线条,在这里短暂的交错又快速的分离,因为,在茫茫世界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被治愈的能够重新生活、没有被治愈的则转去了其他地方或者在这里走向生命尽头。


    江彦跟在张曼梅后面,一路左拐右拐畅通无阻地到了病房门口。


    临到跟前两人都有些却步,张曼梅先是用力搓了搓脸,然后将乱发抚至耳后,最后猛提一口气,这才带着淡淡的微笑开门进去,江彦也跟着一块进去。


    门锁刚“卡塔”一声响,外婆就侧过头来看,见是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嘴角淡淡地上扬,但是她也只能浅笑一下,因为她现在没有力气发声。


    江彦向旁边陪护椅上坐着的曼娟阿姨点了点头算作招呼,然后疾步上前,在病床前的小竹椅上坐下,握住外婆的手。


    “外婆,我来看您了,您感觉怎么样啦?有没有好些啦。”


    他边说边抬眼打量着外婆,她的面庞惨白却隐隐透着些灰暗,眼眶凹陷,双眼明明注视着江彦,眼神却有些涣散、不能集中,看着又瘦了一些,甚至他感觉到他握住的那只手也是瘦弱和无力的。


    他看着,也心疼着,可对于外婆的痛苦,他却无能为力。


    外婆看出江彦的低落,她用力回握了江彦的手一下,然后点了点头算作回答。


    江彦平复了下心情,继续笑着,他音调温和、眼睛像月牙似地弯着,开始絮絮叨叨的向她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趣事儿——


    “外婆,你看看我,我有没有胖了点。您知道嘛,我最近烧的丸子特好吃,记得我小时候一直学不会,您还说我没做菜天赋呢,现在我学的可好了,等过几天我做来给您试吃一下,说不定您还会夸我哈哈……”


    外婆不能说话,却一直专注的听着江彦讲话,笑着。


    “对了,小区里的山茶花开了,开的又大又漂亮还很香,我回去悄悄摘几朵带过来给您看看……”


    江彦说了没十分钟,外婆就已经闭上眼睛睡着了,江彦把外婆的手轻轻放回被子里。而在旁边和张曼娟一起坐着的张曼梅靠近病床,给外婆盖了条轻薄的小毯子,降了点病床靠背,她边做这些事儿边说:


    “曼娟,你先回去休息吧,这里我先守着。”


    “好,记得妈下午有个点滴要挂,那我先走了。”张曼娟离开的时候还揉了江彦的头一把。


    老一辈的都崇尚多子多福,但是江彦的外公外婆就只生了两个女儿,大的叫曼梅、小的叫曼娟,一直把她俩当作宝。两人在厦门长大,读完书后,一个的留在了本地当会计,另一个去了北京当高中老师,每年只能在几个节假日聚一聚,但是一家人感情依旧十分融洽。


    江彦3、4岁时母亲忙着考高级会计师,他被送到外公外婆家照顾,除开上幼儿班的时间,他老是被外公抱在腿上,外婆则拿着拨浪鼓和其他玩具逗江彦玩。后来,江彦上了小学六年级,父亲去世,母亲崩溃,也是外婆赶来照顾的江彦,一点点教江彦怎么学做菜、怎么照顾自己。


    只是没过多久,外婆体检时被查出患癌,他还记得那是09年的9月,那时候外公年纪也比较大了,很多时候有心无力帮不上忙,母亲只能逼着自己振作起来。她和曼娟阿姨综合考虑后决定把外婆转去北京治疗,她立即辞职动身前往北京,但是在治疗了一年零10个月后,效果并不理想,外婆的精神状态反而越来越差,吵着要回家。无奈之下,她们只能将外婆转回厦门治疗,而曼娟阿姨也跟着一块回来了。


    最近也一直由她们两个人照顾外婆,腿脚不便的外公和正在上高中的江彦时不时来看望,只是众人的殷切希望和悉心照料并没有换来奇迹般的好转,但是幸好也没有继续恶化,外婆始终不好不坏的撑着,直到前两天突然进了抢救室,抢救成功出来后,外婆一直处在一会清醒一会沉睡的状态。


    下午2点,外婆醒了,江彦试图通过讲笑话和童年趣事的方式让外婆舒服一点,而张曼梅趁着这个时候给外婆喂水、翻身和按摩四肢,还叫来了主任医师确认情况,确认无碍后她才低头在陪护椅上用电脑办公,中途还时不时抬头看几眼。


    等到5点多的时候,外婆又重新睡着了。张曼梅合上电脑,来到病床前,她摸了摸自己母亲的脸颊,然后微不可闻的叹了口气,静默了一会后,她说:


    “你先回去吧,休息一会。”


    “我不累,我想继续陪着外婆。”


    “……你中午都没怎么吃,先回去吃饭吧,晚上再回来和你曼娟阿姨一起陪外婆。”


    “我给你们烧些菜带过来。”


    “好……再带些山茶给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