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19章

作品:《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作为圈内人,周明星这几年也在一直研究内娱那几个热门综艺,尤其是乡村慢生活类型的。


    这类综艺自从爆火之后,流量一直在下滑,当时就有出身农村的圈内影评人提出了问题的症结:太飘了,不接地气!


    一帮从没在农村生活过的城里人,带着新奇感,拖着行李箱,里面装着几百块钱一张的面膜、几万块钱一个的相机,脚上踩着限量款球鞋,戴着时尚大牌帽子,在村里溜达溜达。


    然后象征性地跟着做点儿农活,卖个勤劳努力的人设,晚上,坐在氛围感十足的凉棚里,喝着手作咖啡,感慨着乡村生活的美好……


    那啥,节目组的策划们,你们是不是对真正的乡村生活,有那么亿点点误解?


    可卫昇他们这个节目就不一样了。


    有可能是因为真的穷,除了陈梦洁这个富婆穿得略好一点之外,其他人都穿得挺正常的。


    就连章泽轩这个官二代,为了低调,不给家里惹事儿,出来录节目,穿的都是某国民品牌的换季打折运动鞋,特价99元一双那种。


    一帮人进了村,卫昇这边做好分工,大家就各自行动起来。


    陈梦洁跑到一边打电话,直接从她哥手里薅了一个设计师团队过来。


    大小姐亲自盯着,公司的设计师哪敢怠慢?


    当天晚上熬夜忙到凌晨三点钟,还从最近的分公司调了很多物料过来,楞是连夜给卫昇搭建了一个以竹编为主题的直播间。


    费用:零元!


    章泽轩也偷摸着打电话回家,找好了门路,就等着卫昇那边万一直播销量不顺利,他这边的b计划就能直接顶上。


    欧阳主任这边也在遥控指挥,从电视台新媒体部调了两个人,帮忙替侯寨村免费搭建了一个线上销售平台。


    “666!这才是真正的助农啊!”


    “我早就想说了,一帮从没做过农活的人,跑到农村帮农民伯伯种地,这不是帮忙,是帮倒忙吧?还是这个节目组接地气!”


    “我们村也想搞电商,最难的就是平台搭建了,请团队要花钱,买流量更是买不起,希望其他乡村类节目也来学学这个节目,真正给当地老百姓解决一点最实际的困难。”


    正在看节目的观众,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去过农村,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真正的农村创业生活充满了好奇。


    前面三个嘉宾的操作还好说,毕竟和现代都市生活有关,可到了卫昇这边,别说没见过这些的城里人了,就连很多农村出来的观众都大呼666!


    卫昇并没有像以前一些乡村主题综艺那样,嘉宾假装白痴,随心所欲地给村里的土特产开价。


    也不知道这小子从哪里搞到的价目表,居然直接在临时住的地方开了一个土特产收购点。


    土鸡蛋大的八毛钱一个,小的五毛一个。


    家养笨鸡,公鸡十块钱一斤,母鸡十二块钱一斤。


    本地特产的小麻鸭子,当年的嫩鸭八块钱一斤,老鸭按十元一斤。


    还有当地老百姓自家的土特产,毛笋干十五块钱一斤,小笋干二十元一斤,豆角干七元一斤,扁豆干五元一斤。


    各种竹编工艺品,按照大小和卖相,还有花纹的精美程度,价格从几元钱到几十元钱不等。


    卫昇还自己掏钱,从老乡家里收了一些老物件,什么老木头做的摇篮啦,烧煤油的马灯啦,棕毛编织的蓑衣啦之类的。


    还俏皮地对着镜头表示,待会儿要是直播间卖不掉,他就带回去收藏,绝对不会让单位承担这笔损失的。


    导演简直无语了。


    他们电视台难道还差这千把块钱不成?


    卫昇你敢不敢对着观众说实话,这些老物件你拿回去,到底是打算自己收藏,还是打算转手卖出去?


    考虑到节目效果,卫昇把节目组批给他们的两万块钱“创业基金”花出去之后,这个临时收购点就暂停了。


    后面赶来的乡亲们失望极了。


    卫昇这边的收购价,比他们镇上还高一点呢。


    最关键的是不用他们花钱坐车去镇上,直接在村里收,多方便啊!


    看到村民们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失望,观众们也跟着揪心起来。


    弹幕瞬间密集起来。


    无数观众表示,让节目组把这些老乡们的土特产也收了,到时候拿到直播间去卖,他们肯定会去买的!


    “这个价钱,就算是加上包装和快递费,也很划算啊!”


    “我在其他直播间买的笋干,有一半都是老的不能吃,这里的笋干,又便宜,卖相又好,就算一斤再加价二十块钱,也根本不愁卖好吗?”


    “节目组别装死了,赶紧拿钱把老乡们的东西买下来!我先预定两百个土鸡蛋!”


    “能预定吗?那我要两只老母鸡、两只鸭子、两百个鸡蛋,正好婆家娘家各一半!谁也别说我偏心哈哈~”


    “我我我!预定十斤腊肉!还有刚才那个农家自制红薯粉丝,给我留二十斤!”


    ……


    好好的综艺节目,楞是被弹幕给歪楼成了农产品订购会!


    只可惜,这档节目不是直播是录播,哪怕观众们在弹幕里把嗓子都喊哑了,也不可能穿越回到几天前,掐着导演的脖子,威胁节目组把老乡们的东西都买下来。


    只是,让观众们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以为嘉宾们要按照节目组定好的脚本、拒绝收购的时候,卫昇居然答应了!


    不过他没有带现金,村里好多老人家也不用手机支付,于是,众目睽睽之下,就看到卫昇熟练地从背包里拿了一叠收据和一个大红色印章出来。


    “乡亲们要是相信我们,也可以先把家里的土特产卖到我这里。”


    “我给大家打个收据,等节目录完之后,我让人送钱过来。”


    “反正我们电视台就在省城,跑也跑不掉!”


    “这是我的工作证,也可以先押在村里,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咱那么大一个电视台,难道还会为了这千把块钱跑了不成?”


    导演&制片人:“……”


    怎么突然有种被人强行担保贷款的感觉?


    看到这里,弹幕已经哈哈哈笑成一团。


    还有人疯狂艾特电视台,让他们赶紧拿钱送到村里,把自家员工的工作证给赎回来。


    堂堂省级电视台,录节目的时候居然连几千块钱都拿不出来,被同行看到会笑死的好吗?


    然而,让人感动的是,村里的爷爷奶奶们听说他们是电视台的,当场就给卫昇把工作证塞回口袋里了。


    只拿了他盖过章的收据。


    好些爷爷奶奶,大概是村里实在是太冷清了,还拉着卫昇他们几个的手,问他们下回什么时候来。


    “都怪村长!也不说清楚!早知道小卫你们是来咱们村收山货的,怎么着也不能让你们自己租房子做饭呀~”


    “对对对!小卫你下回再来,提前一天给奶奶打个电话,奶奶给你杀鸡吃!”


    “那鸡有啥好吃的?他们人多,一两只鸡也不够哇,我看咱们干脆凑份子,杀一只羊!”


    爷爷奶奶们你一句,我一句,仿佛笃定了节目组下次还会来他们侯寨村一样。


    可谁都知道,按照节目组的惯例,下一站,他们不会再来侯寨村了。


    弹幕罕见地出现了片刻的空白。


    十几秒钟后,突然有一条高级会员的金色弹幕飘了过来——


    “反正这个节目都这么糊了,干脆也别换地方了呗?”


    “下期咱继续去侯寨村?”


    导演汪群:“……”


    现在的高级,真是太嚣张了呜呜呜~


    没想到此言一出,瞬间激发了广大网友的灵感,弹幕疯了似的飘过来——


    “臣附议!下期继续去侯寨村!”


    “臣附议!别折腾了,就侯寨村,老子爱看!”


    “附议附议!就去侯寨村!我还没看到村里的竹编工艺品火爆全网,还没看到乡亲们发家致富呢。”


    “等等!现在的网友都喜欢在线扶贫了吗?”


    “在线扶贫怎么了?只要是我家小卫直播间卖的,就是根鸡毛掸子我也买!”


    “对呀!小卫快!你让侯寨村那个竹编厂,赶紧生产专门揍娃的竹丝!我要买爆!”


    “竹丝什么鬼?打孩子不是都用皮带吗?”


    “我家买的戒尺,已经打断三根了,借楼问一下,竹丝好用吗?”


    “前面都是魔鬼吗?请对孩子们善良一点啊喂!”


    弹幕很快歪楼成了家长体罚交流群。


    大家借着《兄弟》节目组的弹幕,热火朝天地交流着揍孩子工具。


    甚至还有极少数“丧心病狂”的吃瓜群众,在弹幕里艾特卫昇,请他务必转告侯寨村那个竹编加工厂,别搞那些花纹复杂又耗时耗力的传统竹编日用品了。


    创业的路子可以再野一点!


    完全可以专业开发各种体罚工具!


    比如说适合教训老公的竹木搓衣板、竹木戒尺、竹木钉板什么的。


    还有适合揍小孩子的竹丝、竹板子什么的。


    这绝对是华夏上亿个平凡家庭必备的日常消耗品啊!


    质量也可以不用做的那么好,毕竟用过一次之后,下一次可能会被受害者丢了或者藏起来。


    这不就得再买个新的接着用吗?


    索性就把质量做得糙一点!价格便宜一点!


    然后搞个九块九包邮!


    每个月买那么几次也不心疼。


    无意中刷到了弹幕的卫昇:“……”


    等等!


    虽然这么想,确实不够善良,还有点儿缺德。


    但仔细想想,批量生产家庭体罚工具,好像确实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卫昇丝毫没有察觉到,此时此刻,他的思路,已经被缺德网友们给带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