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通知书

作品:《七零之娇后妈与冷丈夫

    两天高考结束后, 苏婷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闷头睡觉。


    其实她这两天睡眠不错,一天能睡八小时以上,中午吃饭时也会稍微眯一会。试卷对她来说也不难, 两天考试并不会透支她太多精力。


    但考完试后她就是觉得特别累, 什么都不想干, 只想闷头大睡。这种状态,跟她前世参加完高考差不多。


    实际上两辈子复习的时间也差不多, 前世上了三年高中,这辈子为高考准备了两年,看起来好像这辈子少学一年, 但对她来说, 这是完整的人生经历,心里疲惫程度是叠加的。


    而且前世上高中,起码还有寒暑假,这辈子她却只有过年休了几天, 平时都是工作复习两手抓,状态一直紧绷着。


    弹簧一直绷着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但当它松开,过去两年的疲惫就都涌了上来。


    于是,在其他人忙着对答案时,苏婷在家躺了三天,每天只想躺着, 连房门都不想出。


    期间孟秀珍来带着闺女来找苏婷对答案, 结果敲开门就看见苏婷一副蔫里吧唧的模样,就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她闺女没她想得多, 看到苏婷就想说出目的, 但话刚出口, 就被她掐了一把,她闺女疼得直喊:“妈——”


    “听到了,我就在你身边,你喊这么大声干嘛?”孟秀珍倒打一耙,完了温柔看向苏婷,声音更是轻柔得她闺女起一身鸡皮疙瘩,“你吃饭了吗?”


    苏婷愣住:“你问中饭还是晚饭?”这都下午四点多了。


    “中饭。”


    “吃了。”


    “吃得什么菜?胃口怎么样?”


    苏婷报了菜名:“胃口还行。”


    孟秀珍长出一口气道:“那就好,那就好。”


    苏婷听得莫名其妙:“你们上来,就为了问我吃没吃饭?”


    “我们是……”


    孟秀珍闺女再次想开口,又被亲妈掐了一下,她气恼地转向亲妈,就见孟秀珍眼睛眨个不停,疑惑问:“妈你怎么了?眼睛不太舒服?”


    孟秀珍顿时气够呛,翻了个白眼说:“没错,我眼睛不舒服,你赶紧回屋找找眼药水,拿来给我滴一滴。”


    “咱家有眼药水吗?”


    “有!”孟秀珍肯定说道,“在斗柜里,找不到就是你眼神不好,你多找找,赶紧回去吧你!”


    她闺女信了她的话,哦了声将手里卷子塞给孟秀珍,自己转身往楼下去了。


    苏婷注意到她们的动作,问道:“你手里拿的什么?”


    “没什么,不重要的东西。”


    孟秀珍闺女听见这话,赶忙抬头说:“是试卷,我妈带我来找苏姐你对答案。”


    孟秀珍没想到闺女都下楼了,还能管不住嘴巴,气得弯腰冲下面喊:“赶紧找试卷去吧你!个死孩子,一点眼色都没有!”


    骂完直起身对着苏婷干笑:“孩子不懂事,你别搭理她。”


    “她挺好的,倒是你,今天怎么神神叨叨的?”苏婷说完,转身回屋问,“喝水还是茶?”


    孟秀珍追上去说:“什么叫神神叨叨啊,我这是体贴你,你知不知道?我要喝茶。”


    苏婷走到斗柜前,从抽屉里拿出茶叶罐,再拿出三个空杯子,往里放入茶叶,再倒热水,支使孟秀珍端过去一杯,自己则端着两杯走到茶几前放下,伸手道:“拿来吧。”


    “拿什么?”孟秀珍问。


    苏婷坐到沙发上说:“试卷啊。”


    孟秀珍哦哦两声,将试卷拿过去,展开一看,上面用两个月颜色的笔写得密密麻麻,显然考完试后,她闺女默写下□□后,把题目又做了一遍。


    苏婷先打开数学试卷,一道道题目看下去,


    一面没看完,便道:“雅雅考得不错。”孟秀珍闺女叫江雅。


    “真的?”孟秀珍面露欣喜。


    “嗯,数学正确率很高。”


    孟秀珍双手一拍说:“我就知道这丫头考得还行,其实她跟大院里好些军嫂都对过答案了,都说她考得好,诶?你这次考得怎么样?”


    进门刚看到苏婷的表情时,孟秀珍觉得她可能没考好,但现在听她这么点评,孟秀珍又觉得不像是没考好的样子。


    “我?”苏婷抬眼,看到孟秀珍点头,垂眸道,“自我感觉不错。”


    孟秀珍纳闷问:“考得不错你怎么这幅样子?”


    “我什么样子?”


    “就你现在说话这样,蔫里吧唧,有气无力的,你不知道,刚进门看到你这样,我还以为你没考好,心说这答案要不就不对了吧,怕你越对越难受。”


    苏婷忍不住笑:“你想多了,我考得还行,就是精神绷了那么久,突然放松下来有点懒得动。”


    “你跟其他人还真是不一样,大院里那些考得好的军嫂,这几天别提的多兴奋了,虽然嘴上个个说自己发挥一般,不一定能考上,可看那表情就知道,心里乐着呢!”


    “每个人性格不同。”


    说话间,江雅上来了,她还不知道情况,进屋就问:“妈你是不是记错了?我翻来覆去找了两遍斗柜,没看到眼药水啊。”


    孟秀珍差点忘了这事,睁着眼睛说瞎话道:“哦,那可能是我记错了吧?”


    江雅:“……您可真行,前脚说得信誓旦旦,什么肯定在斗柜,我找不到就是我眼神不好,现在没找到就改口说记错了。”


    “行了,我是你妈,供你吃喝这么多年,让你跑个腿怎么了?”孟秀珍自知是在强词夺理,便抢在闺女开口前,指着苏婷身边的空位置转移话题道,“赶紧坐下跟你苏姐一起对答案,她说了,你数学正确率很高。”


    这招很有用,江雅的注意力瞬间被转移,眉开眼笑问:“真的?”


    “前面的题目,你用红色笔写的基本都是对的,这是你考完试重新做的吧?黑色是默写的□□?”


    “对,有几个题目我重做的时候觉得错了。”江雅坐到苏婷身边,低头凑过去看着试卷问,“苏姐,你刚才说前面的题目都对,最后一道题我是不是做错了?这道题是我们对答案的时候,答案最不统一的。”


    苏婷已经看到了,光江雅拿来的试卷上,就写了两种解题方式,得到的答案也不同。


    “苏姐,你的答案是多少?”


    “我是二分之一。”


    苏婷的答案,跟她们现有的答案又不同,江雅连忙问:“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个答案?”


    “我去拿支笔出来。”苏婷放下试卷,起身走进书房,拿出一支钢笔以及一个钉起来的草稿本,边走她边往后翻页。


    草稿本最终停在空白页,被她放到茶几上,她弯腰开始写自己的解题过程。


    她写的时候,江雅在旁边看,期间她脸色几次变化,有兴奋,有后悔,有恍然大悟,也有怅然若失,最后说道:“看来这道题我们都做错了。”


    “虽然答案错了,但你的解题思路没问题,也能得几分。”苏婷总结道,“从卷面看,你数学应该在八十五到九十分之间。”


    “我也是估的这个分数。”


    看完数学,苏婷又简单看了下她另外几科的试卷。


    江雅高考也是选的文科,但不管是语文政治,还是历史地理,打分变数太大,分数并不好估,但能看得出她考得不错。


    不出意外,她能上第一志愿。


    其实之前对答案的时候,江雅心里已经有数,只是报纸上没有刊登准确的□□,而大院里这些军嫂,论


    基础的话,说实话都不如她。


    所以心里虽然有数,却没什么底,说白了就是不自信。但跟苏婷聊过后,她放心多了,回去时脸上带着笑,她现在只管等录取通知书就成。


    ……


    在家蔫了五六天,这天吃过早饭后,苏婷主动提出跟贺东川一起去买菜。


    听到这话不仅两个孩子惊讶地抬起了头,贺东川也没忍住问:“你确定?”


    “不就是买个菜嘛,有什么不确定的?”


    见她说话中气都比之前足,贺东川笑道:“我以为你今天依然不想动弹。”


    “那不能,好不容易考完试轻松下来,正好赶上你休息,我们今天必须好好搓一顿,”苏婷说道,“待会我把家里有的肉票鱼票都找出来带上。”


    贺东川是成年人,嘴巴没那么馋,只笑着应好,两个孩子却都听得眼睛放光,贺焱问:“妈妈,我们可以跟你们一起去买菜吗?”


    慢慢连忙附和着点头:“嗯嗯,慢慢也想去。”


    “行,都去,你们到时候看到什么想吃的就直接说,妈妈高兴,都给你们买。”


    有了苏婷这句话,俩孩子吃起饭来更有劲了,吃完也没有跟往常一样急着去撒欢,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等着去买好吃的。


    等贺东川洗完碗,苏婷拿上家里有的票证,揣上钱就带着量孩子出门了。


    苏婷高考完闭门不出这件事早就传遍了大院,虽然有孟秀珍帮她说话,但大多数人都觉得她窝在家里是因为没发挥好。


    看其他参加高考的军嫂就知道了,考得好的,这段时间都精神抖擞,没考好的,出门都蔫里吧唧的。


    苏婷的状态看起来可比那些没考好的差多了,至少人还出门,她这阵子连一日三餐,都是贺东川爷俩从食堂打包回去的。


    这不只是没发挥好,是考得非常差吧,她这段时间不出门,肯定是躲家里哭呢,大院里的军嫂都如是想着。


    因此,他们下楼后碰到的军嫂,看到苏婷后,都先是一脸惊讶,然后脑补出什么,安慰道:“一次考试不算什么,想开了就好。”


    苏婷:“?!!”发生什么事了?


    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贺东川却一清二楚,这段时间向他询问苏婷心情的人也不少,虽然他再三解释她没事,但没几个人相信。


    从贺东川口中得知缘由后,苏婷很囧,但再遇到安慰她的人时,她没有出声解释,而是含糊应下了大家的安慰。


    没办法,大家已经认定她考砸了,解释没有用啊,反而会让人误会她在强颜欢笑。


    等通知书下来吧,到时候不用她解释,误会就自然而然解除了。万一她没有收到通知书,那她确实需要安慰,早应下和晚应下没区别。


    可能是知道她没考好,菜站肉站的工作人员面对苏婷时,说话声音都格外轻柔。甚至肉站的大姐还把自己藏起来,准备带回家的筒子骨卖给了他们,说道:“多吃点好的,什么烦恼就都少了。”


    买下一斤五花肉,两斤筒子骨,还有一块猪肝,回去时苏婷问:“你说等通知书下来,大姐会不会觉得我欺骗了她的感情?”


    “你不是我媳妇吗?什么时候欺骗她感情了?”


    苏婷推他一把:“我指的是筒子骨。”


    贺东川唇角溢出一丝笑,终于正经起来:“应该不会,等通知书下来,她肯定会为你高兴。”


    他们不止买了肉,还称了条鱼,买了块豆腐回来,苏婷想好了,中午吃鲫鱼豆腐火锅,晚上就喝大骨汤,再来一盘红烧肉。


    只可惜他们去得晚,没鸡鸭卖,否则今天能吃得更丰盛。


    苏婷仍有不满足,楼上楼下闻着他们家飘出来的香味却馋得不行,二零一住着的林卫勇说


    :“对门这几天心情不是不好吗?怎么今天弄这么多菜?”


    沈璇问:“谁跟你说苏婷心情不好?”之前为了准备高考,她耽误了不少工作,这一周忙得团团转,回来倒头就睡,大院里的事真不太清楚。


    “大院里不都这么说吗?苏婷这次好像没发挥好,”林卫勇想了想措辞,委婉道,“估计啊,不太成。”


    “不能吧。”沈璇不太信,备战高考的那段时间里,她也找苏婷借过笔记,摇头说道,“她基础很扎实,而且这次题目不难,应该不至于落榜。”


    说道学习成绩,林卫勇就不太清楚了,只说:“反正这段时间,苏婷好像没出过门,而且她志愿好像报的挺高。”


    报志愿的时候,大院里这些军嫂都互相参考过,虽然因为忙着复习,沈璇没太关注别人,但苏婷和江雅分别报了什么志愿,她还是清楚的。


    一来她们住同一栋楼,离得近,平时打交道就多,二来这两个人是军嫂中志愿报得最高的。


    其实沈璇志愿也报的高,一二三志愿全是大学,但这是因为她本身就有中专学历,费老鼻子劲复习参加高考,再上个专科很没有必要。


    但就是这样,为了求稳,除了第一志愿报了市内的知名大学外,她二三志愿报的学校都不算出名,按常理来说,分数线也会低不少。


    报志愿时,听说苏婷和江雅报的都是知名大学,她还在想自己会不会太保守,要不要也报好点的学校,但从考场出来后,她心里只剩下庆幸。


    虽然高考题目不难,但她基础不如苏婷扎实,考完估出来的分数跟其他人比起来挺好,但离第一志愿差不少,二三志愿录取概率倒是挺大。


    沈璇觉得,如果报志愿时她存了跟苏婷和江雅比较的心思,现在等待她的估计只会是落榜。


    而虽然林卫勇不反对她考大学,但心里也不怎么支持,这次能考上,他不会反对她去读。可如果这次没考上,明年她再想参加高考,她就不会是这个态度了。


    话说回来,苏婷报的志愿太高,落榜也不是没可能。不过看贺东川的态度,就算她落榜,应该也会支持她继续考下去。


    沈璇说:“就算真没考好,在家窝了几天,心情也该调节好了。”


    “那倒也是。”林卫勇说着,又觉得肚子里馋虫叫唤了起来,叹气道,“这日子没法过啊。”


    有个邻居隔三差五放毒,再好吃的食物都要变得食之无味。


    唉。


    ……


    七十年代的高考,很多方面的规定都和后世有很大区别,考前填写志愿是其一,考试后不公布标准答案是其二,考试成绩不通知本人是其三,录取线不公布是其四。


    也因此这一年考完试后,大家只能相互对答案,对完后心里仍不安宁,怕自己记错了考试时写的答案,也怕对出来的答案是错误的。


    但这份不安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十二月底,初选名单就出来了。


    初选名单是由招生委员会根据考试成绩,以及招生计划确定的[1],进了初选名单,通过了体检,才有被学校录取的可能。反之名单都没有进的话,等同于提前宣告落榜。


    名单出来后,大院里这些报名参加高考的军嫂,有人欢喜有人愁。


    十栋参加高考的人都过了初选,收到体检通知后,她们结伴去县里做检查。检查项目并不多,过程也很顺利,没几天她们就收到了体检通过的通知。


    到了这一步,基本能放下一半心,特别是那些志愿报得不高的军嫂,只要不出意外,就能拿到录取通知书。


    至于苏婷和江雅这样志愿报得特别高的就不好说了,还要看学校招生情况,沈璇也差不多的,她报的志愿跟苏婷和江雅相比算保守,但跟大院里其他军嫂


    对比起来算高的,所以她们还得满怀忐忑地等待录取通知书。


    但通知书下来得没那么快,早的话可能要一月底,晚的话可能要到年后。


    因为怕错过录取通知书,大院里过了初选的军嫂都选择了留在驻地过年,苏婷也不例外,跟贺东川商量过后,他们今年没有回首都。


    贺父贺母早两个月就知道了苏婷要参加高考的事,得知这消息时并不觉得意外,贺母说:“家什么时候都能回,拿到通知书更重要。”


    ……


    一九七八年的一月发生了很多事。


    首先三火系列的第三个故事终于上市,本来出版社计划十二月下旬上,但因为印刷进度,连环画上市时间被推迟半个月,定在了元旦。


    《三火历险记》上市后,市妇联采购了的一匹连环画,捐到市里各中小学和托儿所。苏婷得知这件事后,为了表示支持,也买了两百套连环画捐出。


    当然,《三火历险记》漂亮的销售数据,跟她们的采购没有太大关联,市妇联采购量再大,跟苏婷的加起来也不到一千套。


    而《三火历险记》上市不到一周,销量就有大几万,比较起来,这点采购量根本不算什么。


    《连环画报》的主编拿到销售报表后,笑得合不拢嘴,这些可都是他在这个位置上时做出的业绩啊!


    高兴过后,就把王静芳叫到了办公室,问苏婷什么时候开新连载。


    王静芳回答说:“高考结束后我就给苏婷写过信,但她说最近没什么灵感,不太想动笔,可能要到年后去了。”


    《三火历险记》连载到中期,王静芳就问过苏婷开新文的计划,刚开始苏婷只说今年比较忙,没有计划。等恢复高考的通知下来,她就直接说了要参加高考的事。


    知道苏婷是老三届的初中生,王静芳对她的选择表示理解,之后没有再催她开新故事,直到十二月份高考结束,才再次写信去询问。


    结果这一次苏婷不说她忙了,改口说没灵感,一句话就把开新故事这件事拖到了年后。


    主编很纳闷:“怎么会没有灵感呢?高考都恢复了,有很多故事可以画嘛,她不是画过爸爸不在家吗?新故事以妈妈要高考为主题,不也挺好?”


    王静芳真心问道:“要不您写一封信,我帮您寄给她?”


    主编哑然,片刻后苦口婆心道:“小王啊,你也知道,咱们出版社要换领导了,我跟你说老实话,我是很想再进一步的,你知道吧?”


    出版社要换领导这事,王静芳影影绰绰听过些传闻,但上面没公布,他们底下这些人只能在心里瞎猜。


    此时传闻被证实,王静芳表情立刻严肃起来:“我明白。”


    “如果我能上去,副主编大概率会顶上我现在的位置,至于新的副主编,肯定要从你们这些编辑中提拔,我个人是很看好你的,你懂吧?”


    “懂。”


    “苏婷那边,你再去催一催?”


    于是整个一月,苏婷每三天就能收到一个来自王静芳的包裹,包裹里装的东西五花八门,有首都特产,也有绘画用的纸笔,或者给孩子的玩具。价格都不算贵,处在退回去觉得大题小做,不退吧,又觉得心里难安的区间里。


    除了礼物,信件也是每个包裹必备的,信件都不长,前几段基本都是问好,以及向苏婷讲述身边发生的趣事,但最后一段一定会是问她什么时候开新。


    见识到编辑的花式催稿手段后,苏婷很庆幸,还好这时候没手机,交通也不便利,否则她真担心王静芳会一天三通电话,三天一次飞的来找她催稿。


    但就算没有手机和飞机,苏婷也没有抗住编辑的糖衣炮弹,一月底最后一次给王静芳回信时,她投降说自己会趁年前这段时间好好


    构思,早日开新。


    其次进入下旬后,录取通知书陆续到了。


    大院里的军嫂因为有家庭,而丈夫工作稳定,没办法轻易调动,所以报考时大部分填的都是本地院校,所以被录取后,收到通知书的速度很快。


    一月份还没过完,就有六个人收到录取通知书,而这时候,十栋一直没什么动静。


    要知道他们大院总共才四十多不到五十人参加高考,过初选的大概就是一半,不到二十五人,六个人收到通知书,录取比例差不多四比一,已经非常高了。


    眼看一月份就要结束,十栋三人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大家都觉得她们肯定落榜了。


    一时间,三人每天一出门,就会收到众多同情的目光,还有人跟她们复盘,说她们基础都很好,但就是学校报高了,并鼓励她们明年把目标放低再考一年,劝道:“中专也是个学历嘛。”


    江雅年纪小,一路走来顺风顺水,没经历过什么挫折,听到这些话背地里偷偷哭了好几次。


    沈璇家里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因为林卫勇见她一直没收到录取通知书,有天吃饭时安慰道:“没考上就没考上,反正你学历够了,不影响升职,这次就当去玩一玩,以后踏踏实实上班,总有你出头的时候。”


    本来沈璇心情就不好,听到这话心里更是郁闷,一时没忍住,问:“如果我明年还想再考呢?”


    正在吃饭的林卫勇咀嚼的动作渐渐慢下来,眉毛也渐渐隆起:“没这必要吧。”


    虽然他们都不想吵架,说话时刻意收着情绪,但两人之间的火药味仍越来越浓,最终水也没能说服对方,陷入了冷战中。


    而苏婷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也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自视过高,实际上自己根本没那能力。


    好在贺东川一直支持她考大学,并没有像林卫勇那样给妻子泼冷水,而是每天变着法子安慰苏婷。


    今天说复大是名校,报考的人肯定很多,录取工作肯定比中专院校慢;明天说复大要寄出的信件肯定很多,邮局工作人员得多跑几趟,收件比其他院校要慢;后天又变成说不定复大早就把录取通知书寄出来了,但因为太早,而过年这段时间信件包裹太多,她的信被压在了下面,所以送来的速度比其他人慢……


    于是苏婷忐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但他的花样安慰,依然是她每天的乐趣。


    等到通知书送到那天,不止贺东川,连贺焱都松了口气,终于不用再每天为媳妇/老妈没收到通知书而绞尽脑汁了。


    嗯,在贺东川想了几天理由开始词穷后,年纪大点的贺焱被抓了壮丁,慢慢因为想法比较天马行空,没能晋升成为爸爸的智囊团之一。


    贺焱:唉,都是聪明惹的祸。


    慢慢拍着胸脯: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