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电扇

作品:《七零之娇后妈与冷丈夫

    早上苏婷是被亲醒的。

    当时已经快八点,外面早就热闹了起来,时不时能听到孩子们的吵闹声,以及当妈的被气得发狂的叫喊声。

    在这样的吵闹声中,感受着贺东川细密的亲吻,苏婷品出了几分温情,便仰头回应着他的吻。

    只是当亲吻逐渐热烈,温情眼看着要走向白日那啥,苏婷不得不制止往下探寻的贺东川:“别……我要起床了。”

    贺东川止住动作,将额头抵在她脖颈处,温热的呼吸随之落到她锁骨上,痒痒的。

    苏婷忍不住抬了下肩膀:“贺东川。”

    贺东川嗯了声,脑袋往后仰,躺回枕头上看着苏婷问:“饿了?”

    “有点。”苏婷说着坐起来,伸手去够昨晚被扔到床尾的衣服。

    只是弯腰时带到了下面,扯得她忍不住“嘶”了声,贺东川忙跟着坐起来,越过她的手捞起衣服问:“难受?”

    苏婷扭头白了他一眼,没吭声,沉默地往头上套衣服。

    贺东川将手搭在她纤细的腰肢上,问:“我给你揉揉?”

    “不要!”苏婷断然拒绝,她可不相信他说的揉揉,就真的只是揉腰。

    套好上衣,摸到内内时苏婷犯了难,虽然昨晚上什么都做了,但过了那时候要跟贺东川坦诚相见,她心里有点不太好意思。

    犹豫片刻,苏婷扭头问:“你能不能……转过头去?”

    “嗯?”贺东川挑眉。

    苏婷催促说:“快点。”还伸手推了他肩膀一把。

    贺东川侧头看向衣柜问:“这样可以了吗?”

    “可以,保持这个姿势。”

    苏婷掀开被子下床,弯腰抬脚穿衣服,只是这姿势扯着更不舒服,以至于她吸了好几口气。

    贺东川听见声音,边张口准备问怎么了边转过头,看到苏婷此时的模样,他果断选择消音,并默默转回了头,装作自己什么都没看到。

    苏婷低着头套好内内,再穿上宽松的长裤,直起身后长出一口气,拿上牙膏牙刷去洗漱。

    出去时苏婷往隔壁看了眼,贺焱早就去学校了,房间里空空的没有人,床上被子堆着,小家伙还不会叠被子。

    刷牙洗脸完再回到主卧,贺东川已经起床,身上套了件军用衬衫,下面则还是昨晚穿的军用长裤,皮带一勒,看着十分精神。

    “洗好了?”

    “嗯。”

    “那我去洗。”贺东川说完就出去了。

    他刷牙洗脸快,两三分钟就好了,完了拿着搪瓷杯和牙刷进屋,做不经意状放到梳妆台上。

    苏婷从镜子里和他对上视线,他咳嗽一声说:“我搬过来睡了。”牙刷杯子当然应该放这边。

    苏婷没说话,垂眸继续编辫子。

    贺东川站在她身后看着,没一会手欠地伸手出,捏住她编好的辫子晃了晃。

    “干啊?”苏婷问。

    贺东川说:“我看看你编得结不结实。”

    苏婷:“……”

    就很搞不懂。

    ……

    假期第二天,苏婷能睡到自然醒,在首都的王静芳却已经坐上了公交车,前往工作的出版社。

    王静芳是《连环画报》的一名编辑,从业八年,工作谈不上辛苦,但也算不上轻松。

    她每天六点半起床洗漱,做丈夫和孩子的早饭,吃完再收拾收拾家里,七点五十准时出门,骑自行车到出版社八点二十左右。

    到办公室后,她通常不会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而是先泡一杯茶,再去趟厕所。一旦开始工作,她这一上午都不会从凳子上起来,更没时间去解决个人问题。

    从厕所回来后,她开始思考新一期画报的排版,稿件假期前就已经确定,剩下的是排版以及印刷工作。

    工作看着不多,但很琐碎,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很多,期间还要经历几次会议。

    这天上午王静芳就被主编叫去开了个会,回来已经十一点,离上午下班只有一个小时,干什么都不方便,干脆坐下看投稿。

    《连环画报》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画报,读者多,投稿的人自然不少,出版社每天收到的投稿都是邮差装在编织袋里,骑着三轮车送来的。

    虽然出版社里编辑多,但分摊后每天送到编辑手上的投稿都有上百封。

    但他们这些编辑,一天显然是看不完上百封信件的,虽然有新入职的实习编辑帮忙,工作量仍十分巨大。

    因此,王静芳右边仍堆着上百封信,这上百封信有二十来封是实习编辑看过觉得不错,推给她让她确定是否可以刊登的。剩下几十封则是她空闲时被送过来,但看了没多少后忙起来忘了看的。

    王静芳从实习编辑推荐的看起,但一个小时过去,她并没有看到一封很满意的。

    其实那些稿件不差,如果是次一级的出版社,大概率会被选用,但在王静芳看来,那些稿子要么画得不够好,要么故事不够好,总有这样那样的短板。

    虽然有两份稿件看着还行,短板没那么明显,但……她还想再看看,于是将这两份稿件放到一起,剩下的交给实习编辑,让他帮忙寄回去。

    下午上班回到出版社,又是不断的会议,忙完已经四点多,王静芳继续看那些没被拆封过的稿件。

    看这些稿件更磨人,被实习编辑筛选过的稿件哪怕配图故事不够出差,至少也不会太差,这些没被拆开过的稿件就不一样了,不管是绘画还是故事水平都良莠不齐。

    但王静芳不敢把看稿的工作全权交给实习编辑,因为他们偶尔会漏掉好故事,她自己也很享受在一堆质量参差不齐的稿件中,发掘出明珠的乐趣。

    然而今天的她不够幸运,看了一个多小时,都没发现能让她眼前一亮的稿件。

    王静芳拿起水杯,仰头喝了一大口茶水,咽下去后她拿起剩下的稿件,打算交给实习编辑,让他换点今天送来的稿件给她。

    她急需转换心情。

    只是站起来时她不经意间低下头,扫到了最上面一封稿件的地址。

    海军基地家属院?

    紧接着她注意到这封信非常厚。

    《连环画报》每期刊登的故事篇幅在两到三页之间,通常二十到四十幅图,纸张通常是十六开,买个大点的信封,不用对折就能寄出,信封不会比搪瓷杯的杯壁更厚。

    但这封信都鼓了起来,里面画稿绝对不会少,可能有七八十,甚至上百幅图。

    瞬息之间,王静芳改变主意,坐下拆开了信封。

    取出稿件,最先入眼的是《出桃源村》四个大字。

    王静芳觉得这人挺有意思,一般投稿的人只会寄稿件,及个人资料过来,而这个人寄来的稿件上没有个人资料,却像出版的连环画一样弄了个封面。

    这四个字看着倒是挺特别,有字的形,又有点像画,很有艺术感。

    而在封面的右下角还有一行字,苏婷/一颗榴莲。

    苏婷她懂,估计是原作者名字,榴莲她也懂,是一种南方水果,可它出现在这里,王静芳就不太懂了,总不会是作者笔名吧?

    太奇怪了。

    王静芳想着,翻开封面低头看去。

    第一眼看图,风格很成熟,画得也很细致,可以看出作者绘画功底很深。再看文字内容,文笔流畅,但可能篇幅有限,第一幅图没能展开,看着略显平淡。

    王静芳猜想原

    作者是学美术的,所以功底深,但讲故事的能力可能一般,个人风格不算突出,但可以看下去,于是翻开第二页,第三页。

    到第四页,王静芳猜到了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故事主角叫李茂昌,是一家地理杂志的记者,有次出差去偏远地方采风,迷路进了传闻有野人的深山。

    经过三天三夜的跋涉,断水断粮的李茂昌精疲力竭,找了个还算干净的地方,准备坐着等死。

    濒死之际,李茂昌看到了个姑娘,对方跟他说话,但他还没听清楚,就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他以为姑娘是临死前的幻想,却不想他醒了过来,只是所处的房间很陌生,他不确定自己是被救了,还是到了阴曹地府。

    正困惑着,门被从外面推开,他看到了昏迷前的姑娘。

    只是姑娘穿着有些特别,袄子是旧式对襟的。

    而当李茂昌问起最近的公社在哪,姑娘一脸茫然,经过一番询问,他才知道姑娘长到二十岁从未出去过,也没有见过山外的人。

    而当李茂昌见到姑娘的父亲,对方的第一个问题是:“现在外面怎么样了?还打仗吗?”

    ……

    在成为《连环画报》的编辑以前,王静芳就是连环画爱好者,因为喜欢,她才会努力读书,想办法参加招工考试,考进出版社,从事现在的工作。

    但当编辑久了,再去看新出的连环画,她反而没有了当初的专注于喜悦,反而目光里多了审判,以及思考。

    现在的她,已经很难不间断地看完一本连环画。

    因此,当她看完这份稿件觉得口渴,伸手拿起水杯却没有喝到水,回过神来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小时,她有片刻的怔愣。

    紧接着,她将稿件从后往前简单翻了一遍,最后将目光落到扉页的《出桃源村》四个字上。

    良久,王静芳起身,拿着稿件往主编办公室走去。

    ……

    进入五月份后,气温爬坡似的升了起来,带毛的毯子渐渐盖不住,被苏婷换成了棉被套,里面什么都不塞,晚上睡觉只用被套搭一下肚子。

    但没什么用,被贺东川一抱,比盖着毛毯还热。

    苏婷很后悔,早知道贺东川火气这么旺,她就应该再考虑半年,冬天再让他住回主卧。现在好了,晚上拉着她做运动就算了,还总抱着她睡。

    说了也没用,明明睡觉前两人各占半边床,结果睡着睡着,两人就滚到一起了。

    苏婷连着几晚被热醒。

    更让人绝望的是,现在才五月份,到六七月,甚至三伏天,这日子该怎么过啊!

    每当这个念头冒出来,她就格外怀念前世有冰箱空调的日子。

    不过空调买不了,电风扇还是能用上的,苏婷点了下手头有的工业券,就趁吃饭时间跟贺东川提了这件事。

    贺东川对此没有任何意见,虽然他抗热,但苏婷明显是个怕热的,有电风扇她能好过点。

    当然,他也有私心,想着电风扇买回来后,也许晚上能一直抱着她睡。

    商量好后,趁着周末放假,夫妻俩就带着贺焱去了榕市。

    虽然是冲着电风扇来的,但到市里后他们没直奔百货大楼,而是先去看了场电影,再去吃了顿饭。

    吃完饭经过邮局,贺东川往家里挂了个电话。

    贺焱是个大嘴巴,拿到电话就说了买风扇的事,等轮到苏婷接电话,程晓曼就关心了几句,问他们票够不够,不够她让贺东川爸爸想办法弄点。

    苏婷穿越到现在也有一个多月了,自己也去领过票,知道这年头的票证很多都是地方发行的,首都的票在榕市没法用。让贺东川的爸爸想办法,八成是托关系找这边的熟人帮忙,看似

    一句话的事,实际上花的都是人情。

    为了台电风扇花人情,苏婷觉得很没必要,就说不用,他们手上的工业券够用。

    工业券吧,说够用也够用,现在觉得热的只有苏婷,他们手头的券购买一台电扇,解她燃眉之急。

    但等天气再热一点,次卧肯定也需要摆一台电扇,以贺东川每月发的券,估计得攒几个月。不过贺东川说了,这段时间他找人借点,凑一凑,肯定能在天热起来前让贺焱也用上电扇。

    虽然贺东川找人借也要人情,但比较起来,他爸的人情是比他可贵多了,还是让他去借比较好。

    离开经过寄信柜台时,看到有个柜台没人,苏婷脚步一拐走过去,询问工作人员有没有她的信件。

    工作人员听后没去查,只问:“你住哪?”

    “平川岛。”

    工作人员说道:“有你的信会有人送到家。”

    “好的,谢谢。”

    道过谢后,苏婷回到爷俩身边,笑道:“走吧。”

    “等出版社的回信?”贺东川问,他知道苏婷给《连环画报》投了稿,稿件他也看过,虽然他不懂艺术,但也能看出苏婷绘画功底不错,故事也很特别,便安慰说,“说不定回信已经在路上。”

    苏婷看得很开:“嗯,其实我也没想着今天能拿到信,就是觉得来都来了,顺嘴问一句也没什么。”

    从邮电局出来,三人找地方吃饭。

    找的还是当地特色饭馆,菜品海鲜居多,不过榕市靠海,价格都不贵,很多菜还不要票。难得出来玩,吃的方面苏婷还是很大方的。

    当然,在家属院众军嫂眼中,苏婷一直都是花钱大手大脚的那一个。

    吃完中饭,三人直奔百货大楼。

    但到了百货大楼后,他们没直接去买电风扇,而是慢悠悠地逛着,一路逛一路买。

    买的主要是吃的,饼干啊,蛋糕啊,麦乳精啊。

    麦乳精可以说是年代文食物里的顶流,没钱的馋麦乳精喝,有钱的把麦乳精当水喝,没生孩子的要喝,生完孩子坐月子期间更要喝。

    当然,在这时候的人眼里,麦乳精也的确是好东西,拿出来待客都很体面的那种,余小芳就经常买。

    苏婷在她家喝过一次,觉得味道的确不错,这次过来就买了一罐,正好给贺焱补身体。

    其实说到补身体,最好的当然是牛奶,但平川岛上没人养牛,也没有奶站,市里可能有,但苏婷不知道在哪,也不知道去哪打听,更不知道只有他们一家订牛奶的话,奶站的人愿不愿意送。

    但她没藏着掖着,想到这事后就直接跟贺东川说了。

    贺东川以前没想到是因为没经验,贺焱出生后一直都是他爸妈帮忙养,他这个当爸的反而没管过。因此,虽然贺焱已经六岁,但他实际上是个新手爸爸,很多事得现学。

    得知喝牛奶对身体好,能长个,贺东川就把事情揽在了自己身上,说他找人去打听。

    结果还没出来,暂时还得用麦乳精凑合。

    不过就算能订牛奶,麦乳精买回去也没什么,反正他们消费得起,而且东西味道不错,放着待客也体面。

    还没上二楼,三人就买了一大堆吃的。

    本来苏婷还想买水果,但看到贺东川手上大包小包,待会还要买风扇,这些吃的可能得自己拿就放弃了。

    没办法,力气小,她得认清现实。

    电器在三楼,不止电器,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床、衣柜等贵价东西都在三楼。

    经过自行车和缝纫机柜台时,苏婷想起件事,凑到贺东川身边压低声音问:“你说我要不要把缝纫机和自行车票卖掉?”

    苏婷手里有两张大件票,

    都是原身和贺东川结婚时他给的彩礼。

    但原身上岛后贺东川一直忙,她没出过远门不敢一个人去市里,所以这事就耽搁了下来,直到苏婷穿来。

    苏婷对这年代的三大件没什么执念,她又没工作,买了自行车也用不上,缝纫机就更不用说了,她能把破洞的衣服补起来就不错了,做衣服?想都不要想。

    因为用不上,她就一直没动这两张票,今天想起来就想把票给处理掉。但这是贺东川给的彩礼,是卖掉还是用掉,肯定要征求下他的意见。

    贺东川问:“你不要缝纫机和自行车?”

    “我又不上班,去食堂打饭就那么几步路,用不上自行车,”苏婷说着想起来,“不过买了也行,你去营里可以骑。”

    家属院离军营其实不远,大概就是两公里,苏婷走的话可能要半个多小时,但他每天跑步来回,十多分钟就到了。

    不过买了自行车,他每天上下班肯定能方便不少,家属院里就有骑自行车的,每天晚上回来得特别早。

    苏婷说:“那自行车票先留着,缝纫机票还是卖掉,买了我也做不出来衣服。”

    贺东川见过苏婷补的衣服,针线惨不忍睹,晃眼看去像一条蜈蚣趴在衣服上。

    贺焱虽然早熟,但他毕竟才六岁,玩疯了就不管不顾,经常会直接跪或者坐在地上,这也导致他裤子的膝盖和屁股经常出现破洞。

    自从被苏婷补过一次衣服,贺焱玩的时候注意多了,因为妈妈的手艺太差了,被她补过的裤子他都不好意思穿出去!

    贺东川想以苏婷的缝纫水平,可能真的用不上缝纫机,便说:“那行,这几天我找人问问,看能不能跟人换一张用得上的大件票。”

    说话间,三人到了卖电风扇的柜台。

    柜台上摆了不少电风扇,品牌也五花八门,不过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华生,这是建国前成立的老品牌,风扇质量非常过硬,相应的价格也比较高,接近两百一台。

    其他品牌便宜很多,便宜的一百出头就能拿下,贵的也不超过一百五,而且一百五的还是立扇。

    苏婷想买立扇,用起来方便,价格反而不在她的考虑内,反正贺东川工资高,两百块两个月就攒出来了。

    其实苏婷也不是盲目选贵的不选对的。

    她也在心里算过账,这时候的电器质量都不错,像电扇,很多人七八十年代买的电扇,五十年后洗干净插上电都能用。

    当然,她没指望自己买的电风扇能用几十年,但哪怕按照五年算,两百块划下来一年也就四十块。

    平川岛纬度低,夏季长,风扇能从五月初吹到九月底,也就是五个月,算下来每个月八块钱,再平摊到每一天,四舍五入这风扇不要钱啊。

    立扇款式不多,就五款苏婷让售货员挨个试了下,最终选定了最贵的华生牌。

    付完钱拿到包装好的立扇,贺东川扛起来就走,大包小包的吃的没给苏婷,自己手上提着。

    但苏婷不好意思全让贺东川拿,主动从他手里接过吃的,然后边走的边拆开一包,跟贺焱分享起来。

    贺东川:“……”

    一时间,他竟然分辨不出苏婷这是嘴馋了,还是心疼他拿的东西太多,特意帮忙分担。

    ……

    贺焱对电扇热情很高,回到家就催着老爸打开电扇。

    贺东川被催得没办法,拆开装电扇的纸箱将其取出来,再接上客厅里的插座,按下一挡风。

    扇叶呼呼刮起来,贺焱迈着步伐走到电扇面前,眯着眼睛任由清风吹拂脸颊。

    见他要把脸凑到电扇罩子上,贺东川提醒说:“别离太近。”

    贺焱哦了声,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后退了四步,仰头问

    :“这样可以了吗?”

    “可以。”

    贺东川应了声,就去做自己的事了,留下贺焱站在电风扇前,左蹦一下,右跳一下,力求让自己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吹到风。

    当苏婷从主卧里出来,就看到贺焱高举着双手,站在电风扇前转圈圈,不由笑着问:“要不要给你买条裙子?”

    “妈妈!”贺焱停住转圈的动作,歪着脑袋问,“为什么要给我买裙子?”

    “你穿着裙子,站在这里转圈圈,多像公主啊。”苏婷本来只是打趣,但想到那场景后,心里蠢蠢欲动。

    也是贺焱长得好看,瘦瘦高高白白嫩嫩的,穿女装肯定好看。而且穿女装,多宝贵的经历了,说不定龙傲天这辈子都不会有第二次。

    看到苏婷眼睛发亮,贺焱心里有不太好的预感,退后半步说:“不要了吧,我又不是女孩子。”

    苏婷瞎扯说:“又不是只有女孩子才能穿裙子,你还小,要多尝试各种穿衣风格,反正你长得好看,穿裙子肯定也好看,到时候给你脑袋上扎两个小揪揪,肯定特别可爱……”

    苏婷边说,边捏着贺焱的头发比划着。

    贺焱越听嘴巴张越大,生怕苏婷真要他穿裙子,看到老爸进屋赶紧扑进他怀里,大声喊着:“爸爸救命!妈妈疯啦!她要我穿裙子!!!”

    贺东川先敲了下贺焱脑壳,表情严肃道:“怎么说话的?”然后才问发生了什么事。

    “我刚才出来,看到他在转圈圈,就说买条裙子给他穿,”苏婷解释完,笑眯眯地问,“小焱你真的不想穿裙子吗?真的很可爱的哦!”

    贺焱态度坚决:“我不要!”

    苏婷叹了口气:“好吧,你不愿意就算了。”

    唉,这可是未来大佬的黑历史呢。

    因为这个插曲,贺焱不敢再围着电扇转了,怕真逼着穿裙子。

    但贺东川对电扇仍抱有非常大的热情,晚上苏婷洗完澡回到房间,擦脸梳头发的时候,他就一直在那摆弄电扇,调整角度,还特意询问苏婷要开几档风。

    苏婷梳顺头发刚上床,就被贺东川抓住手腕说:“我们试试风扇吧?”

    “不是已经试过了吗?”苏婷疑惑问,买电扇的时候就试过了,而且回家后他们还吹了那么久,质量肯定没问题啊。

    贺东川说:“不是试这个。”

    “那是试什么?”

    “试睡觉的时候风力够不够大,你还热不热。”贺东川一本正经说完,低头吻住苏婷的唇。

    当天晚上,苏婷被贺东川抱着从头对着电扇,到脚对着电扇,再到正面背面对着电扇,三百六十度,全方面感受了电扇的风力。

    陷入黑暗前苏婷想到穿越前看过的一个话题——七八十年代的人有多保守?

    答案五花八门,她当时也凑趣写了个回答,根据不知道从哪吸收到的相关信息,写了个长达八百字的回答。

    但现在,想到那个回答苏婷只想呵呵。

    保守个屁!电扇都要被贺东川玩出花来了!说他保守,她答应电扇都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