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攘内

作品:《争魏

    李弥的消失还是引起了一些波澜。


    尸首在南安找到。


    夏侯霸立即上书夏侯玄。


    沨中之战为夏侯玄挽回了些颜面,雍凉的格局稍稍变动。


    人死在南安,夏侯玄当即向南安太守邓艾询问事情的原委。


    荒山野岭死一个人,谁能说清是怎么回事?


    就算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只能埋在心里。


    李弥是曹爽一系的人,郭淮不可能为他大动干戈。


    随着朝中新一轮的内斗展开,西北这种小事也就渐渐没了动静……


    西部都尉的一大职责是镇抚羌人,另一个大职责则是屯垦。


    杨峥与周煜视察了漓水河两岸的屯田。


    受人口限制,规模其实并不大,只有七千五百余亩,上下游还有很多可以开田的地方。


    西北面黄河两岸水草更加丰美,不过现在还被一些羌胡部落占据着。


    枹罕如今的情况是缺乏人口,而不是缺土地。


    杨峥先前俘虏两千多羌人,沨中之战,又带回千多名羌卒,加上城中原有的汉民、羌氐賨等族,一共才四五千人的样子。


    还没后世一个大学的人多。


    唯一让杨峥庆幸的是青壮居多,绝大多数夷人基本能以汉言交流。


    没有人口就没有兵源,没有兵源,就没有实力。


    杨峥目光转向散落在河西的羌胡部落。


    大者两三千人,小者六七百人,或放牧,或耕种,不过日子过的极其艰苦,经常受到马匪的侵袭。


    部落之间,也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互相攻击。


    攘外必先安内。


    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


    杨峥先带人兴修水利,从漓水河挖掘水渠,把枹罕城东南面全部改造了一番。


    羌人们在得知屯田四六分成之后,积极性大增。


    羌人大多性情耿直,只要得到他们的信任,就可以随意驱使。


    只需提供一日两餐,羌人们便任劳任怨。


    杨峥不得不庆幸当初把那些酋首给办了。


    完成规划之后,便把此事交给周煜。


    枹罕境内除了羌氐,还有十二座汉民坞堡,沿着漓水,占据最好的土地。


    赵阿七、公孙甫摸查他们的底细之后,发现这些坞堡只有大姓,没有大世家豪强,通常一个坞堡就是一个同姓村落,以李、张、徐、马、王五姓居多。


    内部凝聚力极强,人数虽少,但极其剽悍,几个月前羌乱,贼人宁愿进攻县城,也不愿招惹他们。


    互相之间有时也因为争夺水源而械斗。


    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小型战争。


    这块土地几百年来为秦汉提供了不少精兵猛将。


    不在其位不谋其事。


    以前杨峥是客将,管不到他们头上,现在则是职责之内。


    杨峥派人以西部都尉的名义,请十二座坞堡的坞主来枹罕城议事。


    以前李弥任枹罕令的时候,也打过他们的主意,但人家根本不鸟。


    十二座坞堡,来了三家,有五家派出使者,推脱各种事情走不开,请求杨峥原谅。


    剩下的四家音讯全无,直接当杨峥的召见是放屁。


    本想着同根生,汉民在边地也不容易,大家先交流一下感情,然后再和和气气的谈其他事。


    以现在的情况,也没必要谈了。


    坞堡的汉民比羌人部落还要生猛,不给点颜色看看,人家未必会把杨峥当棵葱。


    既然软的不行,就只能来硬的。


    羌营賨营训练了这么长时间,也该拉出去溜溜了。


    杨峥集合二营,营中什长之上,全部是武卫营老卒担任。


    賨营和羌营都得到了扩充,各一千人。


    羌营轻骑为主,长矛步卒为辅,賨营则全部是刀盾甲兵。


    名为羌营,实则其中有不少氐人和善骑马的汉人。


    賨营中也有羌人壮士补充。


    见识过蜀军弓弩之利后,杨峥也想弄出一支弩军,但弩机对于现在的枹罕来说是高科技玩意,保养和箭支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现在的杨峥还玩不起。


    两千人阵列整齐的行走在秋日的荒野间。


    其中一多半人没有盔甲。


    夏侯霸拨给的一千套盔甲,沨中之战损坏了三百多套。


    夏侯霸麾下伤亡最重,他自己手上都有些捉襟见肘,等待长安的调拨。


    杨峥只能以黑衣代之。


    在武卫营老卒的约束下,这支军队倒也有几分气势。


    长矛大盾,横刀立马。


    大部分士卒已经见过血,羌人的剽悍,賨人的生猛,汉军的勇武,聚合成这支军队的底蕴,仿佛一股黑云席卷而下。


    杨峥心中忍不住感慨,总算有些家底了。


    坞堡上刀矛林立,弓弩齐备,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


    别看坞堡不大,防御力极为惊人,城墙高耸,角楼如牙,仿佛一只张牙舞爪的乌龟。


    没有大型攻城器械,两千人难以攻破。


    不过杨峥本来也不是来打的,而是来恐吓。


    带着六百賨甲,行至一射之地,杨峥扯着喉咙吼道:“连朝廷的命官都敢刀兵相见,尔等是民还是匪?”


    新官上任三把火,说话的底气都不一样。


    感觉整个坞堡都被踩在脚底下。


    而坞堡上的守军畏畏缩缩,仿佛不堪忍受杨峥的气势。


    大丈夫不可以一日无权,道理就在这里。


    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过不多时,城墙上站出一身穿甲胄的壮汉,目光复杂的看着杨峥,“我马家堡一向遵从朝廷法令,杨都尉何必逼人太甚?”


    “遵从朝廷法令?”杨峥大笑两声,“你们今年的赋税交了吗?今年徭役服了吗?”


    壮汉神色明显退缩起来。


    “本都尉给你最后一个机会,放下武器,所有人出城,我不为难你们。”


    壮汉还在犹豫。


    杨峥冷笑道:“今日不开城门,便是大魏之贼!”


    以一座坞堡对抗国家,就看他们有没有这个胆量。


    半炷香后,堡门打开,里面的人陆陆续续走出,神色惶恐。


    虽然费了些功夫,不过效果还不错。


    “马端有眼无珠,请杨都尉恕罪。”壮汉半跪在杨峥面前,低着头,不敢正视。


    既然出来了,就是一家人。


    西北本来就是羌多汉少,能不动刀子最好。


    杨峥扶起他,温言道:“无需如此,三日之后,枹罕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