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 还要学跳舞,真是头疼

作品:《二周目女帝:这剧情不对劲!

    走出宫。


    太叔卫仰头长叹。


    “老诩啊,你怎么狠得下心。”


    呵——


    “你以为,我不那么说,陛下就不会那么做了吗?”


    闻人诩也学着,仰头叹了一口气。


    “陛下什么都明白,我只是做个恶人而已。”


    咳咳……


    又是一阵咳嗦,闻人诩缓了缓继续说道。


    “重点是你能不能打的下来。”


    太叔卫攥紧拳头,咯吱作响。


    “我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为大卫拼出一丝生机。”


    “我只是担心……”


    “担心什么?”


    “没什么。”


    闻人诩摇了摇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他是担心,李云升明知大卫粮草不济,会避而不战。


    不过,这个担心说出来,除了影响士气,没有任何意义。


    眼下,他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成王败寇,若是让陛下不战而降,他会甘心?


    眼下,除了受灾的三州,其余百姓还不到缺粮的地步。


    二百五十石粮食足够支撑大军四个月,这是唯一的机会。


    若是等到冬天,内忧外患,就真的只能向楚国乞降了。


    “我在京师等着你凯旋的消息。”


    “一定!”


    然而,卫文裕和闻人诩都没想到。


    给太叔卫作为军粮的二百五十万石粮食,他还是私自给了三州一百万石。


    ……


    云州。


    三州刺史皆聚于此,而太叔卫坐于主座。


    看着眼前的丰盛菜肴,再想想来的路上,那饿殍遍野的场景。


    太叔卫叹息一声。


    “这一桌子菜,够救活多少百姓啊。”


    说着端起酒,一饮而尽。


    “每州三十三万石粮食,各自回去赈灾吧。”


    三位刺史一听,每州三十三万石粮食。


    丰州刺史小心翼翼问道。


    “丞相,这一次我丰州受灾最是严重,是不是应该酌情多拨一点。”


    见有人起了头,云州刺史也跟着说道。


    “丞相,我云州灾民数以百万,三十三万石属实是难以顾及全面啊。”


    兖州刺史还没开口,太叔卫手中的空酒盏重重一顿。


    “现在,粮食什么价格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一百万石已经是朝廷的极限了。


    边境战事吃紧,也需要粮食。


    你们放心,朝廷正在积极从其他州抽调粮食,灾情一定会平安度过的。”


    云州刺史端起酒盏。


    “云州百姓,世世代代永记丞相恩德。”


    一旁两人见状也是立即跟着举起了酒盏。


    “永记丞相恩德!”


    太叔卫又饮了一盏,而后起身道。


    “菜就不吃了,我还有亲赴边境。


    伱们三個记住,若是让本相知道谁敢私吞赈灾粮食,定斩不饶!”


    三人同时起身,异口同声道。


    “不敢,不敢!”


    待众人走后,一旁的长史上前问道。


    “大人,这次留下多少?”


    “现在的粮价可是平时的三倍啊!”


    “那留下十万石?”


    “前年,永州大灾,朝廷拨赈灾粮一百万石,现在才给我们三十三万石。


    就算是全用来赈灾,在云州连个浪花也溅不起来啊。”


    云州刺史看着这满桌子的菜。


    “留下十五万石,剩下的发往各县。”


    “我这就去办。”


    另一边,也上演着同样的一幕。


    “大人,这次留下多少?”


    丰州刺史疑惑道。


    “什么留下多少?”


    丰州长史解释道。


    “大人,你刚到任不久,可能还不太了解。


    这一般赈灾粮食下来之后,都是刺史府留出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才会发给各县。”


    “胡闹!”丰州刺史怒斥一声,“本官绝不干那种贪赃枉法之事!”


    而后,他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


    “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点点滴滴皆是来自于民脂民膏。


    我怎么忍心,再从饥民的口出去抠出一粒粮食呢。”


    一旁的长史也直言道。


    “大人,就算您不留,这赈灾粮食也不能全发下去。”


    “为何啊?”


    “丞相虽然为官清廉,可他已经不在京师。


    想要接着向朝廷要粮食,您难道不需要上下打点?”


    见他不语,长史继续说道。


    “此次我丰州受灾最重,灾民都指望着大人呢。”


    沉默良久,丰州刺史问道。


    “那你说,要留多少粮食?”


    长史伸出一只手。


    “至少五万石。”


    丰州刺史闭上眼睛,摇着脑袋说道。


    “这个官场,待不下去,我应该辞官归田。”


    “大人,您如果辞官归田,丰州饿死的百姓只会更多。”


    ……


    大楚。


    卫国使臣躬身行礼。


    “参见皇帝陛下!”


    女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居高临下。


    “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我大卫希望与贵国重新互市,永结同盟。”


    姜清影目光扫视群臣。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户部尚书站了出来。


    “陛下,西周大旱,卫国粮食短缺,这是千载难逢之机会。”


    大理寺少卿郭追也站了出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听说当初,卫国和西周也定了同盟,要共同伐我大楚。


    如今,西周不也是弃卫国于不顾,这天下何来的永结同盟。”


    继而兵部尚书道。


    “听闻卫国丞相太叔卫已经前往边境,这是要永结同盟吗,这分明是想与我大楚开战。”


    见众人说的差不多了,姜清影看向李云升。


    “李卿以为如何?”


    李云升起身道。


    “此事干系重大,还请陛下圣断。”


    走完了过程,姜清影也就不再问了,她当然知道李云升的意思。


    当初,互市是李云升提的,而后,取消互市也是李云升提的。


    最开始的互市她没看懂,后来的京师囤粮她也没看懂。


    这一次的取消互市她再看不懂,就真的是傻子了。


    卫国使臣双手举起一封国书,立即补充道。


    “我大卫愿与贵国结为兄弟之国,每年向贵国进献岁币十万两黄金,纱罗十万匹。


    同时,我国大皇子会入贵国为质子,以示盟约之诚。


    这是我国陛下亲笔结盟之盟书,请皇帝陛下过目。”


    上官轩然接过盟书,上呈至姜清影面前。


    姜清影打开盟书,扫了一眼。


    卫国大皇子公认已是卫国下一任的国君,让他入楚为质子,确实是有些诚意在的。


    女帝心中叹息一声,明白了这一切之后。


    她也就明白了,李云升如何让国库库银翻倍了。


    自己虽然很不想给他跳舞,可是国家大义面前,个人取舍又算的了什么。


    只是,还要学跳舞,真是头疼。


    姜清影将盟书合上。


    “依朕看,这盟约之事就算了。


    卫国若真的为百姓计,只有臣服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