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幻想主义的老朱家人。

作品:《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被夏原吉这一打岔,殿中的气氛缓和了许多。


    作为新进的文华阁大学士,杨士奇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此事事关国本,乃是国朝传承之根基,不管这事是坊间传言,还是真的,都要查个一清二楚,给大明列祖列宗,给诸位臣公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其他二杨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文武群臣见到三杨都站了出来,而且注意到朱棣也有彻查到底的意思,也纷纷站出来拱手附议。


    朱棣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诸位爱卿所言有理,正好今日大家都在这里,那就把事情,弄个一清二楚。”


    说吧罢,朱棣对着门外的侍卫命令道:“去御膳房,把那两个侍女给带过来,另外,把太子妃也叫过来,她是孩子的母亲,说不准有什么线索。”


    等侍卫离去后,所有人都在静心等待。


    不少人用复杂的目光看着朱瞻圭,想着一些有的没的事。


    朱瞻圭神情古怪的看着老爷子。


    他没想到,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的成为太孙,老爷子竟然用出了这个办法。


    同时朱瞻圭也明白了老爷子的意思。


    老爷子是想让自己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不想在将来因为大小的关系,让自己和朱瞻基闹崩,甚至直接兵戎相见。


    很快,两名上了年纪的女官被押了进来。


    后面还跟着没有换朝服的太子妃张氏。


    “参见陛下,陛下圣金安!”


    看着表情复杂的大儿媳,朱棣心中叹了口气。


    他明白自家这个大儿媳,可能在不太赞同自己的决定。


    “起来吧,事情你也应该知道了吧?”


    张氏抿着嘴唇点了点头。


    “你是孩子的母亲,当时生产的时候,稳婆应该跟你说过孩子的特征,你现在是否还记得起来?”


    张氏看向了朱瞻圭。


    朱瞻圭也一脸期待的看着张氏。


    二人用眼神快速的交流。


    张氏:儿呀,今天娘做了决定,你以后莫要辜负了你大哥。


    朱瞻圭:娘,你放心,只要大哥不做出对不起我的事,我保证他一辈子平安无事。


    张氏:但愿你能说到做到,否则,娘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


    母子二人短暂的眼神交流后,张氏看着朱棣点头道:“两个孩子出生以后,稳婆确实跟我说过二人的特征。后来皇上您抱着瞻基,定下世孙的时候,我就觉得好像弄错了。”


    “后来我跟稳婆确认了一下,她用性命保证没有错,说我之所以会有那种感觉,是因为我产后虚弱的原因出现了幻觉,听错了她们的话。”


    “再加上当时咱们家,还没有现在的地位,我想着就算是错了,谁大谁小也都一样,但后来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儿媳就算有心想说,也不敢说了。”


    满朝文武听完太子妃张氏的讲述,纷纷理解的点了点头。


    如果朱棣还是燕王,那在家庭继承方面,并没有皇子之间竞争那么激烈。


    就算朱瞻基继承了燕王王位,朱瞻圭作为嫡二子,按照皇家的规矩,也有可能会被封为王爵。


    虽然只是普通的王爵,但差距也不会太大。


    可皇子之间,那就不一样了。


    老大和老二是有天差地别的差距的。


    老大只要够优秀,不犯什么大错误,继承皇位是铁板钉钉的。


    而老二如果有想法,在老大没出意外死之前,除了造反这一条路,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众人都能理解太子妃,为什么后来没有再提过这事。


    朱棣指了指张氏,有心想说几句,可看到其伤神的样子,只能无奈的挥了挥手,让朱胖胖先把张氏带到一边。


    等张氏被朱胖胖拉到一边后,朱棣冷着脸,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女官。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两个早已经知道结果的女官,一脸死气的跪地磕头。


    “奴婢当时鬼迷心窍,罪该万死,还请陛下看在奴婢侍奉皇家这么多年的份上,饶过奴婢的家人。”


    “哼!”


    朱棣冷哼一声,大手一挥。


    “仗毙!”


    几名锦衣卫冲了进来,拖着两个面如死灰的女官就往外走。


    两个女官也不反抗,任凭锦衣卫托拽,双眼直勾勾的看着朱棣。


    在文武百官低头不语的时候,朱棣微微的点了点头,似乎答应了什么。


    见到朱棣点头,两个女官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用力的一咬牙齿。


    没多久,二人眼神渐渐的失去了光彩。


    拖着二人往外走的锦衣卫,仿佛集体眼瞎了一般。


    两名锦衣卫用麻袋套住了两具尸体,拖到一定的距离后,就开始了行刑。


    大殿再次安静了下来。


    没有一个人敢率先起头,都等在等着朱棣的决定。


    两人谁到底是老大,文武百官乃至朱胖胖夫妻说的都不算。


    只有朱棣才能决定两个人的身份。


    只要朱棣开了口,不管是真是假,朱棣说出来的那个名字,就是老大,就是未来的太孙。


    对于此事,朱棣似乎也很难决定。


    他坐在龙椅上,手扶着额头久久无言。


    朱瞻圭现在心都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老爷子接下来的决定,会影响到他将来该如何选择。


    朱瞻圭对未来的规划有两种规划,每一种都是根据自己的身份而制定的。


    成为太孙是一种规划,如果不是太孙,那就是另外一种道路。


    虽然以眼前的情况,自己成为老大的几率非常高。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这老头的心思很难猜。


    朱瞻圭也不敢保证老爷子会不会临时改变主意,让自己成为辅佐之臣,跟朱瞻基兄友弟恭,共同创立美好大明。


    没办法,老朱家的人都是理想主义者。


    朱元璋是那样。


    总想着把大明发展成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职业,所有人共同努力,为大明这个大家庭添砖加瓦,创立和谐小农社会。


    朱允炆更不用提了,完全是被儒家腐蚀,一直幻想着把大明发展成儒家的理想国度。


    而朱棣呢?


    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五征漠北,把国都迁到国境边……


    这一件件事,别的皇帝别说全部干完了,完成一件都是丰功伟绩。


    结果朱棣呢,愣是全部干完了。


    朱棣这种人的心思,就是把该干的事情都干完,让后代子孙只要好好享福就行的那种人。


    朱棣这完全是继承了他爹朱元璋的大家庭思想。


    而这种善于幻想实践的人,往往是思维多变的。


    在事情没有彻底定死前,很可能会突然冒出一个自我觉得更好的想法,从而否定前面做出的决定。


    就这样,在朱瞻圭和满朝文武的注视下,朱棣缓缓的睁开了眼睛,站了起来。


    所有人明白,老爷子已经在心中做下了决定。


    朱瞻基和朱瞻圭谁会成为嫡长孙?


    全在老爷子的开口一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