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

作品:《贵妃娘娘权倾天下

    苏宝林似有犹豫,半晌方道:“嫔妾在这景和宫,得娘娘照拂,确实很好。只是林贵嫔和嫔妾投缘,且长乐宫东偏殿闲置,便邀嫔妾去长乐宫同住。此事已经禀明皇后,嫔妾推辞不过,今日便要搬宫,所以特意禀明娘娘,求娘娘体谅。”


    谢瑶脸上笑意不减,似乎还颇为关心:“林贵嫔那里,也是个好去处。本宫自然会成人之美,搬宫繁琐,只怕人手不够。青枝,你去外面吩咐一声,派几个人去帮苏宝林。”


    苏宝林没想到,谢瑶不仅没有刁难她,还派人帮她,哪怕是做戏,苏宝林也是有些感念的,当下便行大礼道:“多谢娘娘恩典,嫔妾虽然离开景和宫,日后娘娘若有吩咐,嫔妾自当遵从。”


    谢瑶微微笑道:“同处后宫,都是姐妹,何必如此见外。”


    不消一日,苏宝林便收拾妥当,搬去了长乐宫,谢瑶对此倒也喜闻乐见,宫中少住一个人,自然也能少费些心。


    再者,眼下皇上喜爱苏宝林,不免会流连几日,若皇上来景和宫,只去苏宝林那里,却不来她这里,于她而言,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只怕其他嫔妃也会借机嘲讽。


    若皇上不忘旧情,仍旧宠幸她,失落的便是苏宝林。倘若有人挑拨,使她和苏宝林之间生了嫌隙,同住一宫,反而招惹麻烦。不在一宫住着,彼此都眼不见为净。


    不过,同住一宫的杨美人,眼看苏宝林寻了高枝,自己却仍是寂寂无名,不禁有些失落。


    如此过了几日,苏宝林接连侍寝,成了皇上新宠,自然惹了后宫众人的眼,一时之间,那些嫉恨谢瑶的嫔妃,又转头嫉恨上了苏宝林。


    赵棠来景和宫的时候,只见谢瑶悠闲自得的看书,不由笑道:“你倒是沉得住气,这几日外面都闹翻天了。你可听说了,苏宝林得宠后,不少人明里暗里的嘲讽,郑宝林首当其冲,被林贵嫔当做靶子,狠狠斥责了一番,这才好些。”


    谢瑶淡淡一笑:“我还用听说吗?我自己都是经历过的人。便是姐姐,虽然身份尊贵,有人明着不敢说姐姐什么,只怕背地里也诸多非议。后宫之中,历来如此,不算稀罕。”


    “对了,还未恭贺姐姐晋位之喜,妹妹再次贺过。”


    谢瑶起身,和赵棠行了平礼,赵棠笑道:“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客气。不过是借着太后的光,皇上才封了我嫔位。”


    谢瑶眉眼弯弯,喜悦道:“也不尽然,姐姐封号为祥,听说是皇上亲取的封号,可见对姐姐的重视。祥嫔娘娘,这个称呼,姐姐听着可还顺耳?”


    赵棠作势要打谢瑶,嗔怪道:“你这妮子,惯会与我取笑。不过说来也是奇怪,郑宝林平日里,也不是个喜欢出头挑事的人,怎么苏宝林得宠,她便这般按捺不住。”


    谢瑶仔细想了想,郑宝林在宫中,似乎一直默默无闻,论容貌,虽说是好的,然而放在美人如云的后宫,便也泯然于众人,算不上出挑。


    至于家世,自然是不高的,不然也不至于入宫许久,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宝林。


    谢瑶挑了挑眉,浅浅笑道:“比她位份高的,她就算心有不平,也不敢出言得罪。可偏偏是一个比她低微的人,却一朝得宠,与她平起平坐,她怎会甘心,自然会忍不住讽刺几句。”


    “至于林贵嫔,她的心思,只怕后宫众人皆知。爱屋及乌,她自然会护着苏宝林。”


    赵棠低头想了想,也觉得谢瑶说的有理。不过,她话锋一转,却是问道:“如今苏氏专宠,你就不怕时日一久,你被皇上忘到脑后吗?”


    谢瑶眉眼一片清明,语气却是淡然:“花无百日好,人亦如此。宫里从来没有长盛不衰,不过是这段时日你得宠些,那段时日她得宠些。况且,我也并不是坐以待毙,只是暂避锋芒罢了。若是长久如此,我自然会想办法重获圣宠。”


    “只要人在宫中,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锦华宫中,妙竹看着碎了一地的瓷器,小心翼翼的劝道:“娘娘宽心,苏氏不过是个知府的女儿,皇上一时新鲜,才宠了她几日,娘娘何须因为她,如此动气。”


    淑妃眼里带着深深的恨意,咬牙启齿地说:“贱人,都是贱人。瞧着本宫不得势,一个一个的都开始往上爬了。本宫不过是动了些手脚,谢氏也并未受伤,皇上冷落本宫十天半月也罢了,这都多久了,皇上还是不曾来看过本宫。”


    “谢氏未除,现在又来了一个苏氏,邀宠献媚,迷惑皇上,让皇上忘了本宫。她们是真不把本宫放在眼里了吗?”


    “本宫盛宠多年,自从新人入宫,短短数月,本宫这里便门庭冷落,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妙竹低着头,其实她心里也明白,只是不好直白开口。


    淑妃失宠,表面上看,是因为她谋害宫妃,惹了皇上不喜。实际上,只怕也有皇上腻了的原因,男人都贪图新鲜,何况帝王,便是再美的女子,时日一久,也会冷淡。


    如今宫里有了更年轻更貌美的女子,皇上自然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妙竹想了想,斟酌劝道:“娘娘,其实依着奴婢的意思,娘娘是有些过于看重皇上了。皇上有三宫六院,绝不可能只宠幸一人啊。娘娘从前颇得圣宠的时候,皇上不也照样宠幸其他妃嫔,要不然,朱嫔,叶贵嫔,哪里来的皇子?”


    淑妃听到皇子二字,只觉得心脏一紧,别的嫔妃,皇上不过往来几次,就有了皇子,可她却多年不孕,太医只说无恙,但就是迟迟怀不上皇子。


    倘若她能有个皇子就好了,哪怕皇上念在皇子的份上,也会多来看望她几次。


    就在这时,宫女进来传报:“娘娘,郑宝林求见。”


    淑妃皱了皱眉,有些疑惑道:“本宫素日和郑宝林没什么往来,她来做什么?”


    妙竹眼明心亮,低声道:“奴婢猜测,郑宝林或许是来投诚的。如今苏宝林入了林贵嫔的眼,得以举荐,颇有恩宠。郑宝林或许是心生羡慕,也想效仿苏宝林,所以来投奔娘娘。”


    淑妃思虑片刻,勉强缓和了神色,平静道:“让她进来。”


    郑宝林走进内殿,恭敬行礼道:“淑妃娘娘万福金安。”


    淑妃抬眸瞟了她一眼,见她妆饰艳丽,按下心中一抹不快,淡淡道:“无事不登三宝殿,郑宝林此次前来,想必是有要事。本宫一向心直口快,不喜绕圈子,郑宝林有话不妨直说。”


    郑宝林没想到淑妃会直截了当的问她,她怔了一瞬,随即便道:“娘娘只怕也知晓嫔妾此次前来的目的。既然娘娘吩咐,嫔妾便直言不讳了。”


    “娘娘应当知晓,根据祖宗规矩,倘若新帝登基,先帝妃嫔,若有子女的,可以留在宫中,或是随子入住王府。若是无子妃嫔,都只能出家入寺,为国祈福。倘若先帝和太后有旨,还会从无子妃嫔中,选几人殉葬。”


    “嫔妾听闻,昔年,庄太妃宠冠六宫,不敬当今太后,只可惜一生无子,先帝去后,太后便下旨令其殉葬。如今皇后对娘娘的态度,娘娘心里也是清楚的。”


    “恕嫔妾不敬,娘娘承宠多年,还未有身孕。嫔妾若得娘娘照拂,愿助娘娘一臂之力。若嫔妾有朝一日,怀孕生产,嫔妾的孩子,便是娘娘的孩子。”


    淑妃闻言,细眉微动,她虽然深爱皇上,却也明白,若无子嗣,宠爱也只是过眼云烟。


    就比如现在,没有了宠爱,她就没有了一切。倘若有朝一日,皇帝不在了,她又没孩子,依着皇后对她的态度,只怕会下令让她殉葬。就算是侥幸免了殉葬,也要伴青灯古佛一生。


    她出身武将世家,从小金尊玉贵,被人侍奉,怎么能殉葬,或是成为贫苦的尼姑呢?


    淑妃一念至此,觉得郑宝林的提议也很不错,她是容不下别的女人被皇上宠幸,可是,她却需要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以此来保证自己未来的前程。


    淑妃颔首,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淡淡道:“郑宝林的来意,本宫已经明白,本宫会仔细思量,你先回去吧。”


    郑宝林知道淑妃把她的话听进去了,脸上也有了一抹笑意,躬身退下。


    妙竹上前,轻声道:“皇上眼下,虽不愿和娘娘相见,但是别的妃嫔,皇上未必不见。娘娘不如想办法,让郑宝林得幸于皇上,一则能在皇上跟前,替娘娘美言几句,说不定圣心转圜。二则,郑宝林若是有了皇子,交给娘娘抚养,娘娘也算是终身有靠了。”


    淑妃看向窗外,初春的天空,湛蓝一片,几只大雁从空中掠过。庭前的迎春花都已经开了,她的锦华宫,却还冷如冰窖,她是时候想办法,让这锦华宫添上一丝温暖了。


    淑妃的眼神中透着些思考,半晌,她似是想到了什么,语气不由得放缓:“妙竹,你说,倘若天不遂人愿,郑宝林不能怀孕生产,本宫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妙竹小声道:“娘娘不必担心,宫中嫔妃众多,就算郑宝林不行,也可以另找别的低位嫔妃。再不然,还可以举荐貌美宫女,总会有机会的。”


    淑妃苦笑一声,随即又皱了皱眉,淡淡道:“如果本宫注定膝下无子,若有那一日,却不用殉葬或者出家,是不是只有一个办法可行?”


    妙竹眼神闪了闪,猛然想到什么,低声道:“娘娘,这话可说不得,皇后健在,娘娘若想取而代之,风险太大了。”


    淑妃轻笑一声,眼神透着坚定,语气却是松快许多:“本宫随口一说,你紧张什么?你去一趟尚宫局,悄悄找咱们安插的眼线,让他偷偷给本宫准备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