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都以为我高攀了学神》 第1章 碰撞 图书馆像是被傍晚的雨声浸透了,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微潮水汽混合的味道。 靠窗的位置,苏念的发梢被斜织的雨丝打得微乱,她却浑然不觉。 面前摊着一本影印版《楚辞章句》,泛黄的书页上,她的铅笔正飞快地在笔记本上滑动,默写着一段早已失传的注疏。 她神情专注得近乎虔诚,仿佛周遭的一切都被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 “我的天,苏念,你又在啃这种天书?”同班的林妍端着杯咖啡路过,探头看了一眼,夸张地倒吸一口凉气,“期中论文的噩梦才刚过去,你就不能放过自己吗?” 苏念从古籍的世界里抽离出来,抬眼一笑,眼眸里像盛着温润的水光:“不是啃,顺手整理点笔记。” 她的语气轻描淡写,就像在说“今天吃了米饭”一样理所当然。 林妍在她对面坐下,压低声音,一脸八卦地把手机推过来:“哎,你看校园论坛炸了没?陆屿深!计算机系的那个神!他居然拒了清华的保研!” “有人说他要直接拿offer出国,也有人猜他是不是偷偷谈恋爱了,为了女朋友留下来。”林妍兴致勃勃地分析着,“你说,陆屿深那样的人,真的会谈恋爱吗?感觉他生下来就是为了跟代码和算法过一辈子的,浑身都写着‘生人勿近’四个大字。” 苏念低头,看着论坛帖子里那张偷拍的侧脸照。 男生穿着简单的白T,坐在机房里,侧脸线条冷硬利落,鼻梁高挺,唯有敲击键盘的手指,修长而有力。 照片像素不高,却依然能感受到那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冽气场。 她抿嘴笑了笑,没接话,指尖无意识地抚过《楚辞章句》书页边缘一道极其模糊的批注。 那是她三天前发现的一处线索,或许能关联到一位宋代学者的佚文。 这远比一个遥远学神的八卦更能牵动她的心神。 就在这时,头顶“哐当”一声闷响,伴随着书本坠落的重击声,打破了阅览区的静谧。 一个高瘦的男生抱着一摞厚重的技术手册,似乎是想去够上层的书,却不慎踉跄着撞倒了旁边的移动书梯。 梯子倾倒的瞬间,几本大部头像砖头一样砸向苏念的桌角。 苏念本能地抬手去挡,指尖却被其中一本书的硬壳纸页狠狠划过,一道细长的血痕瞬间渗了出来。 她吃痛地“嘶”了一声,抬头,正对上一双沉静如深潭的眼睛。 是陆屿深。 他就站在两步之外,眉头微蹙地看着她带血的指尖。 他没有道歉,也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只是沉默地将手中最后一本《算法导论》稳稳放回原位,然后,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 周围有人发出细碎的议论。 “天哪,是陆屿深……” “他撞了人就走了?也太高冷了吧。” “苏念也太倒霉了。” 林妍赶紧从包里翻出创可贴:“没事吧?这人怎么回事啊,一句对不起都没有。” 苏念摇摇头,接过创可贴贴上:“没事,他也不是故意的。”她只是有点意外,那个活在传说里的人,竟然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自己面前。 大概十分钟后,就在苏念以为这阵风波已经过去时,那个高大的身影再次出现。 陆屿深走到她的桌前,手里多了一个一次性的纸杯。 他将杯子轻轻放下,杯底落在桌面,几乎没有发出声音。 然后,他开口了,声音低而清晰,像冷泉敲在玉石上。 “水,温的。” 苏念彻底愣住了。 她看着那半杯还在袅袅冒着热气的水,又下意识地看向他的手。 他的指尖上,还沾着一点点刚从纸杯上撕下来的标签胶痕——图书馆饮水机旁的纸杯,都贴着一张小小的借阅标签,大概是怕撕开时发出声音吵到别人,他竟是小心地用指甲一点点抠下来的。 这个发现,让她心里某个地方忽然软了一下。 她轻声道了句:“谢谢。” 陆屿深只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转身前,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她摊开的笔记本。 在那一行行隽秀又陌生的古文字上,他的眼神似乎停留了两秒,才收回去,默然离开。 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校花周婷尽收眼底。 周婷是新闻系的系花,也是陆屿深最著名的爱慕者之一。 她看到陆屿深竟然主动给一个女生送水,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 她故意拔高音量,对着身边的闺蜜阴阳怪气地开口:“哎哟,那不是中文系的苏念吗?平时连小组汇报都不敢上台发言的人,现在都能跟陆学神搭上话了?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她闺蜜立刻附和:“可不是嘛,你看她那位置,正好在陆学神常来的专业书架区旁边,谁知道是不是故意制造偶遇呢?手段够高明的。” 尖锐的话语像针一样扎过来,周围几道视线齐刷刷地投向苏念,带着探究和一丝不怀好意的揣测。 林妍气得脸都红了,刚要起身理论,却被苏念按住了手。 苏念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她只是慢条斯理地将笔记本合上,把那半杯尚有余温的水挪到手边,然后重新拿起那本《楚辞章句》,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真正的关系,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 而无关的人,更不配扰乱她的心绪。 当晚,苏念回到宿舍,像往常一样洗漱完就躺上了床。 她刷着手机,一条被置顶的学校官网新闻弹了出来。 标题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布紧急征集令》。 她好奇地点了进去。 原来是中心最近在进行一项“敦煌遗书残卷数字化比对工程”,急需能精准识别、比对、补全残缺古籍文本的专业人才。 公告要求极为苛刻:精通多种繁体字及异体字,熟悉训诂学、音韵学,且能做到毫秒级的文本异同比对。 公告末尾还特别加了一句:“项目紧急,目前已有两名优秀研究生提交申请,但初步测试的正确率与速度均未达标。” 苏念的眼睛亮了一下。 她划到新闻附件,点开了一张作为样卷的残片图片。 图片模糊,上面是十几行残缺不全、字迹潦草的经文注疏。 她盯着图片看了不到一分钟,然后闭上了眼睛。 五分钟后,她重新睁开眼,拿起手机,在备忘录里打下了一段完整的文本。 每一个字,每一个偏旁部首,都与她脑海中重构的画面分毫不差。 而她不知道的是,在她宿舍之外的某个地方,一场小型的线上会议正在进行。 古籍保护中心的赵主任正看着自己电脑屏幕上的一个窗口,神情激动得几乎要站起来。 那个窗口里,赫然是苏念刚刚提交的答案。 旁边,一个计时器精准地显示着她从点开图片到提交答案的总用时。 “五分二十秒……正确率……百分之百……”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声音都在发抖。 赵主任扶了扶眼镜,死死盯着屏幕,嘴里喃喃自语:“这孩子对文本结构的感知力,还有这记忆和推演能力……简直是为古籍而生的!这水平,哪里是学生,至少是博士后级别!” 屏幕那头的震撼与激动,苏念一无所知。 她提交完答案后,便把手机往枕头边一扔,翻了个身准备睡觉。 对她而言,这不过是睡前一次有趣又随手的文字游戏罢了。 第二天上午,古代文学史的课铃照常响起。 这门课的授课老师赵教授,是中文系的一块活招牌。 年过五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副金丝眼镜,以严谨古板、不近人情著称。 他曾因一项先秦文献考据研究拿过国家级学术奖项,在专业领域内说一不二。 赵教授抱着教案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整个阶梯教室瞬间鸦雀无声。 他没有立刻开始讲课,而是扶了扶眼镜,沉声道:“说个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那个‘敦煌遗书残卷数字化’项目,面向全国高校征集人才,我们学校也收到了通知。这项目意义重大,难度也极高,我们系只有一个推荐名额。”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赵教授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前排一个男生身上,语气里带上一丝赞许:“经过综合考量,我已经内定推选研二的陈思远同学。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两篇关于写本学的论文,基础很扎实。希望他能为我们系争光。” “哗——” 热烈的掌声瞬间爆发。 陈思远站起身,微微躬身致意,脸上是掩不住的自负与得意。 他享受着众人的瞩目,感觉这个名额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掌声中,只有苏念毫无反应。 她依旧低着头,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她只是在专心致志地补充着,刚才赵教授课件上一处关于《山海经》版本源流的疏漏。 下课后,学生们三三两两地涌出教室,还在兴奋地讨论着这个项目。 苏念不紧不慢地收拾好书本,没有回宿舍,而是拐进了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 她在一台电脑前坐下,熟练地登录学校官网,点开那条公告,拉到最底部的公开报名通道。 填写姓名、学号、专业。 上传附件——就是昨晚那份随手写下的补全文本。 点击提交。 屏幕上弹出一个确认框:“提交成功!您是目前本校唯一提交申请的本科生。” 女主学习也很好哦。[星星眼] 不过这一章我感觉女主脾气有点太好了,后面我再改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碰撞 第2章 真假 第二天上午,古代文学史的课铃照常响起。 这门课的授课老师赵教授,是中文系的一块活招牌。 年过五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副金丝眼镜,以严谨古板、不近人情著称。 他曾因一项先秦文献考据研究拿过国家级学术奖项,在专业领域内说一不二。 赵教授抱着教案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整个阶梯教室瞬间鸦雀无声。 他没有立刻开始讲课,而是扶了扶眼镜,沉声道:“说个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那个‘敦煌遗书残卷数字化’项目,面向全国高校征集人才,我们学校也收到了通知。这项目意义重大,难度也极高,我们系只有一个推荐名额。”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赵教授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前排一个男生身上,语气里带上一丝赞许:“经过综合考量,我已经内定推选研二的陈思远同学。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两篇关于写本学的论文,基础很扎实。希望他能为我们系争光。” “哗——” 热烈的掌声瞬间爆发。 陈思远站起身,微微躬身致意,脸上是掩不住的自负与得意。 他享受着众人的瞩目,感觉这个名额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掌声中,只有苏念毫无反应。 她依旧低着头,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她只是在专心致志地补充着刚才赵教授课件上一处关于《山海经》版本源流的疏漏。 下课后,学生们三三两两地涌出教室,还在兴奋地讨论着这个项目。 苏念不紧不慢地收拾好书本,没有回宿舍,而是拐进了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 她在一台电脑前坐下,熟练地登录学校官网,点开那条公告,拉到最底部的公开报名通道。 填写姓名、学号、专业。 上传附件——就是昨晚那份随手写下的补全文本。 点击提交。 屏幕上弹出一个确认框:“提交成功!您是目前本校唯一提交申请的本科生。” 苏念关掉页面,起身离开,像完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她没想到,自己这个小小的举动,不到半小时就在系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陈思远几乎是第一时间就从导师助理那里得知了消息。 一个本科生,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本科生,居然敢和他抢这个项目? 这在他看来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他怒气冲冲地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拦住了正准备回宿舍的苏念。 “苏念是吧?”陈思远双臂环胸,居高临下地看着她,眼神里满是轻蔑,“我听说,你也报名了古籍中心的项目?” 苏念抬眼,平静地点点头:“嗯。” “呵。”陈思远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嗤笑一声,“你知道什么叫‘残卷缀合’吗?你懂什么叫版本校勘学吗?别以为在网上看了几篇科普文章,就觉得自己也行了。这种级别的项目,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过家家。” 他身边的几个研究生也跟着附和: “思远哥说得对,小学妹,别凑热闹了,这水太深了。” “就是,别到时候初审都过不了,白白浪费评委老师的时间。” 面对一群人的冷嘲热讽,苏念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我只是按流程报名。” 她的平静,在陈思远看来,就是一种不自量力的愚蠢。 他被彻底激怒了,上前一步逼近她,声音压低了,却更显刻薄:“按流程?行啊,我等着看你怎么过初审。到时候丢了人,别怪师兄没提醒你。” 说完,他厌恶地扫了她一眼,转身离去时,又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音量,阴阳怪气地补了一句:“也就长得还算干净,想靠脸去博同情分吗?” 这句话,像一根淬了毒的针。 苏念的眉头终于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而这淬毒的尾音,恰好飘进不远处一间刚打开门的实验室里。 陆屿深穿着白色的实验服从里面走出来,他手上还拿着一份数据报告,脚步却在听到那半句话时,蓦地停住。 他抬起眼,冷冽的目光落在陈思远逐渐远去的背影上,瞳孔里像结了一层薄冰。 他盯着那个背影看了足足两秒,然后面无表情地转身,迈开长腿,径直走向了与宿舍相反的行政楼方向。 他走进了中文系的教师办公室。 五分钟后,陆屿深从办公室出来,指尖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一串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电子材料编号,被发送到了一个加密邮箱。 当天下午,远在京城的国家古籍中心服务器,收到了一份经过三重加密的匿名压缩包。 解压后,里面是三项内容: 一、敦煌残卷原始扫描图的超分辨率增强版,图像细节清晰度提升了三百倍。 二、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古文字形自动匹配算法模型,能够秒速比对上万个文字残片。 三、一组针对此次征集样卷的文本标注建议,详细列出了几处可能的关联文献出处。 文件的署名,只有一个代号。 Observer_07。 三天后,初审结果在学校官网公示。 八名入围者,来自全国各大顶尖高校的博士、硕士,名字个个如雷贯耳。 而在这份金光闪闪的名单末尾,一个名字显得格格不入—— 苏念,A大,汉语言文学,本科。 她不仅入围了,还是唯一一个入围的本科生。 而此前被所有人看好的陈思远,赫然落选。 消息一出,校园论坛瞬间爆炸。 【卧槽!什么情况?陈思远被刷了,一个本科生进去了?】 【这苏念谁啊? 有人扒出她过往成绩了,绩点3.2,平平无奇,没有任何科研竞赛经历,三好学生都没拿过。】 【笑死,这背后没故事我把键盘吃了!绝对是内幕交易吧?】 【该不会是那个赵教授……不对啊,赵教授最看重陈思远了,不可能帮她。 难道是用了什么别的关系?】 质疑声、嘲讽声、阴谋论甚嚣尘上。 苏念的名字,第一次以这样一种不光彩的方式,成了全校的焦点。 赵教授看到结果时,气得差点把保温杯摔在地上。 他最得意的门生落选,一个他印象里连课堂发言都说不利索的普通女生却入围了,这简直是在打他的脸,更是在玷污学术的严肃性! 他立刻一个电话打到苏念的手机上,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严厉:“苏念,你马上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办公室里,气氛冷得像冰窖。 赵教授将一沓打印出来的论坛帖子摔在桌上,脸色铁青地盯着她:“说吧,你提交的内容,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如炬:“那份补全文本,对《道藏》辑佚篇目的引用和版本考据,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绝不是一个本科生能做出的水平。请你诚实地说明它的来源!” 逼问,怀疑,以及不加掩饰的鄙夷。 换做任何一个学生,恐怕早已吓得手足无措。 苏念却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她没有急着辩解,只是轻声问:“教授,能借您的电脑用一下吗?” 赵教授一愣,皱着眉,但还是把笔记本电脑转了过去。 苏念坐下,没有去看自己提交过的那份样卷,而是直接在古籍中心的官网上,点开了另一份作为学术资料公开的高清残卷图。 那是一张比样卷更复杂、字迹更潦草的文本。 在赵教授审视的目光中,苏念的手指开始在键盘上敲击。 她没有用任何检索工具,完全是凭借肉眼和大脑。 一行行断裂的文本,在她手下被迅速地进行语义衔接;一个个模糊的字形,被她精准地溯源到不同朝代的写本风格;一段段看似无关的注疏,被她从浩如烟海的记忆中找出关联,进行版本溯源。 十五分钟。 仅仅十五分钟,一篇完整的、逻辑通顺的释读文本就出现在屏幕上。 做完这一切,她还将鼠标移动到其中一个字上,轻声说:“教授,我认为前人对这个字的误释,导致了整个段落的理解偏差。他们一直认为是通假字的‘假’,但从上下文的声韵和写本习惯来看,这里应该是它的本字‘叚’,作‘借用’解。” 赵教授的瞳孔,在听到“?”字时,猛然收缩! 他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因为这个关于“叚”和“假”的辨析,正是他昨晚熬夜翻阅了十几篇论文,刚刚才得出的最新修订观点,甚至还没来得及写进自己的手稿! 她是怎么知道的? 不,她不是知道。 她是在他面前,用十五分钟的时间,独立推演出了一个顶尖学者需要一周才能论证的结论!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赵教授看着屏幕上那个清晰的“叚”字,再看看眼前这个神情淡然的女生,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巨大的震惊。 就在这凝固的气氛中,办公桌上的座机电话突兀地响了起来。 赵教授下意识地接起,听筒里传来古籍中心项目负责人的声音,语气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老赵!你们学校怎么回事啊?还藏着这种大神不让我们知道?” 赵教授一头雾水:“什么大神?” “就是那个叫Observer_07的匿名提交者!他发来的那套算法模型,简直是神器!我们用它复核了一遍所有初审材料,精准度高达98.6%!这水平,直接可以进华为了!” 对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意味深长:“我们查了一下技术特征和来源IP,发现这份报告,与你们学校计算机系,陆屿深名下的那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IP高度吻合。” “陆屿深?”赵教授愕然。 “对!所以我们决定,将这位Observer_07直接纳入我们的正式协作团队,负责技术支持!”电话那头的人感慨万千,“一个能做出这种算法的天才,一个能徒手补全残卷的天才,都出在你们学校……老赵,你们学校,真是藏龙卧虎啊。” “嘟——” 电话挂断。 赵教授握着话筒,僵在原地。 他缓缓转过头,再次看向苏念。 女孩安静地站在那里,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让她那张原本被他视为“普通”的脸,此刻看起来竟有些深不可测。 计算机系的陆屿深……中文系的苏念…… 一个算法大神,一个文献大神…… 那半杯温水……走廊里的维护…… 无数个看似无关的碎片,在赵教授的脑海中疯狂碰撞、拼接,最终汇成了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答案。 原来,那根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幕交易。 那是两个不同领域里的顶尖天才,一场外人根本无法看懂的……强强联合。 办公室里的沉默被打破了,赵教授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却干涩无比。 而苏念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仿佛这一切都与她无关,心思已经飘到了中午的午饭。 这几天被项目的事一折腾,她倒是有些想念食堂三楼那家素面了。 算了,我感觉女主属于佛系点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真假 第3章 事故 周一中午,食堂三楼人声鼎沸。 苏念端着一碗清汤寡水的素面,熟门熟路地绕开人群,在最角落靠窗的位置坐下。 这里是她的专属领地,安静,能看到楼下小花园里四季常青的香樟树。 她刚拿起筷子,头顶的光线忽然一暗。 一道高大的身影笼罩下来,伴随着餐盘放在桌面上的轻响。 苏念抬起头,筷子悬在了半空。 对面坐下的人,是陆屿深。 他的餐盘里,是一份清蒸鲈鱼,一碟翠绿的白灼菜心,外加一小碗热气腾腾的红枣银耳羹。 和她面前那碗寡淡的素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你……”苏念微微睁大了眼,一时间竟不知该作何反应。 陆屿深抽出筷子,动作自然得仿佛他们已经同桌吃过无数次饭。 他眼皮都没抬,只是淡淡地丢下一句:“听说你不吃辣。” 说完,他便垂下眼眸,开始安静地挑鱼刺,好像刚刚那句话不是出自他口,而这整件事,也只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午餐。 苏念握着筷子的手紧了紧。 “听说”?他从哪里听说的? 然而,食堂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太多安静思考的时间。 不到三分钟,原本嘈杂的三楼,气氛开始变得诡异。 起初是窃窃私语,接着是越来越多毫不掩饰的目光,最后,是此起彼伏的、假装拍风景实则对准他们这桌的手机快门声。 “天啊!我没看错吧?那是陆学神?” “他对面坐着的……是不是前几天论坛上那个中文系的苏念?” “就是她!天哪,他们居然一起吃饭了!这是什么情况?” 很快,A大校园墙的最新热帖被光速刷新。 【爆!陆学神与绯闻女友苏念共进午餐,世纪同框!】 一张模糊的偷拍照下面,评论区在几分钟内盖起了数百层楼,几乎全是不可置信的哀嚎和质疑。 就在这风暴的中心,一个穿着精致套裙的女生端着餐盘,脚步有些不稳地走了过来。 是金融系的学霸李薇。 她也是陆屿深的高中同学,从入学起就对他穷追不舍,是全校公认的、最有资格站在陆屿深身边的人选之一。 “陆学长?”李薇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泛白,脸上却努力挤出一个完美的笑容,“真巧啊,你也在这里吃饭。不介意我坐下一起吧?” 她说着,目光扫过苏念,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优越感。 正在慢条斯理挑鱼刺的陆屿深终于抬起了眼。 他那双漆黑的眸子看向李薇,里面没有丝毫波澜,像结了冰的湖面。 “不巧。”他开口,声音清冷,“没位置。” 三个字,干脆利落,不留半分情面。 李薇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血色从她脸上褪去,又猛地涨红,红白交错,精彩纷呈。 她像是被无形的巴掌狠狠扇了一下,端着餐盘僵在原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最后几乎是狼狈地转身,快步离去。 不远处的另一张桌子,计算机系的王浩和几个队友看得目瞪口呆。 “天哪,老大这也太狠了,李薇好歹也是系花级别的啊。”王浩压低声音,满脸的难以理解,“他这是……认真的?那个苏念,到底是哪儿打动他了?” 旁边一个队友推了推眼镜,猜测道:“说不定是上次图书馆的事……老大就喜欢那种安安静静的类型?但这也太离谱了吧,全校最安静的人和全校最冷的人凑一块了,这以后约会是比谁话少吗?” “我看悬。”另一个队友摇头,“光是现在这阵仗,换谁都顶不住。你没看论坛上怎么说她的,都快把她祖上三代扒出来了,全是普通人。这种压力下,迟早得分手。” 外界的惊涛骇浪,似乎完全没有影响到餐桌上的两个人。 苏念全程安静地吃着自己的面,偶尔抬头看一眼窗外飘落的树叶,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直到碗里的面快要见底,对面的陆屿深忽然再次开口。 “昨天,赵教授给我打了电话。” 苏念夹着面条的动作一顿。 “他问我,”陆屿深的声音依旧平稳,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那份关于敦煌残卷的补充分析,是不是我帮你做的。” 苏念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抬眼,看向他。 陆屿深将一块挑干净了所有刺的鱼肉,放进她面前的小碟子里,继续道:“我说,我没有帮任何人。我只是看到了一份让我很感兴趣的报告。” 他顿了顿,抬起眸子,目光第一次如此专注而清晰地落在她脸上。 “它来自一个会用《广雅》里的古音来校勘《玉篇》错漏的人。” 这句话,像一道只有特定频率才能接收的声波,精准地击中了苏念的心脏。 《广雅》校勘《玉篇》,是她在那份补充文本里,为了论证一个异体字的源流,所使用的一个极其冷僻的考据方法。 别说本科生,就连很多研究生都未必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他看懂了。 不仅看懂了,还记住了。 苏念心头一震,第一次真正认真地打量起眼前的这个男人。 他依旧是那副冷淡的表情,但她却捕捉到,在他刚才说完话的瞬间,那紧抿的嘴角,似乎有一个微不可察的上扬弧度。 就在这片刻的对视中,几个打扮时髦的女生端着餐盘围了过来,停在他们桌边。 其中一个领头的女生举着手机,假装在和同伴自拍,声音却大到足以让半个食堂听见: “哎呀,你看现在有些人真是命好,也不看看自己什么样,随便在学神对面坐一下,就真把自己当‘学神女友’了。要我说,还是得先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配不配啊。” 刻薄的嘲讽,夹杂着压抑的窃笑,像针一样刺破了空气。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 苏念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正要开口,却被一个更快的动作打断了。 “哐当。” 陆屿深放下了筷子。 他站起身,一米八八的身高带来了极强的压迫感。 他没有看别人,径直走到那个举着手机的女生面前。 食堂里死一般的寂静。 “你刚才说,”他的声音不高,却像淬了冰,清晰地穿透全场,“‘随便坐一下’,就能成为谁的谁?” 那个女生被他看得吓得后退了一步,手机都差点拿不稳,脸色惨白:“我……我没说你……” 陆屿深冷冷地盯着她,缓缓吐出四个字:“那你试试看。” 说完,他看都懒得再看她一眼,径直转身走回桌边,在全场数百道目光的注视下,做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动作。 他牵起了苏念的手。 然后,将一张黑色的卡片,放进了她温热的掌心。 “我的校园卡权限,”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的人听清,“可以进地下一层的B区古籍特藏室。” 他看着她微怔的眼眸,语气放缓了些许,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引诱。 “下周,那里有一批新入藏的唐代写经展出。我想……你会喜欢。” 全场死寂。 苏念低头看着掌心里那张带着他体温的卡片,又抬头望向他清隽冷硬的侧脸,那一刻,心跳仿佛漏掉了一拍。 而她不知道的是,这张B区特藏室的通行卡,用掉的是陆屿深作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每学期仅有一次的内部预约名额。 那张卡片躺在她的掌心,沉甸甸的,像一个滚烫的承诺。 从周一到周三,不过短短两天。 那场食堂里的风波,和那张黑色的卡片,却在苏念平静的心湖里,反复掀起微澜。 周三清晨,苏念站在图书馆地下一层,B区特藏室厚重的雕花木门前,深吸了一口气。 周三清晨,图书馆地下一层。 空气里浸着一种独特的凉意,混合着旧纸、油墨以及若有若无的樟木香气。 与楼上那种属于年轻学子的躁动鲜活的气息截然不同。 苏念站在那扇厚重的雕花木门前,略微停顿,深吸了一口气,才从口袋深处取出那张黑色的卡片。 门禁感应区亮着一点幽蓝的光。她将卡片贴上。 “嘀”的一声轻响,在过分安静的廊道里显得格外清晰。 绿灯闪烁,厚重的木门应声开启一道缝隙,仿佛开启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秘境。 门内的空间比想象中更为幽深。 光线被严格控制,只有为保护古籍而设的柔和灯带,以及从高处气窗滤进来的、被削弱了的晨光,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几块模糊的光斑。 恒温恒湿系统发出近乎催眠的低沉嗡鸣,除此之外,万籁俱寂。 她放轻脚步,几乎是本能地屏住呼吸,走向展厅中央。 那里,新到的唐代写卷在特制的玻璃展柜内,向极少数的有幸者展示着跨越千年的墨迹。 然而,她的目光还未完全落在经卷上,便被另一个身影吸引了。 在最里侧,靠墙的一排高大榆木书架旁,陆屿深正站在那里。 他背对着门口,微微仰头,似乎在查阅架上一册厚重的古籍。 晨光恰好勾勒出他挺拔而略显冷硬的肩线,在那片静谧的光影里,他存在本身,就像一件与这环境融为一体的、沉静的古物。 他似乎听到了她极其轻微的脚步声,回过头。 视线交汇的刹那,他脸上没有任何讶异的表情,只是极其自然地对她点了点头,随即又转回头,继续翻阅手中的书册,仿佛她的到来,是早已约定的寻常事。 苏念的心轻轻落回原处,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定感取代了先前的些微紧张。 她走到展柜前,俯下身,很快便被那历经沧桑却依旧精神抖擞的泥金小楷完全吸引。 时间在笔画的流转间悄然滑过。 不知过了多久,一道低沉的嗓音在她身侧不远处响起,打破了沉寂,却并不显得突兀。 “是《金刚经》的早期译本。” 陆屿深不知何时已来到她身边,与她隔着一步的距离,并肩而立,目光同样落在古老的经卷上。 “看这里,”他并未转头,只是抬起手,隔着洁净的玻璃,虚点着其中一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住’字的笔势与结构,与后世通行的刻本有微妙的差异。” 苏念的视线立刻聚焦在他所指之处。 这正是她之前撰写那份补充分析时,曾隐约感到疑虑,却因无法亲见原件而无法确证的一个细节。 一种遇到知音的兴奋感瞬间掠过心头,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了下去: “《说文解字》中,‘住’与‘驻’常可互通。此处的笔意,似乎更偏向‘停留、暂歇’的动态感,强调心念的流转不住,莫要执着。后世刻本将其固定为‘住’字,意境上……反而显得有些板滞了。” 话一出口,她才惊觉自己似乎有些过于投入,论述得过于急切了。 她下意识地侧过头,想观察他的反应。 却见陆屿深也正看着她。 他那双总是如同深潭静水、难起波澜的眸子里,此刻清晰地映着展柜柔和的灯光,以及她微怔的面容。 更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被点亮了,一种极淡的、却无法错辨的、名为“兴趣”的光彩。 他嘴角的线条似乎柔和了那么一瞬,声音依旧平稳,却比刚才更低缓了些: “看来,”他说道,每个字都清晰地落在这片属于他们的安静里,“我这个名额,用得不亏。” 窗外,整个A大正在渐渐苏醒,喧嚣的人声、自行车铃响、课堂的钟声即将汇成白日的交响。 而在这幽深的地下一层,在这被知识与时光包裹的静谧空间中,只有书页被小心翻动的沙沙轻响。 以及两个习惯于沉默的灵魂之间,那初次真正交汇、无声却有力的共鸣。 “我喜欢你。” 嘻嘻,表白了吧?表白了吗?我好像忘了。[裂开] 这是个短片,还有几章就会完结。[亲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事故 第4章 表白 “你说什么?” 苏念难以置信的问。 “我说,这次我是真的喜欢你。” “……我也是。” 雨丝黏在皮肤上,带着湿冷的触感,苏念却像毫无知觉,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目送陆屿深挺拔的背影融入夜色。 雨水顺着发梢滑落,苏念怔在原地,直到那个挺拔的身影完全消失在雨幕中。 "这次我是真的喜欢你。" 陆屿深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 而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回了一句“我也是”,说完才惊觉自己说了什么。 那句“我母亲二十年前也提过类似构想”,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湖里漾开一圈又一圈无声的涟漪。 TDH073。 她没有追问,因为直觉告诉她,这串字符背后藏着一个沉重而私密的故事。 回到宿舍,室友林妍已经睡下,发出均匀的呼吸声。 苏念蹑手蹑脚地打开台灯,将那枚尚带着陆屿深体温的U盘插入电脑。 除了他所说的、用于自证清白的数据流模型外,还有一个加密文件夹。 文件夹的名字很特别,叫“Project_Lotus”。 密码提示只有短短一行字:“火宅喻第三行。” 苏念的心跳漏了一拍。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中的三界火宅之喻,是中文系学生绕不开的典籍。 她几乎没有思索,便在键盘上敲下了那句经文:“于此三界,无复怖畏,亦无所忧。” 密码正确。 文件夹解开,里面是数百页高清扫描文档,页眉处的档案编号,正是那串让她心神不宁的——TDH073。 这是陆屿深母亲,那位天才敦煌学博士未发表的遗稿。 苏念深吸一口气,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点开了第一页。 泛黄的稿纸,清隽有力的字迹,严谨的论证,即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撰写者澎湃的学术热情。 可越看下去,苏念的眉头锁得越紧。 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感攫住了她。 她下意识地从笔筒里拿出自己常用的那支0.5毫米黑色中性笔,在草稿纸上写下“敦煌”二字。 然后,她将目光投向屏幕上手稿的批注。 TDH073的撰写者显然也有在稿件边缘做随笔批注的习惯,那些用更细的笔迹写下的补充和灵感,与正文的钢笔字迹略有不同。 而其中一个“敦”字,最后的那个反文旁,收笔时有一个极细微的、向右上方的提勾。 和苏念刚刚写下的一模一样。 她又翻了几页,心跳越来越快。 稿件中,凡是遇到需要强调的重点,撰写者会用铅笔在文字下方画一道极轻的横线,并在句末画一个极小的空心圆圈。 这个习惯……她从小就有。 更让她脊背发凉的是,手稿第73页,有一处对“叚”字字形演变的批注,那个“叚”字的写法,连“又”部右上角那一“丶”点的落笔角度,都和她笔记本上的字迹如出一辙,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已经超出了巧合的范畴。 苏念握着鼠标的手指微微发颤,一种荒诞又惊悚的念头从心底升起:她写的字,怎么会和陆屿深母亲的手稿一模一样? 次日清晨,苏念是被林妍从床上暴力摇醒的。 “念念!快醒醒!你还睡得着啊!”林妍举着手机,脸色比昨天看到“剽窃”帖时还要难看,“论坛又炸了!这次……这次比上次还过分!” 苏念皱眉接过手机,屏幕上,A大校园墙的最新热帖标题被加粗标红,带着一股毫不掩饰的恶意: 【扒皮所谓“天才少女”的真面目:不是学术剽窃,是处心积虑的人设模仿!目标直指陆学神!】 发帖人依旧是匿名,但那股熟悉的阴阳怪气,直指周婷。 帖子内容比昨天更加恶毒,直接甩出了一组高清对比图。 左侧,是TDH073手稿的一处片段截图,上面用红圈圈出了一个批注的“叚”字。 右侧,赫然是苏念前几天提交分析报告时,随手丢在公共打印区的一张废弃草稿,被人捡了去。 上面同样有一个她手写的“叚”字。 两张图并排放在一起,字迹的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配文极尽嘲讽:“一个普通本科生,一夜之间写出博士导师级别的论文?哦,原来不是巧合,是‘刚好’和陆学神已故母亲的思路、甚至笔迹都高度一致?这叫巧合吗?这叫对着标准答案抄了二十年!为了接近陆学神,连人家母亲的遗稿和笔迹都模仿,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堪称顶级心机婊!” 评论区的风向瞬间急转直下。 “我靠,细思极恐!模仿死者的笔迹,这是什么阴间操作?” “难怪陆学神会对她另眼相看,搞了半天是在她身上看到了母亲的影子?这女的太可怕了!” “之前还觉得她牛逼,现在只觉得恶心。消费逝者,利用别人的丧母之痛来上位的,祝她原地爆炸!” “学术世家?我看是学术小偷世家吧,从小就教她怎么偷思路、模仿笔迹,为以后嫁入豪门铺路?” 这一次,攻击不再局限于学术道德,而是上升到了对苏念人格和动机的全面绞杀。 中午,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许国栋教授亲自来到了中文系办公室。 这位在学术界一言九鼎的老人,表情严肃地找到了赵教授。 “国栋兄,这件事……”赵教授面露难色,他刚为苏念正名,新的风波又起。 “老赵”许国栋开门见山,声音沉稳,“但思想和笔迹的高度重合,不是一句巧合能解释的。这需要当面澄清。你协助我,立刻召开一个紧急内部评议会。” 他顿了顿,看着窗外,眼神深邃:“如果,我是说如果,她真的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这一切……那就更值得我们重视了。两个相隔二十年的人,提出了几乎完全相同的理论路径,拥有如出一辙的书写习惯,这不是偶然,这可能是……学术基因的共振。” 赵教授沉默了许久,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 消息不胫而走,整个文学院的师生都在私下议论。 “什么情况?难道真有什么隔代传承的说法?” “太玄乎了吧?这都快赶上传奇小说了。” 下午三点,评议会在文学院小报告厅举行。 苏念准时到场,她今天穿了一件简单的白衬衫,长发束在脑后,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她没有带任何资料,只是安静地坐在了被质询席上。 对面,是许国栋、赵教授以及另一位校外古文字专家组成的三人评议小组。 “苏念同学,”许国栋率先开口,语气严肃而不失尊重,“我们今天不是要审判你,而是要弄清一个事实。请你如实回答,在此之前,你是否通过任何渠道,见过陆屿深教授母亲的这份TDH073号手稿?” “没有。”苏念回答得干脆利落,“昨晚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这份手稿的存在。我的所有推导,均源于我对敦煌俗字演变规律的长期观察和个人思考。” 许国栋点了点头,随即示意助手将一张放大图投到苏念面前的屏幕上。 “那你解释一下,”他指着图中被放大的、来自两份不同文件上的“叚”字,“为何你不仅观点与陆教授遗稿一致,连这个字的部件拆分标记的位置、用铅笔轻勾的习惯,都与这份手稿完全一致?”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苏念身上,空气仿佛凝固了。 这是最致命的一击。 观点可以“英雄所见略同”,但微小到近乎潜意识的书写习惯,如何解释? 苏念看着那张图,凝视了片刻,忽然抬起头,平静地问:“我能借用一下投影仪吗?” 得到许可后,她从随身的小布袋里拿出一个U盘,调出了一页早已准备好的扫描件。 那是一篇泛黄的、带着岁月痕迹的稿纸,题目是《从“假”到“叚”:一个被忽略的通假链》。 “这是我初中时写的一篇课外读书笔记。”苏念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报告厅。 她指着稿纸角落一行稚嫩但已初具风骨的小字,“我十四岁时,就已经对这个通假现象做了标注。这个书写习惯,从我学会写字起就有了。” 众人哗然。 她没有停下,又点开了另一份文件,那是一段视频。 视频里,一位头发花白的女老师正在课堂上点评作业,画面中央的投影上,正是苏念的高中作文本。 只听那位老师笑着说:“……苏念同学的作业,内容深刻,但大家可以看看她这个小习惯,很有意思。分析异体字的时候,总喜欢先用铅笔把她认为的核心部件圈出来,再在字的右上角轻轻加一个点,表示‘此为讹变起点’。这个习惯很特别,像她自己的一个学术签名。” 视频里,随着老师的讲解,镜头给了一个特写。 那个被圈出的字,那个右上角的轻点,与TDH073手稿批注中的标记,如镜像般吻合。 不是模仿,是与生俱来的同频。 整个报告厅鸦雀无声,只剩下震撼。 会议结束,许国栋教授久久伫立在窗前,低声对身旁的赵教授说:“老赵,这不是抄袭,也不是巧合……这是一种沉睡的学术本能,被唤醒了。” 而此时,苏念正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风吹起她的长发,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 是陆屿深发来的一条消息,只有一个定位,和一行简短的附言。 “B区恒温库,TDH073今晚八点移柜保养,窗口期半小时。” 苏念抬头望向天空,厚厚的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金色的月光穿透云层,精准地洒落在她肩头。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图书馆古籍特藏部的监控室里,管理员赵明远正从一个尘封的柜子里,翻阅一份泛黄的档案。 档案的申请表上写着:三十年前,一位名叫“苏婉清”的青年访问学者,曾申请查阅TDH073号手稿,因权限不足被拒。 档案末页,附着一张一寸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的女子眉眼温柔,气质温婉,她手中执着一支笔,那握笔的姿势,与苏念在报告厅里指着屏幕讲解时的样子,如出一辙。 表白了!表白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表白 第5章 祖母 苏念站在图书馆B区恒温库厚重的铁门前,心跳如擂鼓。 晚上七点五十五分,走廊空无一人,只有安全出口标志散发着幽绿的光。 她手中紧握着陆屿深给她的那张黑色权限卡,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嘀——” 门禁应声而开,一股混合着旧纸、冷空气和淡淡樟木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恒温库内光线昏暗,只有几排密集架尽头亮着一盏孤零零的工作灯。 她看见一个穿着藏蓝色工作服的身影正在一个打开的柜门前忙碌,那应该是在进行移柜前准备的管理员。 她深吸一口气,放轻脚步走了过去。 然而,就在她快要接近那个标注着“TDH073”的柜子时,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跃着“陆屿深”的名字。 她下意识地停下脚步,接起电话,压低声音:“喂?” “苏念,”陆屿深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你先别进去。” “什么?我已经在……” “听我说,”他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我刚查到一些东西。三十年前申请调阅TDH073手稿被拒的那个访问学者,苏婉清……她当年的研究方向,是‘敦煌写本中的家族书写习惯传承’。” 苏念的心猛地一沉。“家族……书写习惯?” “对。而且,我母亲林晚晴生前最后一段时间,一直在秘密拜访一位住在城西的老人。我查了地址,那里……曾经是苏婉清教授退休后的居所。”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只剩下两人交织的呼吸声。 陆屿深的声音再次响起,低沉而清晰:“苏念,我们可能……不是偶然。” 不是偶然。 这三个字像惊雷在她脑海中炸开。所有的巧合,字迹的相似,思路的共鸣,在这一刻仿佛都有了指向。 就在这时,恒温库深处传来一声轻微的响动。 苏念下意识地抬头,只见那个穿着工作服的管理员正缓缓转过身来。 灯光照亮了他的脸——那是一张带着几分书卷气的脸,但眼神却锐利得惊人。 他手里拿着的,并不是什么古籍档案,而是一台小巧的数码相机,镜头正对着她。 “苏念同学,果然来了。”那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或者说……我该叫你,林晚晴老师的‘隔代传人’?” 苏念瞬间明白了这是一个陷阱。 论坛的帖子,曝光的笔迹,甚至这个所谓的“移柜保养窗口期”,都是为了引她来这里。 “你是谁?”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握着手机的手指收紧,希望电话那头的陆屿深能听到。 “我是谁不重要。”那人向前一步,相机镜头依然对准她,“重要的是,你为什么会在这里?是想在评议会的证明之后,亲自来‘确认’一下这份与你渊源匪浅的手稿吗?还是想……销毁什么可能存在的、对你和你家族不利的证据?” 他的话语充满了诱导性,显然是想套话或者激怒她,录下对她不利的画面。 电话里,陆屿深的声音立刻传来:“别回答他任何问题,苏念,转身离开。我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五分钟。” 苏念看着那个步步紧逼的“管理员”,又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TDH073档案柜。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升起。 她非但没有后退,反而向前走了一步,目光直视对方。 “我只是按照正常流程,在获得授权的时间前来查阅资料。”她的声音在空旷的恒温库里显得格外清晰。 “倒是你,冒充管理员,设置陷阱,偷拍学生,这些行为,恐怕已经严重违反了校规甚至法律。你相机里的内容,恐怕无法作为你构陷我的证据,反而会成为你的罪证。” 那人显然没料到她会如此强硬,神色微微一僵。 就在这时,恒温库的大门再次发出“嘀”的声响,被人从外面用力推开。 陆屿深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气息微喘,显然是跑过来的,额前的黑发被雨水打湿,眼神却冷得像冰。 他的目光第一时间锁定苏念,确认她无恙后,便转向那个拿着相机的男人。 “李泽,”陆屿深准确地叫出了对方的名字,声音寒彻骨,“计算机系研二,周婷的表哥。论坛上那个爆料‘笔迹对比’的匿名账号,IP地址就是你宿舍的。” 被称为李泽的男人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下意识地将相机往身后藏。 陆屿深没给他反应的时间,继续道:“冒充图书馆工作人员,非法获取监控和门禁信息,设局偷拍……这些证据,足够你被开除学籍了。” 李泽彻底慌了神:“你……你怎么知道……” “我不需要向你解释。”陆屿深走上前,挡在苏念身前,形成一种保护的姿态,“把相机给我,然后自己去找保卫处说明情况。或者,我报警处理。” 在陆屿深强大的压迫感下,李泽彻底失去了刚才的气焰。 他颤抖着手将相机递了过去,然后几乎是连滚爬地逃离了恒温库。 空间里只剩下他们两人,以及那份静静躺在档案柜里的TDH073。 陆屿深转过身,看向苏念,眼中的寒意瞬间消融。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又带着关切和探究的情绪,“你没事吧?” 苏念摇摇头,目光却越过他,投向那个敞开的档案柜。“我……想看看它。” 苏念的目光越过陆屿深的肩头,落在那份静静躺在档案柜里的TDH073手稿上。 恒温库的灯光在她眼中闪烁,像是星子落入深潭。 "我想看看它。"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陆屿深侧身让开,看着她走向那份尘封了二十年的手稿。 他的目光追随着她的背影,在心底无声地叹息——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骨子里却有着与母亲如出一辙的执着。 苏念戴上白手套,指尖轻颤着翻开第一页。 泛黄的纸页上,清隽有力的字迹扑面而来。 不同于电子扫描件,原稿带着岁月的温度,每一个笔画都仿佛在诉说着书写者当时的心绪。 她一页页地翻看,那些熟悉的批注习惯,那些与她如出一辙的书写细节,此刻在原件上显得更加清晰真切。 当她翻到最后一页时,动作突然顿住了。 在封底的内页上,有一行她从未在扫描件上见过的小字,墨色较新,显然是后来添上去的: "致婉清:理念终将跨越时空,在另一个灵魂中苏醒。愿你的坚持,能在未来的某处开花结果。——晚晴" 苏念的呼吸骤然停滞。"婉清"——苏婉清。那个三十年前申请调阅这份手稿被拒的访问学者,她的……祖母。 原来祖母当年研究的,正是书写习惯的家族传承。 而林晚晴博士,显然与祖母有过交集,甚至知晓她的研究。 陆屿深不知何时已走到她身边,也看到了那行字。 他的眼神深邃如海,轻声开口:"我母亲去世前,确实经常去见一位姓苏的老人家。现在想来,那应该就是你的祖母。"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查过资料,苏婉清教授当年提出的‘书写基因’理论,因为缺乏实证而被学界质疑。但她坚信,特定的学术思维模式会通过非遗传的方式在家族中传递。" 苏念抬起头,眼中水光潋滟:"所以这不是巧合……" "不是巧合。"陆屿深肯定地说,"这是两个灵魂跨越时空的共鸣,是学术血脉的传承。" 他伸手,轻轻握住她微颤的手:"就像我们,也不是巧合。" 窗外,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 月光透过高窗洒落,在两人周围铺开一片清辉。恒温库里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心跳声。 "我母亲曾经说过,"陆屿深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真正的知音,是灵魂认出了另一个自己。" 苏念望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 那些莫名的吸引,那些心有灵犀的瞬间,那些在古籍特藏室里的安静陪伴,原来都是灵魂深处的相互辨认。 "所以你的喜欢……"她轻声问。 "与这一切无关。"他斩钉截铁地说,黑眸中倒映着她的身影,"我喜欢的是现在的你,是那个会在食堂安静吃面的你,是那个在讲座上一鸣惊人的你,是那个面对质疑依然从容不迫的你。" 他抬手,轻轻拂去她肩头不知何时落上的尘埃,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稀世珍宝。 "这些外在的因素,只是让我更早地注意到了你。但真正让我心动的,是你本身。" 苏念的唇角微微扬起,眼中闪着细碎的光。 她将手轻轻覆在他的手背上,感受着那份温暖透过手套传来。 "我知道。"她说,"就像我喜欢的,也是那个会在食堂替我解围的你,是那个默默为我准备证据的你,是那个……懂得我所有沉默的你。" 两人相视而笑,所有的疑虑与不安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他们将手稿小心地放回原处,锁上档案柜。 走出恒温库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正好穿过长廊尽头的窗户,在地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接下来打算怎么做?"陆屿深问。 苏念望着窗外的朝阳,眼神坚定:"继续祖母和林博士未完成的研究。用现代的方法,证明书写习惯与学术思维传承的存在。" 她转头看他,眼中闪着狡黠的光:"不过在这之前,我想先好好谈个恋爱。" 陆屿深低笑出声,伸手与她十指相扣:"正好,我也是这么想的。" 晨光中,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渐渐融入了洒满阳光的走廊尽头。 那些尘封的往事与未尽的缘分,终于在这一刻,完成了它最美的闭环。 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全文完—— 完结啦! 虽然这只是一个短篇,但这是我在晋江第一本完结的小说[星星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