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贵妇摆烂日常》 第1章 第 1 章 三月天朗风和,灿阳初升,窗外的树影落进屋内,仿佛在地面印上别致的花纹。 里间有一架梨花木拔步床,透过朦胧的烟云帐幔,依稀能看出一道人影。 沈云楹双眉皱起,咬紧唇畔,身侧的手握成拳,还沉浸在恼人的梦中。 “三姑娘,三姑娘,该起了。”银屏的声音由远及近,稳稳飘进帐内。 沈云楹迷迷糊糊睁开眼,床帐就被银屏掀起,她面露焦急,眼含催促。 沈云楹侧身看向银屏,双目朦胧,人还没清醒过来,冲银屏摆摆手,“好银屏,容我再睡一刻钟。” 银屏毫不动容,坚定地站在床边,催促道:“三姑娘,方才慈晖院已经使人叫了早膳。您再不起身,请安就要迟了。” 闻言,沈云楹只能认命起身,接过热帕子擦脸醒神,嘀咕道:“今儿祖母这么早用膳?” 银屏边娴熟地帮沈云楹换衣梳妆,边禀报道:“银筝刚去打听,等她回来,三姑娘就知道了。” 沈云楹生得花容月貌,身形微丰,雪肤白如凝脂,一双杏眸圆润灵秀,透出几分慵懒,偏偏在眼下有一圈淡淡的乌青,鼻梁高挺,唇如樱桃饱满红润。 秋香绿浅交领袄月华裙,裙幅褶皱交叠,行走间就如月华流动,是开春新进的料子。等梳上垂云髻,簪海棠白玉钗,侧边点缀琉璃珠花,两分娇俏跃然而出。 银屏便在沈云楹眼下多扑了一层粉,叹气道:“姑娘昨夜又挑灯夜读了,当心叫夫人知道!” 沈云楹嫣然一笑,“我娘疼我,偶尔几次,不会念叨的。” 沈云楹就和银屏分享昨夜看完的话本,总结出来就是贫苦书生千辛万苦考上状元,迎娶公主,不久早年失踪的未婚妻寻来,公主愿做平妻,三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沈云楹喝了一口热茶,冷哼道:“那公主竟然甘愿当平妻。状元痴心妄想,盼着左拥右抱。可叹可气。” 她刚刚在梦中看到公主和未婚妻皆痛苦不甘,唯有状元志得意满,所以心中气愤。 银屏笑了,“那些贫穷书生写出来的话本子,姑娘无需当真。” 沈云楹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只当消遣罢了。 门外匆匆跑来一个穿着豆绿色比甲的丫鬟,正是出去打探消息的银筝。 “姑娘!大消息!府里紧闭门户,上下都不准进出。慈晖院传出消息,一个三等丫鬟盗走了老夫人最喜爱的红宝石珊瑚镯。老夫人心情不佳,您还是早些过去吧。” “正是,不然老夫人又要罚您。”银屏立即接话。 沈云楹轻笑一声,低声道:“我迟不迟到,祖母总能找到理由训斥。” 银屏、银筝面色一僵,都在心底叹息。 太师府中,人人皆知老夫人不喜三房母女。 按理,太师府中前头三位老爷都是嫡出,老夫人不说一视同仁,也不会如此挑刺。谁让当年老夫人有意让三老爷沈风诚迎娶娘家侄女,却被三夫人截胡。婚后两年,她们家姑娘刚满月,外任的三老爷就遇难而亡。 沈云楹瞧见两个贴身丫鬟的脸色,不在意地笑道:“走吧。” 一路慢赶,沈云楹还比往常早一刻钟到慈晖院。然而,屋内早来了许多人。 大伯父、二伯父都在。 女眷这边,竟然只有二堂姐沈云蔓在。 沈云楹见到这阵仗,快步跨进院内,轻轻来到沈云蔓下首站好。 沈云蔓侧头瞥一眼沈云楹,扬起唇角,语气淡淡地道:“三妹妹又来迟一步。快些站好,今儿祖母一顿罚你是跑不掉了。” 沈云蔓继承了二伯母的圆脸,五官清秀中又有几分无辜稚嫩之感,天生就显年轻。她在沈云楹面前摆姐姐架子的时候,就会板起脸皱着眉,语气冷淡,方能显出威严。 沈云楹下意识点头,顺口接话敷衍:“二姐姐说得对。” 实则心思早飘到别处去。今日慈晖院不对劲。大伯父和二伯父在,大伯母、二伯母、大堂姐却不在。 沈云楹偷偷瞄一眼端坐着的人,大伯父面色紧绷,微胖的腹部起伏明显,他正憋着怒火。二伯父却淡然得多,还浅浅畷一口香茶。 沈云楹不由挑眉,看来偷盗是老夫人放出去迷惑众人视线的。不过,这也不干她的事。 沈云楹微阖眼眸,默默低下头,今儿是二十,母亲庄子会来人送产出,初春时节,该有几样鲜嫩吃食了。 早膳她要吃笋蕨馄饨、荠菜羹和韭菜盒子。午膳就点春笋焖饭、腌笃鲜、地三鲜,再加一样清供莼菜汤。 走神之际,忽然传来珠帘响动声,沈云楹余光瞧见李嬷嬷搀着老夫人进来。 老夫人身着沉香色云锦蝙蝠纹对襟褙子,头戴一套点翠头面,端坐上首。沉静锐利的眼眸扫过在场众人,看到沈云楹的时候,眉头微微皱起。儿孙们行礼问候,她才微抬眼皮,冷着声叫起。 不说话,也不让走。 堂内气氛压抑,针落可闻。 独独沈云楹没有上心。祖父贵为太师,祖母跟着祖父一路升官应酬交际,治家甚严。后院一干事,老夫人自有手段应对。与其为老夫人操心,不如想想晚膳吃什么。 没一会儿,院外响起匆忙的脚步声,还有断断续续的哭泣声? 沈云楹立即直起身子,她听出来了,是大堂姐沈云芝在哭。 沈云芝身为当朝太师的嫡亲长孙女,温婉大方,擅诗书,在京城一众闺秀中颇有才名。 往日总是明珠一般的沈云芝,此刻穿着粗布麻衣,头发散落,擦泪的时候,粗糙的布料磨得双眼周边通红。 沈云楹不着痕迹地观察,大伯母温氏脸色难堪,仍然从容地站在右侧,手腕的佛珠被她紧紧捏在手里。二伯母王氏一向喜怒形于色,满脸的幸灾乐祸。 “母亲,儿媳带着不孝女来请罪。”温氏声音含泣,郑重地朝老夫人跪下。 沈云芝跟着扑通一声跪下,俯首贴地,不敢去看疼爱自己的祖母。 “请罪?”老夫人不轻不重地搁下茶盏,眼底闪过对沈云芝的失望,冷冷道:“既认罪,就是认罚了?” 温氏心头一跳,沈云芝是她亲生女儿,她怎么忍心送她上死路。温氏连忙开口,“母亲,看在云芝并未铸成大错的份上,还请您从轻处罚。” 抽着空,温氏朝丈夫看一眼。沈风泽当即起身,求情道:“母亲,此事不宜闹大,这逆女与外男结交,实乃大错,可不能连累沈家女的名声。” 听到这里,沈云楹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沈云芝居然和外男暗通款曲? 再往沈云蔓的方向看去,她脸上的笑意一闪而过,只剩下鄙夷之色。 沈云楹毫不意外。她们这一辈,沈家就三个孙女,年龄相仿,还全是嫡出。沈云楹因为祖母不喜,自然排在两位堂姐后头。沈云芝和沈云蔓就常常互相竞争,互有输赢。但太师府长房长孙女的名头,让沈云芝在外交际获益更多。 两位堂姐对沈云楹,就淡淡的。见面时,沈云芝清高地提点她切勿懒散不上进,沈云蔓则看形势而动。平日里,她们身边的丫鬟都不会踏入沈云楹的院子。 于是,沈云楹好奇地微微抬头,她很想知道,老夫人会怎么做? 然而老夫人却说:“先押下去,等你们祖父回来再行处置。”一个眼神示意,李嬷嬷忙指挥人拉着沈云芝下去。 她话锋一转,双眼如冰冷的寒箭盯在剩下两个嫡亲孙女身上,“云蔓、沈云楹,今日没叫你们回避这事,一则,你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该晓得一些事情。二来,就是要你们引以为戒。牢记自己是沈家女儿,不可做出有损颜面名声的丑事。” 沈云蔓和沈云楹齐齐应道:“孙女知道。” “嗯,这样吧,你们回去抄《女则》《女戒》,好好自省。”老夫人视线停在沈云楹身上,“云蔓两遍,云楹,你便抄上十遍吧,你学问平平,多写几遍,记得牢些。” 沈云蔓柔声答应。 沈云楹咬牙应下,被人罚抄,还得说一句谢谢。她叹口气,好在被老夫人针对习惯了,她早有准备,才不会傻傻的吃亏。 “这里没有外人,云芝的事,切莫外传。”老夫人语含警告,扫过在场众人。 沈云楹才恍然发现,难怪除了两个嫡亲孙女,就只有大伯父夫妻和二伯父夫妻。 得到想要的效果,老夫人摆摆手,让众人离开。 长幼有序,沈云楹最后一个离开。她忽然回味过来,老夫人刚进院子时看她的眼神,带着一丝恼怒和戒备。 她这位祖母,今日应当是不想她来的。 沈云楹嗤笑一声,不管是老夫人的刻意为难,还是大堂姐和外男苟且私奔,沈云楹都没有放心上。刚出慈晖院,沈云楹便直奔母亲的静远斋而去。 谁知,刚踏出院门,就碰上特意堵人的沈云蔓。 沈云蔓没有跟着父母,反而落后一步等沈云楹出来。 “三妹妹,你的运道来了。若你能和永安侯家结亲,于三房也是一件大好事。” 沈云蔓眼角眉梢都在笑,口内感慨道:“大姐姐真是可惜了。早知今日,我昨儿就不和她争孟昭文的孤本,倒叫她一生挂念。” 沈云楹诧异抬眸,二堂姐特意在她面前阴阳怪气一番,常事。但突然拿话点拨她,目的何在? 沈云楹懒得掺和太师府的事,只略略点头,假装没听懂,“哦。妹妹腹中饥饿,要去用早膳,就不陪二姐姐说话了。” 在沈云蔓恨铁不成钢的眼神中,沈云楹带着银筝飞快离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第2章 第 2 章 回到静远斋,蒋文笙正躺在摇椅上,闭着眼,听身边的丫鬟念长生殿的戏文折子。 沈云楹走到蒋文笙身边,“娘,庄子送产出来了吗?” 蒋文笙睁开双眸,嗓音柔和,“到了,我给你留了不少。” 蒋文笙直起身,招手叫沈云楹过来坐。早晨的阳光挥洒下来,衬得蒋文笙的笑容晃人眼睛。她肌肤白皙,瞧上去更像是沈云楹的姐姐,而非快四十的妇人。 沈云楹刚坐下,就有丫鬟端上来一碟子樱桃和青梅。 沈云楹捏起一颗樱桃送嘴里,她爱吃这个,这碟子肯定是母亲专门给她尝尝的。沈云楹正吃着呢,还不忘吩咐小厨房做早膳。 “你还没用早膳?”蒋文笙惊讶。 “没呢,今儿银屏催得紧,”沈云楹眼神一转,小声说:“好在慈晖院热闹,早起得不亏。” “慈晖院的事,你别掺和。”蒋文笙温声嘱咐。 沈云楹在娘亲面前从不掩饰吃瓜的好奇心,抱着蒋文笙的胳膊问:“娘,你知道大姐姐是怎么回事吗?” 三房碰不着后院的权利,沈云楹想知道后院的事情,都是派银筝出去打听。这回沈云芝的事,可不容易打听到。 “你大姐姐这事我还真知道。” 亭子里的两个丫鬟都是心腹,蒋文笙就没遮掩,“年前,大嫂就广赴宴席,为沈云芝寻觅夫婿,最后定下永安侯世子。但是,约莫半年前,沈云芝结识了博学书斋的一位年轻学子。才子才女,以诗相交,都是十几岁的年纪,难免萌生情愫。” “今年春闱,那举子落榜。而沈家和永安侯府的亲事,已经交换过庚帖了。月底纳征,而下个月老夫人寿宴,就会公布这件喜事。” 婚姻六礼,走过纳采、问名、纳吉,下一步就是纳征,如果顺利,两家就正式定下婚约。 沈云楹喝一口茶,“所以大姐姐就赶在这个期限前,和那位举人逃婚私奔?” 她还有点不敢相信,沈云芝是祖母和大伯母倾尽心力培养出来的大家小姐,居然会做出如此激烈的行为。要知道聘为妻奔为妾,将来要是那个男人反悔,沈云芝的处境可就大大的不妙。 “嗯,如今两个人都在你祖母手上。”蒋文笙关心这事,是因为可能影响沈云楹的亲事。 沈云楹对她娘露出敬佩的目光,“我的娘诶,您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府里事。”这等隐秘的事都能打听到。 “还不是银子给的大方?”蒋文笙点点女儿的额头,“早膳来了,快趁热吃。” 送上来的果然是沈云楹点的三样,蕨菜混沌鲜香弹牙,韭菜盒子外脆里嫩。 沈云楹赞道:“小厨房的手艺又精进了,还是娘最会调理人,比府里的手艺好多啦。” 这时候有丫鬟回来禀报,“夫人,往各处送的东西都送到了,慈晖院收下没留话,大夫人和二夫人回了茶叶绸缎。” 沈云楹就知道娘亲给各房送去庄子的进献,撇撇嘴,没说话。 可蒋文笙能看不出女儿的心思?笑道:“这点子不值钱的物什,你还计较?人家给月例养着三房,我们就不能失礼。” 三房主子就两个,但丫鬟仆妇、小厮车马都得备上,每个月的花销都走太师府的公账。表面上沈家没亏待三房的孤儿寡母。 蒋文笙知道婆母不想看到自己,干脆报病,不去慈晖院请安。她的亲人都在江南,京城只有寥寥几位好友,一直过着足不出户的日子。 而沈云楹身为小辈,自幼就得去慈晖院请安。这事蒋文笙没法阻止,更不好阻拦。 沈云楹低头嘀咕,“我知道。天天晨昏定省,我丝毫没有懈怠。” 面上善待,内里挑刺。主子们当三房是住在府上的透明人,底下人自然怠慢。沈云楹见过好多有两幅面孔的下人,当着她的面变脸讨好两位堂姐。 哪怕在太师府长大,在沈云楹心里,只有蒋文笙一个亲人。 像今天祖母的区别对待,沈云楹已经见怪不怪。她院子里有个二等丫鬟,专侍弄笔墨,应付来自老夫人的罚抄。 索性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本书,女则女戒和佛经,丫鬟有事没事就抄上几段,积累了不少本。需要的时候,沈云楹直接拿出来交差。 沈云楹好歹流着沈家的血,老夫人偏心冷淡,逢年过节的节礼还有沈云楹一份。可对蒋文笙,老夫人就彻底忽视。平时不见面,从不送赏,就算收到蒋文笙的孝敬,连个谢都不说。 “我们在太师府穿金戴银,吃穿不愁。总要付出一点东西不是?这点事不值得你烦忧,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蒋文笙宽慰女儿。她嫁妆丰厚,加之经营有道,有什么东西太师府不给,也能自己买来。日子真的不错。 沈云楹点头,她深得蒋文笙的生活原则真传,吃吃喝喝,过享受人生。沈云楹的不满,只是为自己母亲不值。 母女两个又有说有笑起来,只站在边上的银筝空着急,等了半晌,终于找到一个时机提醒自家姑娘。 “姑娘,您忘了?刚刚二姑娘说,让您争取和永安侯府的亲事!”银筝语速飞快,说完大松一口气。她就知道,自家姑娘敷衍人有多年的经验,对沈云蔓的话听过就忘。 沈云楹一愣,“对哦,二姐姐是说过这话,不过,我不争。” “永安侯世子文武双全,貌若潘安,又是世子,将来就是侯爷。您真的不考虑一下吗?”银筝觉得可惜。永安侯世子是大夫人为大姑娘精心挑选的夫婿,肯定样样都好。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沈云楹摇头,只吐出两个字,“太累了。” 听说永安侯府有五房,光是世子的同辈兄弟就有十几个。有沈家三房的争斗在前,沈云楹光想想就心累。 蒋文笙笑道:“他家不好。侯夫人出自清河崔氏,规矩大礼数多,世子夫人是长媳,又是宗妇。云楹的性子,怎么受得了?” 沈云楹深以为然。 蒋文笙看着女儿丝毫没有多想的模样,就没提沈云蔓的心思。沈云蔓也在算计这门亲事。这么多年,蒋文笙退避静远斋,大夫人和二夫人多有不和,大夫人怎么甘愿把挑好的女婿人选拱手让给二房女儿。 可沈云芝闹私奔,沈家只会更想促成这门亲事,尽快遮掩这桩丑事。 不是沈云蔓,就是沈云楹。 只有沈云楹闹腾的彻底没希望,沈云蔓才不费吹灰之力得到。 “对了,你祖母寿辰,蒋家来人贺寿。住太师府肯定不舒坦,我想收拾出城西的那处宅子。你也该上街逛逛,给老夫人买寿礼。这事就一并交给你办。” 沈云楹满口应下,“都有谁来啊?” 蒋家是累世官宦之家,虽然世代都是六七品的小官,并没出过惊才绝艳的人才。但是经年累月下来,家资颇丰,读书风气浓厚。 沈云楹的外祖父蒋宜是江南书院的先生,博学仁厚,桃李无数。不踏足仕途,但在读书人中颇有名望。蒋宜有二子一女,蒋文笙嫁到京城,两个儿子都在外地为官。 沈云楹记得,大舅舅在余姚,二舅舅在云溪,都在江南地界。 “高鑫要在国子监进学,大嫂跟着来打点。随行的有高恒和你小表妹,她才五岁,听说长得粉雕玉琢,十分可爱。” 蒋高鑫今年中举得了头名,入学国子监,准备会试。沈云楹从小就听过这位大表哥才华横溢,童试、乡试皆是头名,只等下回会试,争取连中三元。 至于二表哥蒋高恒,沈云楹记得他喜爱书画,游山玩水,考中秀才之后就没回过家,一直在外游学。 沈云楹脑子里闪过这几个人的喜好,对如何布置房屋就有了主意。 一连忙活半个月,沈云楹终于清闲下来。宅子装点完毕,寿礼也备好,她终于想起追问沈云芝事件的后续。 “三姑娘,你可算想起来问了。奴婢憋了好久。”银筝鼓着脸,又面露可惜,“大姑娘五天前就被送回桐安老宅了,大夫人天天去慈晖院求情,没用。是太师亲自发话,大姑娘重病,回乡养病,祈求祖宗庇佑。” “大姑娘今年十七,在老宅待几年,将来亲事艰难。”银筝心有戚戚,听府中老仆说桐安是小县城,离京城千里之遥,将来大姑娘都不一定能回京。 沈云楹就道:“总比没命要好。” 她想起那日大夫人求情的话,要是祖父祖母狠心,直接让沈云芝自尽,或是出家为尼,那才是真的苦。 只要祖父和大伯父在,桐安老宅就没人敢亏待沈云芝。再有,老宅的事,归大伯母管。她暗中照顾女儿,老夫人知道也不会说什么。 “有那个举人的消息吗?”沈云楹嗓音冷淡,直觉这个男人不安好心。 银筝摇头,“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依奴婢看,太师和大老爷不会放过他。” 这人胆大包天,意图拐带太师府的大小姐。 “算了,太师府的热闹,和咱们无关。”沈云楹抽出一袋子糖渍梅子和一小壶青梅酒。 都是蒋文笙带着她做的。味道极好。 第3章 第 3 章 大夫人是合格的当家主母,女儿被送去老宅,她一边求情一边尽力操办老夫人的寿宴。老夫人是一品诰命,她的寿宴必须办得有声有色,广邀京中人家,事情又多又杂。 大夫人忙得都瘦了一圈,终于敲定所有细节,她能坐下歇一歇,端起一杯冷茶就往嘴里灌。问身边的杨嬷嬷,“云芝快到桐安了吧?也不知这一路过得好不好?” 太师亲自下令送沈云芝离开,经手的人都是他的人,没让后宅插手。 杨嬷嬷宽慰道:“夫人别担心,到底是血脉相连的祖孙,太师不会怠慢大姑娘的。您可要保重身子,只有您安好,才是大姑娘真正的依仗啊。” 大夫人抬眸:“嬷嬷说的不错。”她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还是忧心女儿的处境。 她实在想不明白,一个名不经传的举人,哪点比得上永安侯世子章兴宇?沈云芝怎么就迷了心智! 沈云芝一闹,这门好亲事就黄了。以太师和老夫人的脾气,沈家和章家联姻不会变,但沈家女的人选就落到沈云蔓和沈云楹头上。 “二房该打主意了吧?”大夫人眼神一厉,追问她们的动向。 “二夫人又是送血燕,又是葫芦寿玉盆景,指着老夫人点头。”杨嬷嬷冷哼道:“二夫人素来爱财,这回出了不少血。” 大夫人心底一片冰寒,我女儿得不到的东西,沈云蔓也休想染指。 “三房呢?有没有动静?” “夫人也知道,那边跟活死人差不多,一切如常。看上去不像动心的样子。倒是三姑娘前阵子频繁出门去城西的一处宅子,老奴打听过,是为蒋家人准备的,他们要来京城贺寿。”杨嬷嬷躬身回答。 大夫人点点头,这事她知道,请帖是她命人送到静远斋的。大夫人忽然想到,蒋家这次来人中有两位年轻的公子。难道蒋文笙打亲上加亲的主意? 大夫人又摇摇头,不管怎么说沈云楹的祖父是当朝太师,在京城寻个高门大户不难。蒋家和京城高门,天差地别,蒋文笙会舍珍珠而就鱼目? —— 转眼就到寿宴这日,春光晴朗,太师府的一片桃林全都盛开,后院飘着若有似无的桃花香,清新怡人。太师府宾客盈门,京城勋贵门第和清流之家齐来贺寿。 慈晖院门前换上应景的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大夫人在外迎客,二夫人在院内陪着老夫人待客。 厅堂内热热闹闹,夫人小姐们齐聚一堂,衣袂飘香。偏厅和阁楼都收拾出来,一并待客。 “姑娘,今日寿宴,老夫人发话,让您装扮隆重些,不可和往常一样随意。”银屏打开两个金粉八样首饰盒,认真挑选。 沈云楹坐在梳妆台前,随意点出几样,“不知祖母安的什么心,就这样吧。” “姑娘!”银屏心下一紧,又叹口气,“不管怎么说,这是您的好机会。” 沈云楹嗯一声。以前沈家出席宴会,都不会带沈云楹出门。她娘又是寡妇,很少登门做客。这么多年,外人都知道沈家有三位姑娘,却没几个人见过沈云楹。 今年老夫人寿宴,沈云楹本以为就和往年一样,她只送个寿礼就回静远斋和母亲待在一处。 谁知,慈晖院派人来传话,让沈云楹仔细打扮,和沈云蔓一块招待上门祝寿的姑娘们。 银筝大胆猜测:“也许大姑娘不在,老夫人想孙女凑个双数,大吉大利?” 沈云楹乐了,“也有可能啊。万一祖母就想长寿吉利呢?” 银屏银筝齐上阵,沈云楹很快梳妆打扮好,掐着点来到慈晖院。 沈云楹刚来就碰到等在门口的李嬷嬷,她不禁眉头一挑,李嬷嬷是老夫人的心腹,地位非同一般。 李嬷嬷眼中闪过满意之色,三姑娘一认真打扮,容色在两位姑娘之上,她含笑行礼,“三姑娘来了,二姑娘在阁楼,您快些去吧。” 沈云楹抬手一扶,“嬷嬷别多礼,我这就过去。” 沈云楹往前走,留意到李嬷嬷往正厅而去。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李嬷嬷难道在等她?沈云楹又迅速否定,李嬷嬷从未迎接过她,应该不会。 阁楼在慈晖院右侧,八角屋檐,蝙蝠做纹,寓意福禄寿齐全,子孙满堂。沈云楹登上二楼,只见沈云蔓站在楼梯处,满眼审视地看过来。 沈云楹问候:“二姐姐。” 沈云蔓似笑非笑,“三妹妹难得这般隆重打扮,叫我一下子不敢认了。” “二姐姐更精巧贵重,比我好。” 沈云楹眼力不错,今日沈云蔓没有穿红着绿,一身烟粉色百迭裙,绫缎浮现翠竹暗纹,灵蛇髻上斜插一支通体莹白玉兰花簪,侧边点缀的两颗珍珠,圆润光华,韵味内敛。 沈云蔓露出笑意,沈云楹能明白这点,就别想抢她的风头。 她的目光依旧落在沈云楹身上。她一直都知道,其实沈云楹才是三姐妹中容貌最盛之人。 此时,沈云楹纤秾合度,白皙莹润,细描的远山眉衬得人愈发艳丽娇憨。 她梳着凌云髻,插一支赤金镶红珊瑚步摇,几朵桃花钿和米珠点缀。身着朱瑾色缠枝葫芦缂丝立领衫,下搭砂金色兰草马面裙。颈间挂一副赤金璎珞项圈,腰间再挂一个行草寿字香囊。 可谓十分契合这寿宴。 沈云蔓眸光一沉,浅笑道:“三妹妹,今日我有许多要好的姐妹来,无暇顾及你。” 闻言,沈云楹会意一笑,沈云蔓不想带她进入京城贵女们的交际圈子。 “不劳烦二姐姐。”沈云楹客气道。 沈云蔓转身欲进屋,忽然听到里面传出清晰的议论声。屋中人可能以为沈家姑娘不在,不用顾忌。 “今日并未见沈云芝出来待客,听说她病重回乡了,原来是真的。” “那她和永安侯世子的婚事岂不是?” 话未说尽,意思已经很明显。沈家和永安侯府议婚并未公开,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沈家大夫人和永安侯夫人突然往来频繁,又去测算过八字,消息灵通的人家都有所耳闻。 一道娇俏的声音道:“沈云芝不能嫁,沈家不是还有两位姑娘吗?永安侯府可是一门难得的好亲。” “二姑娘我们都见过,那位三姑娘,怎么从没露过面?” 京城闺秀圈子就这么大,她们都互相认识,可从没在各式雅会花宴中见沈家三姑娘出来。 依旧是那道娇俏的声音回答:“三姑娘是太师府三房的,三房老爷十几年前在任上去世,只剩下母女两个。” 就这条件,那永安侯夫人可看不上这样的儿媳妇。 众人沉默一瞬,交换一个眼神,已然明白这位三姑娘配不上永安侯世子了。 “永安侯世子光风霁月,清雅如竹,沈云芝与之议亲,算是门当户对,可惜了。” “是啊,我同你说,我先前还以为沈云芝能与燕家结亲呢。” “燕培风?不可能。今年他刚出孝,我母亲便央人去为我大姐姐说亲,被那燕培风严词拒绝,说不立业不成家。” 那娇俏女子语气带着不满,刻意压低声音。可惜她们离门太近,站在门口的沈云楹和沈云蔓听的一清二楚。 沈云楹听得无聊,索性偷偷转身离开,寻一个安静的地方打发时间。老夫人的嘱咐,她听听就好。 今日大舅母和小表妹没来,进京一路奔波,两人刚到京城就病倒了,便不好抱病赴宴。两位表哥在前院,由堂哥堂弟招待。 屋内全是陌生人,她离开得毫无负担。 沈云蔓见沈云楹离开,抬起推门的手缓缓放下,暂时不打算进去。屋内议论的永安侯世子章兴宇,皇帝外甥、前科状元燕培风,加上崇国公三公子、今科探花孔仰之,这三人是京城公认的佳婿人选。 其中以燕培风为首。 燕培风出身是范州世家,可惜接连三代人丁不旺,燕培风祖父、父亲到他自己,皆是独苗。加上燕祖父早年搬来京城长居,他们这一支与范州本家关系不远不近。 他母亲是当今皇上的亲妹妹嘉荣长公主,与皇上兄妹感情甚好,时常进宫陪皇上说话。 而燕培风本人才华横溢,清冷矜贵,京城谁不知,只等他进入仕途,必定是前程远大。 沈云蔓暗道可惜。自燕培风出孝后,皇上日日召燕培风进宫,他从不赴宴。让一干想说亲的人铩羽而归。 她在心里反复思量,燕培风虽好,但够不着。 永安侯世子章兴宇却近在眼前。 沈云蔓轻轻蹙眉,怎么派出去的丫鬟还没回来?打听这么点事,都不中用吗? 楼梯突然传来脚步声,是慈晖院的丫鬟墨莲,她禀道:“二姑娘,老夫人让您回库房取千机贺寿图,永安侯夫人想观摩一二。” 千机贺寿图是书画大家孟昭文的作品,本是老夫人的私藏,上个月送给沈云蔓。沈云蔓又根据这画,亲自描了一幅小屏风当做贺礼送给老夫人。 此时正摆在慈晖院里。 必定是永安侯夫人看到屏风,老夫人为自己长脸提出一观。沈云蔓暗自想道,忙应声而去。 阁楼下,一道深沉的目光确认沈云蔓离开,才转身往府门方向走去。 第4章 第 4 章 府门口,大夫人正迎娘家嫂子温夫人登门。 温夫人刚来就拉着大夫人的手,“妹妹,云芝的病到底如何了?你哥哥三番两次发话,沈家有太师撑腰,我们温家也不是吃素的,不能任人欺负。” 什么重病回乡,都是借口。她们这些淫浸后宅多年的人看来,就是沈家放弃沈云芝的意思。 大夫人面上软和下来,“嫂子,云芝真的病重,不然以我的性子,还能吃闷亏?” 温夫人对妹妹的手段有信心,见她坚持,心里半信半疑。只好叹口气,说道:“我这回带了不少药材,都给云芝送去,盼她早日回京。” “可惜到手的鸭子都能飞走。” 大夫人感谢道谢,“云芝无福。”就算是娘家人,大夫人也不敢全盘托出。她心底还有一丝期盼,等一两年,沈云芝知错回京,娘家或许就是她最好的归宿。 这点,多亏三房提醒,蒋文笙看中蒋家,她娘家温家好多了。 大夫人瞧见杨嬷嬷回来,落后一步,听到杨嬷嬷禀报事情办成,她唇角微勾,示意杨嬷嬷去后头坐镇。 寿宴归大夫人操办,不宜出事,老夫人掌管沈家后宅多年,大夫人不想公然惹怒婆母,还砸自己的脚。但让她眼睁睁看着沈云蔓和永安侯世子勾搭到一块,她断然做不到。 上策便是不动声色将沈云蔓支走。沈云蔓的芙蓉阁临湖,等她经过的时候,就会不慎落水,被人救起送到芙蓉阁休养。今天别想露面了。 到了慈晖院,温夫人作为沈家亲家,受到老夫人的热情款待,温夫人妙语连珠赞扬沈家和老夫人,一众女眷皆笑开怀。 大夫人正要出去,就被永安侯夫人叫住,“沈大夫人。” 大夫人笑着回道:“永安侯夫人,我正巧要寻你呢。马上就要去桃林赏花,不若我们一块去?” “好啊,我早就想去一睹太师府的桃林。”永安侯夫人面上带笑,两人心照不宣地离开。 寿宴男女分席,到了桃林却不用拘泥男女大防,大家以诗文会友,乃风雅之事。 沈家和永安侯府默契地让章兴宇去桃林与沈家两位姑娘见一见。 于沈家,太师年过七十,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他庇护不了沈家多久。沈家大老爷沈风泽,天命之年还只是礼部侍郎。二老爷沈风望,占住工部主事就没挪过窝,他沉迷器物,不喜俗务。已故的三姥爷倒是会做官,可命短啊! 大夫人知道沈家的处境,所以没有反对这事。但暗中做了手脚不让沈云蔓出现,沈云楹能不能被看上,就看她的命了。 永安侯夫人出身清河崔氏,崇尚诗书,先前看中沈云芝做儿媳,不曾留意沈云蔓和沈云楹。今日决定好好瞧瞧这两个姑娘。 出门前,永安侯嘱咐,沈家姑娘不差就可以娶进门。永安侯府人丁旺盛,可出色的子弟没几个。永安侯是勋贵中的文臣,是勋贵中的另类,清流读书人家又认为他们是武夫,以至永安侯在朝中独臂难支。沈家是极好的盟友。 可以说,沈家和永安侯府都想促成联姻。 —— 沈云楹寻摸到桃花林最偏远的一处亭子,隔着院墙就是后院的小佛堂,平时少有人来。 沈云楹慵懒地坐在栏杆边,靠着廊柱。 没一会儿银筝就端着食盒过来,她兴奋说道:“姑娘,今儿真有口福。大夫人为讨老夫人欢心,专程请一品斋的老师傅来做点心,听说废了不少功夫呢。” 沈云楹双眸一亮,一品斋的老师傅,御厨传人。老师傅年纪大了,不能多劳累,所以他家的点心每天售卖的量很少,得天不亮就去排队才能买到。 银筝一一摆好,沈云楹辨认出这几样都是一品斋的招牌。 晶莹剔透的玉露团,蟠桃状的福寿糕,锦绣繁华、寓意层层高升的千层锦,最后一样是松子百合酥,自然是盼如松柏长寿。 沈云楹咽了咽喉咙,“果然有口福,”招呼银筝一起尝尝,“这里就我们两个,你不想坐便站着吃吧。” 银筝谨守本分,不肯同坐而食。 银筝咬一口玉露团,眼睛都甜得眯起来,“姑娘,真好吃。” 沈云楹笑了,“等会儿再去厨房取一份,带回静远斋吃。” 银筝嗯嗯点头,心里揣着事,见沈云楹松快地吃糕点,不由劝道:“姑娘,您要不要去桃林逛逛?寿宴来了不少青年才俊,奴婢听说,永安侯世子和崇国公三公子都来了,论人品学识容貌,样样都是上等。” 沈云楹满心都是香软酥脆的糕点,对相看男人毫无兴趣。 “哦,京城金龟婿来了两个啊。祖母排场还不够大啊,燕培风居然不来?”沈云楹随口道。有阁楼议论在前,沈云楹想起京城赫赫有名的三位金龟婿。 银筝一噎,姑娘这话,她真不敢接。她转而问道:“老夫人让您打扮漂亮些,是不是要给您相看?” 沈云楹点头,“应该吧。不过有我娘在,我的亲事,祖父祖母还不能做主。”她摆摆手,“今日就在这儿打发时间了。” 沈云楹自觉年纪还小,沈家都是及笄之后再议亲,怎么也得熬一两年才能定下。母亲会为她打算,到时候她只需要点头或者摇头,挑一个简单好相处的人家。 现在嘛,好好享受闺中生活。 银筝不由替自家主子着急,“姑娘,夫人不能带您参加宴会,太师府每年就太师和老夫人的寿宴最热闹,你要是错过这回,就得等到年底了。” 三房不受重视,银筝认为沈云楹应该主动抓住机会。太师和老夫人才不会真心为姑娘打算,与其任他们点鸳鸯,不如姑娘主动些,看中哪家公子就去聊两句。凭借姑娘的姿容和气度,定能得偿所愿。 在银筝眼里,沈云楹就是极好的,除了有点懒,爱吃了点,额,还歪理多一点。 沈云楹摇头道:“银筝呐,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姻缘二字啊,就讲究个缘分。” 银筝傻乎乎地问:“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们就待在这里,有缘自会相见。”沈云楹拿起一块千层锦,薄如蝉翼脆如纸,滋味妙不可言。 银筝:…… 三姑娘就是在胡说吧?就是想留在亭子里不动弹吧? 半柱香后,银筝认命了。然而隔壁树丛却传来响动。她猛地一个激灵,这么偏僻的地方,真有人来了? 沈云楹都惊了,她就是随口说说。 主仆两个对视一眼,不约而同朝那边看去。 “公子,府中的桃林已到尽头,你是不是迷路了?”一道温柔的女声传过来。 前面的男子站定,回身拱手道:“在下章兴宇,多谢姑娘提醒。” 沈云楹杏眸一转,沈云蔓和永安侯世子章兴宇遇上了。她还将全程见证。沈云楹下意识从碟子拿过两块松子百合酥,分给银筝一块,边吃边看。 这热闹都送上门了。沈云楹能拒绝? “原来是永安侯世子,沈家沈云蔓见过世子。”沈云蔓上前两步,微微屈身,“家姐曾叮嘱我,若是见到世子,一定要替她致歉。” 沈云蔓打扮素雅,眉目灵秀,眸光中带着几分无辜之感,一看就不像是别有居心之人。 章兴宇顿生好感,语气柔和道:“沈二姑娘不必如此。沈家大姑娘骤然生病,非人力能扭转,望她早日康复。” “世子果然好胸襟,传闻不虚。”沈云蔓目露赞扬。 “姑娘谬赞,那些传言都是外人抬举。”章兴宇笑笑,一手背在身后。 沈云蔓一眨眼,“世子擅诗画也不是真的吗?我还特意备了一份赔礼,是孟昭文的雾山图。” 章兴宇一愣,心中微动,孟昭文是书画大家,他的山水图意境悠远,文人墨客十分追捧。章兴宇就是其中一员。 沈云蔓笑道:“碧天青山,云雾缭绕。我去年在城外的灵城寺上香,后山与画中山有几分相似,不知世子见过没有?” “你也喜欢?”章兴宇激动地一摇扇子,“没错,我那儿有一副仿品,灵城寺后山有几分形似,我还临摹出一张,改日邀沈姑娘品鉴。” 章兴宇把沈云蔓当成同好诗画之人。 两人相谈甚欢。 谈笑间,章兴宇想起母亲的话,让他来见见沈家的另外两位姑娘,如果有心,两家联姻继续。他与沈云芝就见过几面,每次沈云芝都神情冷淡,章兴宇心里就不太喜欢这个未婚妻。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也说不出沈云芝什么错处,就应下亲事。 没想到正式定亲前,沈云芝病了,还立刻远离京城。母亲说沈家要换人嫁。 章兴宇就只能来看看。 没想到,沈家二姑娘如此,单纯文雅。 目送二人走远,沈云楹重新回到石凳,嘀咕道:“原来二姐姐也想嫁入永安侯府啊。那她之前跟我说那番话是为了什么?” “就是,二姑娘脑子打结了?”银筝也纳闷。 她明明想要,还偏偏鼓动我去争取。 难道从别人手里抢来的更香? 沈云楹摇摇头,男人她不抢,还是专心吃喝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 4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