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的银杏书签》 第1章 渡口的银杏书签 深秋的风卷着银杏叶,落在青石板铺就的渡口。沈念撑着油纸伞,望着江面来来往往的乌篷船,指尖攥着一枚泛黄的银杏书签——那是十年前,陆知远离开时留给她的。 十年前,陆知远是镇上最有才华的书生,沈念是渡口旁绣坊的姑娘。他们常在老银杏树下相会,他读诗给她听,她为他绣书签。高考结束那天,陆知远拿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眼神明亮:“念念,等我毕业回来,就娶你。”他将一枚绣着“念”字的银杏书签塞到她手里,转身踏上了北上的船。 沈念以为,这不过是短暂的分离。可她没料到,陆知远一去,便断了音讯。起初还有书信寄来,后来渐渐没了消息。有人说,他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早已忘了小镇的约定;也有人说,他遇到了意外,不在人世了。沈念不愿信,每天都来渡口等待,银杏书签被她摩挲得边角发毛,却始终不肯放下。 这十年,沈念接手了绣坊,成了镇上有名的绣娘。她绣过无数对鸳鸯、无数片银杏,却再也没绣过第二个“念”字。身边的人都劝她放下,找个好人家嫁了,可她总说:“再等等,他会回来的。” 今年深秋,渡口的银杏树又黄了。一艘乌篷船缓缓靠岸,船头立着一个穿着风衣的男人,身形挺拔,眉眼间带着几分沧桑,却依旧是沈念记忆中的模样。 “念念。”男人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沈念浑身一僵,手中的油纸伞掉落在地。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泪瞬间涌了上来:“知远……是你吗?” 陆知远快步走到她面前,眼中满是愧疚与思念:“是我,念念,我回来了。” 原来,陆知远大学期间,父亲生意失败,欠下巨额债务,他不得不辍学打工还债。为了不拖累沈念,他故意断了联系,默默承受着一切。这十年,他从底层做起,终于还清了债务,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一刻也没忘记过沈念,没忘记过那个银杏树下的约定。 “对不起,念念,让你等了这么久。”陆知远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我知道,再多的道歉也弥补不了这十年的亏欠,但我保证,从今往后,我再也不会离开你了。” 沈念看着他眼中的真诚,想起这十年的等待与思念,泪水滑落得更凶,却笑着点了点头:“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 她从口袋里掏出那枚银杏书签,递到他面前:“你看,我一直都留着。” 陆知远接过书签,指尖抚过上面的“念”字,眼眶瞬间红了。他从包里拿出一个丝绒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枚银杏形状的钻戒:“念念,当年的约定,我现在兑现。你愿意嫁给我吗?” 沈念用力点头,泪水模糊了视线:“我愿意,知远,我愿意。” 陆知远将钻戒戴在她的指尖,将她拥入怀中。深秋的风拂过,银杏叶纷纷扬扬落下,落在他们的肩头,像是在为他们祝福。 后来,陆知远将公司迁回了小镇,和沈念一起经营绣坊。他们在渡口旁种了一片银杏林,春天抽芽,夏天浓绿,秋天金黄。每当银杏飘香时,沈念就会坐在树下,为陆知远绣书签,而陆知远则坐在一旁,读诗给她听,就像十年前一样。 有人问沈念,这十年的等待值得吗?她总会笑着指着身边的陆知远和手中的银杏书签说:“值得。真正的爱情,从来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像这银杏书签,虽然泛黄,却依旧藏着最真挚的思念;就像我们,虽然错过了十年,却终究走到了一起。” 渡口的风依旧温柔,银杏叶依旧金黄。沈念和陆知远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他们手牵着手,望着江面的波光,眼中满是幸福。那些错过的时光,那些未说尽的情话,都化作了银杏林中的温柔陪伴,伴着他们,共度往后的岁岁年年。 第2章 渡口银杏,岁岁安澜 婚后第三年,沈念的绣坊成了镇上的招牌。陆知远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苏绣,推出的“银杏系列”绣品,既有古意盎然的书签、屏风,也有适配现代家居的抱枕、装饰画,不仅畅销本地,还通过线上店铺卖到了全国各地。 深秋的一个清晨,绣坊刚开门,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孩,手里攥着一枚磨损严重的银杏书签,眼眶红红的。“沈老板,您能帮我修修这枚书签吗?这是我妈妈留给我的,她说等我考上大学,就带着它去见爸爸。” 沈念接过书签,指尖触到熟悉的布料与针脚时,心头猛地一颤——这枚书签上的银杏叶绣法,正是她年轻时最常用的针法,更巧的是,叶片背面绣着一个极小的“远”字。“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她轻声问。 “林晚。”女孩低头抚摸书签,“我爸爸叫陈默,他们年轻时在外地打工认识,后来爸爸去国外援建,妈妈怀了我就回了老家,可爸爸再也没回来。妈妈去年生病走了,临终前让我一定保管好这枚书签。” 陆知远恰好从里间出来,听到“陈默”二字,脚步顿住:“你说的陈默,是不是十年前在非洲援建铁路的工程师?” 女孩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对!您认识我爸爸?” 陆知远眼眶发热,握住女孩的手:“他是我的大学室友,也是我最好的兄弟。当年他去援建,我们失去了联系,我找了他很多年……” 原来,陈默当年在援建途中遭遇战乱,与外界失联,辗转多年才得以回国,却因重伤失忆,只记得自己有个恋人叫林晚,还有一枚银杏书签。他这些年一直在各地寻找,却始终没有线索。 沈念将书签轻轻拆开,重新配线、刺绣,用最细腻的针脚修补磨损的部分,还在叶片边缘加绣了一圈细碎的银线,像星光环绕。陆知远则联系了当年的同学,终于查到陈默如今定居在邻市,经营着一家小小的花店。 一周后,陆知远带着沈念和女孩,驱车前往邻市。花店门口种着一排银杏,金黄的叶片随风飘落。陈默正在修剪花枝,看到陆知远时,愣了许久,眼中渐渐泛起泪光:“知远?” “老陈,我找到你了!”陆知远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女孩举起手中的银杏书签,声音带着哽咽:“爸爸,我是念念,妈妈让我带着书签来找你。” 陈默浑身一震,目光落在书签上,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颤抖着接过书签,指尖抚过上面的“远”字和熟悉的绣纹,泪水夺眶而出:“是晚晚的手艺……是我的念念……” 沈念看着相拥而泣的父女,转头对陆知远笑了笑。阳光穿过银杏叶,落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这件事之后,沈念的绣坊多了一项“心愿书签”业务——为分隔两地的恋人、亲人绣制专属书签,绣上彼此的名字与约定。越来越多的人带着故事而来,带着希望而去。有人用书签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有人凭借书签与恋人重逢,而沈念和陆知远,也成了这些故事的见证者与守护者。 又一年深秋,渡口的银杏林迎来了最繁盛的时节。沈念怀着身孕,坐在树下绣着婴儿鞋,陆知远坐在一旁,为她剥着橘子,时不时低头听听腹中的胎动。不远处,陈默带着女儿在银杏林中散步,女孩手中的书签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你说,我们的孩子出生后,该给他绣一枚什么样的书签?”沈念抬头问。 陆知远握住她的手,目光温柔:“就绣一棵小小的银杏树,旁边绣上‘安’字。愿他一生平安,也愿我们一家,岁岁安澜。” 沈念点头,指尖的绣花针在布料上穿梭,绣出一片片金黄的银杏叶。风拂过,银杏叶簌簌落下,铺满了他们脚下的路,也铺满了往后漫长而温暖的岁月。 渡口的流水依旧潺潺,银杏依旧年年金黄。沈念和陆知远的故事,如同这枚银杏书签,在时光中沉淀,在岁月中留香,也在一个个新的故事里,延续着温柔与希望。 第3章 银杏承脉,岁月回甘 时光荏苒,又是十五年。沈念与陆知远的儿子陆承泽已长成挺拔少年,眉眼间兼具母亲的温婉与父亲的沉稳,自幼跟着沈念学苏绣,一手针脚竟已有几分火候,尤其擅长绣银杏,叶片的脉络、光影的渐变,绣得栩栩如生。 这年深秋,镇上迎来了一场“非遗文化节”,主办方特意邀请沈念的绣坊参展。陆承泽主动请缨,想独立设计一套“银杏时光”系列绣品参赛,主题是“传承与约定”。沈念自然支持,陆知远却有些担忧:“承泽,这次参赛的都是业界前辈,你确定要独自应战?” 陆承泽握着绣针,眼神坚定:“爸,妈常说,苏绣不仅要练手艺,更要懂故事。我想把我们家的故事、陈叔叔家的故事,都绣进作品里。” 他闭门潜心创作,每日泡在绣坊,对着窗外的银杏林观察许久,再落笔刺绣。沈念偶尔进去探望,只见绷子上,少年将渡口的乌篷船、老银杏、银杏书签,还有陈默父女重逢的场景,都绣成了小幅绣品,最后要拼成一幅长卷。 期间,陈默带着女儿陈念安常来探望。念安比承泽小两岁,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继承了父亲的花艺,在邻市开了一家“晚香花店”,店名取自母亲林晚的名字。她常会带些新鲜的花材来,给承泽的绣品提供灵感,有时也会坐在一旁,看他刺绣,偶尔提出一两句建议。 “承泽哥,你这棵银杏的光影不对,深秋的银杏叶,边缘应该带点暖橙,像夕阳照在上面。”念安指着绷子上的绣品说。 陆承泽凑近一看,果然如此,连忙换线调整。“还是念安你细心。”他笑着说。 陈默坐在一旁,看着两个孩子默契的模样,笑着对陆知远说:“想当年,我们俩还是毛头小子,如今孩子们都这么大了,还能一起做喜欢的事,真好。” 陆知远点头,目光望向沈念,她正坐在窗边,为承泽整理绣线,阳光洒在她身上,温柔得不像话。“是啊,这就是我们当年期盼的日子。” 然而,就在参赛前一周,意外发生了。陆承泽的绣品长卷被人不小心碰倒,绷子摔在地上,其中一幅“父女重逢”的绣品被划破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线迹松散,眼看就要无法修复。 陆承泽看着破损的绣品,急得眼眶发红,连日的心血差点付诸东流。沈念没有责备,只是蹲下身,轻轻抚摸他的头:“承泽,别急。苏绣的魅力,不仅在于完美,更在于修复时的耐心与巧思。你想想,这道口子,能不能变成故事的一部分?” 陆承泽愣住了,低头看着那道口子,突然眼睛一亮。他想起母亲说过,外婆林晚当年等待外公时,曾在书签上绣过一道淡淡的裂痕,寓意“等待中的缺憾”。他立刻重新配线,用“补绣”的针法,将那道口子绣成了一道星光,恰好落在陈默父女相拥的身影旁,像是在守护这份迟来的重逢。 陈默和念安赶来时,看到修复后的绣品,都十分感动。“承泽,你这一补,比原来更有味道了。”陈默说,“这道星光,就像晚晚在天上看着我们,守护着我们。” 文化节当天,沈念的绣坊展位前人头攒动。当“银杏时光”长卷展开时,所有人都被吸引了。绣品里,不仅有精美的技法,更有动人的故事——有沈念与陆知远跨越十年的等待,有陈默与林晚跨越生死的约定,有下一代对非遗文化的传承。 评委们纷纷给出高分,最终,陆承泽的“银杏时光”系列获得了青年组金奖。颁奖时,主持人问他:“陆同学,你的作品里,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陆承泽握着奖杯,目光望向台下的父母和陈默父女,声音清晰而坚定:“我想表达的是,无论是苏绣这门手艺,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守护、去传承。就像我妈妈的绣针,绣出了故事,也绣出了岁月的回甘。” 台下,沈念和陆知远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陈默也红了眼眶,想起了妻子林晚,想起了那枚银杏书签。 文化节结束后,陆承泽的“银杏时光”系列绣品被镇上的非遗馆收藏。沈念的绣坊也声名大噪,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想要学习苏绣。沈念和陆知远商量后,决定开办“银杏绣坊培训班”,由沈念亲自授课,陆承泽担任助教,陈念安则负责用花艺装饰培训班,让学员在花香与墨香中感受苏绣的魅力。 开班那天,阳光正好,银杏林金黄一片。培训班里,既有十几岁的少年少女,也有几十岁的中年人。沈念站在台前,握着绣针,对学员们说:“苏绣不难,难的是坚持与用心。每一针每一线,都藏着你的情绪与故事。希望你们在这里,不仅能学到手艺,更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约定’。” 陆承泽站在母亲身边,看着台下认真听讲的学员,又望向窗外的银杏林和不远处的渡口,心中忽然明白,母亲的绣坊,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绣坊,它是故事的载体,是传承的纽带,更是无数人心中“约定”的见证。 陈念安捧着一束刚做好的银杏花束,走进培训班,放在讲台旁。金黄的银杏叶与白色的花朵相映,香气四溢。她看着陆承泽,笑着说:“承泽哥,以后我们一起,把妈妈和阿姨的故事,把苏绣和花艺,都传承下去好不好?” 陆承泽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好,我们一起。” 渡口的流水依旧潺潺,银杏林依旧年年金黄。沈念和陆知远相濡以沫,陈默守着对妻子的思念,陆承泽和陈念安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将苏绣与花艺、故事与约定,继续延续下去。岁月悠长,那些温暖的故事,就像银杏的香气,在时光中弥漫,久久不散。 需要我继续描写陆承泽与陈念安的情感发展(如共同面对传承中的挑战、确认心意),或是拓展培训班里新学员的故事(如不同背景的学员与苏绣的羁绊)吗? 第4章 针绣情丝,花伴流年 培训班开办半年,吸引了不少怀揣热爱的学员,其中最特别的是个叫阿蛮的姑娘。她来自大山深处,是个留守儿童,跟着奶奶学过简单的苗绣,听说银杏绣坊的培训班后,攒了半年的零花钱,独自坐车来到镇上。 阿蛮性格内向,普通话不太标准,初来时总是躲在角落,绣针也握得笨拙,好几次因为线迹错乱而红了眼眶。陆承泽看在眼里,主动担任她的辅导老师,耐心教她苏绣的基础针法;陈念安则常带些小点心和鲜花来看她,用温柔的话语鼓励她:“阿蛮,你看这朵小雏菊,虽然不起眼,但只要用心浇灌,也能开得很漂亮。刺绣也是一样,慢慢来,你一定可以的。” 在两人的帮助下,阿蛮渐渐开朗起来,绣技也进步神速。她将苗绣的大胆配色与苏绣的细腻针脚结合,绣出的银杏别有一番风味。沈念看后连连称赞:“阿蛮,你的绣品有灵气,这是最难得的。” 然而,就在培训班即将举办结业展时,阿蛮却突然提出要退学。陆承泽和陈念安找到她时,她正坐在银杏林里抹眼泪:“我奶奶生病了,需要钱治病,我得回家打工。” 陆承泽眉头紧锁:“治病的钱我们可以想办法,你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啊。” 陈念安也说:“阿蛮,你的绣品很有特色,要是能参加结业展,说不定能被买家看中,还能帮奶奶治病呢。” 两人商量后,决定帮阿蛮筹集医药费。陆承泽将自己参赛获得的奖金全部拿了出来,陈念安则拿出花店半个月的收入,沈念和陆知远也添了一笔钱。不仅如此,陆承泽还帮阿蛮设计了一套“山涧银杏”系列绣品,将苗绣元素与银杏结合,陈念安则用鲜花为绣品搭配装饰,一起帮她备战结业展。 为了赶工,三人常常在绣坊忙到深夜。昏黄的灯光下,陆承泽专注地指导阿蛮调整针脚,陈念安则在一旁修剪花材,偶尔抬头,看到陆承泽认真的侧脸,脸颊会悄悄发烫。陆承泽也会在休息时,不经意间望向陈念安,看她为了搭配花束而蹙眉思考的模样,心中泛起一丝温柔。 一次深夜,阿蛮已经睡着,绣坊里只剩下陆承泽和陈念安。陆承泽看着陈念安为绣品搭配的银杏花束,笑着说:“念安,还是你厉害,这花束一配,绣品的意境都不一样了。” 陈念安脸颊微红,低下头:“其实是你的绣品底子好。承泽哥,我发现你对苏绣真的很执着。” “因为这是妈妈的手艺,也是我们家的故事。”陆承泽顿了顿,看向她,“而且,现在还有你一起守护这份传承,感觉更有意义了。” 陈念安猛地抬头,撞进他温柔的眼眸,心跳瞬间加速。陆承泽也有些紧张,伸手轻轻拂去她发间的一片银杏叶:“念安,从小时侯一起在银杏林里玩耍,到现在一起帮阿蛮,我发现,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你在身边,就很安心。” 他的声音低沉而真诚,陈念安的眼眶微微发红,用力点头:“承泽哥,我也是。”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两人相握的手,也照亮了绣坊里未完成的绣品和一旁的花束。针丝与花香交织,情愫在心底悄然蔓延。 结业展当天,阿蛮的“山涧银杏”系列绣品一经展出,便赢得了满堂喝彩。一位来自大城市的非遗收藏家看中了这套绣品,以高价收购,还邀请阿蛮去大城市的非遗工作室深造。阿蛮拿着钱,激动地抱住陆承泽和陈念安:“谢谢承泽哥,谢谢念安姐,是你们给了我希望。” 沈念和陆知远站在一旁,看着两个孩子默契的模样,相视一笑。陈默也来了,他看着女儿幸福的笑容,眼中满是欣慰:“晚晚,你看到了吗?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会把我们的故事,把这份温暖,一直传承下去。” 结业展结束后,陆承泽带着陈念安来到渡口的银杏林。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亲手绣的银杏书签,书签上绣着两朵相依的雏菊,背面刻着“念安”二字。“念安,这是我给你的。”他有些紧张地递过去,“我希望,往后的岁月,我们能像这枚书签上的雏菊一样,相互陪伴,一起守护苏绣,一起守护我们的约定。” 陈念安接过书签,指尖抚过细腻的针脚,泪水滑落脸颊,却笑得无比灿烂:“我愿意,承泽哥。” 陆承泽将她拥入怀中,银杏叶纷纷扬扬落下,落在他们的肩头。渡口的流水潺潺,像是在为他们祝福;远处的绣坊里,沈念正为新一批学员授课,陆知远在一旁整理绣线,岁月静好。 往后的日子,陆承泽和陈念安一起打理培训班,一起设计新的绣品系列,将苏绣与花艺完美结合,推出的“花绣流年”系列,深受市场喜爱。他们会带着学员去银杏林写生,去渡口采风,将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都绣进作品里。 每年深秋,银杏林金黄一片时,陆承泽都会为陈念安绣一枚新的银杏书签,上面绣着他们当年的约定,绣着岁月的温柔。而陈念安,则会为陆承泽做一束银杏花束,放在他的绣案旁,伴他一针一线,绣出更长久的未来。 针绣情丝,花伴流年。沈念与陆知远的故事,在下一代的延续中愈发温暖;而陆承泽与陈念安的爱情,也如同这年年金黄的银杏,在时光中沉淀,在传承中愈发醇厚。 第5章 渡口的银杏 船桨划破晨雾时,苏晚的指尖正摩挲着那片银杏书签。叶脉间还凝着昨夜的露气,像谁没擦干净的泪痕,将泛黄的叶片浸出一小片深褐的晕。 渡口的老槐树又落了些叶,铺在青石板路上,踩上去沙沙响。她是来等阿砚的——三个月前,那个背着画板的少年在这里上船,说要去下游的古镇写生,临走前从速写本里撕下这片银杏,“等我回来,换你一幅完整的画。”他的指尖带着松节油的味道,蹭过她的掌心,像一阵轻痒的风。 船家的吆喝声从雾里钻出来,苏晚抬眼,看见乌篷船的轮廓渐渐清晰。不是阿砚坐的那艘,却有个穿蓝布衫的老人站在船头,手里举着个眼熟的速写本。“姑娘,是在等一个叫阿砚的后生吗?”老人将船泊在岸边,递过本子,“这是他落在我船上的,说若是有人来渡口等他,就把这个交出去。” 速写本的扉页夹着那片银杏书签的另一半——边缘的锯齿恰好能和苏晚手里的拼合,完整的叶片上,用铅笔细细画着渡口的晨雾,雾里站着个扎马尾的姑娘,手里捏着半片银杏。最后一页是刚干的墨迹:“遇雨滞留,归期未定。见书签如见我,待雾散船归,必赴此生约。” 苏晚将两片书签合在一起,贴在胸口。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过槐树叶,在书签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忽然想起阿砚说过,银杏叶枯而不腐,就像藏在心里的约定。渡口的风又起,带着江水的湿润,她仿佛听见下游传来隐约的船鸣,穿过层层水雾,正朝这里赶来。 第6章 渡口的银杏书签 那是去年深秋的午后,苏晚蹲在渡口的石阶上捡银杏叶。她刚大学毕业,背着画夹来古镇采风,却对着满江秋水犯了难——想画渡口的苍茫,笔尖却总缺几分灵动的烟火气。 “这片叶子的脉络画歪了。”清冽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时,苏晚正对着一片银杏描摹。她抬头,撞进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少年背着半旧的画板,松节油的味道混着银杏的清香飘过来。他指了指她的画纸,“你看,渡口的风是斜着吹的,银杏叶的脉络该跟着风势偏一点,就像江里的浪纹。” 他叫阿砚,是美院的在读生,来古镇写生已有半月。那天下午,他陪着苏晚在渡口待了很久,教她观察雾起时的江面如何染白石阶,教她捕捉船桨划水时溅起的碎光。夕阳西下时,他从自己的速写本里撕下一片刚夹进去的银杏,“送你当书签,下次画不出来,就看看它——银杏叶的每一条脉络,都藏着风的方向。” 苏晚接过书签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两人都顿了一下。江风卷着落叶飘过,他忽然说:“我明年还来这里。到时候,换你画一幅完整的渡口给我看,好不好?”她点点头,看着少年背着画板踏上归途的背影,那片银杏书签被她小心翼翼地夹在画夹的扉页,成了深秋最暖的印记。 后来的日子里,他们靠着书信往来。苏晚会寄去自己画的渡口四季,阿砚则会在信里夹上各地的落叶,有时是枫叶,有时是松针,但最让她珍藏的,还是那片银杏。直到三个月前他来渡口乘船,临走前握着她的手说:“等我回来,就用你的画换我这幅写生,还要把这片银杏补成完整的约定。” 第7章 渡口的银杏书签(重逢篇) 江风裹着桂花香漫过石阶时,苏晚正低头摩挲着两片拼合的银杏书签。晨雾早已散尽,阳光将江面染成碎金,老槐树的影子斜斜铺在青石板上,忽然被一艘驶来的乌篷船剪碎——船头立着的少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背着熟悉的画板,眉眼间带着旅途的风尘,却依旧是她记忆里的模样。 “苏晚。” 清冽的声音穿过江风,苏晚猛地抬头,手里的书签险些滑落。阿砚站在船边,朝她扬了扬手,指尖捏着半片银杏叶——那是他临走前留在速写本里的另一半,边缘的锯齿与她掌心的书签严丝合缝。船还未完全泊稳,他便大步跨上岸,松节油的味道混着江水的湿润扑面而来,和去年深秋的那个午后一模一样。 “我回来了。”他走近,目光落在她手里的书签上,眼底漾起笑意,“看来,你一直带着我们的约定。” 苏晚鼻尖一酸,将手里的书签递过去。阿砚伸手接过,小心翼翼地将两片银杏对齐,完整的叶片上,他当年画的渡口晨雾与她后来补画的晚霞重叠,脉络间仿佛还藏着去年的风。他从画板侧袋里掏出一个小锦盒,将合二为一的书签放进去,“这次回来,再也不离开了。” 正说着,一只橘色小猫蹭着苏晚的裤腿跑过来,仰头“喵”了一声。那是去年他们在渡口捡到的流浪猫,苏晚一直照料着,取名“杏儿”。阿砚弯腰抱起小猫,指尖划过它耳后的绒毛,“没想到杏儿还认识我。” “它每天都在渡口等你呢。”苏晚轻声说。 江风轻拂,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阿砚放下小猫,伸手牵住苏晚的手,掌心的温度依旧温暖。他从画板里抽出一卷画纸,展开——那是一幅完整的渡口全景图,晨雾、晚霞、江船、槐树,还有树下并肩而立的两个身影,手里捏着一片完整的银杏。 “这是我欠你的画。”他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现在,换你兑现承诺,陪我画一辈子的渡口,好不好?” 苏晚点点头,眼眶湿润。阳光穿过叶片,在两人相握的手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锦盒里的银杏书签静静躺着,枯而不腐,就像他们跨越山海的约定,终于在这个桂花飘香的秋日,圆满落幕。 第8章 渡口的银杏书签(番外) 十年后的深秋,渡口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银杏叶铺成金色的小径。苏晚正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教七岁的女儿念念用彩笔给银杏叶涂色。阿砚背着画板坐在不远处,笔尖勾勒着江面的归帆,阳光洒在他鬓角的碎发上,染出淡淡的暖意。 “妈妈,这就是你和爸爸的约定书签吗?”念念举着一片刚捡的银杏叶,好奇地盯着苏晚手里的锦盒。盒里的银杏书签被岁月磨得愈发温润,完整的叶片上,当年两人合画的渡口图景依旧清晰,边缘还留着念念小时候不小心蹭到的一点粉色颜料。 苏晚笑着点头,打开锦盒将书签取出:“你看,这半片是爸爸当年在渡口送给妈妈的,那半片是他回来时带来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的约定呀。” 正说着,阿砚放下画板走过来,弯腰揉了揉女儿的头发:“念念要不要听听,爸爸当年是怎么在雾里找到妈妈的?” 念念兴奋地拍手,趴在阿砚膝头。苏晚看着父女俩的身影,指尖轻轻摩挲着书签——这十年里,他们守在渡口开了间小小的画馆,接待来往的旅人,也画遍了渡口的朝暮晴雨。杏儿早已成了渡口的“老住户”,此刻正蜷在竹椅旁打盹,肚子上还压着一片银杏叶。 阿砚讲完当年的故事,从口袋里掏出一片新捡的银杏叶,用小刀细细修出锯齿状的边缘:“现在,该给念念做属于你的书签了。”他将叶片递给念念,“以后遇到想等的人、想守的约定,就把它夹在书里,像银杏一样,守住初心,就会等到圆满。” 念念握紧银杏叶,跑到江边的石阶上,模仿着父母当年的样子,将叶片轻轻放在水面。江风拂过,叶片随着涟漪漂向远方,恰如当年那场跨越山海的约定,如今已长成代代相传的温柔。 苏晚靠在阿砚肩头,看着女儿蹦蹦跳跳的身影,忽然觉得,这枚银杏书签从未真正“落幕”——它在渡口的风里,在父女俩的笑声里,在往后无数个深秋的晨光里,正以另一种方式,续写着未完的温柔。念念背着印着小雏菊的书包,攥着妈妈塞的两颗水果糖站在教室门口——昨天睡前,爸爸蹲下来跟她约定:“交朋友就像分享星星糖,你愿意递出一颗,就能收获双倍甜哦。” 她鼓起勇气走向那个独自折纸鹤的小姑娘,把橘子味的糖递过去:“我叫念念,我爸妈说,好东西要分给想一起看晚霞的人~” 放学后的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念念拉着新朋友的手跑回家,正好撞见爸爸在院子里摆小桌子:白色桌布上摆着妈妈最爱的桂花糕,旁边是两只印着“念”字的陶瓷杯。妈妈笑着揉她的头:“你爸说,要复刻我们第一次约会的样子,让念念也尝尝‘喜欢’的味道。” 念念踮起脚尖拿起一块糕塞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漫开来——原来爸妈的浪漫,早就藏在她成长的每一个小细节里。念念背着小雏菊书包,攥着两颗水果糖站在教室门口——昨天睡前,爸爸沈知南蹲下来跟她勾手指:“交朋友就像分享星星糖,你递出一颗,就能收获双倍甜哦。” 她瞥见角落里那个独自折纸鹤的小姑娘,袖口沾着点墨水渍,正对着皱掉的纸鹤小声叹气。念念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过去,把橘子味的糖递过去:“我叫念念,我妈妈说,不开心的时候吃颗糖,烦恼就会飞走啦~你在折什么呀?” 小姑娘怯生生地抬头,露出一对浅浅的梨涡:“我叫安安,想折只纸鹤送给奶奶,可是总也折不好。” 念念立刻把糖塞到她手里,拉着她的手趴在桌上:“我爸爸教过我!他说折纸鹤要先把纸角对齐,就像和好朋友并肩走一样,不能歪歪扭扭~” 两个小身影凑在一起,指尖翻飞间,一只带着小歪翅的纸鹤终于成型,安安眼睛亮起来:“谢谢你念念!以后我们一起折纸鹤吧!” 放学后的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念念拉着安安的手跑回家,刚推开院门就停下脚步——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爸爸正踮脚挂串灯,暖黄的灯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妈妈苏晚坐在小桌旁,把桂花糕摆成小巧的花瓣形状,旁边两只印着“念”字的陶瓷杯里,泡着温热的蜂蜜水。 “回来啦?”沈知南转身时,袖口蹭到了灯串,几颗小灯珠轻轻晃动。苏晚笑着起身迎过来,替念念擦掉额角的汗:“你爸说,今天是你们第一次约会的纪念日,要复刻当年的样子,让念念也尝尝‘喜欢’的味道。” 沈知南走过来,揉了揉念念的头:“怎么样,爸爸的‘星星糖约定’管用吗?” 念念踮起脚尖拿起一块桂花糕塞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漫开来,她转头看向安安,又把另一块糕递过去:“管用!安安现在是我的好朋友啦~爸妈,你们的浪漫,我也要分给好朋友!” 沈知南和苏晚对视一笑,苏晚轻声说:“对呀,最好的浪漫,就是把爱分享给身边的人。” 安安咬了口桂花糕,眼睛弯成了月牙:“念念家的味道,好甜呀~”念念背着印着小雏菊的书包,攥着两颗水果糖站在教室门口——昨天睡前,爸爸沈知南蹲下来跟她勾手指,指腹蹭过她的小掌心:“交朋友就像分享星星糖,你递出一颗,就能收获双倍甜哦。” 她瞥见角落里那个独自折纸鹤的小姑娘,袖口沾着点淡蓝色墨水渍,正对着皱掉的纸鹤小声叹气,鼻尖微微泛红。念念犹豫了一下,还是迈着小碎步走过去,把橘子味的糖递到她面前:“我叫念念,我妈妈说,不开心的时候吃颗糖,烦恼就会飞走啦~你在折什么呀?是不是纸不听话呀?” 小姑娘怯生生地抬头,露出一对浅浅的梨涡,声音软乎乎的:“我叫安安,想折只纸鹤送给生病的奶奶,可是总也折不好翅膀,奶奶明天就要去医院复查了……” 她说着,眼圈就红了。念念立刻把糖塞到她手里,拉着她的手趴在桌上,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彩纸:“我爸爸教过我!他说折纸鹤要先把纸角对齐,就像和好朋友并肩走一样,不能歪歪扭扭~我们一起折,折两只,一只给奶奶,一只给你!” 两个小身影凑在一起,指尖翻飞间,念念还偷偷在纸鹤翅膀上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安安看着歪翅纸鹤上的笑脸,终于笑了:“谢谢你念念!以后我们一起折纸鹤,一起分享糖好不好?” 念念用力点头,把自己的彩虹橡皮分给她:“好呀!这是我的宝贝橡皮,借给你用,以后我们就是最好的朋友啦!” 放学后的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念念拉着安安的手跑回家,刚推开院门就停下脚步——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爬满了淡紫色的牵牛花,藤蔓顺着木栅栏缠绕,几朵晚开的小雏菊藏在叶间;爸爸正踮脚挂暖黄色的串灯,灯串上挂着几颗小巧的玻璃珠,折射出细碎的光;妈妈苏晚坐在铺着格子桌布的小桌旁,把桂花糕摆成小巧的花瓣形状,桌上还放着一个陶瓷小兔子摆件,是念念去年生日爸爸亲手做的,旁边两只印着“念”字的陶瓷杯里,泡着温热的蜂蜜水,飘着几朵干桂花。 “回来啦?”沈知南转身时,袖口蹭到了灯串,几颗小灯珠轻轻晃动,他顺手摘下一片落在安安头上的槐树叶。苏晚笑着起身迎过来,替念念擦掉额角的汗,指尖带着桂花糕的甜香:“你爸说,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约会的纪念日,要复刻当年的样子,让念念也尝尝‘喜欢’的味道。” 沈知南走过来,揉了揉念念的头,又对安安笑了笑:“这位是念念的好朋友呀?欢迎来家里做客。” 念念踮起脚尖拿起一块桂花糕塞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漫开来,她转头看向安安,又把另一块糕递过去:“管用!安安现在是我的好朋友啦~爸妈,你们的浪漫,我也要分给好朋友!” 沈知南和苏晚对视一笑,苏晚轻声说:“对呀,最好的浪漫,就是把爱分享给身边的人,就像院子里的花,开得热热闹闹的,才好看。” 沈知南补充道:“以后念念和安安常来玩,叔叔教你们折更多样子的纸鹤,好不好?” 安安咬了口桂花糕,眼睛弯成了月牙:“念念家的味道好甜呀,还有这么多好看的花,谢谢叔叔阿姨!” 第9章 渡口的银杳书签 念念背着印着小雏菊的书包,攥着两颗水果糖站在教室门口——昨天睡前,爸爸沈知南蹲下来跟她勾手指,指腹轻轻蹭过她的小掌心,声音低沉柔和:“交朋友就像分享星星糖,递出一颗,就能收获双倍甜。” 她瞥见角落里那个独自折纸鹤的小姑娘,袖口沾着点淡蓝色墨水渍,正对着皱掉的纸鹤小声叹气,鼻尖微微泛红。念念犹豫了一下,迈着小碎步走过去,把橘子味的糖递到她面前,眼睛亮晶晶的:“我叫念念!我妈妈说,不开心的时候吃颗糖,烦恼就会像小泡泡一样飞走啦~你在折纸鹤吗?是不是纸不听话呀?我帮你呀!” 小姑娘怯生生地抬头,露出一对浅浅的梨涡,声音软乎乎的:“我叫安安,想折只纸鹤送给生病的奶奶,可是总也折不好翅膀,奶奶明天就要去医院复查了……” 她说着,眼圈就红了。念念立刻把糖塞到她手里,拉着她的手趴在桌上,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彩纸:“我爸爸教过我!他说折纸鹤要先把纸角对齐,就像和好朋友并肩走,不能歪歪扭扭~我们一起折两只,一只给奶奶,一只给你,奶奶看到一定会开心的!” 两个小身影凑在一起,指尖翻飞间,念念偷偷在纸鹤翅膀上画了个小小的笑脸,还把自己的彩虹橡皮分给安安:“这个借你用,擦得超干净!以后我们就是最好的朋友,一起折纸鹤、分享糖好不好?” 安安看着歪翅纸鹤上的笑脸,终于笑了,用力点头:“好!以后我有好看的贴纸,也分给你!” 放学后的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念念拉着安安的手跑回家,刚推开院门,就被一只黄黑相间的小蝴蝶吸引了——蝴蝶停在栅栏边的牵牛花上,翅膀扇动着,像一片会飞的小叶子。“安安你看!”念念拽着安安的手追过去,两个小朋友踮着脚尖跑呀跑,蝴蝶却扑棱棱飞到了老槐树上,她们仰着小脸,咯咯地笑个不停。 院子里,老槐树枝繁叶茂,淡紫色的牵牛花顺着木栅栏缠绕,几朵晚开的小雏菊藏在叶间;爸爸沈知南正踮脚挂暖黄色的串灯,灯串上挂着几颗小巧的玻璃珠,折射出细碎的光,他瞥见两个追蝴蝶的小身影,嘴角悄悄勾起一抹浅笑,顺手把串灯的高度调得更低些,怕碰到她们。妈妈苏晚坐在铺着格子桌布的小桌旁,把桂花糕摆成花瓣形状,桌上的陶瓷小兔子摆件(爸爸去年给念念做的生日礼)旁边,两只印着“念”字的陶瓷杯里,泡着温热的蜂蜜水,飘着几朵干桂花。她听见笑声,立刻站起来招手,声音轻快又温暖:“念念、安安,快过来呀!别跑太远啦,小心绊倒~” 两个小朋友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苏晚替她们擦掉额角的汗,指尖带着桂花糕的甜香:“这位就是念念的好朋友安安呀?长得真可爱!快尝尝阿姨做的桂花糕,甜丝丝的,吃了就有力气啦~” 沈知南走过来,揉了揉念念的头,又对安安温和地点点头:“欢迎来家里做客。” 念念踮起脚尖拿起一块桂花糕塞进嘴里,又把另一块递給安安:“安安你吃!我爸妈在过纪念日呢,要复刻他们第一次约会的样子,超浪漫的!” 苏晚笑着拍了下沈知南的胳膊,眼里满是笑意:“你爸呀,嘴笨不会说,却记得所有小细节,今天一大早就在院子里忙活啦。” 沈知南没说话,只是把一杯温度刚好的蜂蜜水递到安安面前,轻声说:“慢点吃,喝点水。” 安安咬了口桂花糕,眼睛弯成了月牙:“谢谢叔叔阿姨,桂花糕好甜,念念家的院子也好好玩!” 苏晚笑着说:“以后常来呀,阿姨给你们做好吃的,让你叔叔教你们折更多样子的纸鹤~”念念背着印着小雏菊的书包,攥着两颗水果糖站在教室门口——昨天睡前,爸爸沈知南蹲下来跟她勾手指,指腹轻轻蹭过她的小掌心,声音低沉柔和:“交朋友就像分享星星糖,递出一颗,就能收获双倍甜。” 她瞥见角落里那个独自折纸鹤的小姑娘,袖口沾着点淡蓝色墨水渍,正对着皱掉的纸鹤小声叹气,鼻尖微微泛红。念念犹豫了一下,迈着小碎步走过去,把橘子味的糖递到她面前,眼睛亮晶晶的:“我叫念念!我妈妈说,不开心的时候吃颗糖,烦恼就会像小泡泡一样飞走啦~你在折纸鹤吗?是不是纸不听话呀?我帮你呀!” 小姑娘怯生生地抬头,露出一对浅浅的梨涡,声音软乎乎的:“我叫安安,想折只纸鹤送给生病的奶奶,可是总也折不好翅膀,奶奶明天就要去医院复查了……” 她说着,眼圈就红了。念念立刻把糖塞到她手里,拉着她的手趴在桌上,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彩纸:“我爸爸教过我!他说折纸鹤要先把纸角对齐,就像和好朋友并肩走,不能歪歪扭扭~我们一起折两只,一只给奶奶,一只给你,奶奶看到一定会开心的!” 两个小身影凑在一起,指尖翻飞间,念念偷偷在纸鹤翅膀上画了个小小的笑脸,还把自己的彩虹橡皮分给安安:“这个借你用,擦得超干净!以后我们就是最好的朋友,一起折纸鹤、分享糖好不好?” 安安看着歪翅纸鹤上的笑脸,终于笑了,用力点头:“好!以后我有好看的贴纸,也分给你~对了念念,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哦,”她凑到念念耳边,声音压得极低,“我奶奶说,对着纸鹤许愿,愿望就会实现呢!” 念念眼睛一亮,也凑近她耳边:“那我们一起许愿!我希望安安的奶奶快点好起来,还希望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放学后的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念念拉着安安的手跑回家,刚推开院门,就被一只黄黑相间的小蝴蝶吸引了——蝴蝶停在栅栏边的牵牛花上,翅膀扇动着,像一片会飞的小叶子。“安安你看!”念念拽着安安的手追过去,两个小朋友踮着脚尖跑呀跑,蝴蝶却扑棱棱飞到了老槐树上,她们仰着小脸,咯咯地笑个不停,书包里的彩纸、橡皮不小心掉了出来,散在草地上。 院子里,老槐树枝繁叶茂,淡紫色的牵牛花顺着木栅栏缠绕,几朵晚开的小雏菊藏在叶间;爸爸沈知南正踮脚挂暖黄色的串灯,灯串上挂着几颗小巧的玻璃珠,折射出细碎的光,他瞥见两个追蝴蝶的小身影和散落的文具,嘴角悄悄勾起一抹浅笑,顺手把串灯的高度调得更低些,怕碰到她们。等小朋友跑远,他默默走过去,弯腰捡起彩纸和橡皮,细心地把皱掉的彩纸抚平,放进念念的书包侧袋里。妈妈苏晚坐在铺着格子桌布的小桌旁,把桂花糕摆成花瓣形状,桌上的陶瓷小兔子摆件(爸爸去年给念念做的生日礼)旁边,两只印着“念”字的陶瓷杯里,泡着温热的蜂蜜水,飘着几朵干桂花。她听见笑声,立刻站起来招手,声音轻快又温暖:“念念、安安,快过来呀!别跑太远啦,小心绊倒~” 两个小朋友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苏晚替她们擦掉额角的汗,指尖带着桂花糕的甜香:“这位就是念念的好朋友安安呀?长得真可爱!快尝尝阿姨做的桂花糕,甜丝丝的,吃了就有力气啦~” 沈知南走过来,揉了揉念念的头,又对安安温和地点点头:“欢迎来家里做客。” 念念踮起脚尖拿起一块桂花糕塞进嘴里,又把另一块递给安安:“安安你吃!我爸妈在过纪念日呢,要复刻他们第一次约会的样子,超浪漫的!” 苏晚笑着拍了下沈知南的胳膊,眼里满是笑意:“你爸呀,嘴笨不会说,却记得所有小细节,今天一大早就在院子里忙活啦。” 沈知南没说话,只是把一杯温度刚好的蜂蜜水递到安安面前,轻声说:“慢点吃,喝点水。” 安安咬了口桂花糕,眼睛弯成了月牙:“谢谢叔叔阿姨,桂花糕好甜,念念家的院子也好好玩!” 苏晚笑着说:“以后常来呀,阿姨给你们做好吃的,让你叔叔教你们折更多样子的纸鹤~” 沈知南在一旁静静看着,顺手把桌上散落的纸巾叠整齐,又给两个小朋友的杯子里添了点温水,动作轻柔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