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妮》 第1章 上学是农村孩子艰难的谋生路 一,上学是农村孩子艰难的谋生路。 同生活在大城市,繁华世界里的孩子不一样的是,农村里的孩子如果想要以读书为契机,谋得一番好的事业和光明的前途,是必须要艰难地煎熬在这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之中的。 我所生活着的这片充满了贫苦气息的小小城镇,曾经被我调侃地称作“黑匣子地带”这所谓的“黑匣子”如果用作理解的话,是可以这样做出解释来:“黑匣子朦胧模糊而又难以触摸,使得无法弄清楚它的真实性。亦我所说的,它的贫富底线。”但是,经过一番时间的考察和摸索,这黑匣子的真实性就又会完全凸显在我们的面前。从而**裸的,变得一览无余了。于是乎,我便用两个字加以概括:“贫”和“俗”。 而不过,至于这个“贫”字应该做何描述,或者说是贫到了何种程度。一时想不到别的高大上的词,只能用“没落”或者“浅而难入流”来形容一下。现实生活的变化难以与一朝三变的城市同月而语。 这就好像镇上隔壁零售部里的王大娘,一次简单的采购就要骑一辆用了二十余年的脚踏车,并且骑上十多里地方能到达县城,然后一番言辞犀利的砍价来完成采购。而与她同时代的城里的富裕小老太太,要登峰造极到涂脂抹粉,甚至于脚踏高跟鞋,唇摸艳紫口红的地步。 “俗”字出名亦是城乡特色。祖祖辈辈的文化浅薄,说话谈吐不雅致,流里流气的陈腐和充斥着满腹的郁闷。这就是蕴藏在此地的民俗与民风。这民风民俗存在于普通大众之间。流行到比诸如歌曲、化妆品、减肥丸、更加流于发光发亮,而最终亮成了一条只属于我们农村的,通向光明和辉煌的,充满了无限力量的道路。而那些弥漫着病态的,所谓的贵着的人们,是永远也走不进这条道路的。因为内心深处妄自为尊的态度,是一种虚伪、丑陋和充满痞气的典型。 而就是当前的这些俗人所努力寻求的“显贵”,也就有了一些穷的几乎被磨得锃光瓦亮的人,要贷款培养子女,把他们培养成一种同样摆着阔气和腐蚀心态的小市民形象。还有一些较为贵着的人,在金钱观的丑陋腐蚀下,日渐的一毛不拔,不去努力下本钱培养自己的子女,而是随大流随波逐流。而那种守着所谓宿命论者:认为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都是上帝的安排,是权威性的,是不容更改的。或者处于贫富之间的人,在培养孩子方面,大概也是守着摆脱凡俗命运,找些正当活儿谋出路,进而拥有属于他们的铁饭碗的传统观念。 正是由于当前的这一切一切的不合理的观念,和“贫”“俗”的心理的指引下,许多穷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和处于工薪阶层的勉强维持生活的小市民家庭生活中的孩子,都要踏上上学—这条属于他们的艰难的道路。 第2章 我遇上了小市民家庭的子女 二,我遇上了小市民家庭的子女。 我就是在处于二十一世纪的初期,并且在这种培养和教育子女的文化氛围中度过我的读书阶段的。并且,更加深刻地激起我思索和铭记的记忆,紧紧地刻在了高中阶段末期的一隙间。 也许,回忆起当年只是为了谋生,为了寻求显贵,谋条人生的光华的道路,而负下许多债来,到城镇读书的想法也许是错误的。但是,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已经成了我心中的最永久的记忆。 在所谓的大城里读书的前两年,除了忙碌于学习那些艰涩懵懂的知识之外,生活是一点也不精彩,又几乎近于虚度。在痴痴迷迷、颠痴乱舞,进而疯狂麋乱中度过,像一只失蹄的野鹿,跌跌撞撞。到了备考的那一年,我又不得不去狠下心来,一遍遍学习,也在闲暇里找寻人生的意义。以便许多年后,这些可以铭记的时光,能突然间带给我无限回味和乐趣。 记得那时候高三年级刚报到,也就是备考的那一年,同学之间彼此都有些许陌生。新到的班主任只是稍微“合理地”安排了一下座位,接着便开始做学前的准备。以往来说,新学期开展的第一个班会,班主任总是会做这样的安排。比如,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是必须的。而为此,我们必然要“大费周章”显得比较正式一些。以便给大家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象。所以,我们都会思绪飞扬,绷紧了神经去思考,有时候灵感突来也尤为不能。 许是找到得意的言辞,寻觅到画龙点睛经历。我记得那时自己的书面介绍如此而言:本人某某,于人、事、物倍有关心,品德优秀自不可言。学习,于慵散中见长,作息,规矩中偶有变化。亦为随机应变能力之强。穿戴之间,雅俗共赏。俗之为最。(此处应为嬉笑)本人时有钻研文字与文学,写作文章狂洋溢姿,犹入浪之波涛,雨中之雷电。爱读古诗词,《四书》《五经》颇晓一二,名著宝典读之大部。诗文歌赋,中长小说,文学评点,通得其中奥妙。有时疯癫有时傻,有时温而有时雅,有时浮而有时放荡。于此,说气质非凡犹为不可,颇有曹雪芹之风貌。(此处应为大笑) 写作此段文字,内心深处颇有喜色。 时年,我自身发育较快,身长已逾五尺。但是又有些天生的弱相,仿佛营养不良。生的三分痴呆状,面有灰黄,腹有肌瘦,不知不觉已达加冠之龄,沾些民俗民风,衣冠鞋裤甚为不整。正可谓俗不可耐。但老师并不怜惜我等,因我身高之势,安排我于教室之尾,仿佛压阵之举,真真的天妒英才。但是,时旁遇奇怪者,一介女流,身不高体倒胖,生的肌体发黑,满面愁容,而甘于坐于教室之末。概是为掩饰其面貌缺点吧。奇者怪矣。并且刚好立于我侧,霉之到矣。呜呼哀哉。此女生,先前概不知其名姓,但看她年岁与我相近,颇似初来乍到,也不多言语,于我心里有点不知所以然。不知道她是做如何介绍。好奇之心人人有之。况且,我爱琢磨奇之怪者。趁她不晓,斜眼目视她立于桌旁的纸条。大概如此而言。 “我在小城市的小角落里长大,父母亲多忙于工作,自幼生活规律性不大,生活节制性不强,没有太多的朋友,经常孤单独处。又自己形貌不端庄,自卑之心时时有。新学期之初,愿与大家融洽相处,增长见识,学会懂得珍惜友谊。又本人先天性的缺乏艺术修养,渴望与与众不同的有艺术细胞的爱好者们交识。又本人行动庸散,对学习总是处于逃避状态。所以,经常逃学,外加本人外号黑妮,被人冠以‘黑妮逃学时期’来称呼我此阶段的逃学情况。” 等自己傲气而又颇以为是地朗读了此篇糅和了许多精髓语言之后,心里接着就洋洋自得起来。待耳闻到她的读文之后,忽地自己感觉茫然起来。因为她其实没有按其写稿诵读。而是刻意将后面的那些所谓的“外加本人外号黑妮”之类的内容给隐瞒过去了。这就使我很是纳闷。 待她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的时候,我斜眼望了一下她脸上还未散去的愁容。此刻也正缓缓舒展开来,略显平静。“娟子,你讲得不错呢。”她的同桌带着沙哑的语调向她说道。黑妮好像故意侧了一下膀子,斜着张脸也向她的同桌望着,似乎是有感于她的赞扬。颇为感激地点点头道:“谢谢啦。” 课后,我才知道,这个黑妮小名娟子,与她一起的同桌叫刘菜花。而且,听说刘菜花非等闲之人,成绩很好,是我们这届的榜样呢。但是,刘菜花是使人琢磨不透的,大概是因为她的言辞之少,惜言如金。那么我也总可以这样评价她,也许她今生的座右铭应该是言多必失。 读了这许多年所谓的圣贤书,自己虽也算不得练就了什么火眼金睛。但看到黑妮和刘菜花的骨子里还是很特别的。刘菜花属于那种除学习之外,一切都无兴趣之人。一个典型的对学习痴呆的高分女。况且我对于此人物非为藐视,非为憎恨,但是内心里感觉与她们还是有些格格不入。 见着黑妮的眼神呆拙,形神不一,慵慵散散,性格难辩。这样的一对同桌,其实气质十分不搭,实难想象,她们以后的相处将会怎样。黑妮在那精心准备的介绍言辞中明确了自己的许多弱点,人也感觉很谦虚谨慎。以便初期的时候能够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说明自己是善良孤癖的小女生。 步入正式学习的初级阶段,黑妮和她那个高分女同桌刘菜花的学习状态还是一样的,都很刻苦,充满了斗志,几乎察觉不到什么差别。但是隔了几天以后,我忽地察觉到黑妮的行为开始变得有些反常,居然有时一整天都没有看到她的影子。难道说,她已经进入了她所谓的“黑妮逃学”时期了。 接下来的四五天都没有看到黑妮的影子。刘菜花桌子的一旁少了一个人,显得空荡荡的。但是,这种情况对她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对一个高分女来讲,学习进步是她的永恒追求,永恒真理。 我对黑妮的记忆,那时候还停留在她的那张介绍稿子上。如果不是它的话,我也许以后很难知道一个叫做黑妮的女孩,会有自己的“黑妮逃学时期”况且,自己也不会无端地关注那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逃学女。 直到突然有一天,一个隔壁班陌生的男生来找黑妮,说自己和黑妮是发小,他好多天没有见到黑妮的影子。“这黑妮,才没多久,就又开始步入逃学阶段了。喂,你好同学。”他向端坐着学习的刘菜花说道。 “你同桌来的时候,麻烦你告诉她,说隔班的诸葛孝有事找她。多谢了。”刘菜花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又轻声应了声“好”。接着埋头于手底下的科目习题。 后来才知道,诸葛孝和黑妮家其实住得很近。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基本上打小都是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他们的父母亲差不多年龄,都是为着工作,为着生活而苦苦挣钱打拼的中下阶层小市民。 第3章 初识黑妮等的事件 三,初始黑妮等的事件 黑妮的逃学谋划得真是相当精确。每次良好的学习情绪尚能维持四五天,四五天后就变了一副模样。也不知道黑妮到底算不算是乐观的女孩? 只记得那日黑妮急匆匆地跑进教室,整整齐齐地把书码好,仿佛重新踏上战场的士兵。随即又安静下来,显出一脸若无其事的表情。她眼睛瞥了一下同桌刘菜花。这样的瞬间,对沉迷于知识海洋的刘菜花而言,怎么会轻易察觉呢?“嘿,刘菜花,你全神贯注的样子,真是我的学习榜样呢。”黑妮这番话里,在旁人听得清清楚楚,语气里面分明透露出几分戏谑。 但看那刘菜花依旧目不转睛,又似呆若木鸡,黑妮的话对她也就似有若无。尽管刘菜花心里装着些整套的理论知识系统,但是,她在做人处事方面,实属“贫下中农”然而,她的那些学习方法论对外也是秘不可传的。 刘菜花对黑妮的阳腔怪调的恭维有些反感。但是还是显出比较随和的样子来,“你来了,就好好的上课。”黑妮听得此话默沉默不语。也只好稳定下情绪,安安静静的做些自己的事情。 说实在话,黑妮曾经的逃学经历,跟她对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关系。她在平日里经常听到譬如,“不争气、没脑袋、不是上学的料”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内心里怎么不会自暴自弃呢?于是,竟有一天,她亲口说出,“我不是上学的料。”也便有了今天的所做所为。 对我来说,这个与自己邻桌的,名叫黑妮的人,由于先前不相识,性格趣味不相投,其实满心里就不看好她。 而隔班的诸葛孝,知道黑妮的归来,这天下午就姗姗来找她。把她叫了出去。 就后来对黑妮的情绪所见,她肯定是被驯斥了一顿。诸葛孝对黑妮严格看护,更多的是经过彼此父母同意。黑妮需要人管,除了父母之外,能拜托的也只有与她最熟悉的诸葛孝。这样的选择,对黑妮的父母来说,也是迫不得已。 我与黑妮熟知的机会也是有的。有时候感觉也许这也是上天的故意安排。在那样一个孤独寂寞,默默奋斗的岁月,我们几乎都在沉寂着。前方的路,是艰难坎坷,是光明显耀,那都不重要。因为我们都没法思考这些东西,也就是所谓的命运。我们的偶尔的交谈都显得很一般。 直到那次作文课上,语文科目的张老师简单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然后,对上周那些写的作文进行优缺点评。张老师比较平和地说道,“上周自由写作作文啊,我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评析,从中可以看出,大家在语言文字水平和主题思想的把握上还是令我相当满意的。写得比较出色的作文的同学,有xx,xx,xx。”当老师念到我名字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张老师继续讲道,“自由写作的题目啊,有的同学题目具有吸引力,还有的形式新颖,独出一格,才华大展。xx的《半碗疙瘩汤》xx的《流泪的桃花蕊》xx的《岁月流痕》还有形式多样的像xx的《梦是会开花的》短诗。都很有看点。”由于那时我擅长写作短诗的缘故。所以,那篇《梦是会开花的》就自然出自我之手了。突然得到对我写作诗歌的赞扬,我内心喜悦不由言说。这么多年在写作诗歌的花费上也算小小的收获。 但是,同样令我感到纳闷的是,她为何抛弃了我的另一篇短诗《我恨上学》。 等那厚厚的作文拿到我手上的时候,只见对第二首诗歌的评语是这样写道:文章的目的是写作积极性,自由写作不是没有章法规则。各展所好,是我的心愿。 而对我的第一篇诗歌的评语乃是:本诗篇对仗工整,遣词造句能力极好。富有诗歌的韵味,希望业余多加发扬。读罢评语,我对此颇为愤慨,于是乎,遂用红色钢笔涂抹,搁置一旁。 等构思此次作文主题思想的时候。黑妮对我的诗歌的兴趣让我颇感意外。这个曾自言与艺术从未沾边的人,她是何目的呢?她满脸谦和,让我有点惊慌起来。“喂,那个自诩曹雪芹的,可以读你的诗歌吗?能写作诗歌的人,那境界应该是很高的哦。”听得她的言辞,我虽然满心不愉快,迟疑了下,我还是把它递给了她。“谢谢。”她又谦和地说道。 黑妮接过我的诗篇,小心地摊开了来看。只见此诗篇题目仿佛吸引了她的眼球,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此。只记得我的那篇的《我恨上学》的诗篇内容如此: 我恨上学/没目的地的挥汗抛血/ /一次次的测试/每一个分数啊 /都将梦想浇灭 /我恨上学 /恨在彼此的你拼我搏的去学 /每场上笔杆子的激烈 /考上考不上啊 /未来没有终结 /我恨上学 /上学的男生像土鳖 /在沙地里翻滚土坯 /钻出来钻不出来啊 /也不多一些 /我恨上学 /上学的女生像花大姐 /随心所欲得在这片土地上附附贴贴 /没有目标啊/未来很干瘪 /唉我恨上学 读完之后,黑妮久久地陷入了思索。仿佛遇到了久别重逢的知己,好干脆好爽快,然后就是啧啧的惊叹。好像这才是真正的诗歌。诗歌的真谛是什么?为己所好,遇到有缘人也。我不明白也不理解。难道说这就是被老师称作的不积极的诗篇吗?黑妮的情绪不由分说。她有一股无可抑制的感情,迫使她提笔在上面写道:有气魄的诗篇,有魅力的诗篇,道出了多少心声。 随后她向我望了一眼,那眼神像是在告诉我,她对此诗篇是处于惊叹之中的。我无可否认的是,我的诗篇里面的确是有许多叛逆因子在的。这些东西激发了她对诸如此类文学形式的赞扬和向往。 黑妮思考终结之后,她对那篇所谓的被老师堪称为典型的诗歌《梦是会开花的》给以全盘的否定。诗文如下: 梦是会开花的/梦是会开花的/梦是真实的/梦是迷香的/梦是会放出亮光的/有梦真好/有梦真好/有梦的人会变得无私/有梦的人会无比崇高/有梦的日子不可缺少 她满目愁容告诉我,她对所谓有梦是充满愤慨的。后来居然愤愤地把它转给我,“第一篇打满分,第二篇打零分。”“黑妮,你别跟我开玩笑。为何这样打分?”我追问道,“为什么不是被老师盛赞的第二篇呢?” 也许,我应该明白,黑妮对譬如梦想之类的话题充满了反感。“首先,是我认为它好。那些所谓的梦想之类的臭东西,真的怕拉,拉着就长就臭。现在谁还相信梦想那玩意啊?”黑妮的话让我不知所措,又不知道如何作答。 而她身旁的刘菜花也正细细翻阅着自己被老师所称赞的文章。记得是说她的文章有章法,结构严谨,论点分明,合理完整。用传统思路写作的,她是典型。呼吁大家多学习她。黑妮却是一脸不屑。 第5章 黑妮逃学为写作一首诗歌 五,黑妮逃学为写作一首诗歌 我怎么也想不到,黑妮这个曾经对任何东西都漠不关心的傻丫头,会一时间疯狂到去写作诗歌的境界里去。最起码我对诗歌的创作在感觉上是总是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原来曾无知的认为自己每天都能创作诗歌,因为诗歌的描写范围是很广的。但是,时间久了,并未圆我心中所愿,诗歌的创作灵感也日益减少。 况且,黑妮的这个对诗歌感兴趣话题,也是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的。她的那颗心容纳的那么少,又怎么能够写作大量诗歌呢?但是,黑妮对自己的喜好好像从未放弃过似的。她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会经常出乎意料的离开了学校。携好多譬如《普希金的诗》和《裴多斐诗选》等等,还有舒婷、顾城、海子的诗歌集,民歌和少儿歌选,准备备战诗坛去了。 而且听说她出校门的时候总是怀揣着它们,像孕育着一肚子的宝贵财富。而我于此却深感懊悔。满心里像背负了千般万般的罪恶。这一切也许都怪自己没往深处思考,愿上帝惩罚我的罪过吧。希望黑妮把思想转过来。 刘菜花的书桌旁从此又少了一个所熟知的面孔,一度又显得空荡荡的。黑妮那些所深恶痛绝的书,也正零散地堆在那里,很不规整。刘菜花默守着自己的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她对黑妮的不务正业所愤慨。然而,黑妮逃学回家的这几天并不是显得格外的平静。诸葛孝到底是知晓了这些。他曾多次徘徊在我们班的外面,然后朝着这边望望,终是不见黑妮。于是惺惺离开。只是实在不得已的时候才来问我,“你的那个所谓的徒弟呢?你连她都看不住,还教她什么诗歌这些破玩意。”我想,大概是黑妮冒出的古怪想法所导致的。但对诸葛孝却不好意思这样讲。 “也许,哦,不太清楚啊。。”诸葛孝对我有时候还是比较厌恶的,没有继续追问我。他只是又向其他的同学来问。等确实了解到黑妮为诗歌而逃学的缘故以后,就又来责怪我。 “我原以为黑妮跟着你能学好,能够暂时安静一段时间,可是,你看现在。这会儿你倒不闻不问了。你负责吗?你敢说你这不是耽搁黑妮的前程吗?她的年华青春是让她浪费的吗?我真是看错你。她也许最后连毕业都读不完。你看吧。我们也许知道,其实我们的命运也比得别人好不了多少。你还是多想想自己吧。”诸葛孝几乎愤慨地说道。 诸葛孝的话确实深深触动了我心上的某些东西。我无言以对。仔细想想,的确,谈起我们这些人的成绩,我们也会觉得很痛苦。我们是上不能拔尖,下不能着地。 换而言之,就是我们处于城市的中下层阶级。对我这个自命不凡的所谓的有抱负有理想有气质的人来说,谈起成绩来,我也会感到肮脏不堪,不堪入目。记得与诸葛孝的接触中曾听他说过,“像黑妮和我这样的小市民家庭中出身,我们更多需要的是懂得是非。将来随父母找份稳当的工作,比什么都好。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命运吗?” 想起黑妮,我心里不觉得有些酸楚。平静下来一阵以后,我们才知道要理性的对待。 八月里的风凉凉的。宇宙蜷缩在阴暗里。同对一切置若罔闻的刘菜花相比,我的心总是不安分。可怜刘菜花的瘦弱单薄和孤单,也可怜我的感性简单和无知。黑妮和刘菜花不是一类人,我和黑妮也不是一类人,我们都不是一类人。然而上帝却让我们撞在了一起。 刘菜花虽然呆滞,但是她内心聪慧,她晓得黑妮的脑袋的愚笨。也晓得黑妮曾经和现在都是一个逃学狂。 黑妮这一段逃学时期结束以后,她还是跚跚返回了这片依旧还属于她的土地。然而她的神态显得意外的低落。不知道在她内心里还在踌躇着什么?刘菜花对黑妮的返回没有太大的吃惊,只是我见她远远的看见了黑妮的到来,很下意识的帮黑妮扶正了板凳。这一极其简单的动作说明了她刘菜花其实心里还是希望黑妮能够返回来去和她一起读她们的书。 黑妮端坐在了板凳上。然后从包里取出了一本薄薄的笔记本,又用手轻轻地揭开了笔记本的首页,接着望了我一眼。见我正在翻看文学读本,就把她的那个笔记本摊到了我的书桌上。说道,“我这几日读了好多诗歌的集子,感觉很不错。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对其充满了迷茫。我知道有个叫顾城的诗人,他十三岁写作出了《铭言》真是很难得的奇才。但是自己去刻意的想写作诗歌的时候,却没有路径没有所思,无所适从。郁闷了几天,就整了篇打油诗,你多少来看看。你将来发达了,能够为我找个不显眼的夹缝发表也成的。” 黑妮刚才说起的顾城,他的那篇诗歌我也是读过的。记得诗文如此: 在生活的海洋里/应扶正船舵/不能为顺风/而卷入漩涡/且把搁浅/当作宝贵的小憩/静看那得意的帆影/却随浪逐波。 我不敢去想象黑妮在这几天里会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得多么痛快。我甚至不敢看她,只低头看她那篇打油诗。诗歌题目《不上学多好》。诗歌内容如下: 不上学多好/我可以在田野里牵牛逐马/给它们喂料/不上学多好/还可以每天的抱着邻家的阿宝/让他不哭不闹/不上学多好/有吃有穿的就好/能够无忧虑就好/和父母亲多待会就好/快乐的成长比什么都好/我觉得不上学很好/上了学于是就有了烦恼。 我读过之后,感到一股可怕的搞笑。黑妮酝酿了几天的成果难道就是这么简单的一篇杂乱诗歌吗? 但是,随后一想,黑妮这样的人,你还能让她写作出真正的诗歌吗?尽管如此,我还是鼓励的说,“黑妮你是按照诗歌的要领写了,按常规讲是不错的。毕竟你是初学者嘛,有了第一篇就会有第二第三篇。” “放心好了,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的。”黑妮坚定的说。然后她又拿出一张自己誊写的诗歌,把它交给我说让我没事做的时候能够帮她稍作修改。我只能接受了。 第4章 为写诗而拜师 四,为写诗而拜师 我沉默了片刻,心里很不舒服。随即转身向黑妮问道,“怎么了,你构思巧妙的大作呢?” 然而,她却带着自嘲的语气道,“还是算了吧,我的那些个就免了,无登大雅。总是为了写作一篇像样的议论文。手里没任何资料,就只好拿过去常用的事例勉强来填补。每篇每类文章都要用。像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本来意思为集中生智,多动脑筋,免除伤害的事例。我却把它也用在关于孩子的教育上。又可借缸的性能来说明人有时也不要像缸那样固执坚强。用了又用,我的脑袋里挤不出半点油水来了。” 黑妮接着叹了一口气,又思索起此次文章主题来。过了一会,她又来问我,“那个自命不凡的曹雪芹啊,关于你的诗啊,我感觉就很有味道,那么诗歌的写作一定也要有技巧的吧?改天你可愿意教我?我也想试试的。最起码也能沾染点艺术细胞。” “什么?黑妮,你又来开玩笑,你也想写诗,那怎么可能啊?”我听了黑妮的话,着实心里感到意外和吃惊。因为在她身上,我的确找不到半点她能够写作诗歌的艺术营养成分。 但是,黑妮还是瞪着双眼,强有力地点点头。似乎没半点欺骗之举。“写诗啊,能够写作诗歌有什么好。能写作诗歌的都是贩卖艺术的叫花子,满脑子里刻薄,惜字如金。写作不出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来,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况且,诗歌的艺术也非通俗艺术。懂者少之又少。” 我那时觉得,我的话不仅仅是说给黑妮听的,同样也是说给那个刘菜花的。我说的话很清晰,是不那个高分女刘菜花听得出来。贩卖废话是大部分人的专属。 然而,黑妮却不在乎我所说的刻薄之类的言辞。她还是一味的说,“有气质、有风度、有艺术细胞、有艺术气息的人,才能够写作诗歌,不是吗?像普希金、裴多斐、海子、舒婷他们啊。对我来说,沾点艺术气息也行啊,我倒是很崇拜像他们这样与众不同的人。” “是啊,呵呵,黑妮你还懂得不少。他们有些是够疯的,貌似有点过了度。普希金曾经为爱情与敌人拼刺刀,海子最后还敢卧规呢。” “我不管,总之你要帮我,指点我。”黑妮坚定不移的说道。我倒真的奇怪起来,但见她诚心一片,内心深处能有个不同寻常的追求,就挺好,自己也不好拒绝了。 “这样吧,我把一些写作诗歌的要领写下来,等有时间你自己去琢磨好了。”黑妮的脸缓缓的舒展开来,露出了笑意。 我又向她说道,“写作诗歌的初学者,写作自由体诗歌还是比较不错的。刚开始的时候写作的内容要尽量要通俗易懂,能够有诗歌的韵味。也就是古诗词中所说的押韵。诗歌能够有些经典的典故也不错,但是我估计你缺乏的太多,那些所谓的肌理学派的诗歌,撑死你也写作不了。呵呵。我建议你能够课余去读些譬如民歌,儿歌,俚语,牧歌之类的,对写作诗歌会有极大的好处。” 黑妮兴奋的点点头。而刘菜花倒对她的琐屑行径深为不满。 我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下笔写作诗歌要领。但见如此。 “一,注意观察现代诗歌的形式。二,初写作的诗歌不要过分讲究文采,尽量的有些韵味。三,以后多注意炼字在诗歌方面的作用。四,从生活中寻找意象群。五,写作的诗歌要尽量的内容饱满,目的明确。六,多读多揣磨优秀诗歌作品。七,灵感能够出新鲜,刻意的诗歌不新鲜。八,注意对诗歌的修改。九,敢于请别人对自己的诗歌提出意见。十,拜师学艺。” 本来的第十条是不存在的。知道自己也是渴望十全十美的。另外也是为满自己的虚荣心,而在拜师一事上多提醒她。不过这事儿倒真的也满不在乎的。况且,黑妮的这些行为,也只能算是心血来潮吧。说不定她今儿个想写作诗歌,明天就会骂写作诗歌的诗人呢。 我在那张写作要领的后面又另外加注了一句话:总之,写作诗歌,没有天赋,不肯下工夫是绝对写不出好作品的。那样自己的写作也会很肤浅。 本以为关于写作诗歌事情的到此已经算作结束了。更何况谁会在这样的一个所谓的面对着未来前途的关键时刻里,去大肆寻味那些额外的东西。最后落得个一事无成,前功尽弃又有几何?但是,这些对那个对所谓的前途和梦想所无比惮烦的黑妮来说,那就不好说了。 城市的许许多多的小市民出身的子女,大都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了父母的依靠和充满名利气味的亲属关系上。只图得未来能够有个像父母亲一样的铁饭碗,也就够了。 黑妮还是花了很大的工夫,把写作诗歌要领工整地誊抄在自己的精心准备的硬皮笔记本上。然而,事情到此还是没有完结。过了几天以后,黑妮仿佛心里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她自己去隔壁班里去找诸葛孝。然后拉上了我,神经兮兮地又拉诸葛孝来见我。而听她的言语,方才知道,她是要诸葛孝作个明证,要拜我为师。她要让我帮她寻找诗歌的趣味。 迫不得已,我只好马马虎虎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我和黑妮的熟知也自此始。 后来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譬如,她的确与诸葛孝挺亲,两小无猜的发小。他们从小时候起就在打打闹闹中长大。大概从小学三年级,黑妮的成绩就滑落下来了,后来一直就没再上去过。黑妮经常被老师罚站墙角,昏暗的季节里,墙角充满了她的味道。孤独的天地,和柔弱的心被摧残得失了神。最终造就了她愈来愈对学习厌倦和叛逆。那墙角的黑暗刚好与黑妮的皮肤相映成辉,两者融为一体。 诸葛孝把这些看在眼里,也没有他法。那时候黑妮的绰号就由此而来,大概也是诸葛孝口中的杰作。 然而,黑妮的父母亲总是为着工作而奔跑,无暇顾及黑妮的一切。况且,诸葛孝长黑妮两岁,学习挺优秀。于是有一天,黑妮的父母亲就来找诸葛孝,托他在学校里多管教管教黑妮。这许多年来,诸葛孝与黑妮胜似兄妹,骂来吵去的时候也不新鲜。 那日的黑妮的吵着要拜师的举措,诸葛孝也是骂她胡来。黑妮的性格爽快,心里有事就压不住。 诸葛孝是何模样?瘦削的身体,散乱的头发,个子高高的,有几分帅气。但是像黑妮的皮肤一样,也是黢黑的。我有时候就搞不明白,难道他们世代都是挖媒的工人不成?况且我们出身贫民家庭中,小时候风吹日晒,也没见得长成这般模样。黑妮要我和诸葛孝认识的时候,就把诸葛孝叫来。当面对他说,说我是什么大诗人,有大学问,常人都叫我曹雪芹。听得黑妮的海夸,一度羞得无地自容。 但是诸葛孝倒对我不屑一顾。只是靠近了我,“你就是那个年级成绩总在我头上的家伙啊?” 我听得这话有些茫然。自己从来没注意过学校的成绩与排名。“好了,彼此既然注意过,那就多接触。”黑妮说道。 “现在诸葛孝已经作了证明了。以后你就是我专授诗歌的师父了。恳求你以后能够多帮助我走好诗歌的路。” “黑妮,你就瞎搞吧,真是懒得理你了。”说完,诸葛孝头也不回匆匆离开了。 “喂。”黑妮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