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值日生》 第1章 第 1 章 第一章 九月的风裹着夏末的燥热,吹得明德中学门口的香樟树叶簌簌作响。林野背着半旧的黑色书包站在教学楼前,抬头望向楼顶那座老旧的钟楼——时针刚过七点四十,距离早自习还有二十分钟,可钟楼的指针却像被钉死般停在七点零三分,连本该每小时响起的钟声,也已沉默了三天。 “林野!发什么呆?再不走要被老陈抓去站军姿了!”身后传来苏晓的声音,她抱着一摞英语作业本,马尾辫随脚步轻轻晃动。林野回过神,跟着她走进教学楼,走廊里的喧闹声中,总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议论——关于高二(3)班的李默,那个连续三天没来上学的值日生。 “你听说了吗?李默妈妈昨天来学校了,说他上周三晚上根本没回家。”苏晓压低声音,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作业本边缘,“而且他最后一次被人看到,就是在钟楼下面……” 林野的脚步顿了顿。他和李默不算熟,但上周三下午,他因补数学作业留在教室到六点多,离开时确实看到钟楼底下有个穿蓝色校服的身影,正仰头望着钟楼,手里攥着什么东西。当时他以为李默在等家长,没多想就走了,如今想来,那竟是李默最后一次出现在众人视野里。 走进教室,班主任老陈已站在讲台上,脸色比平时更严肃。“关于李默同学的情况,学校已联系警方,目前还在调查中。”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全班,“从今天起,钟楼区域暂时封闭,禁止任何人靠近。”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林野坐在靠窗的位置,目光又飘向教学楼后方的钟楼。那座钟楼有几十年历史,红色砖墙斑驳,顶部的铜钟早不响了,如今连指针都停了。他突然想起上周三傍晚的场景,李默手里攥着的东西,像是一张从旧本子上撕下来的黄纸。 下课后,李默的同桌张昊叫住林野。张昊眼圈通红,手里拿着个蓝色笔记本:“林野,你那天真的看到李默了吗?这是他落在抽屉里的,你帮我看看有没有线索?” 林野接过笔记本,封面贴着奥特曼贴纸,边缘磨损得厉害。翻开后,大多是潦草的课堂笔记,偶尔有小涂鸦。翻到上周三那页,笔记只记了一半,最后几行字歪歪扭扭:“钟楼下面的砖……有问题?”“六点半,等他来……”“不能让他们知道……” “‘他们’是谁?”林野皱眉,“李默最近有没有提过钟楼的事?” 张昊摇头,声音带哭腔:“他最近总说发现了‘秘密’,上周二还跟我借手电筒,说要去‘需要光的地方’,我当时还笑他……” 林野合上笔记本,心里隐隐觉得李默的消失和钟楼有关。晚自习结束后,他绕到教学楼后方,钟楼周围已拉上黄色警戒线,旁边立着“禁止入内”的牌子。他蹲在警戒线外,借着月光观察砖墙,底部靠近地面的几块砖颜色比其他砖深,缝隙也更大,像是被人动过。 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林野赶紧躲到树后。一个保安拿着手电筒走来,嘟囔着:“这几天总有人想过来,邪门得很……” 保安走后,林野试着推了推最右边的砖,砖块竟微微动了。他屏住呼吸用力一推,砖块陷进去,露出个黑漆漆的小洞。他打开手机手电筒往里照,伸手摸到个冰凉的金属物体,拉出来一看,是个生锈的铁盒,还挂着小锁。 远处突然传来保安的咳嗽声,林野赶紧把铁盒塞进书包跑开。回到家,他用螺丝刀撬开铁盒,里面只有一张泛黄的纸,钢笔字有些模糊:“1998年6月15日,雨,他来了,在钟楼里,不要相信……”后面的字迹被水浸得无法辨认。 1998年?林野愣住了。他拿起手机,看到一条新闻推送——“明德中学钟楼封闭,警方介入调查高二学生失踪案”。照片里,他下午看到的那些异常砖块,已被警方用粉笔圈了起来。 他看着桌上的铁盒和黄纸,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多危险,都要找出真相,找到李默。 第2章 第二章 第二天一早,林野带着铁盒和黄纸来到学校。他没去教室,直接绕到办公楼,想找教了三十年书的王老师——说不定他知道1998年的事。 办公楼很安静,林野敲开王老师办公室的门。“王老师,您看这个,”他递过黄纸,“1998年6月15日,学校里发生过什么事吗?” 王老师接过纸,戴上老花镜仔细看,脸色突然变了,手微微发抖。“你从哪里拿到的?”他抬头,眼神里带着警惕。 “我在钟楼下面找到的,”林野不敢隐瞒,“高二(3)班的李默失踪了,我怀疑和这个有关。” 王老师沉默许久,叹了口气走到窗边:“1998年确实出过事,学校一直没对外说……”他顿了顿,声音低沉,“那天晚上下着大雨,高二有个叫赵磊的学生,也是值日生,放学后没回家,最后有人在钟楼里发现了他的书包,可人却不见了。警方查了很久没结果,最后按失踪案处理。从那以后,每年6月15日前后,钟楼的钟声就不正常,要么突然响,要么停几天……” 林野心里一震——赵磊和李默的情况太像了:都是值日生,都在放学后失踪,都和钟楼有关。李默笔记本里写的“六点半,等他来”,难道是在等赵磊?可赵磊已经失踪二十多年了。 “赵磊为什么会去钟楼?他有没有留下线索?”林野追问。 王老师摇头:“当时没人知道。不过我记得,赵磊失踪前总去钟楼附近,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他成绩好,性格内向,没什么朋友……” 林野还想再问,办公室门口传来脚步声,王老师赶紧把黄纸叠起来放进抽屉:“这事你别再问了,也别告诉其他人,好好读书就行。” 林野走出办公室,刚到走廊就看到苏晓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个文件夹,脸色奇怪。“我刚才看到你进王老师办公室,就跟过来了,”苏晓走到他身边压低声音,“1998年的失踪案……你看这个。” 她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张旧照片:“这是我奶奶留给我的,她以前也是明德中学的老师,这是1998年的毕业照,里面有赵磊。” 林野接过照片,第二排角落里有个穿蓝色校服的男生,个子不高,戴眼镜,眼神忧郁,下面标注着“赵磊”。“你奶奶有没有说过赵磊的事?”他问。 苏晓摇头:“我奶奶去世好几年了,只说1998年有件让她难过的事。”她又从文件夹里拿出一本旧档案,“这是我奶奶整理的学生档案,里面有赵磊的资料。” 林野翻开档案,最下面有张铅笔写的纸条,字迹很轻:“赵磊,6月12日,申请查阅学校1985年的基建档案,理由:研究校园历史。” 1985年的基建档案?林野皱起眉,赵磊为什么要查二十多年前的档案?难道和钟楼有关?他想起昨天看到的那些动过的砖块,说不定钟楼在1985年被改造过,藏着秘密。 “学校的基建档案在档案室,”苏晓说,“不过只有老师能进,而且1985年的档案太旧,说不定早找不到了。” 林野心里有了主意:“放学后我们去档案室看看,说不定能找到线索。”苏晓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下午放学后,两人躲在楼梯间等老师走得差不多,才溜到档案室门口。苏晓从口袋里拿出细铁丝,摆弄几下就打开了锁。档案室里堆满架子,林野找1985年的基建档案,苏晓找1998年的学生档案。 半小时后,林野在最里面的架子上找到标注“1985年基建”的档案盒。打开后,一张钟楼设计图上用红笔标注着“隐藏空间”,位置在钟楼底部东侧砖墙,旁边写着:“用于存放学校重要文件,钥匙由校长保管。” “林野,你看这个!”苏晓突然叫出声。林野跑过去,看到她手里拿着赵磊的档案,里面有张警方的询问记录:“据赵磊的同学反映,赵磊失踪前曾说过‘钟楼里有秘密,能证明我爸爸的清白’。” 档案最后一页写着赵磊的家庭信息:“父亲:赵建国,1985年任明德中学基建处处长,1986年因‘贪污学校基建款’被开除,后下落不明。” 林野豁然开朗——赵磊查基建档案、找钟楼隐藏空间,都是为了证明父亲没贪污,隐藏空间里可能有证据。 “我们得赶紧走,”苏晓看了看时间,天已经黑了,“万一被人发现就麻烦了。” 两人把档案放回原位,悄悄离开办公楼。走到教学楼前,林野抬头望向夜色中的钟楼,阴森得像在诉说秘密。“李默肯定是知道了赵磊的事,去钟楼找证据才失踪的,”他说,“明天晚上,我们去打开那个隐藏空间。” 苏晓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两人分别后,林野走在回家的路上,没发现身后有个黑影正默默跟着他,手里拿着手电筒,眼神警惕。 第3章 第 3 章 第三天晚上七点,林野和苏晓在学校后门集合。为了避开保安,他们绕到西侧围墙的缺口——那是以前学生偷偷出去买零食踩出来的,刚好能容一个人通过。 翻过围墙,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教学楼走廊的应急灯亮着微弱的光。两人贴着墙根往钟楼方向走,脚步声在寂静的校园里显得格外清晰。走到钟楼附近,林野让苏晓留在警戒线外望风,自己则小心翼翼地跨过警戒线,走到东侧砖墙前。 借着手机手电筒的光,他找到那几块颜色异常的砖。按照昨天的方法,他捏住最右边的砖轻轻一推,砖块再次陷进去,露出那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比他想象的大,勉强能容一个人弯腰进去。 “里面怎么样?”苏晓的声音带着紧张。 “能进去,你在这等着,我进去看看。”林野把手机揣进兜里,深吸一口气,弯腰钻进洞口。 里面是个狭窄的通道,墙壁上满是灰尘和蜘蛛网,空气里弥漫着霉味。他打开手机手电筒往前照,通道大概两米长,尽头是一扇木门,门把手上锈迹斑斑。林野推了推木门,门没锁,吱呀一声开了。 门后是个大概五平米的小房间,房间里空荡荡的,只有墙角放着一个旧木箱。林野走过去,蹲在木箱前,木箱上没有锁,他掀开盖子,里面放着一摞文件和一个笔记本。 他拿起笔记本,封面是棕色的,已经褪色。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赵建国”三个字——是赵磊父亲的名字。笔记本里记录的是1985年钟楼建设的账目,每一笔支出都记得很详细,后面还附着发票复印件。林野往后翻,最后几页写着:“有人让我虚报基建款,我没同意,他们说要让我身败名裂……”“如果我出事,这些证据能证明我的清白,藏在钟楼的隐藏空间里,希望有人能发现……” 原来赵建国是被人陷害的!林野心里一阵激动,他又拿起那些文件,里面有几张照片,照片上是几个男人在工地里说话,其中一个男人他认得——是现在的副校长刘峰!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苏晓的喊声:“林野!快跑!有人来了!” 林野赶紧把笔记本和文件塞进怀里,转身往洞口跑。刚跑到通道口,就看到一道手电筒的光射进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谁在里面?” 是刘峰副校长!林野心里一慌,加快脚步冲出洞口,拉着苏晓就往围墙方向跑。刘峰在后面追,一边追一边喊:“站住!别跑!” 两人拼命往前跑,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跑到围墙缺口处,林野先把苏晓推出去,自己刚要爬上去,脚踝突然被人抓住——是刘峰! “把东西交出来!”刘峰的脸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狰狞,“那些东西不是你们该碰的!” 林野死死抱着怀里的笔记本和文件,用力踹了刘峰一脚,刘峰疼得叫了一声,手松了一下。林野趁机爬上围墙,跳了下去,和苏晓一起往远处跑。 跑了大概十分钟,两人停下来,靠在墙上大口喘气。“刘峰……他肯定就是当年陷害赵建国的人,”林野喘着气说,“他看到我们拿了证据,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苏晓点点头,脸色苍白:“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报警?” “必须报警,”林野坚定地说,“这些证据能证明赵建国的清白,也可能和李默的失踪有关。不过我们得先找个安全的地方,把证据收好。” 两人决定去苏晓家,她家离学校不远,而且只有她一个人住——她父母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来。 到了苏晓家,林野把笔记本和文件摊在桌上,仔细翻看。笔记本最后一页有个日期:1986年5月20日,也就是赵建国被开除的前一天。文件里还有一张纸条,是赵磊写的:“爸爸,我相信你是清白的,我会找到证据,还你公道。1998年6月14日。” “1998年6月14日,也就是赵磊失踪的前一天,”苏晓说,“他肯定是找到这里,看到了这些证据,然后被刘峰发现了,所以才失踪的。” 林野点点头:“李默应该是看到了赵磊留下的线索,比如我找到的那张黄纸,然后去钟楼找证据,也被刘峰发现了。刘峰把李默藏起来了,说不定就在学校里的某个地方。” 就在这时,林野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他犹豫了一下,接起电话,里面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想知道李默在哪吗?明天早上六点,来学校后山的废弃仓库,别告诉任何人,否则你永远见不到他。” 电话挂断了,林野和苏晓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担忧。“是刘峰吗?”苏晓问。 林野点点头:“肯定是他。他想拿我们手里的证据换李默。” “那我们明天去吗?”苏晓有些害怕。 “必须去,”林野说,“我们可以先报警,让警察在附近埋伏,等刘峰出现,就能把他抓起来,救出李默。” 苏晓同意了。林野拿出手机,拨通了报警电话,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警察。警察说会安排人手在仓库附近埋伏,让他们明天按时去,注意安全。 挂了电话,林野看着桌上的笔记本和文件,心里暗暗祈祷:明天一定要救出李默,让真相大白。 第4章 第 4 章 第二天早上五点半,林野和苏晓就来到了学校后山。后山长满了杂草,废弃仓库在半山腰,是以前学校的旧器材室,因为年久失修,早就没人用了。 仓库周围静悄悄的,林野按照警察的嘱咐,没有直接靠近,而是在附近的一棵大树后等着。六点整,仓库的门吱呀一声开了,刘峰从里面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刀,身后还押着一个人——正是李默! 李默的双手被绳子绑着,嘴巴被胶带封住,脸色苍白,看到林野和苏晓,眼里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东西带来了吗?”刘峰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别耍花样,否则我对他不客气。” 林野从书包里拿出笔记本和文件,举在手里:“东西在这里,你先放了李默。” “先把东西给我,”刘峰说,“我拿到东西,自然会放他走。” “不行,你先放了他,”林野坚持道,“你要是不放他,我就把东西烧了,让你永远得不到证据。” 刘峰犹豫了一下,恶狠狠地说:“好,我信你一次。你把东西扔过来,我就放他走。” 林野看了一眼周围,警察应该已经埋伏好了,他慢慢把笔记本和文件扔过去。刘峰弯腰去捡,就在这时,林野突然大喊:“警察同志,就是他!” 刘峰愣了一下,刚要反应过来,周围突然冲出几个警察,一下子把他按倒在地,夺下了他手里的刀。 “你们被捕了!”一个警察拿出手铐,铐住了刘峰。 刘峰挣扎着,大喊:“我没罪!那些东西是伪造的!” 警察不理他,把他押了起来。林野和苏晓赶紧跑过去,解开李默身上的绳子,撕下他嘴巴上的胶带。 “李默,你没事吧?”苏晓关切地问。李默摇了头。 第5章 第 5 章 学校西侧的围墙年久失修,靠近角落的地方有一道半米宽的缺口,足够一个人弯腰通过。林野先探出头,借着月光扫视四周——操场空荡荡的,只有风吹过看台的声音,保安室的灯光在远处亮着,看起来暂时安全。 “快进来。”他压低声音,伸手拉了苏晓一把。苏晓的手心全是汗,怀里紧紧抱着从家里带来的手电筒和一把小型撬棍——昨晚两人商量时,觉得隐藏空间的门可能需要工具才能打开。 两人贴着教学楼的墙根往前走,脚步放得极轻。钟楼就在前方五十米处,黄色的警戒线还拉着,只是晚上没有保安值守,只有一盏昏黄的路灯照着砖墙,把那些颜色异常的砖块照得格外显眼。 “就是那里。”林野指着东侧墙根,正要走过去,苏晓突然拽住他的胳膊,声音发颤:“你听……好像有脚步声。” 林野立刻停下,屏住呼吸。晚风里确实夹杂着细碎的脚步声,从他们身后的方向传来,不快,但很有节奏,像是有人故意放慢脚步,在跟着他们。 “别回头,继续走。”他低声说,同时悄悄把书包里的铁盒往身后挪了挪——那里面还放着1998年的纸条,是目前最重要的线索。两人加快脚步,假装专注于钟楼,眼角的余光却一直在留意身后。 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林野能感觉到,对方就在十米外,而且只有一个人。他突然停下脚步,猛地转身,手电筒的光束直接照过去——光束里映出一个穿着黑色连帽衫的人,帽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下巴上的胡茬。 “你是谁?为什么跟着我们?”林野的声音有些发紧,但还是强装镇定。 连帽衫的人没说话,只是往后退了一步,避开了手电筒的光。苏晓躲在林野身后,手里的撬棍攥得更紧了:“我们已经报警了,你再不走我们就喊人了!” 这话显然起了作用。连帽衫的人停顿了几秒,转身朝着办公楼的方向快步走开,很快就消失在黑暗里。林野没敢追,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打开隐藏空间,而且对方既然没动手,说不定只是在观察他们。 “他会不会是当年陷害赵建国的人?”苏晓的声音还在抖。 “有可能,也可能是想找线索的其他人。”林野摇摇头,重新看向砖墙,“先不管他,我们抓紧时间。” 他蹲下身,用手摸了摸那几块深色的砖——和上次一样,轻轻一推就能晃动。苏晓赶紧打开手电筒,照亮洞口。林野深吸一口气,把三块砖依次取出来,露出一个半米高的洞口,里面黑漆漆的,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 “我先进去,你在外面守着,有情况就喊我。”林野接过撬棍,弯腰钻进洞口。里面的空间比想象中窄,只能容一个人蹲坐着,墙壁上满是青苔,手电筒的光扫过,能看到角落里堆着几个旧纸箱。 他伸手把最上面的纸箱拉过来,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泛黄的文件,上面印着“明德中学1985年基建项目”的字样。林野的心跳加快,赶紧翻找——里面有工程预算表、材料采购单,还有几张签名页。他一张张看过去,突然停在一张采购单上:上面写着“钟楼加固材料,金额5000元”,签名处是“赵建国”,但旁边还有一个手写的备注:“实际未采购,款项已挪用”,后面的签名是“张卫国”。 张卫国?林野愣了一下——这个名字他好像在哪里见过。突然想起,昨天在王老师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的“学校历任领导照片”里,1985年的副校长就叫张卫国。 原来当年陷害赵建国的是他!林野赶紧把采购单折起来放进兜里,又继续翻其他文件。最下面的纸箱里,还放着一个红色的笔记本,封面写着“赵建国工作记录”。他翻开第一页,里面详细记录了1985年基建项目的每一笔支出,最后一页写着:“张卫国让我虚报材料款,我没同意,他说要让我身败名裂。6月10日,他把钟楼的加固材料款改成了挪用,我得把证据藏起来,等机会澄清。” 日期是1985年6月10日,距离赵磊失踪的1998年6月15日,刚好十三年。林野突然明白,赵磊找的就是这些证据——他想证明父亲没有贪污,而李默,很可能是发现了赵磊的线索,顺着找过来的。 “林野!快出来!那个连帽衫的人又回来了!”苏晓的声音突然传来,带着哭腔。 林野心里一紧,赶紧把笔记本和文件塞进书包,弯腰钻出洞口。刚出来就看到那个连帽衫的人站在警戒线外,手里拿着一根钢管,正朝着他们走过来。 “快跑!”林野拉着苏晓,转身就往围墙缺口的方向跑。连帽衫的人在后面追,脚步声越来越近。苏晓跑得慢,好几次差点摔倒,林野只能拽着她拼命往前冲。 眼看就要到围墙缺口了,苏晓突然“啊”了一声,脚崴了,重重地摔在地上。连帽衫的人已经追上来,举起钢管就要往下砸——林野赶紧扑过去,用书包挡住,钢管砸在书包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里面的文件散落一地。 “你们为什么要多管闲事?”连帽衫的人终于开口了,声音沙哑,像是很久没说话。 林野扶着苏晓站起来,目光盯着对方的脸:“你是张卫国的人?还是当年知道真相的人?” 连帽衫的人愣了一下,突然扯下帽子——林野和苏晓都惊呆了。那张脸他们很熟悉,是学校门口小卖部的老板,姓刘,平时总是笑眯眯的,谁也没想到他会跟踪他们。 “我是赵建国的老同事。”刘老板的声音缓和了一些,放下了钢管,“1985年我是基建处的干事,亲眼看到张卫国陷害赵建国。这些年我一直在等机会,想把真相说出来,可张卫国后来当了校长,我不敢……” “那你为什么跟踪我们?还想打我们?”苏晓揉着脚踝,还是有些害怕。 “我不是想打你们,是怕你们出事。”刘老板叹了口气,弯腰把散落的文件捡起来,“张卫国虽然五年前退休了,但他儿子现在是学校的后勤主任,还在盯着钟楼的事。你们昨晚去档案室,今天又来钟楼,肯定已经被他儿子发现了。我跟踪你们,是想提醒你们小心。” 林野接过文件,心里的疑惑解开了一半:“那你知道李默在哪里吗?他是不是也找到这里了?” 刘老板的脸色沉了下来:“李默上周三就来过这里,我看到他钻进了隐藏空间。后来张卫国的儿子张峰也来了,把他带走了。” “带走了?带到哪里去了?”林野追问。 “应该是学校后面的旧仓库。”刘老板指了指西北方向,“那里平时没人去,张峰偶尔会去那里放东西。我本来想跟着去,可张峰带了两个人,我不敢靠近。” 林野看了看苏晓的脚踝,又看了看手里的文件:“苏晓,你先从围墙缺口出去,去附近的派出所报警,就说李默被关在旧仓库,还有张卫国陷害赵建国的证据。我去旧仓库找李默,刘老板会帮我。” 苏晓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你一定要小心,我马上就回来。” 看着苏晓一瘸一拐地通过缺口,林野转身对刘老板说:“我们现在就去旧仓库。” 刘老板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旧仓库的门是我以前帮忙装的,我有备用钥匙。不过张峰可能在里面,我们得小心。” 两人朝着旧仓库的方向走去。夜色更浓了,风里带着寒意,林野握紧了手里的撬棍,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李默,把真相说出来。 第6章 第 6 章 旧仓库在学校的最北边,靠近后山,已经废弃了十几年。外墙的水泥大面积脱落,窗户上的玻璃全碎了,只剩下生锈的铁框,风灌进去,发出“呜呜”的响声,像有人在哭。 刘老板走在前面,用手电筒照着头顶上的门牌——“后勤仓库03”,然后掏出钥匙插进锁孔。锁芯早就锈了,他拧了好几下,才听到“咔哒”一声。 “进去后别说话,张峰可能在里面。”他轻轻推开门,一股灰尘味扑面而来。林野跟在后面,手电筒的光束扫过仓库内部:里面堆着废弃的课桌椅和旧书本,中间空出一块场地,地上铺着一块黑色的防水布,旁边还放着两个空的矿泉水瓶。 “李默?”林野压低声音喊了一声,没有回应。 两人往里走了几步,突然听到角落里传来微弱的声音:“救……救我……” 是李默的声音!林野赶紧跑过去,手电筒照到一个被绑在椅子上的人——正是李默,嘴巴被胶带封着,眼睛里满是惊恐,看到林野,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别出声,我马上救你。”林野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小心翼翼地割断绑在李默身上的绳子,又撕掉他嘴上的胶带。 “张峰……张峰在里面的小房间,他刚才还在这里,说要等……等拿到证据就把我交给警察,说我偷学校的东西。”李默的声音沙哑,还在发抖。 刘老板突然拽了林野一把,指了指仓库尽头的小房间——那里的门虚掩着,里面透出微弱的灯光。两人对视一眼,林野握紧撬棍,慢慢走过去,猛地推开门。 房间里的场景让他们愣住了:张峰坐在一张旧桌子前,手里拿着的正是林野从隐藏空间里找到的红色笔记本,旁边还放着那张1985年的采购单。他看到林野和刘老板,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冷笑一声:“我就知道你们会来,果然没让我失望。” “张峰,你把李默绑在这里,还想伪造证据陷害他,就不怕被警察发现吗?”林野的声音有些愤怒。 张峰站起身,手里把玩着笔记本:“发现又怎么样?这笔记本上写的是我爸的事,你们拿出去,谁会信?再说,李默私闯钟楼,偷学校的文件,本来就是违法行为,我不过是‘抓贼’而已。” “你爸当年陷害赵建国,贪污基建款,现在证据确凿,你还想护着他?”刘老板往前走了一步,声音里满是激动,“1985年,你爸让我帮他伪造采购单,我没同意,他就把我调到了后勤,后来又逼我辞职。这些年我看着你爸当校长,看着赵磊失踪,心里有多难受你知道吗?” 张峰的脸色变了变,突然抓起桌上的水果刀,指着他们:“少在这里胡说八道!我爸是好人,是赵建国自己贪污,跟我爸没关系!你们再逼我,我就不客气了!” 林野注意到,张峰的手在抖,而且眼神一直在往门口瞟,像是在等什么人。他突然想起苏晓去报警了,应该快到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拖延时间。 “你说你爸是好人,那你敢把笔记本和采购单交给警察吗?让他们来判断谁对谁错。”林野故意激他。 “我凭什么交给警察?这些都是学校的东西,该由我保管!”张峰的情绪更激动了,手里的水果刀挥了挥。 就在这时,仓库外面传来了警笛声,由远及近。张峰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里的水果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警察来了!你跑不掉了!”苏晓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跟着两个警察跑了进来,身后还跟着王老师——刚才苏晓报警时,特意绕到王老师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王老师立刻就跟着来了。 张峰想往窗户跑,却被警察拦住,戴上了手铐。他低着头,嘴里还在念叨:“我爸不是故意的,他只是一时糊涂……” 警察在房间里搜查了一圈,把笔记本、采购单和李默的书包都收了起来,作为证据。李默被带到一边做笔录,他告诉警察,上周三他发现钟楼的砖块有问题,钻进去找到文件后,刚出来就被张峰拦住,张峰说他偷东西,把他绑到了旧仓库,还威胁他不准说出去。 “王老师,当年赵磊失踪,是不是也和张卫国有关?”林野问。 王老师叹了口气,点了点头:“1998年赵磊找到我,说他找到了他爸爸的证据,想让我帮他交给警察。我当时害怕张卫国报复,没敢帮他,后来赵磊就失踪了。这些年我一直很愧疚,现在终于能说出来了。” 警察告诉他们,会立刻调查张卫国和张峰的事,也会重新调查赵磊的失踪案。至于钟楼里的隐藏空间,会派人封锁,里面的文件会作为证据保存。 走出旧仓库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东方泛起鱼肚白,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钟楼上,红色的砖墙看起来不再阴森。林野抬头看着钟楼,指针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恢复了转动,此刻正指向六点整——“当……当……当……”钟声突然响了起来,洪亮而悠远,像是在宣告着真相的到来。 苏晓揉着还有些肿的脚踝,笑着说:“没想到我们真的找到了真相,李默也救出来了。” “是啊,”林野看着手里的笔录单,上面写着“案件待进一步调查”,“不过赵磊的事还没解决,希望警察能尽快找到他。” 刘老板走过来,拍了拍林野的肩膀:“会的,现在有了证据,一定能找到他。你们两个年轻人,很勇敢,比我当年强多了。” 林野笑了笑,心里突然轻松了很多。他想起这几天的经历,从发现李默的笔记本,到找到铁盒和旧文件,再到和张峰对峙,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但幸好,他们没有放弃。 回到家后,林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母,父母又担心又欣慰,让他以后遇到这种事一定要先报警,不能自己冒险。林野点点头,他知道这次是运气好,以后确实要更谨慎。 下午的时候,他接到了警察的电话,说张卫国已经被传唤到派出所,承认了当年陷害赵建国的事实,还说1998年赵磊找到他,想让他认错,他害怕事情败露,就把赵磊关在了旧仓库的小房间里,后来赵磊趁他不注意,跑了出去,再也没回来。警察已经根据张卫国的供述,在学校后山展开搜查,希望能找到赵磊的线索。 林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苏晓和李默,李默说,等他恢复好,想和他们一起去后山帮忙寻找。苏晓也点头同意,说要让赵磊知道,他爸爸的清白终于被证明了。 一周后,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钟楼的警戒线已经撤了,只是底部的砖墙被修补好了,看不出曾经有过洞口。林野和苏晓路过钟楼时,总会停下来看看,像是在和那段紧张的时光告别。 这天下午,林野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封上没有邮票,像是有人直接放在他的课桌里。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穿着蓝色校服的男生,站在钟楼下,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笔记本,笑容灿烂——是赵磊!照片的背面写着一行字:“谢谢你们,我在外地过得很好,等时机成熟,我会回来的。” 林野拿着照片,心里一阵激动。他赶紧跑到苏晓的教室,把照片给她看。苏晓看着照片,眼泪掉了下来:“太好了,他还活着!” 两人拿着照片,跑到钟楼前,阳光正好,钟声又响了起来。林野知道,这段关于钟楼的秘密,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结局。而他和苏晓、李默之间的经历,也会成为他们青春里最难忘的回忆。 第7章 第 7 章 赵磊还活着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在林野、苏晓和李默之间激起了层层涟漪。他们没有把照片交给警察——信里说赵磊想等时机成熟再回来,他们不想打乱他的计划,只是偶尔会拿着照片,猜测他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 学校里关于钟楼的议论渐渐少了,张峰被拘留后,后勤主任的位置换了人,张卫国的名字也很少有人再提起。只有王老师偶尔会在课堂上,看着窗外的钟楼发呆,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林野知道,他还在为1998年没有帮赵磊而愧疚。 周五下午的班会课,老陈突然宣布了一个消息:“下周一会有一个校友返校活动,邀请了毕业多年的校友回学校参观,其中就有1985届的校友,可能会有人知道当年的一些事。” 林野和苏晓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期待——说不定会有校友认识赵建国或者赵磊,能带来更多线索。 周一那天,学校门口挂起“欢迎校友返校”的红色横幅,操场上搭起了临时的休息区,不少头发花白的校友穿着校服样式的纪念衫,在校园里拍照留念。林野、苏晓和李默特意提前到了学校,在休息区附近徘徊,想找1985届的校友聊聊。 “你们是高二的学生吧?”一个穿着灰色夹克的中年男人突然走到他们面前,手里拿着一杯奶茶,笑容温和,“我刚才听到你们在说1985届,我就是。” 林野心里一喜,赶紧点头:“叔叔您好,我们想问问,您认识1985年的基建处处长赵建国吗?还有他的儿子赵磊,1998年在这所学校读高二。” 男人的笑容僵了一下,眼神暗了暗:“赵建国……我当然认识,我们是同班同学,还是室友。赵磊我也有印象,小时候经常跟着他爸爸来学校。” “那您知道赵建国当年被开除的事吗?还有赵磊后来失踪了……”苏晓追问。 男人叹了口气,拉着他们走到操场的角落,避开了人群:“当年的事我知道一些。赵建国不是那种会贪污的人,他对工作特别认真,当时学校基建项目赶工期,他连续一个月住在工地。后来张卫国说他挪用公款,我们都不信,但没人敢站出来说话——张卫国当时是副校长,手里有权力。”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旧照片,递给林野:“这是1985年我们毕业时的合影,中间那个就是赵建国,旁边是我。赵磊失踪后,我还回来找过几次,可学校说他是自愿退学的,我也没办法。” 林野看着照片里的赵建国,穿着白色衬衫,笑容爽朗,和赵磊照片里的样子有几分相似。他突然想起那张匿名信里的照片,赵磊手里拿着红色笔记本,说不定就是赵建国的工作记录。 “叔叔,您知道赵磊现在可能在哪里吗?”李默问——他一直觉得愧疚,如果不是自己好奇钟楼的秘密,也不会牵扯出这么多事。 男人摇了摇头:“不知道。但赵建国当年有个远房亲戚在南方,他以前提过,说以后如果遇到麻烦,就去那里投奔亲戚。赵磊说不定去了那里。”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王老师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信封:“林野,这是刚才一个校友交给我的,说要转交给你,还说你看了就知道是谁。” 林野接过信封,拆开一看,里面是一张信纸,上面的字迹和匿名信里的一模一样:“我听说今天有校友返校,就托当年爸爸的同学带了这封信。我现在在南方做老师,过得很好。当年跑出去后,我一直不敢回来,怕张卫国找我麻烦。现在知道爸爸的清白被证明了,我很开心。等张卫国的案子结束,我会回学校看看,也想谢谢你们。对了,钟楼里的隐藏空间,是爸爸当年特意设计的,除了放证据,还放了我小时候的玩具,你们可以去看看。” 信纸的最后,画着一个小小的奥特曼贴纸,和李默笔记本上的一模一样——林野突然明白,李默的笔记本上之所以有奥特曼贴纸,可能是赵磊当年落在教室里,被李默捡到了,李默觉得喜欢,就贴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王老师,”林野抬头看着王老师,“您是不是有话想对赵磊说?” 王老师的眼睛红了,接过信纸,看了很久,才轻声说:“我想对他说声对不起。1998年他找我时,我如果能勇敢一点,他就不用跑出去这么多年了。” 林野把信纸递给苏晓和李默,又看向那个1985届的校友:“叔叔,您能帮我们把王老师的道歉带给赵磊吗?” 男人点点头:“当然可以。我下个月要去南方出差,正好可以去看看他,把你们的话都告诉他。” 校友返校活动结束后,林野、苏晓和李默又去了钟楼。经过警察的允许,他们打开了修补好的隐藏空间,里面除了那些旧文件,还有一个小小的铁盒,里面装着几个奥特曼玩具和一张照片——是赵磊小时候和赵建国在钟楼下的合影,照片上的赵磊笑得很开心,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笔记本。 “原来赵磊一直把爸爸的笔记本带在身边。”苏晓轻声说。 林野点点头,把铁盒盖好,放回隐藏空间:“等他回来,我们再把这个铁盒还给她。” 夕阳西下,钟楼的钟声又响了起来,这次的钟声比以往更温暖,像是在回应着迟到了二十多年的道歉,也像是在期待着未来的重逢。 第8章 第 8 章 张卫国的案子很快就有了结果。法院判定张卫国犯诬告陷害罪和贪污罪,由于案发时间较久,且张卫国年事已高,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张峰因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两年执行。 消息传来那天,林野收到了赵磊的短信,只有简短的一句话:“谢谢你们,我下个月回来。” 林野把短信给苏晓和李默看,三人都很激动,开始计划着赵磊回来时,要带他去学校的哪些地方——钟楼、旧仓库、档案室,还有他们第一次发现线索的教室。 十一月的一天,天气晴朗,林野按照赵磊短信里的地址,去了学校附近的咖啡馆。推开门,他看到一个穿着黑色外套的男人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笔记本,正是照片里的赵磊。 “赵磊哥。”林野走过去,轻声喊了一声。 赵磊抬起头,笑着站起来:“林野,谢谢你。我听校友说了,你们为了我爸爸的事,冒了很多险。” “还有苏晓和李默,他们在外面等你,说想给你一个惊喜。”林野笑着说,转身朝门口挥手。 苏晓和李默推开门,手里拿着一个蛋糕,上面写着“欢迎回家”。赵磊看到他们,眼睛红了:“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 四人坐下来,赵磊给他们讲了这些年的经历:当年从学校跑出去后,他去了南方的亲戚家,读完了高中和大学,后来当了老师,一直没敢回来,也没敢联系任何人。直到听说张卫国被调查,爸爸的清白被证明,他才终于有勇气回来。 “我回来还有一个目的,”赵磊从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这是我这些年收集的证据,能证明我爸爸当年没有贪污,还有张卫国其他的违法行为,我想把这些交给警察,让爸爸的案子彻底了结。” 林野接过文件夹,里面全是打印出来的银行流水和证人证言:“这些证据很重要,我们明天一起去派出所交给警察吧。” 第二天,林野、苏晓、李默和赵磊一起去了派出所。警察接过文件夹,对他们说:“有了这些证据,我们可以正式为赵建国平反,恢复他的名誉。” 从派出所出来,赵磊提议去学校看看。四人走进校园,正好是课间,学生们在走廊里打闹,阳光洒在教学楼上,温暖而明亮。 他们先去了钟楼。赵磊站在钟楼下,抬头看了很久,才轻声说:“小时候我经常在这里等爸爸下班,他会给我买糖葫芦,然后我们一起坐在钟楼下面,看夕阳。” 林野指着隐藏空间的位置:“里面还有你小时候的玩具,我们没动,等你来拿。” 赵磊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激:“谢谢你们,还帮我保存着。” 接着,他们去了旧仓库。仓库已经被学校重新整理过,改成了学生的社团活动室,里面放着画板和乐器,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阴森。 “没想到这里变化这么大。”赵磊笑着说,“当年我在这里被张卫国关了两天,后来趁他不注意,从窗户跳了出去,跑的时候还摔了一跤,膝盖上留了个疤。” 他卷起裤腿,膝盖上果然有一个小小的疤痕,像是在诉说着当年的经历。 最后,他们去了高二(3)班的教室。李默的座位靠窗,桌上还放着那个蓝色的笔记本,上面贴着奥特曼贴纸。 “这个贴纸,是我当年落在教室里的。”赵磊看着贴纸,笑了,“我小时候很喜欢奥特曼,爸爸就给我买了很多贴纸,我不小心掉了一张在教室里,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还有人用着。” 李默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捡到的时候觉得很喜欢,就贴在了笔记本上,没想到是你的。” “没关系,送给你了。”赵磊说,“看到这个贴纸,我就想起了小时候,也想起了你们为我做的一切。” 夕阳西下,四人走出教室,准备离开学校。走到校门口,赵磊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看着钟楼,轻声说:“爸爸,我回来了,你的清白被证明了,你可以放心了。” 林野、苏晓和李默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陪着他。他们知道,赵磊这句话,不仅是说给赵建国听的,也是说给二十多年前那个害怕的自己听的。 几天后,赵磊要回南方了。林野、苏晓和李默去火车站送他。 “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赵磊手里拿着那个从隐藏空间里拿出来的铁盒,“下次回来,我带你们去南方玩,那里有很多好吃的。” “好,我们等你。”林野说。 火车开动了,赵磊从窗户里探出头,挥手告别。林野、苏晓和李默也挥着手,看着火车慢慢消失在视线里。 “没想到这件事终于结束了。”苏晓笑着说,眼里却有些湿润。 “是啊,结束了,但我们的故事还没结束。”林野说,“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学习,一起玩,说不定还会遇到更多有趣的事。” 李默点点头:“嗯,以后有什么事,我们还要一起面对。” 三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钟楼的钟声从远处传来,洪亮而悠远,像是在为这段难忘的经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像是在为他们的青春祝福。 第9章 第 9 章 赵磊走后,学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林野、苏晓和李默依旧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只是课间的时候,他们会偶尔去钟楼下面坐一会儿,聊聊那些紧张又难忘的日子。 十二月初,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林野和苏晓报名参加了“校园故事分享会”,准备把钟楼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告诉大家,只要有勇气,有坚持,就能找到真相,就能弥补过去的遗憾。 分享会那天,礼堂里坐满了人。林野站在台上,手里拿着那个红色的笔记本——赵磊临走前送给了他,说让他留作纪念。他看着台下的苏晓和李默,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这个关于钟楼、关于真相、关于勇气的故事。 从李默的失踪,到发现铁盒里的旧纸条;从找到1985年的基建档案,到和张峰在旧仓库的对峙;从收到赵磊的匿名信,到最后的重逢与告别……林野讲得很认真,台下的听众也听得很入神,偶尔有人擦眼泪,偶尔有人点头,还有人在小声讨论着。 故事讲完后,礼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苏晓和李默走上台,和林野站在一起。主持人拿着话筒,笑着问:“这个故事真的很感人,那你们现在最想对赵磊说什么?” 林野看了看苏晓和李默,又看向台下的听众,轻声说:“我们想对他说,不管他在哪里,我们都是他的朋友,随时欢迎他回家。也想对所有人说,不要害怕过去的遗憾,只要有勇气去面对,就能迎来新的开始。” 掌声再次响起,这次比之前更热烈。林野看到台下的王老师,正对着他们点头微笑,眼里满是欣慰。还有那个1985届的校友,也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照片,正是赵磊小时候和赵建国的合影。 文化节结束后,林野收到了赵磊的视频电话。视频里的赵磊,正在给学生们上课,脸上带着笑容:“我听说你们在文化节上分享了我们的故事,谢谢你们。我的学生们都很羡慕我,说我有你们这么好的朋友。” “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苏晓笑着说,“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再一起去钟楼。” “明年春天吧,”赵磊说,“春天的时候,学校里的樱花会开,很漂亮,我想和你们一起看樱花,一起听钟楼的钟声。” 挂了视频电话,林野、苏晓和李默去了钟楼。冬天的钟楼,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看起来很安静。他们坐在钟楼下面的台阶上,看着远处的夕阳,手里拿着赵磊送给他们的奥特曼贴纸——赵磊临走前,给了他们每人一张,说这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明年春天,樱花开放的时候,赵磊回来,我们还要在这里拍照。”李默说。 “还要去吃学校门口那家新开的奶茶店,听说很好喝。”苏晓说。 林野点点头:“还要一起去旧仓库的社团活动室,我最近报名参加了绘画社,到时候可以给你们画肖像。” 三人相视一笑,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美好。钟楼的钟声又响了起来,这次的钟声,像是在预示着新的开始——过去的遗憾已经弥补,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而他们的友谊,也会像钟楼一样,经历过风雨,却依旧坚定。 寒假来临的时候,林野收到了派出所的通知,赵建国的案子正式平反,学校为赵建国举行了简单的纪念仪式,还在钟楼旁边立了一块小小的石碑,上面写着:“纪念赵建国同志,坚守正义,清白永存。” 林野、苏晓和李默去参加了纪念仪式。仪式结束后,他们站在石碑前,看着钟楼的指针慢慢转动,心里充满了平静和感激。 “爸爸看到这个石碑,一定会很开心。”赵磊发来短信,后面跟着一个微笑的表情。 林野回复:“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在这里,告诉赵叔叔,他的清白,我们帮他证明了。” 冬天的风,吹过钟楼,带来了远处的钟声。林野知道,这段关于钟楼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但他和苏晓、李默、赵磊的友谊,还有他们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日子里,他们还会遇到很多事,有开心的,有难过的,但他们会像这次一样,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一起面对所有的挑战。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心中有正义,有勇气,有友谊,就能像钟楼的钟声一样,穿透所有的黑暗,迎来光明和希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