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直播美食探店》 第1章 天幕降临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自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田建,齐国灭亡。自此,老秦人奋六世之余烈,终得一统宇内,秦国自此变秦朝,秦王政也成了始皇帝。 这日,天朗气清、繁花盛开,秦皇嬴政正于殿内处理公务,殿外宦官突然惊呼起来,嬴政霎时神经一崩,下意识握紧身旁的青铜剑,皱眉问:“何事如此惊慌?” 有宦官连滚带爬进殿回禀,“陛、陛下,天上……” 嬴政面色不虞。 宦官哆嗦着把话说完,“……天上有异!” 随身伺候的宦官一看同僚如此不中用,连忙疾步出了殿外查看情况,接着又是一声惊呼,继而快速回殿同嬴政回禀,“陛下,天降异象,请移步。” 嬴政看已经被吓的魂不附体的小宦官、又见近侍也是一脸恍惚,心道只怕外边有异,但总不会是第二个荆轲,于是握着青铜剑到了殿外,接着,他瞳孔一缩。 ——只见蔚蓝的天空中黑了一部分。那位置也规矩,恰是方形的一块。其中还挂着一行字:主播不在家,请稍后再来哦~ 神仙显灵? 当真天生异象! “查!”嬴政丢下一个字。 宦官连忙领命而去。 · 公元前119年。 正在长安城中为大将军与大外甥出征而殚精竭虑的刘彻心烦意乱,草草处理了一堆乱七八糟请安问好不讲正事的奏折,起身准备去椒房殿找皇后和儿子聊以慰藉,结果这人才走到宣室外呢,就亲眼目睹了天突然黑了一块的过程。 刘彻:“!!!” 不,正常人都得吓一跳! 宦官连连高呼“护驾”,周围侍卫急速将刘彻护在中间,等他们看清危险来源于何处也傻眼了,嘴巴张得大大的,压根反应不过来。 刘彻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抬手示意众人莫慌。说到底,太皇太后都崩逝十几年了,老刘家那些不安分的诸侯也被他该杀杀该分化分化,何况他如今早已掌权,整个皇宫中无人能威胁到他,敢刺杀者到不了他身侧。 想清楚关窍,刘彻双目牢牢盯着天上那黑掉之处,内心震荡激动。 如此神仙术法,可是以前那些方士从未施展过的! 这次是真的神仙来了吧? · 与此同时,刚关心完孩子学业、叫人将皇子公主送回各宫歇息的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谈心不成反被惊,眉宇微蹙,心想这难道是上天对朕的示警? “二郎。”长孙皇后温柔的声音徐徐传来。 李世民回神握住长孙皇后的手,“观音婢,朕……”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二郎不必惊慌,这不一定是坏事。” 李世民点点头,“朕知。” 道完这句,他松开手,然后宣了人进来,“速速查清长安城中关于此事的动向,再探十道之内百姓可否能看到这异象,他们神色言语为何,务必不得生乱……” 一条条召令传下去,整个贞观官吏迅速动了起来。 · 无独有偶,已经登基为皇、改国号为周的武则天迅速叫人护卫安全、不叫臣下借此生乱之余,又在想这是否是上天对她这个女人的示警、对她继了李氏江山的愤怒? “是福,是祸?” · 刚给契丹发出愿以割地、称臣、称儿、进贡为条件,只求耶律德光出兵相助的石敬瑭吓的酒杯都掉了,脸色惨白的仿佛见了鬼。 · 同一时间,刚经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宋点检、不,宋太祖赵匡胤异常振奋,觉得在自己被拥立为皇、登基为帝这特殊时刻天有异象,那不正应了“授以天命”之语? 他合该是那收复失地、终结战乱、一统中原的皇帝! 赵匡胤心潮澎湃,双眼明亮的与赵匡义道:“匡义,朕定能一统天下!” 赵匡义微微一笑,“兄长合该为皇的。” 赵匡胤爽朗大笑,“我定要收复幽云十六州,拿回石敬瑭那狗贼让出去的土地,叫这乱了七十多载的中原重回太平!” · 盘算着迁都的朱棣内心也在想,鞑靼就如同那地里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定要打,把他们打怕了、打灭了,大明方能高枕无忧。只是想彻底灭了鞑靼太过艰难,只能通过威慑。 何况…… 鞑靼一旦入关,没了燕云屏障就如同狼入羊群、一马平川,很容易就攻入都城。 还是得迁都才行,天子守国门! 正细细盘算着,异象突生,朱棣看到后顿时眼皮子一跳,心下也忌惮起来。 · 而不仅仅是帝王,各时空各朝代的朝臣官吏、平民奴隶等等都看到了天空之中的变化,那方方正正一块竖在天空中的黑色以及其上的那句话都叫他们议论纷纷。 早有百姓跪地叩拜,嘴里惊呼着“神仙显灵了”等语,一时间山河叩首。 做了亏心事的人两股战战、脸白若纸,忐忑不安的等着神仙审判,胆子小点的甚至已经被吓晕了过去,噩梦连连。 心理素质强大的人已然镇定下来,便仔细研究起那句话的意思来。 “主播?这是甚?” “都说了‘不在家’,莫非天上那处正是神仙的住处?” “神仙确实住在天上,这倒也说得通。” “难不成这是要叫我们看神仙住的地方?神仙竟这般慷慨大方,连宅邸都叫我等凡人观阅?” “……” 众人猜测很多,却没个准确答案。实在是除了“异象”本身,旁人也回答不了他们。 就这般流言蹿动、纷纷攘攘中,那方方正正的黑处一动不动,每日毫无变化。从最初各朝代的紧张不安、慌张忐忑到如今的平静待之,大家显然是快习以为常了。 奴隶依旧干着数不清的活计、农民忙着侍弄庄稼、商贾开始回归生意、有异心的人趁机散播谣言,然后被诸多早有预料的君王官吏化解,有些手段激烈的朝代甚至还动了干戈,兵将出动,又是一场有人生有人死的豪赌。 英雄豪杰,乱臣贼子,差的或许仅仅只是一瞬儿间。 芸芸众生、人间百态之上,沉浸数日的方块终于有了变化。 ——它,亮了。 【大家好,这里是温馨直播间,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温,各位还好吗?】 各朝各代的人们:“??!!!!! 第2章 红烧肉 [天凉好个秋:???] [修补匠:突然诈尸?] [历史放大镜:妈惹,失踪人口突然回归了!] [阿蕴:啊啊啊啊小温回来了,我马上去群里通知一声!!!] [牛马人:特别关注提醒我我关注的主播开播了,火速赶来!撒花jpg.] …… 天上的黑方块突然亮了起来,女声先至,紧接着画面亮了。 只见高耸入云的建筑陡然出现,其上还挂着各式各样的牌子,不等看清上边究竟写的是什么,周遭画面突然变了,有诸多人影从中一闪而过,还有各种方方正正可移动的房子、奇异的灯光、花花绿绿的衣裙彩带,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双走动的脚上。 当然,除开脚,还有那平坦非常的路。 各朝各代的人惊呆了。 这、这是什么?!!! “天幕啊!!”诸多人震呼。 脚移动的画面占据整个天幕,上方挂着“温馨直播间”的字样,左下角则是一行行文字。上面的文字就是他们本朝正用的,而不识字的人眼前看到的则是一段段语音条,它会自动将内容播放进耳。 大家目瞪口呆,不识字的人恍惚喃喃:“神仙跟我说话了……” 他们尚且没有心神去分析那些闪烁过的文字内容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是被这堪称神仙的手段掠去了全部注意力。不,这就是神仙!是神仙显灵啊! “还是位女神仙!” 秦汉晋隋唐宋元明等等朝代的帝王将相、贩夫走卒们已然被惊的失态。 嬴政眼中划过热切,他心想,世上真有神仙? 刘彻激动的手都在颤抖,他苦求仙家久矣,如今终于感动上苍,叫神仙面世了?! 李世民今天依旧跟长孙皇后在一处,这对天家夫妻也被惊的不轻,两人对视一眼,皆在彼此眼中看到了不敢置信。李世民冷静下来,“原来真有神迹……” “古之神迹多为人造,妾原以为此次亦是,不曾想倒是真的。”长孙皇后面色恍惚。 李世民附和,“谁说不是呢。昔日秦皇求仙,却被徐福骗去诸多匠人钱财,最后杳无音信;后武帝钟爱方士,亦闹出不少笑话,晚年还听信巫蛊、以至戾太子不得不起兵没了好下场……” 种种史料在前,李世民便不如何喜欢求仙问道,也不信这些。可偏偏…… 这天幕展示出来的内容是人如何也伪造不出来的! 若真有人有这般本事,那他抬一抬他的身份又何妨?! 但可能吗? · 拿着手机直奔目的地的温昕什么也不知道,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直播间被选入“时空网站的直播频道”中了,还在一心一意跟自己的粉丝互动呢。 【是的,小温开播啦!】 [史海拾贝:你去哪了?怎么这么久没消息,我都以为你忘记账号密码了!] 【前面一年在准备考公,现在我终于从噩梦里出来了!】 [啦啦啦:考公去了?] [秘密研究所:原来是在备考,那我原谅你了。] [象牙白:战况如何?] 温昕的粉丝本就不是特别多,加上很久没开直播,有些粉丝也跑路了,以至于现在看直播的人就少了点,下方的消息刷的也不是特别快。 【成功上岸啦,已从失业人员变成社畜。】 [有志不在年高:接!] [雎鸠鸟:接接接!] [不上岸不改名:呜呜呜我也在备考,疯狂接小温的好运,希望我二战能上岸!] 下面还跟了不少的“接”,可见备考的人不少。温昕看到了,一律给了祝福。 而各朝代的人则有些迷茫的听着内容、看着互动,似懂非懂的。 “考公是什么?” “科举?” “莫不是关于神仙学业上的事?” “神仙也要学?!” “神仙如何不需要学?那强大的术法,不也得跟练武似的多练?若是不识字,如何能学好。” “言之有理。” 大家猜测纷纷,而各朝京都的官员们则赶在前往皇宫的路上——出了这么大事情,他们得赶紧跟皇帝讨个主意啊。 而直播间里,温昕也跟粉丝们暂时聊完了关于备考的事情。 [历史放大镜:小温今天要跟我们探讨哪个历史未解之谜?] 此话一出,粉丝们纷纷附和询问。 无它,温馨直播间是播“华国历史未解之谜探讨”这类内容的。以前直播的时候温昕会抛出话题,然后分析自己关于该未解之谜的看法并列出自己找到的证据。最开始的时候没粉丝,也没人跟她讨论,她讲完自己的见解后就下播;等之后慢慢累积起粉丝,大家就开始各抒己见,有时候还会讨论出火星子……总之,热度上来了,直播时间加长了,粉丝也就多了不少。因为这直播内容小众偏门,所以粉丝的粘性也高。 这不,现在她一开播,历史知识又精进的粉丝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今天聊什么了。 但是…… 【我今天带你们去吃好吃的!】 弹幕刷过排排问号。 【以后我改直播内容了。】 说到这,温昕站住脚,镜头也转到自己脸上,露出那张化了淡妆的脸。 各朝各代随着她这张脸的出现又引发一阵讨论,没想到这真是个女神仙!只是这女神仙……却不像传说中那般衣袂飘飘、慈悲雍容……唔,总之,不那么像个女神仙。 古代人们开始怀疑自我推测了。 温昕却不知,只见她神情认真,没半分开玩笑的意思,【未解之谜的话题我感觉之前也播的差不多了,暂时找不到新颖有意思的话题;再加上我现在上班了,上班人才知道打工人的苦,每天的社畜生活都要苦成中药了,只想去吃顿好的犒劳犒劳自己,所以各方面综合考虑下来,就决定更换直播方向,带大家去探店。有对美食好奇的宝可以留下来看看,实在对我失望或者对美食不感兴趣的宝我们就江湖再见,也谢谢你们对我的喜欢。】 温昕说完,粉丝弹幕停了好一会儿。 温昕静静的等着。 各朝代的人们也莫名感到了不对劲,他们甚至不敢再大声说话,连窃窃私语都省了,小心的等着反应。 [是小徐呀:美食,那也是我的菜呀!] [牛马人:呜呜呜小温你说出了牛马的心声,就为了这我也支持你!] [一壶浊酒:我有点失望,我等了这么久啊,结果等来了这,我……我先退了。] 看到这条,观众清晰地看到温昕吸了一口气。 [天凉好个秋:我虽然也有一点失望,但主播播什么内容是你的自由,你不要被影响了。] [瑶瑶公主:双厨狂喜!] [花花世界:好吃的谁不喜欢呢,小温快继续!让我看看你今天要带我们去吃什么!] …… 弹幕刷的逐渐快起来,温昕脸上也缓缓露出笑容,张嘴说:“走,我带你们去吃红烧肉。” 各朝的贫苦百姓们:肉?!!! 他们已经开始咽口水了。 为了阅读的时候不乱,文中温昕说的话一律用【】括起来,直播间的弹幕用[]括起来,古代人们说话则是“”。 感谢大家支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红烧肉 第3章 红烧肉 【我前几天听单位同事说这边新开了一家炒菜馆,主厨是个很厉害的鲁菜师傅,做的红烧肉尤其一绝,我今天来试吃一下。】 温昕说着话,手机镜头向前,然后带着大家继续走。 直播间里依旧在互动,但各朝代的人们听到“鲁菜”两字的第一反应就是“齐鲁大地”。 可又有不对: “这女神仙怎么提了我们人间的地界?” “也并非人间吧?指不定人家神仙之地也有地方唤做‘鲁’呢。” “这‘鲁’也不一定就是地名吧,万一就只是这菜叫‘鲁菜’呢?” “……” 讨论之余,有人却敏锐的察觉到天幕之上的不对劲之处,“你们瞧,那天幕上的神仙穿的当真怪模怪样的。” 天幕里,女神仙顺着树荫下的道路往前走,而她的前方有跟她一般同方向的、也有正面她而来的,相似的是这些身影都衣着暴露!露胳膊露腿,有些甚至连胸脯大腿都露出来了!可周围没谁对此感到奇怪,大家皆习以为常,仿佛就该是这般。 这这这!! “简直有伤风化!”有老学究骂道。 有人说话委婉些,“这神仙也太不讲究了些,怎能穿成这样出门呢。” 也有人不屑,“神仙之事,你个凡人还想管一管?” 前两者被噎的面色涨红,再不吭声。 脸皮子薄的人发现这之后眼睛都不敢再往上边的身影瞧,只盯着天幕左下角的字迹看。 [瑶瑶公主:鲁氏红烧肉?我的最爱啊!!] [修补匠:作为一个吃辣大省的人,红烧肉我也爱吃辣的。] [一叶知秋:红烧肉还有辣的?不都是甜的么!] [辣妹子:红烧肉当然有辣的,川湘这边都是这种口味,毛氏红烧肉、川氏红烧肉没听说过吗?] [鸹鸹:没听说过,我爱甜口红烧肉一辈子!] [辣妹子:回复鸹鸹:孤陋寡闻了吧。] [鸹鸹:回复辣妹子:人家红烧肉正宗的就是甜口的,红烧肉原本叫东坡肉,你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 [辣妹子:回复鸹鸹:????不懂就别乱说,免得出来丢脸。] [鸹鸹:回复辣妹子:谁乱说了?] [辣妹子:回复鸹鸹:东坡肉只是红烧肉的一个分支,是包含关系,而不是等量关系,懂?] 直播间的粉丝们看到这俩因为甜辣吵起来都惊了,有听说过豆腐脑的咸甜之争,还是头回撞见红烧肉的甜辣之争。 再看内容,emmm 古代人们一脸迷惑,这个肉那个肉太多了,他们没看明白。 有知道一些的人则满头问号,红烧肉,东坡肉,是他们知道的那个吗? 还在埋头苦读的苏轼什么也不知道。 温昕也看到弹幕里吵起来了,她很熟练的接话,【说起红烧肉,不知道大家会想到什么,但对我个人来说,我第一反应就是苏东坡。】 [黄州惠州儋州:同!!!] [嗨呀呀:楼上这昵称,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成分了。笑哭jpg.] 北宋后的各朝人们:“???” 北宋后的各朝人们:“!!!” 有人激动的豁然起身,“苏东坡,此乃凡人,天幕会提到他,还是同这肉有关,那是不是……” 另一时空的人接话:“这天幕所示根本就不是神仙之地?!” 推测出这个结果的人倒吸口凉气。 并非神仙术法,岂不是说凡人也有宛若仙家一般的手段了?! 这可了不得! 当然,更多的人并没反应过来这一点,尤其北宋之前的,他们不知道苏东坡是个人,这会儿还在努力整理信息跟上天幕节奏。 【我们都知道,古代有很多年是不食或者少食猪肉的,猪肉被人们认为是贱肉、腌臜肉,直到苏东坡苏轼做出了东坡肉,猪肉的食用才得以流行,等到了明朝,那更是普及开来。】 苏轼傻眼。 这、这一定是同名同姓吧? 古人们:“!!!” 这下,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失态了。 “古代”“人”“猪肉”“明朝”这些字样都无一不组成了一个叫他们很不敢置信的事实——天幕可能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神仙”,而是跟他们一样的“人”,而且是后世人。 嬴政抿抿唇,无声的消化着这个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消息。不是神仙他固然失望,可后世人出现,那总能叫他从中窥探些许对大秦有益之事。 刘彻是掩盖不住的失望,本以为他终于能得偿所愿,结果竟是假的。 李世民却松了口气,他就说嘛,这个世界上没有神仙。 赵匡胤脸上的笑戛然而止,不是神仙?那他传出去的“授予天命”之说岂不是要自打脸了? 朱元璋立马坐直了,明朝?是他老朱的大明!后世人会说些什么? [牛马人:没办法,没经过阉割的猪肉一股腥臊味,闻着就想吐,正常人都吃不下去,明朝要不是有了阉割猪,猪肉估计也普及不开。] [纵横裨阖:虽然但是,阉割猪早在商朝时期就有了啊。] [南漂入海:啊,小说里不是说古代人都不养猪的吗?因为猪没阉割,很凶,肉还不好吃,大家都不养的啊。] [牛马人: 1] [惟元春也:楼上,信息有真假,辨别需谨慎。] 各朝代确认了,这天幕之上当真是后世人,连商都出现了! 更好奇猪的人则点头,没错,其实阉割猪早就有了,只是很多人不稀罕养。 【哈哈我就知道你们会说起阉割猪的事情,果然被我猜中了。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古代人将猪肉视作贱肉是因为猪没经过阉割、导致吃起来有腥臊味的关系,但其实并不是。就像刚刚弹幕里有人说的,我国的阉猪技术很早就有了,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所记录,包括《易经》《礼记》中也都有记载。】 戴圣:“???” 这好像有点耳熟啊? 天幕上弹幕也在刷。 [天凉好个秋:《周易·大畜卦》中有“豶豕之牙,吉”,“豶”指的就是阉割后的猪。] [史海拾贝:《礼记·郊特牲》中记载:“豕曰刚鬣,豚日腯肥。”,“豕”就是指未阉割的猪,“豚”则是指阉割后的猪。《礼记》里的这句话说的就是两者在形态上区别,未阉割的猪毛发粗硬、性格暴躁;而阉割后的猪则体态圆润、性情温顺。] [白天不懂夜的黑:哇,涨知识了!] [薄荷:额,默默问一句,《周易》里的那个字念啥?] [天凉好个秋:豶?豕?豶fén,豕shǐ。] [薄荷:谢谢大佬解惑!] [有理走遍天下:补充一句,古代人祭祀用的是豕,而且得是成年猪,因为这代表“刚健”,符合古人祭祀需求。] [饭后九步走:《周易》中就有明确记载,那阉割猪的历史确实很久远了!得追溯到先秦了!] 秦朝人立刻竖起耳朵。 秦朝官员中不乏熟读《周易》的,立刻就将两者内容对上了,心道还真是这般。 再者,如今黔首中也有人养豶。 【我这直播间里果然人才济济,都把《周易》《礼记》里的原句子补充出来了,给你们点赞!】 各朝百姓们也兴致勃勃的看着直播间,这什么《周易》《礼记》里的话他们听不懂,但却能听明白天幕说的是“猪”。猪嘛,被不少贵人视作低贱之物,平日不爱吃,人家都是吃羊肉鸡鸭鹿的,可这些东西他们吃不起,只能将就着吃猪肉,但猪肉……的确是不怎么好吃。天幕如今说起这事,那是不是能将肉做的好吃些?他们别的没法子,可这手艺说不准能学一学!就算真的学不会,也能凑个热闹嘛,好些日子没什么热闹可看了。天幕出现,神仙显灵,那得好好看! 大伙神情认真,眼都不眨的盯着画面瞧,耳朵里也仔细听着着天幕上传出来的声音。 弹幕里却有人在催了—— [牛马人:所以为什么古人不喜欢吃猪肉啊?] [南漂入海:刚刚主播说古代猪的腥臊味并不是受激素影响,求解释。] [关键点:猪肉为什么被视为低贱肉啊?] [何时能暴富:同问。] …… 古代不识字之人:鸡速?鸡素?这什么东西?? 识字之人:激素?什么意思? 第4章 红烧肉 【古代猪肉浓重的腥臊味跟激素有点关系但不大,造成这一切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养猪的环境。】 [千秋入喉:这问题我都不想细说,有亿点点恶心。] [风流倜傥:同上。] [嘻嘻嘻嘻嘻嘻嘻:只能说古代百姓日子过得太惨了,为了生存实在没办法,只能这么干。] 百姓们听到看到这心情很复杂,天幕知道他们的苦日子啊。 但直播间有人不懂: [弹指一瞬:什么情况?] [落叶随风去:我不知道啊,求解释。] 弹幕不少都在刷求解释。 温昕话都说到这里了,那当然是要说的。 【我们都知道,猪是杂食性动物,光喂所谓的猪草是完全不够的,还得喂点粮食。而古代嘛,大家也都知道,人都还在挨饿呢,哪有多余的粮食喂给猪吃?这也就导致了养猪的困难。可没办法呀,牛在古代是耕地用的,律法规定了擅自杀牛是死罪,牛肉也就基本退出了平民百姓的餐桌。羊肉倒是可以吃,可中原地区哪有那么多草原来放牧?就算国家有羊,那基本也是贵族拥有得居多,而且羊羔也不便宜,普通的老百姓是难以负担的。怎么办呢?养猪吧。猪肉价贱,百姓勉勉强强可以负担。 当然,古代百姓养猪不仅仅是为了吃肉,也是为了积攒肥料,溷中熟粪肥料对于种地的好处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天凉好个秋:《氾胜之书·耕田篇》中记载:“无蚕矢,以溷中熟粪粪之亦善,树一升。”] 氾胜之:“?!!!” 天幕竟然知道他写的文章! 认识氾胜之的人也惊了,这可真是一朝闻名天下知啊! 【天凉好个秋补充的没错,《氾胜之书》中记载的正是古人早在西汉时期就掌握了沤肥耕作技术。】 汉朝君臣们面色骇然,尤其西汉时期的君王们,那神情可谓十分精彩。 刘邦怒而皱眉,大汉就大汉,如何还分个西汉出来,莫不是还有个东汉北汉之类的? 刘彻原本就因为神仙是假的在失望,这会儿再听到大汉之后出了事,那怒气就掩盖不住了,“这群不肖子孙!” 他心想,朕定要好生生瞧瞧,究竟是哪个不肖子孙将他好好的大汉给弄分化了! 汉哀帝刘欣瞳孔一颤,已然有所怀疑。 汉平帝刘衎嘴唇紧抿,却只字未语,对身旁诸多早已习以为常的打量也恍若不觉。 同样听到这句话的王莽肃着脸,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叫人窥探不出分毫。 【我们再来说说古人是怎么养猪的。 87年的时候在河南三门峡市区曾出土了一件汉代的随葬陶器,名为“东汉绿釉陶猪圈”,在这件文物上,镂空的围栏里就有头大肥猪,猪圈旁边则是个方形厕所,外边有楼梯连接着厕所门,也就是说,粪坑和猪圈是相连的。】 说到这,温昕的表情也有点精彩,弹幕里有些人想想就受不了,叫主播就此打住。 但也有粉丝在继续补充: [天上何时掉馅饼:已经出土了很多这种类型的文物,汉朝特别喜欢将猪圈和厕所修在一起,大家在网上搜一下就知道了。] [拐弯抹角:这就是‘上厕所’的由来。] [天凉好个秋:《汉书·武五子传》中记载:“厕中豕群出,坏大官灶。”] [纵横裨益:《太平御览》中有记载:朔人有献燕昭王以大豕者,曰:“养奚若?”使曰:“豕也非大圊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邦人谓之豕仙。”,这个“圊”就是厕所的意思。] [史海拾贝:《墨子·备城门》中记载:“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厕,与下同圂。”这也是我国关于军用厕所最早的记载。] 西汉朝臣被温昕说的“东汉”掠去心神,而百姓们则更多的是在讨论天幕上说的厕所猪圈,毕竟这他们可太熟了啊! 百姓们不觉得有什么,可许多权贵却觉得恶心,只觉得天幕说这个简直是有毛病。 但温昕话都说到这了,那当然是继续说下去啊! 【史海拾贝既然说到了军用厕所,那我也多叨叨几句。其实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军队都不会轻视厕所问题。为什么?隐藏行军痕迹。】 刚还在因为“厕所”而恶心的宗室贵族等权贵们纷纷正了神情,行军打仗的将士们倒并不感到意外。 【古代的战争是依靠人肉来垫的,而大军出征一日那得产生多少的污秽?这要是不处理好敌人的探子铁定能摸到你的行军路线、还没正式打开就已经输了一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就修建了厕所和猪圈二合一的军厕,也就是刚刚史海拾贝在《墨子·备城门》中记载的那一段。猪将人的排泄物消化掉,不仅隐去了人的痕迹,还节省了猪食,且在长期的守城中猪不断长大,最后还能给军队提供一部分粮草,一举数得。】 从未细究过这一点的人听到这恍然大悟,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这些弯弯绕绕呢。 不少未上战场的兵士也说:“将军叫我等如厕后掩埋秽物,便就是防止敌人刺探吧?” “那当然,不然你以为为何?” 那兵士挠头,“我原先未想过。” 刚与匈奴打过一场的汉朝兵将们也看到了天幕,他们原本困的眼睛都睁不开,可天幕一出愣是精神了,此刻还讨论呢,“你说大将军回回都能安排好准确的行军线路,是不是就是这般分析的?” 边上人游移不定,最后憋出一句,“大将军运气好,不服不行。” 前者就不想再跟他搭话了,心里想,大将军运气好是不假,可人家本事也大,斩获的人头也不比旁人差,也不知在阴阳怪气些甚?要换个将军领兵,他们指不定得死在这荒漠上。 对此些,天幕丝毫不知。 [嗨呀呀:是不是还有预防疾病的效果?] [时光旅人:那肯定啊,你想想几十万人口的大军,一天得产生多少那啥,然后衍生出多少蚊虫苍蝇,这些又正好是传播病菌的主要载体,如果不及时做好粪便清理、卫生管控,发生疫病的概率绝对不小。] [惟元春也:补充楼上,还有战死的士兵尸体,如果不及时焚化掩埋,疫病传染起来更吓人。] [岁月不待人:那还有水源,不干净的水里边多的是寄生虫,而古人为了节省柴火又没有烧热水喝的习惯,所以一旦发生寄生虫感染,就古代的医疗条件,除了死别无它路。] 各朝代的人看到这先是一愣,然后连忙拿笔或者吩咐人将其记下来。 百姓不识字不会写,就用脑子记——水要烧热了喝,不然被那什么寄生虫感染,他们就只能等死。 很多学医的大夫看到这如获至宝,甚至有人激动的脸都红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宫商角徵羽:霍去病不就是感染疫病而亡么。] 霍去病?! 刘彻惊的豁然起身。 在外的汉军们也傻了,他们完全没想到,自己强撑着看个天幕竟然还看到自己熟悉的人了。 原本正亲自抄录天幕所说的卫青看着这句话险些没拿稳手中的笔。多日行军打仗、操持军队里里外外致使他双颊看起来疲惫却削弱,唯独一双眼中闪着与外表不相符的光。但此时,他双目瞠圆,充斥着不敢置信。 这天幕所提到的霍去病,是他所知的去病吗? 从天幕出现就迅速抵达他二舅身边的霍去病也被惊到,他不是不惧怕死亡,但他宁可死在匈奴人手里,也不想被疫病击倒。此事他心中存疑,还安慰他舅,“二舅,这霍去病指不定只是跟我同名,不一定是我呢。” 卫青深吸口气,“再看看。” 天幕上此时已经辩论起来。 [一剑封喉:啊,不是说冠军侯的死因还存疑吗,目前没有一个盖棺定论的说法吧?] [雎鸠鸟:还存疑吗?可司马迁在《史记》里写的就是“病死”啊。] 司马迁! 《史记》! 仅仅五个字,就在汉武朝堂引发了剧烈动荡。有人是因为司马迁《史记》本身,有人则是因为霍去病。 本朝出征的霍去病,除了卫皇后、大将军的大外甥,天子宠爱非常、甚至还时不时亲自教导的霍去病之外别无他人。朝臣们已经可以想象到天子在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如何的惊骇了。 实际上呢? 实际上刘彻确实惊骇,大军出征,这段时间他本就因此而寝食难安,结果天幕就告诉了他这么一个消息,这叫他如何还能坐得住?! 他都顾不上“冠军侯”三个字,只立刻叫人拟旨,想发到军中去。可临了这位正值壮年、头脑睿智的帝王却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信传再快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抵达关外,何况大军一直在前行,这信能不能传到卫青去病的手上都不好说。当然,最重要的是,整个长安城中人如今都能看到天幕,他怀疑在外的将士应当也能看到,卫青不会不管的。 卫青确实不会不管,在确认这霍去病就是他大外甥之后立刻便传了随行军医,叫军医给霍去病检查身体,确认他只是劳累、但并未感染疫病、身子也无大碍后卫青才大松口气。 霍去病嬉皮笑脸的,“舅,都说了我无事,这次信了吧。” 卫青肃着脸,“日后也得注意些。” 霍去病笑嘻嘻,“好嘞。” 预防针:关于霍去病的内容还没写完。 另外,求个收藏,谢谢宝子们[红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红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