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协谷镇》 第331章 连月子里的娃都能分到宅基地 见识了工程领域的嘴脸,郑为民对这个行业一点好感也没有。没好事的时候他是项目负责人,啥事都要他出面去跑。 一旦有了好事,镇上立刻有一大帮子吸血鬼扑上来,恨不得吃拿卡要玩个遍。等惹了麻烦,这帮吸血鬼又呼啦一下消失了,这事又落到了自己头上,自己就是个背锅的! “谁让你的官最小的!” 杨波不以为然道,不论在什么年代,官小就是最大的原罪! “工程不就这样,镇上那么多人,都指望吃项目呢!” 杨振平适当的垫上了一句软话,他也不好意思把郑为民弄得太尴尬。 “谁想出来的主意?让一帮老头、老太太去打群架,忒损了!” 郑为民见老头子又要跟他抬杠,就赶紧转移了话题,以前跟杨波斗法的时候,就没怎么赢过。 “群众自发的,群众是有正义感的!” 杨波一脸的自豪,这种虔诚的表情,一般人还真学不会。 “扯淡!” 郑为民终于忍不住爆了粗口。 “牛书记什么态度?还跟我们打吗?” 杨振平赶紧转移了话题,他知道郑为民来是传话的,只是不知道镇上妥协到什么程度。 “牛书记同意让你们干了。” 郑为民也没想到,老杨头的土办法还真有用,镇上这么快就屈服了。 “钱呢?” 杨振平最关心的是资金问题,毕竟是人家公司中的标,这事如果不提前说好,等到工程结束之后,容易出幺蛾子。 “扣除一成给人家建筑公司过桥,毕竟是人家公司中的标,你要是同意,这钱马上就拨。” 这会的工程都流行转包,见过最夸张的是到了三十多包,前几包还能赚到钱,后面就纯粹是瞎扯淡了。 “那成,只要钱到位,建筑公司立马开工!” 杨振平觉得这个过桥费该给,不过想施工必须要先捡到钱,毕竟他们又不是中标方,这钱万一打给县建筑公司了,他们村里还不傻了眼! 杨波没有说话,只是闭上眼盘算了一会,觉得这事干得过,就微微点了点头。 “我这就跟财政所联系,让他们打钱。” 三峡移民安置房的建设经费早就打到了协谷镇的账上,这会新县煤炭资源尚未枯竭,财政上躺着十几个亿花不了,根本不在乎这些小钱。 “三叔,别的我不管了,你该挣的钱挣就是了,但这工程质量你可得看紧点,这可不是小事!” 联系完财政所,郑为民就跟杨振平嘱咐工程建设问题,他知道自己不懂工程质量,杨烁刚接手建筑公司,也够呛懂行的,这事还得指望建筑公司里的老人把握工程质量。 “放心,我跟你兄弟嘱咐好,这工程村里一分钱也不赚,就挣个吆喝!” 杨振平知道这安置房的重要性,没必要在这种工程上偷工减料。 “放心,老头子我天天在工地看着,他们不敢闹事!” 杨波对杨烁也不太放心,就决定自己去现扬看着,反正老头子退休后也没事可做,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老爷子去我就放心了,牛书记可是说了,如果你建的好,就给你三十亩宅基地,要是敢糊弄镇上,二十亩都不给你。” 郑为民这会才把牛进明之前许诺的三十亩地说出来,原本他就打算拿那多给的十亩地当诱饵,将杨家庄这条大鱼钓成翘嘴。 “真的?” 杨振平一听这话立刻眼前一亮,多给十亩地,能多划二三十套宅基地,这可都是看的着,摸得着的钱! “咱爷仨当着面,还得玩花的吗?” 郑为民说的这话,他自己都不信,甭管是镇上的干部,还是村里的干部,就没一个好人! “那成,只要你能帮你叔弄到三十亩宅基地,我保证这房子一百年不坏!” 杨振平拍着胸脯保证道。 “行了,事办完了,去强子的饭店喝酒吧,今天村里召开庆功宴,你作为镇上的代表出席!” 杨波也很满意这个结果,见时间差不多了,就拉着郑为民去强子的饭店吃饭,村里组织这么多老家伙们出来活动筋骨,自然要管一顿好的。 “啊?” 郑为民见过损的,没见过这么损的,还作为镇上的代表出席,还不被那帮老头子、老太太们笑话死! 郑为民搞定了杨家庄,牛进明又通过关系,让县里的建筑公司接受了一成的转包费,被扣押的施工设备这才被放了出来。 杨家庄建筑公司第二天就进了扬,开始平整土地,准备给安置房打地基。 施工的当天,杨家庄好多人都去看热闹,刚开始他们还对三峡移民占本村的地颇有微词,甭管你占着什么道义,毕竟是外村的人。但是知道因为这事,镇上给村里批三十亩住宅用地,顿时都乐开花,这样村里连月子里的娃都能分到宅基地。 开工的时候,郑为民跟米满庆也过去了,他俩需要监督村里放线,当然,说蹭饭也成! “那天我看刘峰挨的揍不轻,你没提前跟他说一声?” 郑为民好奇米满庆为啥不提前给刘峰示警,要知道那天刘峰可没少挨揍,估计是被几个老头子下了黑手,拍了板凳。 “啥活他都敢伸手,揍他一顿算轻的!” 米满庆对自己的科长非常不满,工程这东西是块大肥肉,谁都想咬一口,区别是有的人长牙了,有的人是囫囵吞枣,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给噎死。 “这家伙,早晚的!” 郑为民也懒得打听故事的细节,他提前就打谱不管工程上的事,甭管杨家庄建筑公司怎么干,反正钱就那些,工程质量不达标,返工就是了,到时候看谁难受! 说话的功夫,杨家庄建筑公司开始挖掘地基了,杨烁作为建筑公司经理,亲自操纵挖掘机挖了第一铲。 “杨家庄建筑公司的活怎么样,靠谱吗?” 原本郑为民对杨家庄建筑公司挺放心的,但是看到开挖掘机的是杨烁之后,顿时就不淡定了。 第332章 移民要请客 米满庆觉得杨烁纯粹是出洋相,哪有公司经理亲自上阵干这个的! “这可是涉及到国家重大工程的事,这工程质量我不懂,你可得给我看死了,一旦出了事,咱俩都完蛋!” 郑为民不懂技术,索性就直接放权给米满庆,反正他俩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出了事谁也跑不了! “放心,我有数,我这阵子只要他们来料、上料,我就在这盯着,保证不让他们偷工减料!” 监督工程质量本身就是米满庆的本职工作,反正建设这六套房子也花不了几天,他打算连办公室也不去了,天天在杨家庄工地上盯着,一直到入户的辅路硬化完成。 争抢工地的闹剧结束了,工程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除了施工方变了,其他的都在正常进行,强如杨家庄这样的村,依然需要采购鲍怀德们的石子、水泥和沙子…… 六套安置房,对杨家庄建筑公司而言,也不是什么大活,他们平时干的可都是矿上的硬活。施工队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把土体结构给堆了起来,紧接着就进入到了内部装修环节。到了两个月头上,六套房子均已通过了验收,达到了可交付状态。 “这活干的漂亮!” 牛进明得知房子盖好之后,就让郑为民陪着过来查看建设质量,他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个小锤子,边走边敲墙壁,沉闷的回音告诉他,这墙的厚度和硬度,都非常不错。 “水、电、暖都通了吗?” 牛进明问郑为民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都通好了!” 郑为民随手打开了房间的灯光,杨家庄建筑公司自带水电工,在内部装修施工,水电暖也就跟着入了户。 “建设局来验收了吗?” 虽然这六套安置房质量非常好,但合格这种事,还得要相关单位才能鉴定,牛进明怕郑为民刚接触工程建设,不会烧香拜佛。 “已经验收过了,不仅完全合格,还远远高出了上级的最高要求。” 郑为民从开工第一天就不担心验收这种事,反正物料都用关系户的,到了验收那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谁还好意思找麻烦? 别说咱建设质量好,哪怕最后盖成了猪圈,他们也得捏着鼻子夸这房子通风宜居! “那就好,这阵子记得打开门窗通风放味,咱就等着三峡移民来入住了。” 牛进明发现郑为民还有建设方面的天赋,以后如果需要调整科室的话,还可以把他往建设上调,免得他在民政待久了,尾大不掉! “放心,村里都安排好了!” 房子在建设的时候,郑为民就提醒杨振平别忘安排人进行日常管理,别看这房子是新的,如果长时间没有人气,用不了一两年就成破房子了。 借着房子竣工的机会,杨振平硬拉着牛进明去了强子的饭店,好酒好菜伺候了一溜够,村里跟镇上之前的龌龊,到此算是完全解除。 大约过了一年多,第一批三峡移民终于来到了协谷镇,按照现扬抽签的顺序,住进了早早为他们准备好的安置房里,移民们非常满意房子的质量, 最东头那家姓梅,在新县是个非常少见的姓氏,老头子叫梅福顺,儿子叫梅长生,儿媳妇叫夏芳,还有两个孩子。 东边第二家姓李,男的叫李兴康,女的叫梅玉,是梅福顺的侄女,这次来的好几家都是沾亲带故的。 东边第三家姓张,男的叫张凯,女的叫黄海燕。 东边第四家也姓张,男的叫张源,跟张凯是堂兄弟,他媳妇叫芦青,也是比较少见的姓氏。 东边第五家姓夏,男的叫夏国庆,跟夏芳是本家,女的叫张林,跟张凯又是堂姐弟,这样他们五家就结成了一个小团体。 最西边那家是一对中年夫妇,男的叫董元朝,女的在大城市给儿子看孩子,这次就没跟着过来。 这六户三峡移民入住的当天,镇上送来了米面粮油,村里送来了一口杀好的大肥猪,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之后杨家庄又召开了村民大会,欢迎他们入住,牛进明代表镇上致了欢迎词,这六家人家这才算安顿了下来。 郑为民作为协谷镇民政办主任,三峡移民是他的活,这阵子干脆将其他活都扔给马娟,每天带着他们熟悉自己的地界和周围的生活设置的分布,让他们快速适应了协谷镇的生活。 等到他们入住整一个月的时候,郑为民接到了梅福顺的电话,说是家里炖了大骨头,让他来家里喝酒。 郑为民不敢大意,直接敲开了牛进明的办公室,向他汇报这件事。三峡移民现在成了镇上最大的工作,牛进明跳过了张新强和孙爱民,要求郑为民直接向他汇报。 “请你喝酒?你最近是不是卡人家了?” 牛进明首先想到的,是不是郑为民拿政策卡人家三峡移民,逼着人家请客。他虽然不知道这些移民是什么脾气,但他知道自己的机关干部是什么尿性! “我疯了?我干这种事?” 郑为民反应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感情自己在领导眼中,就是吃拿卡要的典型。 “那人家为啥请你?” 牛进明实在想不出,正好好的人家为啥要请他吃饭?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咱干的好,人家请咱?” 郑为民觉得自己平时在镇上的形象还挺正面的,怎么到了领导嘴里,自己怎么如此不堪? “也有可能,你打算怎么去?” 牛进明觉得也有可能,毕竟他们刚来,还不熟悉当地的情况,一时半会也不可能马上就干什么业务,还真有可能就是单纯请郑为民吃顿饭。 “要不抱两箱酒过去?” 郑为民盘算着从食堂仓库里弄两箱酒出来,人家请客,自己总不能空着手上门吧,这事怎么说也是公事,自己花钱就有些亏了点。 “去仓库拉上六箱酒,一家子一箱,让他们尝尝咱们本地的好酒,顺便让食堂做几个硬菜,一块端过去!” 牛进明虽然在提拔干部这块有所欠缺,但是在办事上从来不小气。 第333章 老家的酒坛子 “你去吗?” 虽然知道牛进明不去,但郑为民依然还要邀请他,要不然就显得咱太不会办事了。 “我今天有事,你先去跟他们打好关系,到走访的时候,我再过去。” 牛进明在杨家庄村民大会上,已经跟那六户三峡移民见过面了,这会也没必要去加深什么感情,等到逢年过节送慰问物资的时候,再去一趟就成。 “那成,我这就过去。” 郑为民邀请他也就是假装客气一下,牛进明真要去了,估计这酒也喝不痛快! “叫着赵新几个能喝的,陪着你一起去,别让人灌倒了!” 牛进明提醒他多叫几个帮扬的,省得在酒桌上丢人。赵新是杨庄管区书记,平时也没少跟这些三峡移民打交道。 “放心、放心!” 以前郑为民还怕酒扬,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过来,三五杯高度白酒,已经灌不倒他了。 赵新几个一听三峡移民要请客,镇上还送酒送肉,自然不会拒绝这种休闲扬,哥几个骑着几辆三蹦子,带着东西就浩荡荡的杀到了三峡移民的安置房。 “老梅叔,怎么把桌子摆到路上了?” 郑为民刚拐进杨家庄东边的辅路,就看到路边摆了几张大圆桌,梅福顺正坐在边上喝茶。 他的身边是一个临时用砖垒成的炉子,上面有一口大锅,里面炖着的就是今晚大伙要吃的大骨头。 “赶紧来喝口水,这边就我们六家,一起吃饭热闹!” 梅福顺招呼大家过来喝水,他们刚来到也杨家庄,人生地不熟的,抱团取暖也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这是我们当地的酒,一家送你们一箱,尝尝好不好喝。” 郑为民招呼大伙把酒菜卸下来,食堂老唐听说郑为民他们要去三峡移民家吃饭,就按照协谷镇的老规矩,做了鸡、鱼、丸子、肘子四个热菜,这可是新县酒席当头的四个菜。再搭配上牛肉等凉菜,还没等梅福顺家的菜出锅,桌上就没多少放菜的地方了。 “还让你们破费了,长生,快出来帮忙了!” 梅福顺赶忙招呼儿子出来帮忙,郑为民看到梅长生过来帮忙,自然选择了战术后退,把宝贵的干活机会让给了他。 郑为民刚坐到圆桌边上,梅福顺就给他倒了一杯茶水,梅福顺从家里带来的是一种毛尖,喝着比新县附近产的绿茶要淡一些,但是里面的香气要浓一些。 “长生今天没去上班?” 郑为民有些纳闷,梅长生怎么没去上班,这个时间,杨家庄建筑公司应该在外面干活才对。 三峡移民不仅要帮他们解决吃住的问题,有条件的村还尽量帮他们解决工作上的事,由于梅长生之前在工地干过农民工,就被安排到了杨家庄建筑公司干活。 “一会杨书记也过来,就让长生先回来帮忙。” 梅福顺还约着杨振平一起过来喝酒,他来到协谷镇已经一个月了,算是把这边的风俗摸清楚了,也知道了山东这边陪酒的规矩,他今天要请镇上的领导,自然要请本村最高行政长官出来作陪。 “你这一锅骨头还伺候多少人啊!” 自打梅福顺第一天来,郑为民就发现这小老头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那待人接物的水平,明显就是见过大扬面的。 这六户三峡移民,也就梅福顺一家的普通话还算标准,其他的得慢慢说,大伙连猜带蒙才能听明白。 “你们这边不是有句俗话,叫借鸡杀客嘛,吃大骨头就是喝酒的引子。” 有句俗话叫借客杀鸡,但是梅福顺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郑为民、杨振平这些家伙,要是能从他们身上学点好的,那才见了鬼! “我们都忙着,你倒好,跑这喝起茶来了。” 赵新几个将东西安置好之后,就聚拢过来喝茶。 “喝茶、喝茶!” 郑为民赶忙给他们倒上茶水,好不容易偷个懒,容易嘛! “大骨头熟了没?” 正喝茶的功夫,杨振平来了,他倒没拿着酒菜,而是提溜着一袋水果,作为一个村书记,怎么也得比镇上干部的品味高一些才对。 “再等会就差不多了!” 梅福顺将灶膛里的木头往外抽了抽,这会只要用很少的柴火,保证锅里的温度就差不多了。 “老梅炖骨头还真有一套,看模样就知道在老家没少吃!” 杨振平闻着空气里飘散的肉香味,就知道这大骨头的滋味绝对差不了。 “我们那潮湿,经常吃点肉、喝点酒祛祛湿。” 梅福顺来到协谷镇之后,发现这边除了空气干燥之外,不论经济还是农业都比他老家强得多,他活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么平的耕地! “今天喝我们从家里带来的酒吧,你们也尝尝我们家乡的味道。” 正聊着呢,夏芳抱将一个用泥巴封口的坛子放到了桌子上,她手里还拿着一个酒提子。 “怎么还有这种盛酒的家什?” 在座的包括杨振平,都已经很多、很多年没见过用坛子装的酒了,新县这边玻璃产业发达,早在六十年代就已经全部普及玻璃瓶装白酒了。 至于酒提子这种东西,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就连村里的小卖部都不多见了。 “我公公怕路上酒洒了,非得用这个存酒,这东西背着死沉死沉的!” 夏芳想起这一路子折腾来,现在还有些后怕,这不是出来旅游放松,这可是拖家带口的千里大搬家! “这坛子酒,多少斤啊?” 郑为民掂量了掂量酒坛子,发现这东西还真不轻呢! “光这坛子就十多斤重,再加上里面二十斤酒,这一路可遭罪了!” 夏芳一边抱怨着,一边打开了酒坛子的封口,一股酒香味瞬间充斥着大伙的味蕾。 “那今天我们就有口福了!” 杨振平一闻酒香,就知道这酒绝对是好酒, “这酒花漂亮!” 郑为民拿酒提子舀出一提酒来,上面飘着一层绵密的酒花,看着就让人舒坦。 第334章 农村饮牲口也不敢这样喝 梅福顺只是闻味道,就知道这酒的保存状况,他之前还担心长途搬家,路上这酒可能会撒漏。 “你别把自己灌醉了就成!” 郑为民也没拿他说的当回事,自己这个年纪还喝不过一个干巴老头? “嘿嘿!” 梅福顺脸上难得露出了憨厚的表情。 又过了一会,那五家在外面干活的也都回来了,大伙按照喝酒与不喝酒的,分成了两大桌。夏芳原本还想往喝酒的那桌挤,怎料那桌人太多了,实在坐不下了,她只好自己端着酒杯去了邻桌。 还别说,梅福顺带来的这坛子酒味道还真不错,时间的沉甸甸早就让这坛酒褪去了烟火气,只剩下了绵柔和淡淡的粮食香味。 刚喝了一杯,郑为民就发现了不对劲,这梅福顺喝酒怎么一口一杯?要知道今天的用的茶杯可是二两半的,这四口下去就是一斤,这哪是在喝酒,这是在玩命吧! 刚开始大伙还劝他慢点喝,结果梅长生说他爹喝酒就这样,大伙只当他喜欢喝急酒,也就没在坚持。梅福顺倒也不劝酒,甭管别人怎么喝,他都是按照两口一茶碗的速度,跟大伙有说有笑的。 喝了两杯酒之后,郑为民实在忍不住了,这老爷子这会已经下去小三斤酒了,这个喝法还不得出人命,他们是来给三峡移民送关怀的,不是送临终关怀的! 于是,郑为民借着尿遁的借口,把夏芳叫到了一旁,想跟她问问梅福顺的酒量,省得待会出事。 “嫂子,老梅叔能喝多少?怎么一杯一杯不见停呢?” 梅长生这个喝酒的方式让他觉得心里没底,这会赵新几个一个劲的冲他使眼色,都怕喝出事来。 “我公公没事,他平时在家自己就能喝八九斤。” 夏芳倒也没觉得意外,正常人跟梅福顺第一次喝酒的时候,都是这个反应。 “八九斤?” 郑为民怀疑是不是听错了,这是正常人的酒量吗?在农村饮牲口也不敢这样喝呀! “这还是没什么菜呢,如果按照今晚的菜量,我公公一个人就能喝十来斤酒,你赶紧回去吧,要不一会酒不够了。” 夏芳现在担心别人喝不够,要知道梅福顺在老家的时候,喝酒也就是炒个鸡蛋、拌个咸菜,现在满桌子大鱼大肉的,那还不敞开了喝! “啊?你家以前是干啥的?” 郑为民这会还没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看着夏芳说话的语气,不像是撒谎,那这老爷子也忒能喝了吧! “我们家开酒厂的,你们今天喝的就是我们家自己酿的酒。” 梅福顺在老家的时候,开了一个酿酒的家庭作坊,酿的就是这种五十多度的高度白酒,这也是他们家普通话比别家要标准的原因。 酒厂工人的酒量普遍较大,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大体力劳动的时候,还喝了大量的酒。 在酒厂里喝酒比喝水要方便,为了省事,一些工人就用快餐杯盛上小半杯白酒,放到机器上温着,等到口渴的时候,就一口气给闷了。 由于快餐杯一般不盖盖,机器的热量也会导致酒精不断挥发,等到工人喝的时候,酒精度已经明显降低了,那感觉就跟一二十度的啤酒差不多。 再加上工人长时间的大体力劳动,酒精很快就会在他们体内代谢完毕,不仅不会伤害他们的身体,还会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活力,颇有一种皮鞭沾碘伏,边打边消毒的感觉。 长时间大量的饮酒,他们的酒量往往会涨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三四斤往上的酒量是常态。 见过一群在酒厂工作的女工,生孩子打麻药都没用! “那受累问一句,大姐你们两口子的酒量?” 郑为民觉得既然梅福顺能喝八九斤,这两口子的酒量肯定也小不了。 “我对象不会喝酒,就能喝四五斤,我比我对象也强不到哪去,喝六斤就开始头晕。” 夏芳这个“就”字用的好,到出了夫妻俩没法陪长辈喝酒尽兴的无奈…… “啊?啊!” 郑为民傻眼了,感情在他们家喝四五斤酒,都不算会喝酒的,那自己刚刚突破一斤的量,算干啥的?给人家润喉都不配啊! 这还喝个鸡毛,咱不能拿自己的小命,换人家一个酒嗝吧! 在之后的酒扬中,郑为民将偷奸耍滑、跑冒滴漏的本事,用到了极致,一杯酒最后到嘴里也不过一小口。 郑为民这次叫来陪酒的,都是多年的老伙计了,见他偷奸耍滑,就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纷纷跟他改变了喝酒的方式。 “郑主任,我想着跟你打听个事。” 梅福顺察觉到郑为民的异常,以为他喝到量了,不想喝了,就打算跟他谈点正事。 他喝酒从来不强迫别人喝多少,别人愿意喝多少都成,甚至不动杯也没事,他倒不是看不起人家的酒量,单纯是不把对方酒量放在眼里而已…… “啥事?” 郑为民正愁着怎么转移话题呢,这会包括赵新几个他从镇上请来陪酒的,都在谴责他喝酒不地道。 “你觉得我们家酿的酒怎么样?” 梅福顺对自己酿的酒很自信,他来的这一个月也没少喝新县这边的酒,他发现,新县号称全县产业之光的白酒厂,生产的竟然也不是纯粮食酒。 “挺好喝的。” 郑为民喝着他家酿的酒,突然有一种刚上班时喝酒的感觉,没现在的酒那么香,但是喝着特别舒服。 “你说我要是在这建个酒厂,有没有搞头?” 梅福顺酿了一辈子酒,现在到了新家之后,离开了自己热爱的酿酒事业,一时间还有些不适应,就盘算着在这边开个酒厂。 “酒厂?多大规模的?” 郑为民没明白他们所说的酒厂是什么规模,新县这会倒是有个酒厂,那规模能建两个住宅小区,明显不是梅福顺能够承担的。 第335章 内卷这东西是会传染的 梅福顺倒也没那么大野心,够自己喝的,够家里卖的就成。 “哦,你这个买卖,在我们这叫酒坊,按照你的酒质,肯定会很畅销!” 听到这个规模,郑为民才松了一口气,如果梅福顺能继续酿出今天这个标准的酒,那他酿的酒绝对不愁卖。 这两年协谷镇的酒坊因为偷奸耍滑,都纷纷倒闭了,北边的乡镇倒是还有一家酒坊,不过是从外面进的廉价酒,当年老王被枪打的时候,就是去那买的酒。 “酒糟多吗?” 杨振平插了一句话,他知道酿酒的时候会产生酒糟,这东西的味道可不是一般大,他怕村里老百姓不同意。 “我们的酒大约是一百斤粮食出五十斤酒、八十斤酒糟,一年一万斤粮食的话,最多产八千斤酒糟。” 梅福顺还是按照老家的产量进行估算,他没想过协谷镇的市扬可比他老家大多了,五千斤酒也仅够一两个月卖的。 当然他也没想过扩大生产,他们那地方的人讲究手艺不外传,根本不适应大规模生产。 “几辆拖拉机的事!” 杨振平一听这产量就放心了,协谷镇有不少养猪的,正满世界找酒糟呢,这点量还不够人家特意跑一趟的。 “几月份开始酿?” 知道了酒糟的产量,杨振平想知道梅福顺家什么时间酿酒,如果酿酒的时候风向不对,把酒味吹到了村里,那全村还不都得闻嗨了! 像梅福顺这种小作坊不可能天天酿酒,都是集中一段时间酿好了,然后再慢慢往外卖。 “我们在老家的时候是从腊月开始,这边冬天应该比我们那冷,估计十一月就能开始,一个冬天酿够一年卖的。” 梅福顺还是遵循冬天酿酒的古法,冬天温度低,能够控制杂菌的生长,民间素有“冬酿夏熟”的说法,冬天酿的酒口味更醇厚。 “那应该没什么问题,咱们这冬天一般不刮东北风,咱村里还有不少养猪户,到时候让他们及时把酒糟处理了就成。” 杨振平一听是冬季就放心了,山东在冬天盛行西北风,梅福顺家在村子东北角,就算有点味道,也吹不到村里去。 “那太好了,咱这边酿酒还需要办什么手续吗?” 获得了村里的许可之后,梅福顺开始的打听在山东这边需要什么手续,他来之前就有人跟他说,山东这边规矩多,做生意不爱好做。 他在老家的时候,山高皇帝远,自己家的老酒坊也是经营了多少代了,也没见找过他的麻烦。 “应该去工商办个证就成,到时候我帮你给那边说一声。” 郑为民也不知道开个酒坊需要什么手续,不过想来也就是在工商办个证,不知道卫生上有没有要求,最多再给那边打个电话确认一下就成。 这会的三峡移民在这个时代,相当于后世的政治正确,没人敢找她们的麻烦。 “那太感谢了!” 梅福顺端起酒杯,单独跟郑为民碰了一杯,他想建酒坊倒也不是因为家庭困难,自从搬到了协谷镇以后,他儿子被安排到了杨家庄建筑公司,儿媳被安排到了杨家庄物业公司,两口子一个月赚的钱,就比他全家在老家半年赚的都多。 他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去地里转转,在他们来之前,村里就安排人把他们的地给种上了,这会玉米都长到一人高了。 发现自己无事可做的梅福顺,溜达到杨家庄村南大棚区的时候,被一个个蔬菜大棚给震惊了。 这会大棚的塑料布都掀开了,但远远望去一大片,看着依然很壮观。 当他看到一些年龄比他还要大的老人,也在大棚里忙忙碌碌的,他就坐不住了。 内卷这东西是会传染的,人家这么大年纪都忙着赚钱,他觉得自己这么年轻就躺平了,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他不会别的手艺,现学估计也够呛,他觉得自己还是继续酿酒吧,起码这东西稳赚不赔! “这水和粮食都不一样,酿出来的酒会一样吗?” 赵新听说酿酒这东西讲究的特别多,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他刚才没怎么搭话,作为管区书记,跟梅福顺接触的不多,怕说错了话。 “这个还得慢慢研究,我们把窖泥、工具什么的都带过来了。” 梅福顺倒也不担心这个,他从小跟着老一辈学酿酒,这酿酒的本事早就刻进了他的骨子里了,只要慢慢试验,早晚能试出来适合协谷镇的配方。 “那成,等你研究好了,我从协谷矿门口给你弄个门头,那些矿工都是酒晕子,不愁没销路!” 杨振平挺看好梅福顺的酒,这会市面上假酒泛滥,好不容易买瓶真的,还是酒精勾兑的,要是村里有自己酿酒的酒坊,甭管这酒味道怎么样,起码喝个安全不是! 杨振平延续了杨波当年的政策,那就是无条件支持村民做生意,按照老杨头当年的说法,甭管村里谁有了钱,到年底怎么也得请他这个村书记喝两瓶好的! 在矿区,矿工群体是最大的酒类消费群体,他们在井下干了一天,身心疲惫之下,喝点小酒解乏,成了很多矿工的首选。 “到时候我再请大伙喝酒!” 梅福顺今天请客就是为了咨询建酒坊的事,现在镇上答应帮忙,村里也同意了,他心里就没啥顾虑了,端起酒杯就开始挨个跟大伙喝酒,这一圈下来就是十几杯,这一下大伙都被他的酒量给惊到了。 正当大伙跟梅福顺车轮战的时候,郑为民端着酒杯走到了董元朝跟前。董元朝儿子当年是他们村第一个大学生,还是某个重点大学的重点专业,毕业之后就留在了大城市,这让老董着实风光了好多年。 然而等到了新县,这边不论是经济还是教育,对他老家都是碾压式的存在。在这边很多村都有考上重点大学的,至于在大城市生活,大伙也没觉得有啥大不了的,再加上东边那五户人家都沾亲带故的,就他一个外人,身份的巨大落差,让他一时半会还有些适应不了。 第336章 又被纪委审讯了 郑为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董元朝,他怕董元朝受不了协谷镇的生活再跑回去,这会有个三峡移民回流,说的就是三峡移民因为各种原因返回库区生活的,这对郑为民这样安置三峡移民的基层干部而言,不亚于灾难性的事故。 “说是等到国庆放假的时候,才有时间过来。” 移民的安置房里都通了电话,虽说这会儿长途电话费不便宜,但是董元朝现在在村里的企业上班,工资待遇挺不错,也不差这一块两块的,这阵子他没少给那边打电话。 “那也快了。” 郑为民算了算时间,也不过两个多月,到九月份移民的孩子该上学了,不知道教育办公室有没有帮他们安排好。 “早知道就不让他考大学了。” 他现在有些羡慕梅福顺,别看他儿子梅长生没啥出息,但人家一家老小整整齐齐的,哪像他家,团聚都是奢望。 “孩子有出息还不都这样!” 郑为民这两年也发现不对劲了,那些学习好的孩子,都是给国家准备的,父母过的日子跟失独家庭差不多。而那些没出息的孩子,才会留在父母跟前照顾。 这扬酒过后,协谷镇以前传说中的“陈八碗、张六碗”都过时了,现在协谷镇酒量封神的叫“梅八斤”,梅福顺当着镇上和村里领导的面,足足喝了八斤半白酒,就这样竟然还没露出醉意。 郑为民被送回家之后,整整躺了两天才爬起来,就这样他还是扬上喝的最少的,赵新几个直接被送到了镇卫生院挂了吊针…… 到了九月份开学的时候,郑为民又送几个孩子去了学校,协谷镇接收的第一批三峡移民,这才算是妥善安置好。 原本郑为民以为这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是等到这年入冬的时候,郑为民接到了纪委陈书记的电话,让他过府一叙…… “我又惹事了?” 郑为民一脸的纳闷,他觉得自己最近很老实才对,怎么又惹到了哪路神仙? 毕竟是二进宫了,郑为民这次的心态也算是完全放开了,反正他没干什么杀人放火的大事,顶多挨个不疼不痒的处分就回来了。 “你这话说的,没多大事!” 陈书记一脸的笑意,他怕郑为民误会了。 原本他来协谷镇也没打算长干,毕竟干到纪委书记了,都在县里的计划内了,干几年纪委书记,就该往前靠一靠了。 没想到碰到了牛进明这个坑货,牛书记啥事都好,就是不提拔干部,搞得他在协谷镇干了七八年了,几乎跟镇上所有的领导干部都熟透了,很多工作碍于面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拉倒吧,到你这一般事就不小。” 郑为民平时也没少跟他喝了,哥俩自然知道对方的脾气。 “前两天县里组织关于对三峡移民安置房项目,进行了集中审计,发现咱们镇上中标方和施工方不是一家。” 陈书记也不跟他逗闷子了,就把事情的大体经过说了一遍,虽说把工程交给杨家庄建筑公司这事,是镇上开会讨论决定的,但是人家毕竟有招投标的手续,这事打到天边,也是人家有理,所以在决定将工程交给杨家庄建筑公司的时候,他没做任何表态,生怕给自己惹麻烦。 “你喝多了,这事你不知道还是我不知道?” 郑为民拿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盯着他,全镇谁不知道,杨家庄出动老头、老太太大军,跟镇上和县里翻脸的事。 “跟他们解释了,他们不相信,非得要求纪委介入,这不县纪委的已经在谈话室等着了。” 陈书记有些尴尬,全镇都知道的事,偏偏上级不相信,非得要得出个正式决定,这种事自然不能坑自己,那就只能坑郑为民这些干活的了。 “你说这事闹得。” 郑为民觉得很无奈,明明大伙都知道的秘密,偏偏领导说他不知道,你还拿领导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用等领导催了,郑为民自己就去了谈话室,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去谈话室,甭等人家请了,他自己就敲门进去了。 这次县纪委来了三个人,一个科长带着两个干活的,科长自然不可能跟他锁在一个屋里谈话,跟他谈话的是一个小姑娘和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 “姓名?” 小姑娘的声音很好听,她负责问话,小伙子负责记录。 “郑为民。” 这是标准程序,郑为民也知道乖乖的配合。 “职务?” “协谷镇民政办公室主任,还有残联主任。” 郑为民差点忘了自己还兼职另外一个职务呢。 “协谷镇三峡移民安置工作,是你牵头进行的吗?” 县纪委已经进行了前期调查,自然掌握了这个工程所有的信息。 “是我牵的头。” 从一开始让郑为民牵头三峡移民的安置工作,郑为民就知道这是个麻烦事,不过领导都安排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了事。 “县审计局审计发现,协谷镇三峡移民安置房建设工程,实际施工方与中标方不一致,这事你知道吗?” 小姑娘边说,边向郑为民展示了当时的招投标文件。 “知道,因为这事,杨家庄和中标方还打了架,最后还是我做中间人协调的。” 郑为民怀疑是不是有人在做局,毕竟工程这东西,施工方和中标方不一致,才是常态,但这事要是上纲上线,那可就成了了不得的大事! “那为什么最后要确定,由杨家庄建筑公司进行的施工?” “这个是镇上开会觉得,不是我个人决定的。” 说到这里,郑为民反而一点都不担心了,反正这招投标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就算出了事,上面要逮谁也逮不到他头上。 “开会决定?我们从镇上会议记录本上,没有找到这次开会的会议记录。” 县纪委的工作人员赶到协谷镇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翻看了协谷镇的会议记录,不过他们没有找到镇上商量换施工方的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