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眼六零!千金娇女被军爷强势宠》 第474章 开服装店 吴玉兰孩子大了,丈夫工作又忙,一天到晚的家里只有她一个人,早就待得烦烦的了。 再加上海市又不是安淮,安淮拖拉机厂好歹周围都是熟人,没事了还能找人说说话。 哪怕吃个瓜看个热闹也能打发无聊的日子。 可在这边,周围的人都不熟,她也掺和不进去。所以每天就只能在那个三十几平的小家待着,闷也闷死了。 这两年政策明显好了,吴玉兰甚至还参加了好几回交换会。 她明显感觉到交换会的品种在增多,除了一些本市的货物外,现在都开始有外地的货物涌入了。 这一切都说明政策确实是放开了,国家提倡个体经营这并非一句空话。 吴玉兰是吃过自己做小生意的甜头的。 不然当初她那几千块钱是怎么挣出来的? 吴玉兰其实早就想做小生意了,只是一直缺乏契机。 她自己其实都没有仔细想过,这生意要怎么做? 可在看了沈玉瑶这房子后,她的心忽然一下子就敞亮了。 她努力按捺下内心的激动,对沈玉瑶说:“玉瑶,我想开个服装店,那种前面是铺面,后面是加工点的。 我们巷子里有一个阿婆,从解放前就是给人家铺子做衣服的,她的手工很好的。 我之前看过她给人家做的连衣裙,哎呦呦,那绣花的水平和你也差不多了。 我想着把这铺子租下来,然后请那个阿婆来帮我,一边接来料加工的单子,我一边再去进点货。 进货这一块我还有点渠道,能弄到些很时髦的款式。 我想着这两方面一起来,生意一定能够做起来的!” 沈玉瑶以前帮阿娘管理过成衣铺子。 她其实觉得与其这样从两方面下手,还不如专精一样。 例如把来料加工这一块做好,做精。 做到谁人想起做衣服,第一个就能想到你。 但她又觉得这种方式对于吴玉兰来说,大概也不太现实。 毕竟掌握手艺的人不是她。 请来的人,相处的好时一切皆好说,相处不好很容易变成给别人做了一盘菜。 真要名头打出去了,那人另起炉灶,那才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更何况好名头是要熬的,而这中间所花费的也不会是一个小数字。 越想,沈玉瑶越觉得吴玉兰这样的想法没什么错处。 再说了,做生意嘛,哪里有一开始就处处妥帖,处处合适的呢? 边干边慢慢调整也来得及。 第475章 噩耗 日子过得平顺时间就显得很快,转眼五年过去,时间已经来到了1989年。 这一年,小毅年满二十岁了,已经是海市舰艇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 说起来,这还是文虎的母校,当年他也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 或许与程家相关的孩子都有一点大海情结。 当年陈冰选择了做海军,如今已经在海鹰团待了七年,早已经是一名正营职军官。 文虎虽然没有上舰,可所在部队也是海军,也是一名光荣的海军军官。 文虎在去年的时候和卉卉结了婚,两个人将家安在了部队。 好在卉卉大学毕业后分配的那所中专院校距离他们所住的地方不远,每天骑车上下班也很方便。 吴玉兰的生意中间出现了几次波折,后来她还是和那个老太太拆了伙。 如今专门雇了一个小姑娘给她看门店,她外出进货。 因为眼光好,又会经营,此时的吴玉兰在海市已经有了三家店铺。 除了沈玉瑶那一套外,另外两套都是她买下来的。 不仅如此,吴玉兰还给卉卉买了一套房子,面积比他们老两口住的大多了,足足有六十多个平方! 用她的话说就是:“部队的房子再好那也不是自己的,一旦离开就要上交。 你看看你沈阿姨,肖阿姨,他们搬来搬去的,最后不都是自己买了房子? 妈妈这是帮你一步到位!” 据说因为买房子的事儿,宋文丽和他们家老冯还专门来了一趟海市,将能拿出的积蓄一股脑全都塞给了卉卉。 冯家和吴玉兰家不一样。 吴玉兰和程工就只有卉卉一个女儿,自然什么都要给女儿最好的。 可冯家有三个儿子! 哪怕文虎是最小的,也是最受宠的,可总要一碗水端平。 加上冯家夫妇现在还在单位上着班,工资不低,但和吴玉兰现在的收入,那是没法比的。 至少让他们给儿子买房,那必然是买不起的。、 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能拿出来的给儿子拿出来。 能做到这样吴玉兰已经很满意了。 再加上两家多年邻居,感情和一般人也是不能比的。 吴玉兰根本就不会和那两口子计较。 虽然沈玉瑶他们的家安在了京城,可小毅在海市跟在家也没什么区别,甚至比在家还受宠。 毕竟,爹妈对于他的性格很了解,从小就特别放心。 对于他的一切基本都处于撒手状态。 第476章 催婚 沈玉瑶拦住了儿子。 “你等会儿再去。这会儿你外公外婆应该正在用饭,你去了他们又吃不安生。 你先跟我说说你姑姥情况怎么样?她现在看着还好吧?” “姑姥姥身体还可以。主要是我姑姥爷的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她应该提前就有心理准备。 我昨天去的时候,她还能和人打招呼,还能安排事儿,应该问题不大。”小毅说道。 沈玉瑶听后抿了抿唇,没有接话。 怎么可能问题不大呢? 姑姑和姑父的感情有多好,沈玉瑶是知道的。 当年的事儿就不说了。 这么多年,姑父对姑妈一直很好很好,甚至有时候沈玉瑶都觉得姑父在把姑妈当女儿宠。 虽然这样说有点不太合适。 但她有限的几次见到姑妈与姑父的互动,姑父看向姑妈的眼神都带着宠爱。 这甚至是程立言都无法做到的。 两个人的感情这么好,姑父这一去世,沈玉瑶没法不替姑妈担心。 小毅去相府一待就是很久。 久到沈玉瑶觉得他大概都要忘记学校晚上关门的时间。 不过这种情况她早就习惯了。 那小子回相府,什么时候都比回自己家还自在。 在自己家,他还得防备着他老子时不时教训他几句。 到了外公外婆那里,恨不得他要天上的太阳月亮都有人给他摘。 更别说他这回开学后就一直没有回家过,两位老人都小半年没有见他了。 多留一会儿也实属正常。 沈玉瑶懒得理他,自己去洗了澡换了衣服,又去各个房间转了转。 说实话,这套房子一个人住实在太大了。 连带最顶层的天台足足四层不说,屋顶还特别高。 不聚温不说,人少的情况下,坐在大厅说话都带回音。 只在屋里转了一圈,就把沈玉瑶冻得又回去添了件棉袄。 她算是明白为什么平时让小毅有空多回来住住,他总那么敷衍了。 沈玉瑶觉得,只让她一个人住在这里,她也不是很情愿。 哎,家里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 第477章 姑妈追着姑父一起走了 在与母亲明亮的眼睛对视后,小毅一噎。 这才赶紧收敛了笑容,说:“妈,我先走了啊,学校要关门了!” 说罢,撒腿就跑。 就好像后面有人撵他一样。 沈玉瑶哼了一声,也懒得搭理他。 反正相看这事儿暂时也用不着他,等自己这边安排好了,再通知他也不迟。 一夜无话。 第二天沈玉瑶起了个大早,收拾出自己带给姑姑的东西就坐在客厅等着小毅来接了。 她这回给姑姑带来的全是一些补品。 沈玉瑶现在什么都不怕,就怕姑姑的身体出现问题。 人的感情都是相处中慢慢积攒起来的。 因为海市有房子了,加上小毅又在这边上学,这两年沈玉瑶他们一家每年都会找机会过来一段时间。 时间也不会太长,长也就一个来月,短的话可能就几天,一周。 但每次来都会和姑妈多待一段时间。 说起来,这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 相处的久了,沈玉瑶是真把沈天晴当做亲姑妈了。 甚至比亲姑妈还亲。 毕竟,她唯一的姑姑早嫁,沈玉瑶对她都没有什么印象。 沈玉瑶赶过去的时候,外面是兄弟俩在招呼,沈天晴并没有在。 看到她,二虎连忙迎上去。 沈玉瑶先上了香,然后就被带到了里屋,此时沈天晴正躺在床上。 不过几个月没见,姑姑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原本就瘦的人,此时更是瘦得颧骨都凸出来了,看上去脸上的皱褶都深了很多。 看到沈天晴这样,沈玉瑶的眼泪一下子就落了下来。 沈天晴握住她的手拍了拍,然后叹了口气说:“我都说了不用通知你,那么远让你跑这一趟干什么?那两个小子非说不通知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人死如灯灭,没了就是没了,哪儿那么多讲究。 小毅也不应该通知,好好的孩子还上着学呢,非让人家请假。” 沈天晴说着说着,就像是停不下来一样,喋喋的说个不休。 看到姑姑这样,沈玉瑶心里更难受了。 她一直没有做声,耐心地听着。 第478章 能穿越两界的孩子们 姑妈去世的消息给沈玉瑶带来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让她久久缓不过来。 主要是太突然了,明明两人前几天才刚见了面。 那时候姑妈还让她放心,说自己没事,说要多活几年,看着孙子孙女们长大成人。 这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这一回她没有再去海市。 大军和二虎都打电话过来,说母亲是在睡梦中走的,走得很安详。 母亲之前因为他们把沈玉瑶叫来就表示了很大的不满,嫌他们折腾人。 这一回无论如何不能让她再跑一趟。 不能让老太太带着怒气离开。 沈玉瑶没有再争取。 就如姑姑之前说的,人死如灯灭,走都走了,再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姑姑的事情让沈玉瑶颓废了好久,有相当一段时间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儿来。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因为姑姑、姑父离世,还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她根本不敢深想。 之后的两年沈玉瑶一直没有再去海市,家里的几个人也都不让她去。 一则怕她触景生情,再则那边除了小毅,也确实没有太多可让她牵挂的了。 而小毅,在两年后终于毕业了。 小毅毕业分到了海市军分区的舰艇支队,平时是有出海任务的。 以前上学的时候,无论寒暑,但凡有假期小毅一定回家,为的是能够去看看外公外婆。 可一旦正式上班,那想再找机会回家就没有之前那么容易了。 所以,这一回沈玉瑶去了海市。 一来,她要来祝贺儿子毕业;再来也为了让儿子亲口对外公外婆说这个好消息。 其实,这两年两边孩子的走动越来越少了。 明月早在五年前就成了亲,嫁给了当年陈尚书的孙子,也就是陈大将军的小儿子。 那小子是陈家唯一没有从军的人。 他的性格一点都没有随了父兄,而是更像他后来的岳父,沈峻林。 自小就是个翩翩公子,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 家里从军的人太多,谁也没有指望这个最小的,所以他倒是纵意生长起来。 两家是多年的交情,沈老夫人对明月的期许也是希望她以后能够轻松一点,能好好过日子,做自己。 所以给她相看人家的时候,至始至终没往宗妇这个方向走。 在见了这个小陈后,老夫人很是喜欢。 第479章 回华林 “七十五岁大寿啊,那我们肯定得过去!” 知道司钦打电话来是邀请他们一家参加顾大夫七十五大寿的宴席时,沈玉瑶当即说道。 想想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顾大夫都已经到了古稀之年。 其实前几天顾大夫七十的时候,孩子们就张罗着要给他办一场了。 只不过那时顾大夫还没有完全退休,他被药研所返聘,当时还在跟一个项目。 那时候老爷子项目不太顺,正处于暴躁阶段,谁也不敢惹他不高兴。 在建议提出,被他断然拒绝后,几个孩子都没敢再吱声。 如今老人家年事已高,终于彻底退了下来,所以孩子们再提出申请的时候,他就选择了同意。 沈玉瑶很清楚老爷子的想法,他是觉得自己年岁一天大过一天,还不知道有多少能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 平时小子们天南地北的,相互想见一面都不容易,更别说聚在一起了。 如今他们愿意以这个名义团聚一下,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他也想念那几个小子了。 其实何止是顾大夫想念那几个小家伙,沈玉瑶也非常想念。 曾经与孩子们在一起的那段时光,对她来说也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 知道顾大夫要过生日,程立言和南熹都很快的请好了假。 唯独小毅因为要出海训练,无法成行,只能电话里跟老人家表示祝福了。 其实小毅和顾大夫的感情一直很好。 他记事早,虽然不见得能够记得住小时候在几个哥哥的怀里、背上长大的事。 但是小时候一去华林,爸妈必然要带着他和妹妹去探望老人还有几个哥哥,还会不停的念叨往事,这些小毅都知道。 所以,他自小对于顾大夫还有几个哥哥就很亲近。 当初陈冰、陈星,还有岳山几兄弟离开的时候,他可是没少哭鼻子。 从京城到华林可比从滨海过去要远得多,所以哪怕差不多时间出发,沈玉瑶一家三口到的时候,几个孩子也差不多都到齐了。 而且,全都跑到火车站来接他们。 除了司钦,另外几个孩子沈玉瑶都差不多有十几年没有见过了,再见时自然内心无比激动! 说是孩子,可其实面前这些个早已经不能称之为孩子了。 就连最小的年年,如今也都已经二十七,早已经是个成年人。 更别说年龄最大的司钦,如今都快要年近四十。 “小星,小冰,林林,年年……” 看着立在面前这一排大高个儿,沈玉瑶一个个挨着叫着他们的小名,眼眶莫名其妙就开始隐隐发热。 面对着这一张张或开朗或内敛的笑脸,她的眼前浮现的全都是他们小时候的模样。 第480章 回华林 2 年年是当初顾大夫收养的最小的那个孩子。 生下来身体就非常不好,真就是老爷子一口饭一口药喂大的。 五六岁的时候看着还跟人家孩子三四岁差不多。 那时候大家都怕他活不了,天天替他悬着心。 那时候的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就这样的年年长大后竟然会是所有兄弟里长得最高的一个! 不仅高,最后还上了体育系。 年年后来考上了海市的师范大学,与卉卉成了校友。 只不过他入校的时候,卉卉都已经毕业了。 年年和小毅年纪相差不大,小毅考上舰艇学院的时候年年还没有毕业呢。 他们自幼就相识,如今又在一个城市上学,自然相处的极好。 不仅和小毅,和文虎,和卉卉,还有吴玉兰年年也都很相熟,平时的走动也非常多。 家里在海市有房子,南熹自然去的机会也多,时间长了和年年也更为熟悉。 当初毕业的时候知道年年一定要回华林,南熹还不理解,还说要亲自去一趟海市,给她年年哥做思想工作。 沈玉瑶没有拦她,却也知道这工作根本不可能做得通。 顾大夫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是家,是主心骨,是拴着风筝的线。 无论他们飞得再高,再远,最后都会回家。 像司钦,像林林,像年年,他们并非没有更好的机会,可最终的选择都是回来,守护在老人的身边。 你养我们小,我们必会为你养老。 沈玉瑶没有理会后来两人的叽唧歪,继续和顾林聊天。 “岳山今年还回不来啊?” “回不来,他还有半年,要到明年夏天学习才能结束。” “学位拿到他还会继续往上读吗?” “不知道。不过他是公费留学,继不继续往下读,到时候都是要先回来的。”顾林解释道。 岳山是几个孩子里唯一一个学了数学的。 这小子自小就不爱说话,是哥几个中存在感最不明显的孩子。 但他也真的着实有天分。 岳山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因为和顾大夫多少有点交情,当年被下放时就把最小的儿子岳山托付给了他。 顾大夫把岳山带回去的时候他只有三岁,仅比最小的年年大半岁。 后来他父母平反了,亲自赶到华林向顾大夫道谢,并且把岳山给接了回去。 或许有点遗传因素,也或许是因为环境改变,身为大学教授的父母更能够发现孩子的天赋。 第481章 回华林 3 多年不见,肖梅胖了很多。 她原本个头就不算太高,如今胖起来看着人竟然慈祥了许多,再也不见之前的那份锋锐。 不过这也正常,如今肖梅的日子要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 陈飞如今已经调任到军区工作,仕途相当的平顺。 特别是在叶司令离休前特意托举了他一把,如今他们也是能住得上首长小楼的人了。 肖梅家一共有两个孩子,儿子陈岳和南熹一般大,两个孩子是前后脚出生的。 后来她又生了一个女儿,叫陈君,如今也十五岁,上高中了。 丈夫工作顺利,两个孩子也懂事,所以肖梅这些年也没有了最初时的愁苦,可不就心宽体胖了吗? 看到沈玉瑶,肖梅跑过来一把将她抱住,激动地上下打量:“哎呦,你这些年是真一点没变啊,还这么年轻。看着就跟十几年前一个样。 不像我,都老得没法看了。” “你也没老。”沈玉瑶也打量着她,笑着说:“你看看,你这脸上一点皱纹都没有。” “我妈那是胖的,把皱纹都撑起来了。”陈岳也跟了过来,在一旁笑嘻嘻的给他妈插刀。 肖梅气得松开沈玉瑶,扭头冲着儿子就是一巴掌。 只可惜被那小子很熟练的避开了。 屋里人太多,看到他们一家三口全都凑过来打招呼,以至于沈玉瑶他们一时间竟然都分不出谁是谁了。 还是司钦过来解了围。 司钦说:“程叔,沈姨,你们跟我到书房吧,爷爷嫌吵,在书房呢。” 他说罢冲媳妇使了个眼色,张莱莱立刻过来搂住了南熹,说:“小熹,走,看看厨房有什么好吃的。” 夫妻俩跟着司钦去了最里面的那个房间。 司钦先敲了敲门,很快里面就传来了椅子推拉的声音,然后顾大夫过来打开了房门。 这是离开十多年后,沈玉瑶第一回和顾大夫相见。 望着面前这位鹤发老人,她竟有一瞬间的恍惚。 大概是搞研究太费脑子,顾大夫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也多了好多深深的褶皱。 哪怕有思想准备,看着这样的顾大夫,沈玉瑶还是无法把他和自己记忆中那个老人重叠。 看到她这个样子,顾大夫先笑了,问:“是不是太老了,老得你们都要认不出了?” “没有,我看您老这腰板还是很直,这气度和以前一点没变。”程立言在一旁接话道。 “怎么可能一点没变,老了。”顾大夫爽朗地说道。 他边说边把两个人让进了屋。 房门关上,将外面的喧嚣隔绝在外,这小屋自成一方天地。 虽然头发全都白了,人看着也有了老态。 第482章 母亲的字条 叶从军,当年的叶师长如今也已经退休了。 他并没有回滨海,而是就留在了华林本地,如今和老伴姜爱英一起住进了干休所。 虽然都已经年过六旬,可老两口并不服老。退休无事后就喜欢全国各地跑着玩。 有时候程立言他们两口子想和二老联系联系都经常找不着人。 中间他们倒是去了京城一次,但没待几天。 不管沈玉瑶他们如何挽留,人家两人都不愿意留下。 说得多了,老头还生气。 说什么:“你们现在怎么也变得这么啰嗦。我忙了一辈子了,好容易有点轻松的时间。不趁着身体还好多陪着你们姜姨出去转转,等过几年走不动了,想去也去不了!” 一句话说得谁也没法再说挽留的话。 上个月的时候程立言打电话到干休所,说是刚从苏杭回来,准备休整休整两个人要去爬山。 这回因为出发急,他们也没提前和两人联系,以至于程立言和沈玉瑶都无法确定那两位老人如今在不在家。 顾大夫听后笑了笑,说:“他们去西北了,据说要在那边过年。少兵亲自来接的,我看老叶还挺不乐意。” 少兵是叶从军的小儿子,一直在外地当兵,一年也回不了家一次。 以前姜爱英就念叨过,说她生了两个儿子,都是给国家生的,自己都见不了几次。 如今两人退休了,儿子过来接也正常。 不过以叶从军那性格,估计住不了多久就肯定又得闹着要走。 沈玉瑶他们这回在华林总共待了有一周的时间。 陪着顾大夫说说话,又见了见几个小辈儿。 他们还在陈飞的陪同下回了一趟特种部队,十几年没回去了,那里的变化也很大。 营区建设的更大更专业了,家属区的房子也加盖了许多。 当年沈玉瑶他们刚来的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属跟过来的就只有她和肖梅。 可如今,这里足足盖了两栋四层楼,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很成熟的生活区了。 只是再也不复沈玉瑶记忆里的样子。 时间一晃又是两年过去了。 南熹大学毕业,进入了《京城日报》社,而小毅则在这一年的冬天结了婚。 说起来人的缘分真是命中注定。 当初为了选儿媳妇,沈玉瑶也是操碎了心。 她恨不得动员起了周围所有人,帮着她寻觅合适的姑娘。 可是小毅压根就不配合。 要么以工作忙没时间拒绝见面,要么见一面就找出各种理由表示不合适。